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大堰河我的保姆 再别康桥 联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 大堰河我的保姆 再别康桥 联读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7.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9 09:1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联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情感,感受诗歌魅力。
2.深入研读《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从形式韵律、意象、艺术手法等角度进行对比,结合当时社会历史背景思考作品内涵与文学价值。
3.综合运用多种鉴赏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探究诗歌,并写作诗歌评论,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品位;模仿喜爱的诗人作品,创作一首诗。
4.查阅资料,拓展阅读,梳理现当代诗歌主要流派及其代表诗人、诗作,探究作品所表现的近代以来中国人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变动的轨迹,把握现当代诗歌的成就和意义。
教学重点:研读赏析两首现代诗歌,激发学生对现当代诗歌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梳理现当代诗歌的发展脉络,了解其主要流派及代表诗人、诗作,模仿喜爱的诗人作品,创作一首诗。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比较阅读、交流研讨、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任务一:
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工具书,预习诗歌,完成下面的表格;课堂上展示并交流。
作品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预习准备
大堰河——我的保姆 【词语】 童养媳、瓦菲、青苔、火钵、忸怩不安、团箕、叱骂
再别康桥 【词语】 青荇 漫溯 斑斓 笙箫
课前预习任务二:
查阅资料,梳理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并制作思维导图。小组合作,选择第一个十年(1917-1928)、第二个十年(1928-1937),注意各时代诗歌流派及代表诗人、诗作,形式可以是表格、思维导图、PPT等,手写稿或电子版本均可。)
一、导入新课。
1933年1月的清晨,一个青年站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面带忧郁的神情,望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睹雪思人,他想起了在回忆的深处一个一直劳作身影,他的保姆——大堰河,便挥笔写下《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蕴含了浓浓深情的诗歌。而这个青年就是艾青,30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艾青激动地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我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
英国有一条康河,河上有桥称为康桥,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我国现代诗人徐志摩曾于1921-1922在英国留学两年,今天的剑河畔可以找到为徐志摩树立的石碑。“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大堰河和康桥,分别记下了诗人的情感体验。英国作家弗兰西斯·培根在论读书的作用时讲过:“读历史会让人明智,读诗歌会使人灵秀,凡所阅读,都会沉淀为我们的性格。”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自由体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和新格律诗《再别康桥》,体会现代诗歌的精彩纷呈。
二、新授:
任务一:知人论世,检查预习一。
课堂上展示并交流预习成果。
作品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预习准备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当代文学家、诗人、画家。1929年赴法国留学,专攻绘画艺术,接触了大量西方哲学、文学著作,受惠特曼、马雅可夫斯基、叶赛宁、兰波、波德莱尔等著名诗人的影响,学学习绘画之余试验写诗。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3年发表《大堰河——我的保姆》,开始使用的笔名“艾青”,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代表诗集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著名诗作有《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火把》《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艾青出生于浙江金华畈田蒋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出生时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的命“克父母”,于是他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大堰河——家里抚养。