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深情地呼唤 深切地怀念
——《周总理,你在哪里》分层作业
基础巩固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词语大闯关”是一项利用字词来设计闯关游戏的趣味作业。你看,同学们“脑洞大开”,有的画了轰鸣的飞机,有的画了熊熊的gōu火,有的画了沉diàn diàn的谷穗,有的画了夏令营的宿营地。同学们称这是一份别出新裁的作业!
(1)请给下列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轰鸣( ) 宿营地( ) gōu 火( ) 沉diàn diàn( )
(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答案】
(1)hōng sù 篝 甸甸
(2)别出新裁 别出心裁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轰鸣:连续混杂的呼啸声,飞机引擎的轰鸣;
宿营地:供野营、扎营之用的区域或场所(如田野、山脚下或小树林);
gōu 火——篝火:用竹笼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柴燃烧的火堆;
沉diàn diàn——沉甸甸:形容物体因过重,像要掉下来的样子。此词可用来形容东西很重,也可形容果实饱满,有时也可形容心情。
(2)本题考查字形。
别出新裁——别出心裁。别出心裁,bié chū xīn cái,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用来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的构思设想独具一格,与众不同。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沉甸甸(diàn) 柯岩(kē) 哄鸣
B.伐木(fá) 森林(shēn) 冓火
C.谷穗(suì) 足迹(jì) 松涛
D.宿营(shù) 海防(fáng) 呼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哄鸣——轰鸣;
B.森林(shēn)——sēn,冓火——篝火;
D.宿营(shù)——sù,呼换——呼唤;
故选C。
3.对下列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前进不停息”,颂扬了周总理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的共产主义精神和不畏艰险、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革命精神。
B.“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颂扬了周总理热爱劳动、以苦为乐的高尚品质。
C.“宿营地上篝火红啊,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颂扬了周总理深入群众、对人民群众和蔼可亲、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革命精神。
D.“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颂扬了周总理深切关怀海防战士的温暖人格。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B.“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颂扬的是周总理辛勤劳动的品质,“以苦为乐”这里没有体现;
故选B。
4.下列画线语句有语病的一处是( )
(A)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重庆·1949》近日在重庆1949大剧院公演。(B)剧目以重庆解放前夕为背景,(C)讲述了被关押在渣滓洞和白公馆的共产党人不折不挠,(D)再现了解放大军和重庆人民为解放重庆展开殊死搏斗的宏大场景。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C.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故事”。故选C。
5.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念你啊,想念你,想——念——你……
①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②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③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④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
⑤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A.③①②⑤④ B.③①④②⑤ C.④②⑤①③ D.④②⑤③①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衔接与排序。④“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承接原文的“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②“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承接“在这里”,即“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等内容;⑤“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和①“居住在人民心里”依次表现出人民对他的崇敬和怀念,③“世世代代想念你”总写人民对他的想念。故选C。
6.下列与例句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
A.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
B.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
C.想念你啊,想念你/——想——念——你……
D.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作用。
例句破折号作用:表示声音的延长。
A.表示声音的延长;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强调,表达强烈的感情;
D.表示强调,表达强烈的感情;
故选A。
7.著名诗人聂华苓说:“艾青的诗,好在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请结合提示选出属于《艾青诗选》的意象及对应诗句( )
A.鸟: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
B.大地: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C.太阳: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D.雪:雪落在中国的大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
A.出自泰戈尔的《飞鸟集》。这里的意象鸟儿和云互相羡慕,想要成为彼此,这反映了有些人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总是盲目地想成为他人,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不要因为盲目地追求别人的形式而失去自己,要相信自己;
B.出自穆旦的《我看》。这里将“大地”这一意象拟人化,写出了夕阳映照大地,给大地染上红色,于是呈现出天地一色,浑然一体的景象,这里由自然万物的生生不息,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
C.出自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里写周总理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的“太阳”象征着光明和希望,表明了周总理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很高,体现了作者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之情;
