(共29张PPT)
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距今1万多年
原始社会末期
前3500-前3100
近代以来
村落产生
集镇出现
早期城市出现并发展
城市化进程加快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村落、集镇、城市聚居地变化是生产力发展产物,也是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改变的过程。
工业化与城市化、居住条件的改善、城市化不断发展,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时空坐标
课程标准
1.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
2.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一、村落的产生
1.人类居住形式的演变
穴居→半穴居→地面建筑
巢居→干栏式建筑
材料1: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
——《礼记·礼运》
材料2: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韩非子·五蠹篇》
一、村落的产生
2.村落的产生
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居民聚居点。
(1)含义:
(2)原因:
①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发展,食物供应增加,生存条件改善,人口增涨;
(3)表现:
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耶莫遗址);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
②人类生活方式由迁徙走向定居;
一、村落的产生
2.村落的产生
(4)分布:
靠近大河
(5)构成:
(6)功能:
村落建有住宅、仓廪、地窖和公共服务场所;
防御、定居、生存繁衍、集体活动;
(7)影响:
◎姜寨遗址复原图
广场
壕沟
自然河道
住宅群
窖藏
①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
②提高了生活质量;
③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材料1:中国的原始村落分布地出现在中国的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等。宗祠是传统村落中住民们精神活动的中心。
——《徽州地区传统村落的社会结构对村落的空间构造的影响》
材料2:徽州古村落是指明清时期以徽商资本为经济基础,以宗族制度为社会基础,以宋明理学为思想基础,在徽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古村落。 ——《论血缘因素对村落结构的影响》
材料3:北方黄土窑洞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构成一幅幅人与天地同、与自然和谐的壮美画卷。
①往往依水而建;②以农业生产为主(故又称农村);
③具有保守性; ④具有家族聚集的特点;
⑤天人合一; ⑥承担一定的社会管理和教化功能。
合作探究:依据材料分析中国传统村落有何特点?
社会生产力发展
(根本原因)
二、集镇的出现
(1)含义:
1.集镇的兴起
集镇是一种介于古城和古村落之间的聚落形态。
(2)原因:
手工业、农业分离
商业发展、商人出现
手工业者聚集
古代集镇雏形形成
地域经济中心出现
筑垒设防(保护人身、财富安全),形成集镇
(3)作用:
①沟通城乡(过渡性),有利于城乡经济文化交流;
②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商品经济发展;
③推动城市化。
二、集镇的出现
2.中国古代的集镇
(1)目的:
主要是为军事目的而设。
(2)演变历程:
集镇雏形;
出于军事目的而设置镇;
工商业集镇发展,行政集镇形成;
漕运和海运发达,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工商业集镇;
集镇进一步发展,出现专业分工。
明清时期全国四大名镇
手工业者和商人,在集镇上开办作坊和商铺,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原始社会末期:
北魏至唐:
两宋:
元朝:
明清:
宋代“镇市”的发育发展对后世“乡镇”一级行政建制的确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合作探究:根据所学知识总结中国古代集镇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特点:①商业分工细密、专业化程度高;②行业众多,经营商品种类丰富;
③经济功能突出、兼具政治和军事功能;
④受封建政府监管; ⑤南方占比较重。
趋势:
①性质变化:经济功能日益增强,由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向经济中心转化;
②规模扩大:人口显著增长,规模日益扩大;
③出现专业分工:明清时期形成地域性专业分工的工商业集镇。
材料:集镇的市场是官方根据“礼法”设置的。他们设置官吏管辖市场,实行“抑商”政策。
——魏世恩《区域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2.中国古代的集镇
二、集镇的出现
3.西欧的集镇
(1)概况:
7世纪的英国(最早);
(2)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货物交换的地方;
(3)兴起的原因:
商业贸易的复兴;
(4)代表:
伦敦、香槟、弗兰德斯等。
◎英国中世纪小镇Lavenham
(羊毛贸易区)
三、城市的产生
1.城市的兴起
(1)含义:
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
(2)早期的城市:
①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生活的地区形成了一些居民中心,几个较大的居民中心结成城市。
②世界上主要的农业区域:相继产生了一批早期城市。
◎乌尔城遗址:西亚苏美尔一阿卡得时代城市遗址。
(3)意义:
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城市的产生
2.中国古代的城市
“城”为墙垣围起的区域,主要是政治与军事用途;“市”则指商品交易场所。
(1)布局:
(2)演变:
主要分为宫殿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
材料: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考工记》
①商朝城市已初具规模,统治者的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的中心;
②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城邑大致分为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采邑,各有定制。
《考工记》中城市规划宫城示意图
市场
宫墙
社稷坛
太庙
思考:中国古代城市布局有何特点?
布局工整,中正对称;体现礼制、等级与尊卑;突出王权;天人合一。
2.中国古代的城市
◎战国
◎隋唐
◎宋元
◎明清
材料: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多样化和商业化城市发展,以北宋为分水岭,之前城市的政治、军事意义更大,经济意义是从属地位,之后城市的经济意义逐渐增大。
演变趋势:①数量增多、规模变大;
②地理位置南移、东移;
③经济功能增强。
三、城市的产生
3.西方古代的城市
(1)代表: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
(2)表现:
古希腊:
古罗马:
欧洲中古时期:
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
◎雅典城市平面示意图
城市的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
出现了一些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
不规则、民主精神
自治城市兴起
三、城市的产生
深度学习:比较中西方城市的不同
古代西欧城市 古代中国城市
不 同 点
作为经济中心而出现
作为政治中心而出现
建立在商品经济发展基础上
经济、生活、娱乐功能更突出
政治功能更突出,兼具其他功能(宋以前)
建立在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基础上
通过金钱赎买或武装斗争争取自治权
处于中央集权管理之下
城市规模小,人口少,生产水平不高
城市规模大、人口多
三、城市的产生
思考:明清北京城与古代罗马城在城市布局和功能上有何异同?
