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秋天的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秋天的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6 22:0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秋天的雨》第1课时教案
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册别 三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中收录的一篇散文。该文章以细腻的笔调,生动描绘了秋雨的独特魅力和秋天丰收的壮丽图景,其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邃悠远。教材编选此篇课文,旨在通过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加深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知与理解,并借助朗读与背诵等教学手段,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阅读理解与语言表达能力,但在散文类文本的鉴赏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学生对秋雨有基于生活经验的直观感受,却尚未能进行深刻的思考与感悟。鉴于此,教学实施过程中需综合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旨在引导学生深层次理解文本内涵,深刻体会秋雨之美,进而培育并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时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 1. 通过学习《秋天的雨》,感受中华文化的自然美和人文美,增强文化自信。 2. 通过朗读和背诵,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中华语言文字的热爱。 语言运用 1. 借助朗读与背诵的教学方法,旨在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流利且富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 通过深入研习课文中的精美词汇与句子,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词汇量,并提升其语言表达的精准度与生动性。 思维能力 1. 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审美创造 1. 通过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对自然美的感受力。 2. 通过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雨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雨的美和秋天的丰收景象。 2. 通过朗读和背诵,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难点 1. 深入理解散文类文本的特点,感受文章的意境和情感。 2. 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3. 通过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雨的美。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资料、学生作业本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1) 播放秋雨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秋雨的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秋雨吗?为什么?” (3)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秋雨的感受和印象。 (4)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秋雨的文章——《秋天的雨》。” (5) 展示课题,板书课题。 (6) 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1. 观看秋雨视频,观察秋雨的特点。 2. 回答问题,分享对秋雨的感受和印象。 3. 齐读课题。
评价任务 观察细致:☆☆☆ 表达清晰:☆☆☆ 参与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习新知 活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 (1) 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4) 展示课文内容结构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结构。 (5) 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6) 提问:“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词句写得特别美?为什么?” 活动二:深入理解,品味语言 品味语言 (1)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并进行赏析。 (2) 提问:“这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3)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词句的意境和情感。 (4) 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句的含义。 (5)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6) 提问:“你们觉得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词句?” 活动三: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朗读背诵 (1) 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 (2) 提问:“你觉得哪一段写得最好?为什么?” (3) 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 (4) 展示课文背诵提示,帮助学生记忆课文内容。 (5) 引导学生进行背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提问:“你们觉得背诵课文有什么好处?” 1.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3. 找出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并进行赏析。 4. 通过朗读,体会词句的意境和情感。 5.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6. 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 7. 进行分角色朗读,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 8. 进行背诵比赛,激发学习兴趣。
评价任务 理解准确:☆☆☆ 表达生动:☆☆☆ 参与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深入理解,品味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朗读背诵,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课文中提到的秋雨,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雨的诗句或文章?” (2) 展示相关诗句或文章片段,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3) 提问:“你觉得这些诗句或文章片段与课文有什么异同?” (4)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 提问:“你们觉得秋雨除了美丽,还有什么特点?” (6)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雨的美。 1. 思考并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知道的描写秋雨的诗句或文章。 2.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进行创作活动,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雨的美。
评价任务 理解深刻:☆☆☆ 表达丰富:☆☆☆ 参与积极:☆☆☆
设计意图 通过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通过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1. 熟读并背诵课文《秋天的雨》。 2. 抄写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并进行赏析。 3.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升了教学互动性。 2.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包括朗读、背诵、讨论等,全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深刻感受秋雨之美,增强了学习效果。 3. 通过拓展延伸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足之处 1. 针对部分学生在朗读与背诵过程中情感表达欠缺的情况,我们需加大指导力度,确保学生情感表达更为精准到位。 2. 鉴于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以促进讨论的深入进行。 3. 考虑到创作活动环节中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尚待提升的现状,我们需加强相关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