D.出自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里通过“雪”的意象,渲染了寒冷的氛围,体现了当时的中国人民所经受的苦难,表达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悲悯,对祖国命运的忧伤;
故选D。
8.下面对《周总理,你在哪里》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周总理,你在哪里》是女作家柯岩为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而创作的。
B.这首诗运用“询问——呼唤——寻找——应答”的独特构思来展现诗歌主题,诗中表达了亿万人民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C.诗人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的回音,逐步展现了周总理与亿万人民血肉相连、息息相关的动人情景。
D.这是一首感人的叙事诗,诗人驰骋想象,跨越时空,创造了山河与人民同悲同思、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周总理,你在哪里》是柯岩创作的诗歌,首次发表于1977年1月7日《北京日报》。诗歌运用了一种“询问——呼唤——寻找——回答”的诗歌形式,寄情于景,描绘了亿万人民在广阔世界里齐声呼唤、四处寻找周总理的动人场景,并以群众和万物的应和与深情作答,把怀念周总理和追述周总理一生伟业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壮阔、感人的意境,逐步展现了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动人情景,抒发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无限热爱和怀念的感情,对周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崇高品质进行了深沉而热烈的赞颂。故本诗是抒情诗,而不是“叙事诗”。
故选D。
能力提升
9.学习了《周总理,你在哪里》,九年级一班拟举行“爱党爱国,爱我中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任务。
(1)【精选名句】班级准备举行“爱我中华,天下国家”主题朗诵会,下列名句中适合主题的两句是( )(只填序号)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推荐景点】同学们推荐了三处红色研学旅行景点,请你选择其中一处,仿照示例,写一句推荐语。
推荐景点:①井冈山 ②遵义 ③延安
推荐语示例:韶山,伟人故里,我们在这里探寻伟人成长的足迹。
【答案】
(1)①②
(2)示例一:井冈山,革命摇篮,我们在这里体会星星之火的无穷力量。
示例二:遵义,转折之城,我们在这里探寻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
示例三:延安,革命圣地,我们在这里感受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伟大精神。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情感。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赏表达了诗人赤诚的爱国情怀和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
③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勤奋可以弥补笨拙的缺陷;
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表达了作者淡薄名利的人生志趣。
根据“爱我中华,天下国家”主题,符合的是①②。
(2)本题考查推荐语。要突出推荐对象的特征,语言简洁,有感染力。
①井冈山: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的井冈山地区创建的战略基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制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路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开辟了新的道路。
②遵义:是遵义会议召开的地点。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延安: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
根据各个景点的特点及革命意义写推荐语。
示例:延安,革命圣地,我们在这里缅怀先贤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伟大精神。
10.学校开展以“寻访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党史教育进校园活动,请完成下面任务。
(1)为本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
(2)学校组织同学们参观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班委会商议并经班主任同意,由你去联系学校团委赵老师,当面邀请他于10月20 日下午第一、二节课到本班教室给同学们作党史学习辅导报告。作为班长,你应该对赵老师怎么说?
(3)学校举行红色经典朗诵比赛,仿照示例,在下面两个作品中任选其一,写一段节目串词。
朗诵序号 朗诵题目 作者 朗诵者
① 《沁园春·雪》 毛泽东 王林
② 《周总理,你在哪里》 柯岩 李莉
【示例】浩瀚壮阔的黄河奔腾不息,哺育着世世代代勤劳勇敢的黄河儿女,它是中华民族之魂!下面请听我们对黄河精神的颂歌,掌声欢迎张亮带来诗朗诵《黄河颂》。
【答案】
(1)示例:缅怀革命烈士,弘扬红色精神。
(2)示例:赵老师,您好!我是×班班长×××,我们班准备10月20日下午第一、二节课在本班教室开展党史教育活动,想邀请您给同学们作党史学习辅导报告,请问您有时间吗?
(3)示例一:《沁园春·雪》 有一首词,以咏雪起兴,赞美祖国的山河,评论祖国的历史, 歌颂祖国的今天与未来,脍炙人口,古今绝唱,这就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下面请欣赏王林带来的诗朗诵《沁园春·雪》。
示例二:《周总理,你在哪里》 有这样一个人,他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壮志,为了劳苦大众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离去, 举国同悲,这一声声的呼唤,是无数中国人的心声,下面请欣赏李莉同学的诗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
【解析】
(1)本题考查宣传标语拟写。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寻访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故紧扣“红色”主题,达到宣传革命理念和精神的效果,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传承红色经典,共筑中华梦想!
(2)本题考查邀请函撰写。开头称呼: 以尊称开始, 例如“尊敬的赵老师,您好”;中间正文: 说明邀请的目的和活动详情, 包括活动名称“寻访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日期时间“10月20日下午第一、二节课”、 地点“本班教室”等关键信息,同时要表明邀请的目的,如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红色革命精神;最后结尾: 表达期待被邀请人参加的期望。
示例:尊敬的赵老师,您好。我是XX班的XXX,为了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红色革命精神,我们开展“寻访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的党史活动,想邀请您于10月20日下午第一、二节课到本班教室给同学们作党史学习辅导报告,请问您有空前来指导吗?