大堰河是大叶河村人,是童养媳,没有自己的的名字。艾青 5 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落,不准称自己父亲母亲为爸爸、妈妈,只能叫叔叔婶婶。相比之下,养母大堰河却给了他温暖的母爱和幸福的家的感觉。1932 年冬,诗人因参加“左翼美术家联盟”被国民党逮捕。写这首诗时是在一个早晨,一个狭小的看守所窗口、一片茫茫的雪景触发了诗人对保姆的怀念,诗人激情澎湃地挥笔写下了这首赞颂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诗几经辗转,于1934 年发表,艾青一跃成为中国诗坛的明星。 【词语】 童养媳、瓦菲、青苔、火钵、忸怩不安、团箕、叱骂 【层次思路】 1-3节,对大堰河的怀念;4-8节,对大堰河的感激;9-11节,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控诉;12-13节,对大堰河的讴歌赞美。
再别康桥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23年成立新月社,与闻一多等人提出“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新诗的格律化,主张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邮政飞机北上,途中因大雾弥漫,飞机触山,不幸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1928年徐志摩第三次欧游,故地重游。7月底,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当时时间比较紧急,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11月6日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 词语】 青荇 漫溯 斑斓 笙箫
任务二:把握情感,阅读感悟。
活动一:组内合作,分别选取两首诗中你最喜欢的片段,比较其音韵、节奏和情感上的异同,完成表格。
篇目 音韵、节奏 情感
《大堰河——我的保姆》 示例:不押韵。前3节介绍大堰河及创作缘由,朗诵时语速中等;第4节“在你……之后”一连串的排比句,可以读得稍快;第12节直抒胸臆,抒发对大堰河的赞美,节奏较缓。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主要情感是对大堰河深深的爱、怀念与赞美,对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控诉,情感炽热浓烈,表达直抒胸臆。
《再别康桥》 示例:每节偶数句押韵。“但/我不能放歌”,“但”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由上一节“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欢快突转到离别的哀愁,所以可作较长的停顿。 《再别康桥》则是对康桥美景的沉醉、对母校的深情眷恋及离别的哀愁。情感温柔平和,表达含蓄委婉。
活动二:听录音,注意情感节奏,学生自读《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两首诗歌。
任务三:两位诗人都曾留学国外,受到西方哲学、文学的影响,这两首诗都写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小组合作,研讨二者在诗歌结构形式、意象意境、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
对比角度 《大堰河——我的保姆》 《再别康桥》
结构形式 异 全诗13节,4-16行不等,每行2-22字,参差不一,散文化。形式较为自由。 共7节,每节4行,每行6-8字,字数相近。具有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新月派“三美”主张)。
同 都是现代新诗,受到西方诗学影响。
意象意境 异 选取日常生活事物意象、描述性意象。如: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一丈平方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厚大的手掌、围裙上的炭灰、乌黑的酱碗、乌黑的桌子、衬衣的虱子、红漆雕花的家具、睡床上金色的花纹、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冰屑悉索的萝卜、黄土下紫色的灵魂、泥黑的温柔的脸颜……营造出具有浓烈中国乡土色彩的质朴意境。 选取景物意象、想象性意象。如: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软泥上的青荇、榆阴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星辉斑斓、别离的笙箫……营造出具有英国学院风格的浪漫意境。
同 色彩丰富,视角广阔,画面感强。
艺术手法 异 联想、排比、呼告、对比 比喻、拟人
同 复沓
【设计意图】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核心素养四维目标之“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任务三通过深入研读《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从形式韵律、意象意境、艺术手法等角度进行对比,结合当时社会历史背景,思考作品内涵与文学价值。综合运用多种鉴赏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探究诗歌。
