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八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课程标准:
1.了解现代社会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认识移民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移民:是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活动的总称。移民不一定伴有国籍转变,包括短期人口迁徙和国籍转变等。
概念解析
▲观察上图,图中涉及到哪些类型的人口迁移?
现代社会移民
主动移民
被迫移民
——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经济移民)
——难民(政治移民)
概念解析:经济全球化
指全球范围内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资金、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而形成的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
生产全球化 + 贸易全球化 + 资本全球化 + 科技全球化
内容:
◎以市值(价值)论,苹果无疑是全球最大的企业,市值长期稳定在2万亿美元以上,换算为人民币后超过17万亿,相当于上海4年的GDP,甚至可以入围全球十大经济体之列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1.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1)背景:
①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
②战后经济迅速发展,发达国家劳动力短缺;
③跨国公司的推动;
④现代交通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材料: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在此阶段,欧洲的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地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二战夺走欧洲大量的青壮劳力,人口的低出生率又不能及时弥补劳动力缺口。 ——摘编自薛永生《战后欧洲移民与移民政策研究》
思考:二战后,为什么会形成全球劳动力市场?
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1.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2)过程、流动方向与原因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始于二战后。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发达地区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20世纪七八十年代:a.中东地区的石油工业快速发展,大量非洲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 b.经济高速发展的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吸引了许多亚非移民;
③20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
(3)特点(趋势):
①由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向发达国家(或地区)流动;
②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及其转移情况
二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西欧国家谋求共同体,经济实力增强;大洋洲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发达国家劳动力短缺、国家政府主动吸引、福利制度的建立。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东欧国家经济发展困难,西欧、北美国家经济发展迅速。
2.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改变:
①劳动力密集型→知识密集型
②移民出现高端化、知识化的新趋势:在跨国公司中表现得最明显
思考:反映了一个什么趋势?
43页学习聚焦:经济全球化孕育了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也改变着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
阶段 类别 表现
20世纪50-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开始
劳工迁移(体力劳动)
“精英迁移”(智力劳动)
大多数移民在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在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并留在发达国家工作,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思考: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改变的原因:
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②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
③跨国公司的大量出现;④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具有吸引力;
◎美国“硅谷”聚集了100万以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科技人才。他们的母语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各异,共同推动“硅谷”成为创新高地
等级 申请条件
EB-1 具有特殊才能,并享有国家级或国际级声誉的杰出人才、教授、研究人员、跨国公司高管等
EB-2 有非凡能力的高学位人士,申请人需有硕士学位或学士学位兼有5年专业相关工作经验
EB-3 专业人士、工人获得美国雇主长期的就业许可,获得劳工卡
EB-4 特殊职业移民(宗教、外交等),需雇主提交申请
EB-5 向美国商业投资50-100万美元
美国“绿卡”申请条件
第十一条 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第十二条 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取得国际公认杰出成就。
第十三条 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引进的。(重点发展行业急需紧缺人才;高校教授、研究员;高级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五条 依法在中国境内工作,且纳税记录和信用记录良好的。(国际知名高校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在中国境内工作满三年等)
第十六条 按照外商投资法律的规定,企业投资连续三年投资情况稳定,纳税记录和信用记录良好的。(在中国境内投资折合人民币一千万以上;等)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2004年起给在国内的符合申请资格的外国人士签发永久居留权证明,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俗称中国绿卡
2015年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
混血少女谷爱凌
加入中国籍
(1)积极影响
①为迁入国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其经济的发展,促进人口增长和就业;
②国际移民参与所在国的政治生活,进而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③加强了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④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材料:硅谷最成功的就是技术移民的政策,硅谷大概将近37%实际上是外籍人士,非美国国籍,但是这里面外籍人士,中国人大概占三分之一,印度人大概占三分之一。
——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杨跃承
美国三家科技巨头员工的种族分布
(2)消极影响
①迁出国(发展中):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流失,进而可能会影响迁出国的经济发展。
②迁入国(发达):增加公共设施负担和管理难度。
3.现代世界人口迁徙的影响
国际人口流动是一把双刃剑,给迁出国与迁入国带来双重影响。
(2)知识精英迁移
①时间: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②原因:随着新兴产业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企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③特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在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并留在发达国家工作,他们作为移民中的“知识精英”,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改变:经济全球化也改变着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
