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九上之分子热运动作业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破碎的玻璃杯不能恢复成原形,说明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夏天荷花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其主要原因是( )
A.分子间存在斥力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作用力几乎为零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某同学用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红色的墨水、染成黄色的酒精调制了一杯“彩虹液体”,如图所示,用盖子密封好。过了几天,该同学发现不同颜色液体的界面变模糊了,液面也下降了一点儿。对上述现象的推测合理的是( )
A.现象:液体分层;推测: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B.现象:酒精在最上层;推测:酒精分子最小
C.现象:界面变模糊;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现象:液面下降;推测:液体分子变小
4.如图所示,清晨植物叶子上的水珠随风拂动而滚动不止,当两滴小水珠相遇时,能汇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从叶子上滑落,叶子上竟然滴水不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水珠静止不动时,水珠中的水分子也静止不动
B.很小的水珠就是一个水分子
C.两滴水珠相遇时能形成一个较大的水珠,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叶子不沾水,是因为水珠与叶子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5.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不能充分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秋风斩落叶 B.柜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
C.路过面包房闻到香味 D.墙内开花墙外香
6.小祝妈妈在家用青菜腌制咸菜,小祝发现需要好几天的时间菜才能入味,而炒菜时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其主要原因是( )
A.炒菜时盐多些,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炒菜时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D.腌制咸菜时,分子间没有间隙
7.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人们能闻到“稻花香”说明( )
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8.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雾浸山野 B.酒香四溢 C.柳絮飞扬 D.大雪纷飞
9.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大风起兮云飞扬 B.柳絮飞时花满城
C.酒香不怕巷子深 D.秋雨梧桐叶落时
二、填空题
10.物理学拓展了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宏观宇宙的认识。探究发现,50mL的水与50mL的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用沸水泡茶能很快泡出茶香、茶色,这是因为温度越高, 现象越明显。
11.图甲中,红墨水滴在热水中整杯水变红得更快,这说明温度越高, 。乙图中温度计示数会升高,沙子的内能会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2.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图-1所示,用饭勺盛饭时,有一些饭粒粘在饭勺上,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 。如图-2所示,厨师通过闻味道的方式判断食材是否新鲜,这利用了分子不停地做 的运动。如图-3所示,往热锅里加入酱油,锅里的菜汤很快变黑,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选填“剧烈”或“缓慢”)。
13.打开中药包会闻到淡淡的药香味,这是 现象。慢火熬制,等药汤沸腾后,药香味更加浓郁,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 (选填“剧烈”或“缓慢”)。捆扎药包的细绳很难被拉断,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选填“引力”或“斥力”)。
14.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瓶子的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上面的瓶中装有空气,下面的瓶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后,可以看到: ,这属于扩散现象。
15.如图所示,民间有“做白粿迎新春”的传统习俗。制作白粿时,先将浸泡过的米放在木桶中蒸熟,再放入石臼中用木棰捶打,最后搓揉成形。
蒸米时,从木桶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米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 。
三、实验题
16.小明在家中发现了爸爸防止血糖过低而食用的葡萄糖粉,想知道它是晶体还是非晶体。于是将葡萄糖粉末带到学校的实验室,组装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验证。
(1)器材组装过程中,a、b、c三个装置正确安装顺序依次为 。实验过程中使用搅拌棒搅拌的目的是 。
(2)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其显示温度为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57 66 75 84 84 84 84 89 94 99
(3)上表是小明实验记录的部分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葡萄糖粉 (填“是”或“不是”)晶体。在第5min时,试管中物质处于 状态。
(4)从第7min到第8min,试管中物质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 (填“加剧”“不变”或“减弱”)。
17.如图所示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
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
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1)图a和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分子处在 ,图a为尽快达到实验目的,实验过程中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搅动量筒里的液体。
(2)图b和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
(3)图c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
(4)图d为尽快达到实验目的,可以用 水(选填“冷”或“热”)实验,原因是分子的热运动与 有关。
四、简答题
五、计算题
18.把分子看成球体,一个挨着一个紧密平铺成一层(像每个围棋格子中放一个棋子一样),组成一个单层分子的正方形,边长为1cm。该正方形中约有多少个分子?这些分子数目大约是全球人口数目的多少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D A C C A B A B C
1.D
2.A
3.C
4.C
5.A
6.B
7.A
8.B
9.C
10. 间隙 分子热运动
11. 分子运动越剧烈 增大
12. 引力 无规则 剧烈
13. 扩散 剧烈
引力
14.两个瓶子内的气体逐渐混合,颜色变得均匀
15. 液化 做无规则运动
16. cba 使葡萄糖粉(试管内物质)受热均匀 58 是 固液共存 加剧
17. d 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不可以 e 吸引力 空隙 热 温度
18.(1)1×1016 个;(2)1.25×106倍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