(3)本题考查节目串词撰写。题干要求在“学校举行红色经典朗诵比赛”中串词《沁园春·雪》或《周总理,你在哪里》。结合示例“浩瀚壮阔的黄河奔腾不息,哺育着世世代代勤劳勇敢的黄河儿女,它是中华民族之魂”可知要先对作品进行简单的介绍,“下面请听我们对黄河精神的颂歌,掌声欢迎张亮带来诗朗诵《黄河颂》”然后引出朗诵者加篇目。任选其一,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1:《沁园春·雪》:长征路上,千军万马之前,一个人,一支笔,一个声音,道出了中华民族的必胜信心: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下面请欣赏这位伟人的豪情壮志,掌声欢迎王林带来诗朗诵《沁园春·雪》。
示例2:《周总理,你在哪里》:亿万人民在广阔世界里齐声呼唤、四处寻找周总理的动人场景,并以群众和万物的应和与深情作答,把怀念周总理和追述周总理一生伟业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壮阔、感人的意境。下面请让我们一起去追寻周总理的步伐,掌声欢迎李莉带来诗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
拓展延伸
(一)阅读《一月的哀思》,完成下列小题。
一月的哀思
——献给敬爱的周总理(节选)
李瑛
敬爱的周总理,我无法到医院去瞻仰你,
只好攥一张冰冷的报纸,
静静地/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
任一月的风,撩起我的头发;
任昏黄的路灯,照着冰冷的泪滴。
等待着,等待着,
载着你的遗体的灵车,辗过我们的心;
等待着,等待着,
把一个前线战士的崇敬,献给你。
啊,汽车,扎起白花,人们,黑纱缠臂。
广场——如此肃穆,长街——如此沉寂。
残阳如血呀,映着天安门前——
低垂的冬云,半落的红旗……
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
为什么有人,不许我们缅怀你伟大的一生;
为什么有人,不许我们赞颂你不朽的业绩;
但此刻,长街肃穆,万民伫立,
一颗心——一片翻腾的大海,
一双眼——一道冲决的大堤。
多少人喊着你,扑向灵车;
多少人跑向你,献上花束和敬礼;
多少人想牵动你的衣襟,把你唤醒;
多少人想和你攀谈/知心的话题……
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
……
11.请概括诗歌选段的主要内容。
12.请赏析诗中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13.画线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4.诗中两次出现“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答案】
11.本诗描述了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迎候和哭送周总理灵车的悲壮动人的情景。
12.加点词语是对首都群众看到周总理的灵车经过时的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人民悲痛的心情和对周总理的不舍,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爱、赞美之情。
13.示例:画线句是自然环境描写,通过“残阳如血”“低垂的冬云”“半落的红旗”等景象,渲染了悲伤的气氛,衬托了人们因周总理去世的悲痛心情和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爱、缅怀、不舍之情。
14.反复的修辞手法。内容上,该诗句营造了肃穆、悲伤的氛围,反复咏叹,深切表达了因周总理去世的悲痛心情和对周总理的缅怀、不舍之情;结构上,前后呼应,文气贯通,浑然一体,使诗歌内容层层深入,哀思绵绵。
【解析】
11.本题考查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此类题通常可用“什么人什么事”的模式作答。
由“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等待着,等待着,载着你的遗体的灵车”“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等语句可知,本诗写的是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迎候和哭送周总理灵车的情景。
12.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
从加点词语“喊”“扑”“跑”“献上”“牵动”,可以看出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首都群众看到周总理灵车经过时的动作,结合“长街肃穆,万民伫立,一颗心——一片翻腾的大海,一双眼——一道冲决的大堤”“多少人想和你攀谈知心的话题”,可知表现出人民悲痛的心情和对周总理的不舍,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爱、赞美之情。
13.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由“残阳如血”“低垂的冬云”“半落的红旗”,可知划线句是自然环境描写;结合诗句“任昏黄的路灯,照着冰冷的泪滴。等待着,等待着,载着你的遗体的灵车,辗过我们的心”,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哭送总理的内容可知,这里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悲伤的气氛,衬托了人们因周总理去世的悲痛心情,结合诗句“多少人喊着你,扑向灵车;多少人跑向你,献上花束和敬礼;多少人想牵动你的衣襟,把你唤醒;多少人想和你攀谈知心的话题……”,可知环境描写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爱、缅怀、不舍之情。
14.本题考查重要诗句的作用。此类题可从内容和结构等方面分析。
内容上,两次出现“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连续两次使用同一句子,属于反复的修辞手法;“缓缓地流”“深冬的风”等语句营造了肃穆、悲伤的氛围,表达了因周总理去世的悲痛心情和对周总理的缅怀、不舍之情;
