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狼牙山五壮士》课件(共6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狼牙山五壮士》课件(共6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6 11:5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0张PPT)
狼牙山五壮士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狼牙山:位于河北省保定县西北约50千米的易县境内。因其群峰状似狼牙,直刺云天,故名狼牙山。狼牙山东西。东南各长15千米,面积为225平方千米。环山共有5陀36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105米,西、北两面均为悬崖峭壁,山势险峻。
日本侵略军为了扑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扫荡。对根据地人民的屠杀非常凶残。例如,1943年9月,日军对晋察冀边区北县区进行了三个月的"秋季大扫荡",仅三个月的时间,日军残杀我人民6674人,烧房54779间,抢掠与焚毁粮食2934万斤,抢走耕畜19300余头,毁农具172600余件,使北岳人民受到了严重损失。
历史背景
miào wù gě hǒu qiāng
庙 务 葛 吼 腔
qí qū shī zhǎn zhuì
崎 岖 尸 斩 坠
báo chóu hèn tiào
雹 仇 恨 眺
我会读














我会写

kòu
短撇到位
竖弯钩的弯要长,舒展有力
易错提示:
注意与“冠”的区分。


“田”要扁宽
“一”和“口”稍窄
“刂”窄长

liú
左右要写紧凑
“留”左上边是三笔:撇、竖提和点
“田”要扁宽

dàn
“单”的“日”要扁
“弓”窄长,上面横折的折要短
下横要长

lūn
“人”稍扁
“匕”的撇短小,不出头
易错提示:
注意与“抢”的区分

guàn
前两笔竖折和横折两端封闭
竖笔略左斜
最后一笔是点


两短横,间隔均等
左窄右宽
最后一笔是点

xuán
“县”框内有两横
“心”扁宽,重心平稳

fèi
“弓”要扁宽,其中的横要长,折钩要短、有力
竖撇
长竖

jiàn
左窄右宽
“门”起笔在竖中线左边
“日”窄长

báo
“雨”要扁,下框变为“冖”
“包”内扁框要小,竖弯钩的弯要长


“山”窄小,中竖较长
“乙”横短,弯要圆润
左小右大

yuè
“兑” 的
“口” 窄小
左窄右宽
“儿”上边要窄,下边宽展


“出”两个框要扁宽
最后一笔是点
“尸”框要扁,竖撇要长
他干着( )急,又无法着( )手应付,心里老是悬着( )。

zhuó 着手
zháo 着急
zhe 悬着
zhuó
zhāo
zhe
多音字
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望。
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
粉身碎骨:身体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身)。
险要:(地势)险峻而处于冲要。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也形容处境艰难。
全神贯注:精神高度集中。
词语解释
崎岖—— 坎坷
依托—— 依靠
屹立—— 耸立
胜利—— 成功
近义词
坚持—— 放弃
沉着—— 慌张 
全神贯注—— 心不在焉
斩钉截铁—— 犹豫不决
 
反义词



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写七连六班接受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的任务。
第二部分(2):写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的情形。
第三部分(3):写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5):写五个战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峰顶后再次痛击敌人。
第五部分(6-9):写五位壮士英勇跳崖。
段落划分
接受任务
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跳下悬崖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这句话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形势。“集中兵力” “大举进犯”表明敌人兵力强大,来势凶猛,与后文六班只有五位战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五壮士的勇敢无畏。
句段感知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先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句段感知
表示并列关系,这个句子说明五个战士既英勇,又善战,他们在用智慧勇敢地与敌人战斗。
同学们说一说“一边......一边......”句子有什么作用?
句段感知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句段感知
虽然他们杀敌时的动作、神态不同,但他们想拖住敌人、消灭敌人的决心是一致的,对敌人的仇恨也是一致的。
这段话通过对个体人物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一条路呢?
准备转移时,摆在五壮士面前的是两条什么样的路?他们选择了哪一条?

暴露主力部队
绝路
牺牲自己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热血沸腾”说明战士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
将敌人引向棋盘陀
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这仅仅是把敌人引上绝路吗?
是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不是,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称这条路为绝路?
狼牙山东西、东南各长15公里,面积为225平方公里。环山共有五陀36峰,主峰莲花瓣海拔1105米,西北两面均为悬崖峭壁,山势险峻。东西两面稍缓,各有一条羊肠小路通向主峰,“阎王鼻子”、“小鬼脸”等险要之处非贴壁不可逾越。
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这两句语言描写充分表现了班长对敌人的仇恨。
同学们说一说这两句话表现了班长对敌人的什么思想?
这些动词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马宝玉沉着指挥战斗的情景,表现了他机智英勇、顽强不屈的精神。
这段话中的动词“夺、插、举、砸”表现了战士们什么精神?
五壮士的子弹打完了,但他们没有投降,而是继续战斗,用身边的武器——石头,用力地砸向敌人,这表现了五壮士怎样的精神?
他们很勇敢,并且没有屈服,概括起来就是英勇不屈。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战士们当时的处境非常危险,但是他们的脸上却“露出胜利的喜悦”,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这里“露出胜利的喜悦”,一方面是因为群众和部队主力已经安全地转移,他们胜利地完成了艰巨的任务;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革命信念,他们相信革命队伍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敌人终将被打败。
为什么五壮士要跳下悬崖?
因为他们忠心报国,不想屈服于敌人,不想被人抓住当俘虏。
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要把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
因为这枪是敌人的,他们不想让敌人再拿这枪去杀害中国人。
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同学们说一说五壮士跳崖时为什么还要高喊口号?
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忠诚,临死也要想到祖国。
狼牙山五壮士
接受任务
诱敌上山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英勇跳崖
板书设计
文章通过记叙了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赞扬了抗日英雄们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课文主旨
学习点面结合描写场面
第2自然段中的战斗场面的描写,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这是“点面结合”的写法。
这种写法的好处是:既集中表现了五壮士的英勇顽强,又突出地表现了每一个战士对敌人的恨,对祖国与人民的爱,对完成任务的坚定以及可贵的牺牲精神。
知识拓展
一、看拼音,写词语。
xuán yá fèi ténɡ shān jiàn
( ) ( ) ( )
rì kòu chóu hèn báo zi
( ) ( ) ( )
悬崖
沸腾
山涧
日寇
仇恨
雹子
随堂练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写的是五壮士为了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____________的故事。
英勇跳崖
诱敌上山
连队转移
掩护群众和
奋勇杀敌
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