(1)劳工迁移
①时间:20世纪50---70年代;
②概况:大多数移民在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①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并对劳动力的素质和劳动岗位的分布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改变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
②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演变影响到劳动力的流动方向和社会分层,“知识精英”作为技术移民在经济移民中处于高端层次,在科技创新和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P43【思考点】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演变对人口迁徙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1.难民问题
(1)难民概念:
由于天灾或人祸而生活无着落、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的人;
(2)形成原因:
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
战争或地区冲突(霸权主义侵略性战争、边界纠纷、内战和地区战争)
宗教或部落矛盾
自然灾害
经济恶化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1.难民问题
(1)难民概念:由于天灾或人祸而生活无着落、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的人;
(2)形成原因: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
(3)难民来源:
①二战前:主要产生于欧洲,如遭到纳粹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
②二战后: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
◎巴勒斯坦难民
◎苏丹难民
何凤山
【历史纵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躲避纳粹德国的迫害,大批欧洲犹太难民辗转来到上海。其中,许多人凭借的是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签发的“生命签证”。二战时上海接纳了至少25000名犹太难民。2007年,在当年犹太难民集中居住的虹口区,建立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馆中还有一面以“拯救”为主题名单墙,上面刻有目前搜集到的13732个曾经居住在上海的犹太难民的名字。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1.难民问题
(1)难民概念:由于天灾或人祸而生活无着落、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的人;
(2)形成原因: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
(3)难民来源:
①二战前:主要产生于欧洲,如遭到纳粹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
②二战后: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2.难民困境:
难民在收留国一般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处境十分艰难。
▲为什么波兰等国会阻止难民?
3.难民影响:
①给流入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安全问题;
②影响到当事国之间的关系及有关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
③在世界局势中增添了动乱因素,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现状:
国际社会在难民的人道主义救助上作了很大努力,但仍然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实现让世界不再有难民这一终极目标,仍任重道远。
4.难民救助
(1)努力
①1950年,联合国成立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简称“联合国难民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
②195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 ③1966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1951年公约适用范围 ④2000年,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
“联合国难民署”成立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
1950年
《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
1951年
《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
1966年
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
2000.12
supporting [s p t ]支撑; 支持; 供养; 支撑物.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The Off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ha ] Commissioner[k m n ] for Refugees [ refju( ) d i z], UNHCR),也称难民署
2015年9月2日,年仅3岁的叙利亚小难民艾兰。库尔迪在偷渡途中溺死,遗体俯卧在土耳其伯顿海滩上的照片顷刻间传遍世界,引发了山呼海啸般的反应和同情。一时间,“救救难民”成了席卷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正确”。然而仅仅10多天后,这种“一边倒”的“政治正确”却出现了迅速而微妙的变化:许多不久前才表示对难民“有条件接纳: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接纳”的欧洲国家,如今正迫不及待“关门大吉”。
--摘编自陶短房《欧洲难民问题的来龙去脉》
为什么难民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
①难民问题根源复杂,与各种政治因素交织。
②各国难民政策有很大的差异,联合国难民署只是一个协调机构,无法统一各国难民政策。
③地区冲突、民族矛盾、恐怖主义等问题依然存在
叙利亚3岁男童偷渡溺亡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化
1.背景:
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
2.特点:
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这些移民社会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
3.代表国家
不同文化
经济全球化
移民社会
交汇、借鉴、认同
发展
出现
促进
移民文化
促进
P46【学习聚焦】移民社会具有多元文化并存、互相交融、多元一体的特质
3.代表国家
地区 美国 新加坡
类型 典型的移民国家 具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城市国家
形成原因 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在共同建设美利坚合众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并吸收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文化的美国移民文化
特征 (1)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 (2)多元文化传统也是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学思之窗】P46
据1790年美国第一次人口统计,当时来自欧洲的移民结构为:英格兰人占60.14%,苏格兰人占8.1%,爱尔兰人占9.5%,德意志人占8.6%,荷兰人占3.1%,法国人占2.3%,瑞典人占0.7%,西班牙人占0.8%。
1901-192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85%,来自亚洲的和来自拉丁美洲的均占4%
1961-197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33%,来自亚洲的占13%,来自拉丁美洲的占39%。
1981-199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10%,来自亚洲的占38%,来自拉丁美洲的占47%。
——摘编自余志森主编《美国多元文化研究》
思考:美国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①美国建国初,美国人口基本由欧洲移民组成,其中绝大多数来自英国
②20世纪初,移民主要来自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移民人数开始占据一定比例
③20世纪中后期,来自欧洲的移民减少,拉美的移民超过欧洲,亚洲移民数量增多
④20世纪末,移民以拉美和亚洲移民为主
这些变化会给美国带来哪些影响?
