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导入新课
一战期间,英法将其殖民地士兵大量投入战场。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殖民地人民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
课程标准:
了解现代历史上的重大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战争带来的不同文化的交锋,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时空坐标
知识回顾
相关史料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背景: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两大敌对军事集团形成,扩军备战,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3)巴尔干半岛问题复杂,成为欧洲火药桶;
(4)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
(5)萨拉热窝事件。
知识回顾
相关史料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2、过程:
知识回顾
相关史料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3、影响:
(1)给全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
(2)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3)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4)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5)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概念解析
相关史料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民族民主意识:
指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思想意识。
民族民主运动:
民族运动:对外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
民主运动:对内反对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政治民主
材料: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依斯在1918年曾预言: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基尔生:《变化世界中美国的困境》
结局:旧的殖民帝国瓦解
开端:新的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新兴民族国家建立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觉醒的背景:
(1)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的被压迫民族,已经出现不断高涨的民族独立行动。
材料: 进入20世纪后,除了欧洲国家某些民族的归属问题,如阿尔萨斯—洛林没有得到解决外,英国统治下的爱尔兰,奥地利、俄国控制下的中东欧诸民族,英、法、德等国压迫和奴役下的海外各殖民地,也都存在着摆脱殖民统治和建立独立民族国家的任务。
——《一战前欧洲民族自决原则的理论及实践》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觉醒的背景:
(1)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的被压迫民族,已经出现不断高涨的民族独立行动。
材料一:材料: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
法国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
——转引自 《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2)一战客观上促进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材料二:1916年5月,威尔逊提出再造世界和平的三项原则:一、每个民族有权选择生活其中的国家;
二、世界上的小国同样享有大国 所期望并坚持的其对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尊重;
三、世界有权免遭源于侵略和对国家与民族权利的蔑视而导致的任何对和平的破坏。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觉醒的背景:
(1)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的被压迫民族,已经出现不断高涨的民族独立行动。
(2)一战客观上促进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3)一战摧毁了四大帝国,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改变了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政治版图。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重大成果是它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地处欧洲东部的基督教国家俄罗斯帝国、欧洲中部的基督教国家德意志帝国、欧洲中部和巴尔干西北部的基督教二元制君主国奥匈帝国以及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伊斯兰教封建军事帝国的奥斯曼帝国纷纷瓦解,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帝国主义国家被削弱。这一结果促进了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世界近代现代史》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觉醒的背景:
(4)在帮助宗主国作战的过程中,民族自决的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当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
材料二:民族自决权就是政治上的独立权,即在政治上同压迫民族自由分离的权利。这种要求并不等于分离、分散、成立小国家的要求,它只是反对一切民族压迫的彻底表现。……我们要求民族自决的自由,并不是想实现建立小国的理想,相反,是因为我们想建立大国,想使各民族接近乃至融合。……永远反对任何用暴力或任何非正义手段从外部影响民族自决的企图。
——1916年3月 列宁《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
材料一: 一战期间,英国从印度征募新兵116万余人,派出海外作战121万余人,死伤10万余人。印度人还向英国捐赠了11550万镑的“战时贡献”,这个数字大大超过印度平均每年赋税收入总额。连总督都不得不承认,整个印度被“搜罗一空”。印度士兵与他们的欧洲兄弟一起浴血奋战,并作出有价值的贡献。他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在知识、社会、政治上,都变得像其他国家的人一样。这种觉醒传遍整个大地,加速了民族意识的发展。
——林承节《印度史》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觉醒的背景:
(4)在帮助宗主国作战的过程中,民族自决的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当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
材料: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本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非拉地区的一些国家产生了共产主义小组和共产党。
——王春良等主编《世界现代史》(上册)
(5)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觉醒的背景:
(4)在帮助宗主国作战的过程中,民族自决的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当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对军用物资需求激增,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经济的发展。同时帝国主义强迫殖民地附属国人民参加或支援战争,促使殖民地附属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高涨。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5)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
(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增强。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2、觉醒的表现:
3、觉醒的影响: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运动的高潮,殖民主义势力不断遭到冲击,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P75思考点
相关史料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