明清北京城
城墙
衙 署
作坊
作坊
古代罗马城
城墙
输水管道
市场
行政机构
竞技场和剧场
商场
竞技场
相同点:①都有城墙,有军事防御功能;②都是政治中心;③都有手工业和商业职能。
不同:①古代中国城市整齐对称,政治功能更突出,具有封闭性。②古代罗马没有整体规划,比较随意。经济和公共服务功能更突出 ,具有开放性。
三、城市的产生
合作探究:城市的产生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1)城市的产生与政治密切相关,一般都有城墙,对政治局势的稳定起
到了重要作用;
(2)城市的产生,使得人口、手工业生产、商品交换以及财富集中,促
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3)城市的防御性设施、水利工程、道路等设施的修建,有利于人类居
住;推动城市化进程;
(4)为人们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体育和艺术等群体生活创造
了条件,有利于文化思想交汇,有利于推动文明的进步。
三、城市的产生
知识归纳:古代的村落、集镇、城市的对比
(1)地位:
古代的村落、集镇、城市是人类三种主要的居住环境;
(2)关系:
村落为集镇、城市的发展提供条件;集镇、城市的出现也带动了村落的发展。
经济越来越多元
人口越来越众多
规模越来越庞大
功能越来越复杂
本质上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密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居住环境不断改善的进程;更是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改变的过程。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1.影响民居的因素
材料1:古埃及处于尼罗河三角洲,干旱炎热。尼罗河谷缺乏木材,从上游运来的石料用来修神庙,陵墓,古埃及人用淤泥混合沙子芦苇制成的泥砖盖房,并在砖块之间和墙体表面抹上灰泥。
材料2:随着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木构架建筑的墙壁逐步以砖代替……
——《中国古代建筑史》
材料3:房屋面阔九间为皇帝专用,七间为王以上用,五间限贵族、显宦用,小官及庶人只能建三间之屋;……在油漆彩画上,只有皇宫、寺观、贵邸方可用朱,一般官可用土红,庶民只用黑色...... ——傅熹年《中国古代建筑十论》
③宗教习俗、历史传统、国家制度和政策
①居住地的自然环境
②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与文化习俗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2.古代两河流域的民居
(1)自然环境:
雨水稀少,没有森林,缺乏木材。
(2)特点:
①材料:
②结构:
◎两河流域民居复原图
◎两河流域民居平面构成示意图
用黏土和芦苇制成的砖块建造房屋;
几户人家的房屋墙壁相贴,结构相同:前庭、前室、主室。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3.古埃及的民居
◎古埃及民居复原图
(1)建筑材料:
◎古埃及民居平面构成示意图
①大多数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
②用木桩搭建框架,用树枝和混合麻纤维的黏土筑墙壁;
③在上面搭上屋梁,用椰子叶铺成屋顶,用以防晒保温。
房屋留有小洞或小窗,庭院是家庭活动场所,院落的周围有柱廊。
(2)特点: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4.中国古代的民居
(1)远古时期:
巢居和穴居构成中国民居最早的两大类型。
此种建筑通风防潮,也防蛇、虫、洪水、等的侵害,具有有效地利用空间、一房多用的效能。
黄河流域(北方)干旱、风沙大、 气候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可以抵挡风沙、保暖。
①巢居:多营建于南方,后世发展为干栏式民居;
河姆渡
半坡
②穴居:大多营建于北方,后来逐渐升至地面,形成地上建筑。
炎热多雨、潮湿
寒冷干燥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4.中国古代的民居
(2)先秦以来:
①理念:
②布局:
③结构:
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
住宅的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
民居最普遍采用的是木构抬梁结构。
◎木构抬梁结构
四合院是民居当中古代礼制最充分的体现。四合院内外宅的划分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四合院的那种“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的位置序列安排,完全是父慈子孝、夫唱妇随、事兄以悌、朋友以义的道德伦理观念的现实转化。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4.中国古代的民居
①结构:
②类型:
(3)明朝以后:
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逐渐普及;
现存的明清民居类型有北方窑洞、四合院,南方徽派民居、福建土楼。
◎窑洞
◎四合院
◎土楼
◎徽派民居
◎吊脚楼
风格多样,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明显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5.古希腊、罗马
(1)民居核心:
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
◎罗马万神殿
(2)建筑材料:
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后来混凝土逐渐得到普及;
(3)建筑特征:
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
(4)集体住宅:
原因:
表现:
影响:
缓解人口剧增造成的住房紧缺;
①3世纪古罗马出现了集体住宅;
②4世纪时,出现复合式公寓;
③以契约形式租住。
对后世的建筑影响深远。
◎爱奥尼柱
◎古罗马高层住宅模型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6.古代北美民居
(1)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
过着游猎生活,住在圆锥形的帐篷中。
(2)亚马孙雨林中的印第安人:
①处于刀耕火种阶段,从事耕种,两三年后迁徙到别处;
②住在圆形的公共居所中,屋内不分隔间,每个家庭有自己的区域。
◎北美印第安人帐篷
◎秘鲁马丘比丘印加遗址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文明 建筑材料 建筑风格
两河流域 黏土 、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 墙壁贴着墙壁,结构相同,前庭、前室、主室
古埃及 泥和木材、椰子叶 庭院、院落有柱廊
古代中国 木、砖 布局讲究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
古希腊、罗马 木、石、砖 混凝土 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混凝土﹑拱券、希腊柱式、复合式公寓
古印第安 野牛皮、木头 圆锥形的帐篷
思考探究:从各地民居使用的建筑材料看有什么共性?
因地制宜、用最经济的手段去建造最宜居的居所
五、课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