动摇欧洲文化的主流地位,造成文化认同危机
【问题探究】P47:
有人说,美国是个民族“大熔炉”;也有人说,美国是个民族“大拼盘”。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观点?从文化认同的视角谈谈你的看法。
美国是个民族“大熔炉”
美国是个民族“大拼盘”
“大熔炉”是指美国融合了世界上多种不同文化。众所周知,美国是移民国家,美国的移民来自世界不同地区,有欧洲、拉美、非洲、亚洲等。每个移民族群都有自己的文化,但美国不排斥这些文化,不同文化在美国吸收融合,形成了多元的美国文化,美国就像一个大熔炉一样把不同文化融合在一起。
移民的地理分布决定了美国文化的分布状况。美国文化虽然是多元的,但是它的分布随着不同移民族群的相对集中而有所侧重。一般来说,欧洲文化主要分布在东部、南部和北部,亚洲文化多表现在西部,而拉美文化在西南部作用更明显,所以,现在更多的人喜欢用“大拼盘”这个词来形容美国文化多元化特征。
3.代表国家
地区 美国 新加坡
类型 典型的移民国家 具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城市国家
形成原因 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在共同建设美利坚合众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并吸收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文化的美国移民文化 (1)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极大地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随着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马六甲海峡海运繁忙,新加坡逐渐成为繁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从英国殖民地成为独立国家;
(2)新加坡的人口主要是来自中国南方各省的华裔移民,超过70%,其次为本地的马来族,还有10%印度裔移民
特征 (1)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 (2)多元文化传统也是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1)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2)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3)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佛牙寺龙华院(佛教)
▲马里安曼兴都庙(印度教)
▲詹美回教堂(伊斯兰教)
节日名称 节日日期
新年 1月1日
农历新年 1月25日、1月26日
耶稣受难日 4月10日
劳动节 5月1日
卫塞节 5月7日
开斋节 5月24日
国庆日 8月9日
哈芝节 7月31日
屠妖节 11月14日
圣诞节 12月25日
新加坡部分法定节日安排
卫塞节(VESAK DAY)是佛陀出生、成道觉悟、逝世的一天
开斋节已成为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少数民族共同的民族节日。
哈芝节也称古尔邦节是伊斯兰教主要节日之一,亦称宰牲节。
屠妖节又称排灯节,万灯节、印度灯节,是印度教、锡克教和耆那教庆祝“以光明驱走黑暗,以善良战胜邪恶”的节日。
尊重文化差异;
“为避免改变我国社会的本质,我们只引进能够融入新加坡社会,又能做出贡献的人。”
——李显龙
“即使是50年后的今天,维护社区凝聚力仍是重要的任务。我们需继续维持目前的种族及宗教和谐,并且让新公民融入新加坡社会。”
——李显龙
“不论你是华人或印度人,马来人或欧亚裔人,只要你身在新加坡,你的前途就取决于新加坡的繁荣,而非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或印度尼西亚的繁荣。” ——李显龙
强调社会责任;
发挥基层作用;
重视公民身份认同;
新加坡的移民文化为何实现了高度和谐?