——转引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王红生等译《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1)一战重创了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削弱了他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
(2)殖民地、半殖民地趁列强忙于一战,自身经济得到发展;
(3)战争的惨烈及同时并肩作战,使殖民地、半殖民人民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注定的应当统治 有色人种的种族;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半殖民地传播开来;
(4)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和西亚北非各地;
(5)一战中发生的俄国十月革命,促进了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
合作探究
相关史料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一战对东西方文化观念的改变
(1)对东方:
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自信
从全盘西化转向东西调和
(2)对西方:
从文化自大转向文化平等
从西方中心到文化多元
材料一: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中国要想走向现代,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1918年5月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材料二:东西文明互有短长,实为世界进步之二大机轴,不可缺一。两种文明,必须时时调和,时时融会,实现东方“静的文明”与西方“动的文明”调和,以创造一种新的文明。
——1919年泰戈尔
材料三:中国人所发明的礼让、和气、智慧、乐观的人生之道,则实为西方文化所不及,因为西方人的人生之道以竞争、侵略、不知足与破坏为要素。……中国人要向西方人学习科学,西方人更要向中国人学习其人生之道,以实现这两种文化要素的优势互补。 ——【英】罗素《中国之问题》
材料四:欧战使许多西人对自己的文化丧失信心,战后的欧洲出现了“崇拜亚洲之狂热”。以前,各大文化都把我们当作全部世界事变的假定中心,绕着我们旋转;现在,不承认任何文化占有优越地位。
——1918年7月 【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
知识回顾
相关史料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
1、背景:
(1)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埋下的隐患;
(2)主要原因: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和扩张;
(3)直接原因:经济大危机引发各国政治危机,法西斯国家以对外扩张转嫁危机;
(4)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5)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助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6)美国中立法案、苏联避战自保政策加速二战爆发;
(7)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知识回顾
相关史料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
2、过程:
局部战争 (1931-1939) 亚洲 1931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二战序幕;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非洲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欧洲 1936-1939年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签订《慕尼黑协定》割占苏台德地区。
全球战争 (1939-1945) 爆发 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征服西欧大部分国家。
扩大 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1942年1月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转折 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结束 1943年10月13日,意大利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
知识回顾
相关史料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
3、影响:
(1)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各国国力受到严重损耗;
(2)欧洲衰落,美苏空前强大,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逐渐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新阶段;
(3)战后社会主义力量得到较大发展;
(4)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
(5)加速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运动的发展;
(6)促进观念的变革,反对战争呼唤和平,妇女地位提高等;
(7)形成了新的国际秩序——雅尔塔体系。
概念解析
相关史料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世界殖民体系:帝国主义所统治和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总称,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1、背景原因
材料一: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严重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消耗,原来作为资本主义中心区域的西欧创伤累累,实力大为削弱,在原有基础上已不可能继续主导世界体系,也无力继续维持庞大的海外殖民帝国。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 ——1941年8月英美《大西洋宪章》
材料三:从主观因素上看,二次大战作为一场席卷全球的世界性反法西斯战争,最广泛地动员了……各殖民地的人民,在反法西斯侵略的斗争中,极大地增强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主义意识,这种觉醒了的民族主义在打败法西斯后自然地转化为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武器。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四:雅尔塔体系重新绘制了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归属和边界。包括将“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摘自徐蓝《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的新进展》
(1)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势力。
(2)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要求。
(3)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经济发展,民族民主意识广泛传播,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高涨。
(4)二战再次改变了世界格局,形成了雅尔塔体系。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鼓舞;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推动。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2、表现
材料一:雅尔塔体系重新绘制了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归属和边界。包括将“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摘自徐蓝《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的新进展》
(1)亚洲:
①朝鲜获得独立,中国收复台湾。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2、表现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主义迫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强大压力,提出“分而治之”的方案。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
(1)亚洲:
①朝鲜获得独立,中国收复台湾。
