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25 灰雀
孙老师
课前导入
你留心过身边的小鸟吗?你聆听过它们的叫声吗?你知道小鸟也有家吗?让我们跟着列宁,去听一个和灰雀有关的故事吧!
课前导入
羽色多样,鸣声悦耳,喜欢群栖在河谷、溪流、树林中,也可以笼养观赏。
喜欢吃桦树、榆树、柳树的嫩叶和种子。
本文中说的灰雀是红腹灰雀。在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乌苏里江一带和辽宁、河北等部分地区都能见到。
灰雀
走进作者
列宁(1870—1924),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和领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要创建人。列宁是他的笔名,他创办了《火星报》,著有《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列宁 郊外 养病 胸脯 粉红
婉转 惹人喜爱 仰望 面包渣 谷粒 小男孩 或者 冻死 怕冷可惜 肯定 诚实
列宁 郊外 养病 胸脯 粉红
婉转 惹人喜爱 仰望 面包渣 谷粒 小男孩 或者 冻死 怕冷 可惜 肯定 诚实
nínɡ
zhā
yǎnɡ
rě
pú
xiōnɡ
chénɡ
xī
zhě
huò
读一读
字词识记
郊
养
粒
男
者
冻
冷
惜
肯
诚
粉
谷
或
部首:
结构:左右
组词:郊外
四郊
笔顺:
jiāo
部首:
结构:上下
组词:教养
培养
笔顺:
yǎnɡ
部首:
结构:左右
组词:粉笔
粉末
笔顺:
fěn
部首:
结构:上下
组词:稻谷
谷子
笔顺:
ɡǔ
部首:
结构:左右
组词:米粒
饭粒
笔顺:
lì
部首:
结构:上下
组词:男女
男孩
笔顺:
nán
部首:
结构:半包围
组词:或者
或许
笔顺:
huò
部首:
结构:上下
组词:记者
读者
笔顺:
zhě
部首:
结构:左右
组词:冷冻
果冻
笔顺:
dònɡ
部首:
结构:左右
组词:冷风
寒冷
笔顺:
lěnɡ
部首:
结构:左右
组词:可惜
爱惜
笔顺:
xī
部首:
结构:上下
组词:肯定
首肯
笔顺:
kěn
部首:
结构:左右
组词:诚实
真诚
笔顺:
chénɡ
1.声音委婉而动听。( )
2.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 )
3.自己对自己说话。( )
4.形容健康活泼、无忧无虑的样子。( )
A.自言自语 B.婉转
C.欢蹦乱跳 D.诚实
B
C
A
D
词语解释
故事里有哪些主人公?发生了什么事情?
列宁、小男孩、灰雀
灰雀回来了
主人公:
故事情节:
灰雀不见了
列宁找灰雀,与男孩交谈
整体感知
依据时间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试着归纳每个部分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
第2~10自然段:
第11~13自然段:
写有一个冬天,列宁每天到公园里去看三只灰雀。他十分喜欢灰雀。
写一天,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他看见一个男孩,并与他交流灰雀的下落。
写第二天,列宁又见到了那个男孩,也重新见到了灰雀。
六要素法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概括文章内容
梳理主要人物、故事情节
串联每一层次内容
课文围绕列宁、灰雀、男孩,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试着填空。
有一年冬天,列宁看见公园的白桦树上有三只( ),列宁很喜欢它们。一天,列宁发现( ),原来是小男孩( )。列宁与小男孩交谈了一番后,第二天,小男孩又( )。
灰雀
其中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不见了
捉走了
把灰雀放回来了
课文品读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短语,依据这些表示时间的短语,说说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漂亮的外形
这是怎样的灰雀呢?
活泼的动态
婉转的歌声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a.(说话)温和而曲折(但是不失本意)。如,措辞~。
b.(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如,歌声~。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列宁喜爱灰雀吗?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抬头向上看。
向四周看:环视 环顾 向下看:俯视
向远处看:远眺 注意力集中看:注视 端详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默读第2~10自然段,把描写列宁的句子画上横线,体会列宁对灰雀的爱。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可见树林的每一个地方列宁都找了,还没有找到灰雀,他心里十分担心。他可能会边找边自言自语:“我心爱的灰雀,你到哪里去了呀?”
从行动上: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读出列宁对灰雀的思念,情不自禁地说出心中的遗憾。
从语言上:
默读第2~10自然段,把描写男孩的句子画上波浪线,抓住男孩的语言,揣摩男孩的心理。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①表示列举的省略;
②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省略号的作用:
你什么时候会说话断断续续、结结巴巴?试着加上表情、动作朗读,体会男孩内心的紧张、害怕。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体会男孩说的两句话,尝试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
两个“一定”写出了男孩下决心要把灰雀放回来的心理。
根据男孩的语言,加上人物的动作、表情,说说男孩当时的心理。
ɑ.小男孩心里想:我太喜欢灰雀了,所以才把灰雀逮回了家,我还是把他骗走吧,可老师教育我不能说谎话,怎么办?
b.小男孩心里想:列宁是那么着急地找那只灰雀,而那只灰雀却被我逮回家,我告诉他灰雀还活着,别让他太担心了。
c.小男孩心里想:看这两只灰雀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而在我家的那只灰雀却孤零零地待在笼子里,太可怜了!我还是把它放回来吧。
d.小男孩心里想:列宁是那么喜爱灰雀,他喜爱灰雀却不捉它们,只期望灰雀自由自在、幸福地生活,而我却把灰雀逮进笼子里,让我一个人观赏,我真是太自私了!我应该让它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使它健康地成长。我必须要把它放回来。
总结: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明白了,虽然小男孩逮了灰雀,但小男孩实际上也是十分喜爱灰雀的。
加提示语,揣摩人物心理活动。
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 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 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 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急切地)
(支支吾吾地)
(失望地)
体验情感
列宁 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 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 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 说。
(自言自语地)
(坚定地)
(惊讶地)
(肯定地)
去掉提示语,通过语气、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没……我没看见。”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
感悟列宁对小男孩的尊重和小男孩的诚实。
朗读课文第11~13自然段。思考:小男孩站在白桦树下低着头在想什么?从列宁的话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升华情感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体会情感变化,读出欣慰之情。
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
(善解人意)
爱
男孩
(诚实)
循循善诱
知错就改
捉
放
板书设计
课文通过讲述了列宁在公园里找灰雀时与一个男孩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主动放回灰雀的故事,表现了列宁对灰雀的爱护,对男孩的关爱和尊重,以及男孩知错能改的优秀品质。
课文主题
关于诚信的名言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祸莫大于无信。 ——[西晋]傅玄
一.看拼音,写词语。
huò zhě chénɡ shí xiōnɡ pú
( ) ( ) ( )
kě xī huī què yǎnɡ wànɡ
( ) ( ) ( )
或 者
诚 实
可 惜
灰 雀
胸 脯
仰 望
课堂练习
二.选择正确的字。
列宁在(交 郊)外养病。
列宁经常给灰雀们带来面包(渣 楂)和谷(粒 立)。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拣 冻)死了。
多好的灰(雀 鹊)呀,可(借 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
√
√
√
√
√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_________:两只胸脯是______,一只胸脯是_______。它们在树枝间来回____,_________,非常________。
三只灰雀
粉红的
深红的
跳动
婉转地歌唱
惹人喜爱
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