李光耀在选择新加坡的政体和发展模式时,采取了一种务实主义立场,以我为主,唯我所需,不管何种发展方式和道路,只要有利于新加坡的发展、繁荣、公正和秩序就行,无惧他人说三道四。典型的是他拒绝了西式的民主,建立了一党独大、以行政为主导的政体,对内实行铁腕治理。依靠高素质而又廉洁高效的行政团队和严明的法治,既使新加坡获得了高速发展的效率,又维护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公正。
——摘编自沈海平《“新加坡模式”的启示》
东西方文化有机融合
不盲目照搬西方模式
兼顾效率与公正
根据材料,指出“新加坡模式”的特点。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和特点。
主要方向:
特点:
①工业革命之前,人口迁移主要从欧洲和非洲迁移至美洲,以黑奴贸易为主。
二战前:①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国迁移;
②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迁移;
③从旧大路向新大陆迁移。
二战后:①人口迁移的规模更大,时间更长。
②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的移民基本停止。
②工业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段期间,人口迁移主要从欧洲和亚洲迁移至美洲,以欧洲人数居多。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口迁移主要从亚非拉地区迁移欧北美,人数逐年增长。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劳动力的全球流动:背景、阶段和方向
难民类型:战争难民、经济难民、自然灾害难民
产生:二战前的欧洲;二战后的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困境: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
解决:联合国难民署
美国的移民文化
新加坡的多元文化
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
多元一体
本课小结
知识联网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难民的困境与救助
体力劳动
南欧、北非、东南亚、拉美
知识精英
东欧
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日本等
亚非
产生地区
类型
战争难民经济难民自然灾害难民
一般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
移民社会多元文化
西欧北美
处境
解决
美国
成立联合国难民署
移民文化
中东
非洲
二战前欧洲;二战后中东、非洲、东南亚
新加坡
多元文化
西欧北美大洋洲
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文化交融、认同
现代社会移民
主动移民
被迫移民
——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经济移民)
——难民(政治移民)
1.一战期间,全美德裔美国人联盟主席查尔斯·约翰·海默说:“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受到这样的说教——‘你们德国人必须让自己被同化,必须融入美国人民’,但没有人会发现我们准备屈从于一种低等文化极端主义。”这一表态( )
A.符合德意志民族根本利益
B.暴露出美国移民社会某些痼疾
C.推动了美国加入一战进程
D.反映了美国人文化认同的加强
B
?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期间美国。根据材料“没有人会发现我们准备屈从于一种低等文化极端主义”可知,外来移民进入美国自觉或不自觉受到美国文化的同化,进而失去本民族特色,这反映了美国移民社会的某些强制性文化同化的痼疾,B项正确;移民入美国的一段时间后会变为美国的一部分,与德意志民族关系不大,排除A项;材料仅叙述了美国国内的情况,与一战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仅凭一个德国人的叙述体现不出美国文化认同加强,且材料并非叙述文化认同加强的现象,排除D项。故选B项。
?
2.从1819年开始,美国政府推出《文明开化基金法》等一系列针对印第安人的法律和政策,在全国建立原住民寄宿学校,强制印第安孩子入学(见图)。由此可知,当时美国政府试图( )
A.重构学校教育体系
B.推行种族同化政策
C.完成全国义务教育普及工作
D.引导印第安人走向文明开化
B
?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19世纪美国。结合所学,美国在扩张领土和开发西部的过程中,大肆驱逐、杀戮印第安人。《文明开化基金法》也是侵害印第安人的举措之一,强制印第安孩子入学,在寄宿学校里,印第安儿童被迫放弃他们代表性的服装和发型,被禁止说自己的语言,目的是通过同化教育进行文化灭绝,B项正确;材料所述措施主要针对印第安人,并非对整个学校教育体系的重构,排除A项;材料所述为种族同化举措,并非为普及义务教育,排除C项;“文明开化”只是幌子,实际意图是让原住民孩童学习白人的知识、语言与宗教观,使印第安人“白人化”,排除D项。故选B项。
?
3.新加坡建国时,两极政治格局已形成。对此,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说,“语文(言)问题就是政治问题,新加坡身处马来海洋之中,我们必须认清这个事实。1965年新加坡独立,我面对新加坡人口虽有75%华人,却不能以华文作为共同语和工作语的困难。”李光耀认为汉语未能成为新加坡共同语是因为( )
A.殖民文化占据了主导 B.各种族缺乏文化认同
C.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 D.华人政治地位的低下
C
?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二战后新加坡。根据材料信息“两极政治格局已形成”“语文(言)问题就是政治问题,新加坡身处马来海洋之中”等,可推知在当时两极格局下,东南亚就是冲突的前沿阵地,新加坡又因华人占比太高,被西方国家视为重点关注对象,意识形态问题空前严峻,因此,新加坡出现了“不能以华文作为共同语和工作语的困难”,C项正确;二战后新加坡从英国殖 民地成为独立国家,民族文化发展,而非殖民文化占据主导,排除A项;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并非缺乏文化认同,排除B项;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就是华人,“华人政治地位的低下”不符合事实,排除D项。故选C项。
?