结构上,相同的内容反复出现,形成前后照应,使诗歌浑然一体,使诗歌内容层层深入,使诗歌情感表达更加强烈。
(二)阅读《献给周总理的花》,完成下面小题。
献给周总理的花
①我见过雍容华丽的牡丹,也见过高贵清雅的菊花;见过婀娜多姿的水仙,也见过出污泥不染的荷花;见过朴实无华的小麦花、高粱花,也见过光彩照人的英雄花……
②然而,在我记忆深处,使我终生难忘的却是这样的一种花:它不是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是开在花坛暖房,而是开在冰天雪地;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滋育它成长的不是春雨秋露,而是人们的眼泪和心血。
③它,就是献给周总理的花。
④那是一九七六年一月的一个夜晚,我刚刚下了车,便赶到天安门广场,去向总理表达心中的哀痛。夜色中,广场更加肃穆了,仿佛天空和大地都披上了黑纱。纪念碑下,花圈如海,哀思如海,总理的功德如海!松柏林间,白花似雪,情贞似雪,总理的节操似雪!敬爱的总理啊,您把一生献给人民,您赢得了人民的无限敬重,人民对您无限眷念!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英雄豪杰可谓多矣,可又有哪个人的去世像我们的总理这样,使八亿人哀痛欲绝,同声痛哭?千万朵圣洁的白花,顶着寒风,冒着霜雪,凝结着爱和恨,满载着哀和愁,在祖国的大地上,为我们敬爱的总理盛开了。
⑤眼泪,是人民感情的流露,它只能为人民崇敬的英雄飘洒;白花,是人民心意的寄托,它永远属于我们的总理啊!
⑥我含着眼泪,走向那缀着白花的柏树丛。一朵普通的纸花,下面是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悼念敬爱的周总理”,落款是“您的儿女”。这是最普通的花,但又是最珍贵的花。它像牡丹一样华美,它像菊花一样高雅,它像水仙一样深情,它像荷花一样纯洁。这是没有生命的花,是纸做的花,但又是最富有生命力的花。它跳动着八亿人民的脉搏,它抚慰着周总理不朽的英灵,它具有着火山爆发的能量!敌人怕它,人民爱它!这是怀念之花,更是斗争之花、骄傲之花。
15.第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6.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这是没有生命的花,是纸做的花,但又是最富有生命力的花。
17.选文第④段先描写后抒情,结合《周总理,你在哪里》的结尾,说一说两位作者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想念你啊,想念你
——想——念——你……
(选自《周总理,你在哪里》)
【答案】
15.示例: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自己见过各种美好的花,为下文写人民献给周总理的花做铺垫,渲染了一种沉痛、哀伤的氛围。
16.示例:全国人民献给周总理的花是用纸做的,是没有生命迹象的,但是这些花却承载着全国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深情,它们跳动着八亿人的脉搏,抚慰着周总理不朽的英灵,具有着火山爆发的能量,因此是“最富有生命力的花”。
17.示例:第④段三个感叹句抒发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眷念之情,一个反问句抒发了人民对周总理逝世的极度悲痛之情;最后一句抒发了对周总理的敬爱和沉痛的哀悼之情。《周总理,你在哪里》的结尾中,通过对“想念你”的反复使用,强烈地抒发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敬爱和思念之情。
【解析】
15.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根据第①段“我见过雍容华丽的牡丹,也见过高贵清雅的菊花;见过婀娜多姿的水仙,也见过出污泥不染的荷花;见过朴实无华的小麦花、高粱花,也见过光彩照人的英雄花”,三个“我见过……,也见过……”,句式重复,可知第①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起到渲染、强调的作用。联系下文可知,作者写自己见过的各种花的美好,为下文“然而,在我记忆深处,使我终生难忘的却是这样的一种花”“它,就是献给周总理的花”做铺垫,根据第④段“纪念碑下,花圈如海,哀思如海,总理的功德如海”可知周总理逝世了,人们怀着沉重的心情进行哀悼,故第①段为下文写人民献给周总理的花作铺垫,渲染了一种沉痛、哀伤的氛围。
16.本题考查词句理解。
“这是没有生命的花,是纸做的花,但又是最富于生命的花”中“没有生命”,因为花是“纸做的花”;联系原文第⑥段“它跳动着八亿人民的脉搏,它抚慰着周总理不朽的英灵,它具有着火山爆发的能量”可知“最富于生命的花”是因为这些花承载着全国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深情,它们跳动着八亿人的脉搏,抚慰着周总理不朽的英灵,每一朵花都代表着每一个人,当周总理逝世时,举国上下都怀着悲痛、沉重的心情对他进行哀悼,“这是怀念之花,更是斗争之花、骄傲之花”,所以说它是最富于生命的花。
17.本题考查情感分析。
结合本文第④段“纪念碑下,花圈如海,哀思如海,总理的功德如海!松柏林间,白花似雪,情贞似雪,总理的节操似雪!敬爱的总理啊,您把一生献给人民,您赢得了人民的无限敬重,人民对您无限眷念”可知,运用了三个感叹句,表达了人民对总理去世的哀思,对总理的敬重与眷念;结合“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英雄豪杰可谓多矣,可又有哪个人的去世像我们的总理这样,使八亿人哀痛欲绝,同声痛哭”,采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起强调作用,没有哪个人像我们的总理这样,使八亿人哀痛欲绝,同声痛哭,抒发了人民对总理逝世的极度悲痛之情。《周总理,你在哪里》的结尾“想念你啊,想念你——想——念——你……”,这是八亿人民的共同心声,是全诗的主旋律,也是全诗主题的直接表达,通过反复,抒发了全国人民对总理的无限崇敬、深切怀念和敬爱之情。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深情地呼唤 深切地怀念
——《周总理,你在哪里》分层作业
基础巩固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词语大闯关”是一项利用字词来设计闯关游戏的趣味作业。你看,同学们“脑洞大开”,有的画了轰鸣的飞机,有的画了熊熊的gōu火,有的画了沉diàn diàn的谷穗,有的画了夏令营的宿营地。同学们称这是一份别出新裁的作业!