②1947年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和众多东南亚国家获得独立。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2、表现
材料二1990年3月21日,非洲迎来了第51个独立国家,也是20世纪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纳米比亚。
(2)非洲:
①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1956)。
②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被称为“非洲年”。
③1962年,法国总统戴高乐签署《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④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材料一:1962年3月18日,由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和法国政府代表在法国埃维昂城签订《埃维昂协议》,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民族独立和拥有全面主权,法国从阿尔及利亚撤军,但阿尔及利亚承认法国有开采撒哈拉石油和使用米尔斯克比尔军事基地等权力。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2、表现
(3)拉美:
①1959—1961年古巴革命; 推翻美国傀儡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②1999年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2、表现
“他打赢了一场战争,却输掉了一个帝国”
“为英帝国敲丧钟的首相”
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上,丘吉尔明确宣布“不通过战争休想从英国夺走任何殖民地或基地”。
1946年2月19日,英国首相艾德礼宣布派内阁特使团前往印度,决定正式移交权力以结束对印度殖民统治。
(4)英帝国迅速解体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3、影响
(1)改变了世界政治面貌,标志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材料: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极大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出现了新的政治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以民族民主革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烽火燃遍了整个亚非拉美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殖民地、附属国人口为14.5亿,总面积为7800万平方千米。到1959年,殖民地人口减少为1.6亿,面积仅剩2550万平方千米。
——摘编自王春良《新编世界现代史1900-1988》
(2)亚非拉国家取得独立,为发展奠定基础;
(3)第三世界开始作为新兴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推动国际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4)有利于建立新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有利于利于世界和平和民主。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一)背景
2、现代化的推进;
材料一:对这些新生国家的前途,西方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悲观的,他们预测新独立的国家将无法克服面临的巨大困难,将长期深陷种族矛盾、阶级冲突、社会动乱而不能自拔。一种是乐观的,他们认为,新独立国家如同十八九世纪的欧洲国家,只要学习西方,走西方所走过的道路,必定会成为现代化的国家。
3、受西方殖民主义历史因素影响;
1、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的诞生;
4、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二)表现
1、印度:
吸收西方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中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注重发展传统文化,使印度现代化文化呈现多样化。
(2)表现:
(1)文化特征:
①政治文化: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采取宗教与政治分离政策;
②官方语言:印地语和英语;
③宗教信仰: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④传统文化:种姓因素仍然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二)表现
2、新加坡和韩国:
既发扬儒家文化的精粹,又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2)表现:
(1)文化特征:
①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诸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
②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
材料:没有所谓的亚洲模式,但是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高不了家庭……新加坡依赖家庭的凝聚力、影响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传承节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求知等美德。这些因素造就了有生产力的人民,推动了经济增长。
——李光耀《经济腾飞路——李光耀回忆录(1965-2000)》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二)表现
2、埃及:
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2)表现:
(1)文化特征:
①宗教信仰: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也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
②官方语言: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广泛使用;
材料:埃及盲人作家塔哈·侯赛因被誉为“阿拉伯文学之柱”他的自传体小说《日子》描绘了 19 世纪末20世纪初埃及的社会生活,体现了当时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要求进步与改革的强烈愿望,也标志着埃及现代新文学的诞生。侯赛因也成为埃及要求民族复兴的新兴力量的代表。
③文化遗产:古埃及留下的诸多名胜古迹成为埃及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对现代埃及的建筑和艺术等也有很大影响。
合作探究
相关史料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三)特点:
1、重视继承发扬本民族文化的特色。
印度注重发扬传统文化,崇尚甘地精神,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新加坡、韩国都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神,
埃及复兴民族文化时汲取古埃及优秀文化遗产。
2、同时吸收借鉴外来文化。
印度文化接受了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
新加坡、韩国在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
现代埃及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3、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交流中创新发展。
印度在吸收借鉴基础上走上独特的发展道路;
新加坡、韩国努力创造出新的东方文化;
埃及在吸收基础发展出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
?思考点
相关史料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怎样理解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
1、国家独立是文化复兴的前提,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的国家无法真正实现文化复兴。
3、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往往呈现出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特征。
4、复兴的民族文化,是推动国家发展振兴的重要动力。
2、新兴民族国家主动发展自己的文化并使之复兴,是国家主权的表现。
本课小结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板书设计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表现
(二)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背景
(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