【教师小结】《再别康桥》的形式与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对现代自由体诗的发展,艾青追求诗的散文化,把现代自由体诗推向新的历史高度;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派借鉴西方诗歌形式,融入中国传统格律,进行了新诗格律化的尝试。
1.形式:
《再别康桥》建筑美,全诗共7节,节与节之间大体匀称,力求整齐而不呆板,参差而又均衡。中国新诗是从学习西方诗歌开始的,形式上区别于中国古典诗歌单调的形式。甚至有一些极端的先锋诗人,将诗歌的形式发展到更加灵活的地步。《大堰河》自由奔放,全诗13节,4-16行不等,每行2-22字,参差不一,散文化;形式上好像《再别康桥》更符合我们平时的审美标准,但是散文化的诗歌也有其独特的优势,便于抒情,不会受到形式的限制。
2.韵律:
《再别康桥》音乐美,注重音节的匀整与流动,每节二、四句押韵;节奏,两到三个音步。叠词的使用,连绵词双声叠韵词,韵与情达到和谐。比如:荡漾,从声音上我们就能感受到情感的缠绵。其实,古典诗歌更重视声韵,有很多细节我们可能都忽略了,比如我们之前学过的姜夔的《扬州慢》,每一句都是去声字起句,去声字的音调特点是由低到高,最为响亮,姜夔也正是以此来表达极为沉痛的心情。现代的读者太粗糙了,体会不到这些细微的韵律上的妙处。我们要去做更优秀的读者。
《大堰河》:
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不押韵,但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变化的统一、参差中的和谐。我们往往认为诗歌应该押韵,押韵读起来才有韵味,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一点,形式和韵律是为了内容而服务的,内容不能过于受到形式的限制。
3.意象:
《再别康桥》画面美(也可以叫作绘画美),景物意象、想象性意象,意境清新鲜明。(画面:意象,形质色。比如金柳,形体,颜色,质感)
《大堰河》日常生活事物意象、描述性意象、大量的细节。细节往往是最有力量的。意境萧索凄凉。直接抒情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去力量,而细节的力量会很长久。
4.语言:
《再别康桥》语言清新明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歌,轻盈婉转,拨动读者心弦。
《大堰河》平实的陈述和铺排,展示画面一样的情景,抓住一些看似简单甚至有些粗糙却意象丰富的片段,展现大堰河亲切慈祥、善良勤劳的形象。语言极为平实,而又暗含力量。我们来看几处细节,一句一句的排比细节,重重的击打在我们的心上。
5.艺术手法:
《再别康桥》比喻、拟人、顶针、想象、反复,借景抒情。
《大堰河》大量的排比、反复的呼告、强烈的对比。其实这些抽象的词汇根本无法代表这首诗的艺术水平。有些时候,即使是简单的叙述,也有动人心魄的力量。直接抒情与叙述、描写相融合,表达诗人朴实真挚而强烈的情感。
三、小结: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对现代自由体诗的发展,艾青追求诗的散文化,把现代自由体诗推向新的历史高度;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派借鉴西方诗歌形式,融入中国传统格律,进行了新诗格律化的尝试。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相互竞争,共同发展,推动了新诗的繁荣。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歌,诗歌正是时代的一个倒影,见证着时代的变化。与其他文学形式相比,诗歌是时代变革中最响亮的号角。对于个人来说,诗歌也是一种独抒性灵的、直面自我的表达方式。现当代诗歌与古典诗词在意象、意境、艺术手法方面有很多相通之处,但在形式和语言方面却有着很多变革。
四、拓展学习,完成预习任务二。
学生分组分阶段展示预习成果,教师补充整理
(一)中国现当代诗歌第一个十年(1917-1927)
中国现当代诗歌“第一个十年”(1917-1927)
中国现当代诗歌“第一个十年”(1917-1927)
文学流派 主要特点 代表诗人、诗作
初期白话诗派 否定旧诗、探索新诗、致力于诗的自由化、白话化。 代表作:诗集《尝试集》(胡适)、《女神》(郭沫若)、《冬夜》(俞平伯),诗歌《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三弦》《月夜》(沈尹默)、《别少年中国》(康白情)。
初期浪漫主义诗派 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创造社(1921 年 7 月成立于日本)诸诗人组成的新诗派别,他们用磅礴的气势、创造的精神、心灵的激情和罗曼谛克的宣泄开了一代诗风。 代表诗人:郭沫若、田汉、成仿吾、郑伯奇、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三者后来融进了现代主义诗潮)。 代表作:《女神》(郭沫若)。
“为人生”诗派 1921 年成立的20年代阵营最强影响极大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刘延陵、俞平伯等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于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 派。 代表作:诗集《踪迹》(朱自清)、 诗集《春水》《繁星》(冰心)
“湖畔”诗派 1922 年3月,冯雪峰、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等在杭州西子湖畔组成了湖畔诗社。他们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表现了对爱情的憧憬和对自然的向往。 代表作:《妹妹你是水》(应修人)、《伊的眼》(汪静之)、《落花》(冯雪峰)、《月夜》(潘漠华)。
新格律诗派 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新诗的格律化,主张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代表作:《死水》(闻一多)、《示娴》(刘梦苇)、《采莲曲》(朱湘)、《再别康桥》(徐志摩)
