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 长征》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七律 长征》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6 11:3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七律·长征
5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任务:
赞长征丰碑,争做最佳播音员
毛泽东,字润之(本字咏芝,后改润芝、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资料链接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出节奏。
初读课文
等闲 逶迤 磅 礴 云崖 岷山
词语我会认
wēi yí
páng bó
mín
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词句注释:
乌蒙:山名。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1935年5月,红军曾强渡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
词句注释:

拼音开关


suǒ
学写字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诗体名,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行,每句七字。偶句末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究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资料链接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诗体名,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行,每句七字。偶句末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究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再次朗读诗歌,读出磅礴的气势。边读边找出总领全诗的句子。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
总领全诗
英雄气概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通过这两句诗,红军的英勇无畏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诗意:中国工农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平平常常的事情。
五岭 逶迤 腾 细浪,乌蒙 磅礴 走 泥丸。
“逶迤”“磅礴”写出了山势高俊,表现出长征的艰难。
逶迤
磅礴
细浪
泥丸
用“细浪”“泥丸”的比喻手法,写出五岭和乌蒙在红军眼里显得很渺小。
这句诗用夸张、比喻的手法,突出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突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的“腾”和“走”用得甚是巧妙,妙体现在哪里
这两个动词的使用妙在:将“五岭”“乌蒙”这些静态的山岭化为动态,动静结合,很有气势,同时突出了红军为了战胜一切困难的无惧、无畏精神。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绵延不绝的五岭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高大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脚下滚过的泥丸。
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红军藐视困难、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时的激动;“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一“暖”一“寒”既呈现了客观现实,又写出了主观感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比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给人温暖的感受。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第一部分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军”指的是什么?
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诗意:更让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大家心情爽快,个个喜笑颜开。
翻过雪山,就迎来了长征的胜利。
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
腾越五岭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同学们,我们的红军战士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能战胜一切困难,能时刻保持乐观主义精神。那么,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要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地想办法战胜一切困难。
《七律·长征》是 在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一首旧体诗,为 。其中既有高度的概括,又有典型生动的事例;既写了闻所未闻的险山恶水,又写了惊天动地的伟大战斗。表现出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英雄形象及革命的 精神。
毛泽东
乐观主义
主题概括
七言律诗
七律·长征
总写(首联)
分写(颔联、颈联、尾联)
英雄气概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过五岭、越乌蒙
渡金沙、抢大渡
翻岷山
结构梳理
随堂检测
(1)红军顺利地dù hé ( )了。
(2)这是一棵长在xuán yá ( )边上的树。
1.看拼音,写词语。
渡河
悬崖
  
随堂检测
乌蒙山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金沙江
2.这首诗是围绕“( )”
这两句展开叙事抒情的,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
图”。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
例:攀(五岭)
(1)越( ) (2)渡( )
(3)夺( ) (4)翻( )
泸定桥
岷山
毛泽东诗词名句
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娄山关》
2.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念奴娇·昆仑》
3.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
4.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七律·答友人》
拓展延伸
1.本课生字词写2遍,词语解释写2遍。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并默写诗歌。
3.将全诗的解释总结在本子上。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