(1)请给下列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轰鸣( ) 宿营地( ) gōu 火( ) 沉diàn diàn( )
(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沉甸甸(diàn) 柯岩(kē) 哄鸣
B.伐木(fá) 森林(shēn) 冓火
C.谷穗(suì) 足迹(jì) 松涛
D.宿营(shù) 海防(fáng) 呼换
3.对下列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前进不停息”,颂扬了周总理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的共产主义精神和不畏艰险、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革命精神。
B.“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颂扬了周总理热爱劳动、以苦为乐的高尚品质。
C.“宿营地上篝火红啊,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颂扬了周总理深入群众、对人民群众和蔼可亲、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革命精神。
D.“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颂扬了周总理深切关怀海防战士的温暖人格。
4.下列画线语句有语病的一处是( )
(A)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重庆·1949》近日在重庆1949大剧院公演。(B)剧目以重庆解放前夕为背景,(C)讲述了被关押在渣滓洞和白公馆的共产党人不折不挠,(D)再现了解放大军和重庆人民为解放重庆展开殊死搏斗的宏大场景。
A.A B.B C.C D.D
5.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念你啊,想念你,想——念——你……
①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②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③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④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
⑤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A.③①②⑤④ B.③①④②⑤ C.④②⑤①③ D.④②⑤③①
6.下列与例句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
A.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
B.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
C.想念你啊,想念你/——想——念——你……
D.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
7.著名诗人聂华苓说:“艾青的诗,好在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请结合提示选出属于《艾青诗选》的意象及对应诗句( )
A.鸟: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
B.大地: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C.太阳: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D.雪:雪落在中国的大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8.下面对《周总理,你在哪里》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周总理,你在哪里》是女作家柯岩为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而创作的。
B.这首诗运用“询问——呼唤——寻找——应答”的独特构思来展现诗歌主题,诗中表达了亿万人民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C.诗人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的回音,逐步展现了周总理与亿万人民血肉相连、息息相关的动人情景。
D.这是一首感人的叙事诗,诗人驰骋想象,跨越时空,创造了山河与人民同悲同思、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能力提升
9.学习了《周总理,你在哪里》,九年级一班拟举行“爱党爱国,爱我中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任务。
(1)【精选名句】班级准备举行“爱我中华,天下国家”主题朗诵会,下列名句中适合主题的两句是( )(只填序号)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推荐景点】同学们推荐了三处红色研学旅行景点,请你选择其中一处,仿照示例,写一句推荐语。
推荐景点:①井冈山 ②遵义 ③延安
推荐语示例:韶山,伟人故里,我们在这里探寻伟人成长的足迹。
10.学校开展以“寻访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党史教育进校园活动,请完成下面任务。
(1)为本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
(2)学校组织同学们参观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班委会商议并经班主任同意,由你去联系学校团委赵老师,当面邀请他于10月20 日下午第一、二节课到本班教室给同学们作党史学习辅导报告。作为班长,你应该对赵老师怎么说?