象征诗派 强调“纯诗化”,以个人的内心世界为美的最高追求,通过象征性形象和意境去暗示诗人心灵世界的某种感受。崇尚朦胧晦涩。 代表作:《微雨》(李金发)
(二)中国现当代诗歌第二个十年(1928-1937):
(1)中国诗歌会:成立于1932年9月,它是“左联”领导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发起人有穆木天、杨骚、任钧(森堡)、蒲风等。中国诗歌会接受苏联的现实主义影响和左翼文艺运动影响,以注重诗歌的现实性、提倡诗歌的大众化为主旨,对我国革命诗歌运动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代表作:诗集《茫茫夜》(蒲风)、《守堤者》(穆木天)等。
(2)现代派:在艺术探索上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意识和对于民族艺术传统的向心力。受到法国象征派诗歌、美国意象派诗歌运动和以T·S·艾略特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诗潮的影响;就中国古代诗歌传统而言,更多地继承和发展了晚唐五代李商隐、温庭筠一路“纯粹的诗”的传统。现当代派诗歌意象繁复、内涵丰富、组合奇特,创造了具有散文没的自由体诗。代表作:《望舒诗稿》(戴望舒)、《鱼目集》(卞之琳)、《汉园集》(何其芳、卞之琳、李广田合集)。
(三)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1.尝试派
代表人物:胡适(中国白话诗歌第一人)
特征:作诗如作文(白话化)
2.人生派
代表人物:鲁迅、冰心
特征: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于人生很重要的一种工作
3.创造社
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正式创立,最初的成员是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等留日学生。
成员们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
代表作家:郭沫若
特征:自我表现、个性解放
4.新格律诗派(新月派)
1923年由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北京发起,原是一个文化社交团体,成员大多曾是旅英美留学生。不久形成了诗人群,由此产生新月诗派。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
代表作家:徐志摩、闻一多、
特征:理性节制情感
三十年代
1.中国现代派
代表人物:戴望舒
特征:表现自我、虚无思想、多用象征
2.七月派
代表人物:艾青
特征:政治抒情、描写社会现实
四十年代中国新诗
代表作家:穆旦
特征:追求现实与艺术、感性与理性之间平衡美。
五十年代蓝星诗社
代表诗人:余光中
特征:提倡发挥个人才华、个性、乡土情结
七十年代朦胧派
代表诗人:北岛、舒婷、顾城
特征:表现内在精神世界,表达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
八十年代
灵性写作(亦称神性写作,新生代诗歌的创作)
代表诗人:海子、席慕容、汪国真
特征:拷问灵魂、将精神放在首位
四、代表诗人及作品:
1.胡适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
★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等。
★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尝试集》(第一首白话诗)
2.郭沫若
★现代新诗的奠基人。
★诗集《女神》洋溢着浪漫主义气息,开拓了新一代诗风。代表诗作《凤凰涅槃》、《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连《序诗》在内共收诗54首和诗剧3篇。《凤凰涅槃》是其中的代表作,渴望和歌颂祖国的新生,是诗集的重要内容。
“宇宙呀,宇宙,我要努力地把你诅咒;
你脓血污秽着的屠场呀!
你悲哀充塞着的囚牢呀!
你群鬼叫号着的坟墓呀!
你群魔跳梁着的地狱呀!
你到底为什么存在?”
——《凤凰涅槃》
3.冰心
★现代著名女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代表诗集《繁星》、《春水》,茅盾称其为“繁星体”“春水体”。
★笔名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
冰心:“世纪老人”,福建福州人,原名为谢婉莹。传世名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纸船——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胡适的诗中有形象,但却没有意象,他的语言是白话语言,但不是诗的语言。冰心的一些小诗具有用散文无法表现的意味和内涵。那种长长的绵延的句式,使读者感到一个温柔亲切单纯的少女在说话。这就是诗,并且是现代白话诗。而在郭沫若的诗中,他的语言像海浪在涌动,让人惊叹中国的汉字语言竟还会达到这样澎湃的力量。
4.闻一多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
★主张“理性节制情感”,提出诗歌的“三美”理论。
★代表诗集《红烛》《死水》
死水(节选)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5.徐志摩
★新月派代表诗人,寻求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
★一生追求“爱、自由、美”(胡适语)
★代表诗作:《猛虎集》《沙扬娜拉》《裴冷翠的一夜》《再别康桥》
(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5年赴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等.