4.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广播管理委员会规定:保证英语在播音中的绝对地位,其他语言的播音时间不能超过总播音时间的2.5%,而且必须附有英文翻译。这一规定( )
A.是多元文化主义的体现 B.给移民融入带来阻碍
C.促成英语主体地位确立 D.有利于种族和谐共存
B
?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的澳大利亚。材料“保证英语在播音中的绝对地位,其他语言的播音时间不能超过总播音时间的2.5%,而且必须附有英文翻译”体现的是澳大利亚政府对英语在播音中绝对地位的保护,该行为不利于移民融入当地社会,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多元文化主义,仅体现的是英语的发展,排除A项;澳大利亚英语被广泛认同是在19世纪,排除C项;该规定不利于种族之间的和谐共存,排除D项。故选B项。
?
5.某流派作家故意打破时空顺序,大量运用梦境、心理时间、黑色幽默及魔幻、意象、象征和意识流等手法去表现生活和人的性格;强调“从着魔状态下清醒过来”是“天真状态的结束”。他们的理由是表现“诚实的意识”。下列作品与该流派风格最接近的是( )
A.《人间喜剧》 B.《巴黎圣母院》
C.《老人与海》 D.《战争与和平》
C
?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故意打破时空顺序,大量运用梦境、心理时间、黑色幽默及魔幻、意象、象征和意识流等手法去表现生活和人的性格”等信息可知,材料中的文艺流派具有“反传统,反理性”的特征,是“现代主义”的特征。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符合这一特点的应该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C项正确;《人间喜剧》和《战争与和平》都是现实主义小说,《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小说,都和题意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
6.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加坡就强调儒学文化的学习要从中小学生抓起,各个中小学都开展了儒家伦理课,从小就开始注重培养国民的修养和个人品德。新加坡不仅在学校开展儒学伦理教育,在社会上同样也呼吁儒家伦理,从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全国礼貌运动一直延续至今。关于这些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新加坡在经济发展中注重吸收儒家文化的精华
②政府应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
③这些运动造就了有生产力的人民,推动经济增长
④新加坡多元文化和谐形成独特文化景观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A
?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加坡。根据材料“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加坡就强调儒学文化的学习要从中小学生抓起,各个中小学都开展了儒家伦理课,从小就开始注重培养国民的修养和个人品德。”可知,新加坡发动政府儒家文化复兴运动,意图通过强化民众的道德伦理观念,培育家庭内部、家庭之间、家庭与政府之间形成良好、和谐的关系,这些因素造就了有生产力的人民,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①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政府取代家庭所扮演角色的相关信息,②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新加坡多元文化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④项错误。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
7.如图为“近200年美国移民数量与结构的变化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近200年间北欧和西欧移民始终是美国移民的主要来源
B.世界大战和经济“滞胀”危机使美国移民数量跌至波谷
C.二战后美国移民结构伴随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而改变
D.世界各地移民的到来使美国形成了趋于一体的移民文化
【详解】时空是:1830-1990年美国。二战后美国移民主要以拉丁美洲和亚洲移民为主,与美国存在大量的劳动力需求和拉丁美洲、亚洲地区劳动力存量多有关,反映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影响美国移民结构,C项正确;1900年以前北欧和西欧移民是美国移民的主要来源,其后东欧、拉丁美洲、亚洲移民占比增加,排除A项。
美国移民数量跌至波谷是在20世纪30-40年代,
主要受到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排除B项;世界各地移民的到来使美国形成了多元的移民文化,排除D项。故选C项。
?
?
C
?
7.如果为下图标注一个题目,最恰当的是( )
A.16世纪后期商品的全球流动 B.18世纪中期以后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C.17世纪后期商品的全球流动 D.20世纪中期以后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D
?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20世纪的世界。根据图示及所学可知,二战后大量劳动力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美、东亚等地流向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发达地区,推动了上述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图片中的箭头走向符合这一信息,D项正确;从材料来看,箭头流向的中心是西欧、北美和大洋洲,而16、17世纪后期商品的全球流向不会以大洋洲为中心,排除A项;18世纪中期以后从东亚、东南亚没有那么大量的劳动力流出,排除B项;17世纪后期商品的全球流向不会以大洋洲为中心,排除C项。故选D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