(3)学校举行红色经典朗诵比赛,仿照示例,在下面两个作品中任选其一,写一段节目串词。
朗诵序号 朗诵题目 作者 朗诵者
① 《沁园春·雪》 毛泽东 王林
② 《周总理,你在哪里》 柯岩 李莉
【示例】浩瀚壮阔的黄河奔腾不息,哺育着世世代代勤劳勇敢的黄河儿女,它是中华民族之魂!下面请听我们对黄河精神的颂歌,掌声欢迎张亮带来诗朗诵《黄河颂》。
拓展延伸
(一)阅读《一月的哀思》,完成下列小题。
一月的哀思
——献给敬爱的周总理(节选)
李瑛
敬爱的周总理,我无法到医院去瞻仰你,
只好攥一张冰冷的报纸,
静静地/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
任一月的风,撩起我的头发;
任昏黄的路灯,照着冰冷的泪滴。
等待着,等待着,
载着你的遗体的灵车,辗过我们的心;
等待着,等待着,
把一个前线战士的崇敬,献给你。
啊,汽车,扎起白花,人们,黑纱缠臂。
广场——如此肃穆,长街——如此沉寂。
残阳如血呀,映着天安门前——
低垂的冬云,半落的红旗……
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
为什么有人,不许我们缅怀你伟大的一生;
为什么有人,不许我们赞颂你不朽的业绩;
但此刻,长街肃穆,万民伫立,
一颗心——一片翻腾的大海,
一双眼——一道冲决的大堤。
多少人喊着你,扑向灵车;
多少人跑向你,献上花束和敬礼;
多少人想牵动你的衣襟,把你唤醒;
多少人想和你攀谈/知心的话题……
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
……
11.请概括诗歌选段的主要内容。
12.请赏析诗中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13.画线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4.诗中两次出现“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献给周总理的花》,完成下面小题。
献给周总理的花
①我见过雍容华丽的牡丹,也见过高贵清雅的菊花;见过婀娜多姿的水仙,也见过出污泥不染的荷花;见过朴实无华的小麦花、高粱花,也见过光彩照人的英雄花……
②然而,在我记忆深处,使我终生难忘的却是这样的一种花:它不是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是开在花坛暖房,而是开在冰天雪地;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滋育它成长的不是春雨秋露,而是人们的眼泪和心血。
③它,就是献给周总理的花。
④那是一九七六年一月的一个夜晚,我刚刚下了车,便赶到天安门广场,去向总理表达心中的哀痛。夜色中,广场更加肃穆了,仿佛天空和大地都披上了黑纱。纪念碑下,花圈如海,哀思如海,总理的功德如海!松柏林间,白花似雪,情贞似雪,总理的节操似雪!敬爱的总理啊,您把一生献给人民,您赢得了人民的无限敬重,人民对您无限眷念!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英雄豪杰可谓多矣,可又有哪个人的去世像我们的总理这样,使八亿人哀痛欲绝,同声痛哭?千万朵圣洁的白花,顶着寒风,冒着霜雪,凝结着爱和恨,满载着哀和愁,在祖国的大地上,为我们敬爱的总理盛开了。
⑤眼泪,是人民感情的流露,它只能为人民崇敬的英雄飘洒;白花,是人民心意的寄托,它永远属于我们的总理啊!
⑥我含着眼泪,走向那缀着白花的柏树丛。一朵普通的纸花,下面是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悼念敬爱的周总理”,落款是“您的儿女”。这是最普通的花,但又是最珍贵的花。它像牡丹一样华美,它像菊花一样高雅,它像水仙一样深情,它像荷花一样纯洁。这是没有生命的花,是纸做的花,但又是最富有生命力的花。它跳动着八亿人民的脉搏,它抚慰着周总理不朽的英灵,它具有着火山爆发的能量!敌人怕它,人民爱它!这是怀念之花,更是斗争之花、骄傲之花。
15.第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6.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这是没有生命的花,是纸做的花,但又是最富有生命力的花。
17.选文第④段先描写后抒情,结合《周总理,你在哪里》的结尾,说一说两位作者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想念你啊,想念你
——想——念——你……
(选自《周总理,你在哪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