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长度及其测量
下列选项中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
A.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原子、原子核
B.太阳系、银河系、地球、原子核、原子
C.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原子核、原子
D.太阳系、银河系、地球、原子、原子核
小明对我国古代常用的一些长度单位进行了调查,如“寸”“尺”“丈”等.“一寸”约为3.33 cm,即 m;“一尺”约为3.33 dm,即 mm;“一丈”约为3.33 m,即 km.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单位或数字.
(1)课桌的高度大约为80 .
(2)一张 A4纸的厚度约为70 ,合 m.
(3)一位初中生的身高约为16.5 .
(4)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约为8.848 .
(5)PM2.5所检测的是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合 nm)的颗粒.
任务一 刻度尺的选择
晓豫通过观察估测铅笔长度约为8 .下列测量工具中,哪种工具用来测量铅笔尺寸最合适 ( )
A.游标卡尺
B.最小刻度是l cm,长度是15 m的皮卷尺
C.最小刻度是1 cm,长度是2 m的钢卷尺
D.最小刻度是 1 mm,长度是 20 cm 的学生用尺
任务二 刻度尺的使用及读数
如图所示,读数正确的是 (填“A”或“B”),该刻度尺的量程为 ,分度值为 cm,用该刻度尺所测铅笔的长度是 cm.
晓豫在测量铅笔长度后,又用另一刻度尺正确地测出了课桌的长度是6.72 dm,其准确值是 ,估读值是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中的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
C.改进实验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D.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小明研学时,看到某科研人员手中有片“会动的树叶”(如图所示).经过了解,得知它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叶 (xiū).请你根据图片信息,估测这只叶 的长度为 ( )
A.9 mm B.9cm C.18 mm D.18cm
如图所示,小苏同学用刻度尺对一长方形物块的长度进行了四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 ( )
用塑料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若用力拉尺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 ( )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无法判断
身高 160 cm 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一下估测,其中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
A.教室宽五庹,约8 m(庹: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指尖之间的距离)
B.教室长十步,约30 m(步: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课桌长四抃,约2.8m(抃:张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最大距离)
D.物理课本厚一指宽,约10 cm
一木板的真实长度是1.054 32 m.甲同学用分度值是1 cm的刻度尺去测此板的长度,测量结果接近 m.乙同学用另一把刻度尺测量,测得的结果是1.0543m,则乙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估读到 .
有些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会逐渐向边缘变薄,从侧面看上去的形状如图所示,请从正确使用刻度尺的角度来谈谈这样设计的好处: . .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cm,即 μm.
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测同一支钢笔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分别是 12.82 cm、12.83 cm、12.8 cm、14.82 cm、12.81 cm.
(1)各个同学测量结果都有一定的差异,是因为测量时存在 ,这个是 (填“可以”或“不可以”)消除的.
(2)其中测量结果明显错误的是 同学,这个是 (填“可以”或“不可以”)避免的.
(3)若其他四位同学在测量时都没有出现错误,则丙同学与其他同学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是刻度尺的 不同.
(4)如果其他四位同学用的是同一把刻度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mm,则 同学的测量结果是错误的,其原因是
(5)用这把分度值为1m m的刻度尺,测得钢笔的长度应该是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