《沙扬娜拉》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此诗在格律上是颇能看出徐志摩的功力与匠意的。全诗两节,上下节格律对称。在音步的安排处理上显然严谨中不乏洒脱,较长的音步与较短的音步相间,读起来纡徐从容、委婉顿挫而朗朗上口。诗歌文本内部的张力结构则更多。都是人生旅途中擦肩而过的匆匆过客;“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尤其是“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一句诗,“你”、“我”因各有自己的方向在茫茫人海中偶然相遇,交会着放出光芒,但却擦肩而过,各奔自己的方向。诗歌将偶然相遇的瞬间哲理化,诗化。
6.戴望舒
★现代诗人,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
★代表作品《我用残损的手掌》,表现了民族和个人的坚贞气节。
★代表作《雨巷》,并因此作被称为雨巷诗人。
雨巷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象我一样,  
象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  
又投出  
叹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象梦一般地, 
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象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  
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  
甚至她的  
叹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烦忧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戴望舒、卞之琳是现代派,他们的诗是从中国知识分子寂寞心境中浸润出来的,戴望舒和卞之琳表现的都是一种寂寞的感受,但戴望舒的寂寞中更带有一种温润的情意,有水分;而卞之琳的寂寞中却更有一种枯槁感,没有水分。
卞之琳诗选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桥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墙头草
五点钟贴一角夕阳
六点钟挂半轮灯光
想有人把所有的日子
就过在做做梦,看看墙
墙头草长了又黄了
7.艾青
★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
★代表作《我爱着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着土地爱得深沉”。
★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艾青”笔名的由来
他在1933年写了一首叫《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诗,当他将蒋字的“艹”字头写下后就停了笔,他想起蒋介石背叛革命,共产党人血流成河,自己也曾身陷国民党监狱受尽苦难,他耻于与蒋介石同姓,便信手在“艹”字头下面打了个“x”,这恰好是一个“艾”字,于是便以“艾”为姓.。“海澄”又意为青色,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之后“艾青”这个名字轰动全国,家喻户晓。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在从三十年代的左翼革命诗歌到四十年代《七月》、《希望》派诗歌的过渡过程中,臧克家的诗歌无疑是起了重要作用的。他的诗不如闻一多的诗显得大气,但却更贴近现实生活。臧克家对中国农民的表现,是为中国古代诗人的任何诗歌也无法替代的。艾青即使算不上一个中国现代伟大的诗人,也应是一个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艾青的诗好就好在有“气度”。正是这“气度”,把他大量的诗作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他与其他诗人不同的独立艺术风格。可以说,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没有一个诗人能像艾青这样,把他的几乎全部的生活观察都纳入到诗的形式中来表现,并且在这种表现中都贯注着诗人真实的而非臆造的诗的激情。
8.穆旦
★著名翻译家,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的代表。
★经典名言:“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总要留下足迹”。
★代表作《赞美》
《赞美》
走不尽的山峦和起伏,河流和草原,
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鸡鸣和狗吠,
接连在原是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
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燥的风,
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
在忧郁的森林里有无数埋藏的年代。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一样的是这悠久的年代的风,
一样的是从这倾圮的屋檐下散开的
无尽的呻吟和寒冷,
它歌唱在一片枯槁的树顶上,
它吹过了荒芜的沼泽,芦苇和虫鸣,
一样的是这飞过的乌鸦的声音。
当我走过,站在路上踟蹰,
我踟蹰着为了多年耻辱的历史
仍在这广大的山河中等待,
等待着,我们无言的痛苦是太多了,
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五、课堂总结
知人论世,评论一首诗也必须结合时代语境;阅读一首诗,其实也是在阅读一个时代。与古诗两千年发展的辉煌成就相比,新诗百年岁月只能算个婴儿。翻开古诗,耳熟能详的经典佳作浩若星海,而新诗百年家喻户晓的佳作并不多。因此,我们有必要普及现代诗相关知识。
六、布置作业
1.学校广播室“好诗同读”栏目征稿,请你代表咱们班,选择本文的一首诗拟写短评(50字左右)投稿。
2.选择现当代诗歌中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流派,模仿其风格特征,创作一首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