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06 11:3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A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扶清灭洋”口号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培养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时空观念:通过理清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抗击八国联军史实的时间线索,通过观察战争形势图,学会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历史事件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
史料实证:能够区分史料的类型,在解答历史问题时,能够尝试从多角度获取与该问题相关的史料,理解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培养论从史出的实证意识。
历史解释: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尝试分析①义和团“扶清灭洋”的进步性和局限性;②《辛丑条约》各条款对中国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的影响。
家国情怀:通过了解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增强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素养目标

由山东、直隶(今河北省)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以设坛练拳的方法组织群众,宣传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这些组织逐渐由反清的秘密结社或单纯的习武团体,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性质:一次农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材料研读
材料:教会势力很大,新县官到任拜庙完后,就要去拜神南,神南出入都坐轿车。普通百姓不敢和教徒发生争执,教徒常常威胁说:“奶奶的,逮你去见神甫去!”百姓不能和教徒打官司,不论什么官司,无论谁有理,总是教徒打赢,连县令也怕教会路力。
——《山东大学义和团调查资料汇编》
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结合下面材料思考:义和团运动为什么能发展壮大起来?

口号
“扶清”
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抱有幻想;
让群众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灭洋”
反帝国主义斗争意识;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
盲目排外。
材料:(义和团)他们把西方的一切都排斥掉了……从街上抓来一个长得像学生的人,搜搜包,如果发现里边有一张洋纸,那么那个人的脑袋就没了。有一支铅笔也不行,钢笔更不行……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表明了当时民族矛盾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农民阶级局限性
清政府的态度:
剿灭——招抚——镇压
皇太后召集各大臣,密议团匪乱事,决计不将义和团剿除。如与以上等军械,好为操演,即可成为有用劲旅,以之抵御洋人,颇为有用。
——《拳乱纪闻》
义和团运动初期,山东冠县义和拳、平原县义和拳和清朝官兵都发生过较大规模的冲突和战斗。清朝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秩序,因此对义和团采取剿杀的政策。
态度变化: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变化原因:利用义和团(抵抗洋人)。
概括清政府对义和团态度有什么变化?分析变化原因?
发展
引发帝国主义不满,联合侵华
1900年6月20日 ,
义和团杀死了德国公使克林德
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引起洋人不满
1
2
3
4
5
杀洋人
烧教堂
趴铁路
砍电线
杀二毛
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海军中将西摩尔
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目的:维护和扩大在华侵略权益
目的:
1900年6月,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英、俄、日、美、德、法、意、奥八国组成的侵略军2000多人,以“救护使臣”为名,在大沽口登陆,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挑起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记忆口诀:饿的话 每日熬一鹰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过程
廊坊阻击战
北京
天津
联军乘火车前往
遭到义和团阻击,联军死伤多人,被迫撤回天津
廊坊
西摩尔
抵达廊坊的八国联军
攻陷大沽炮台
1900年6月16日,各国联合舰队攻占天津的大沽炮台,尽管守军奋勇抵抗,但炮台最终失陷。
大沽口炮台
——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北京外国军队射杀团民
对外宣战!
联军登陆
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郊民巷使馆区
义和团围困下的英国公使馆
被义和团用火药重创的西什库教堂
这一举动使清政府处于被动局面,成为列强扩大战争的借口。
北京
天津保卫战
激战老龙头火车站
炮轰紫竹林租界
天津义和团在清军帮助下,与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并炮轰紫竹林租界。天津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7月中旬,天津失陷。
聂士成血祭八里台
将军驱骑刀光寒,一跃桥头此生瞻。聂公当年激扬处,多少青松配雨寒。
七月中旬天津失陷
8月14日
联军攻陷北京
慈禧下令绞杀义和团.请八国联军“助剿”
慈禧西逃
八国联军进京
义和团在中外反动
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瓦德西
“中国群众…尚含有
无限蓬勃生气”
故瓜分
一事,
实为下策。
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有何积极意义?
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
2.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义和团运动失败原因
晚清裱糊匠-李鸿章
七月十三日(8月7日),八国联军逼近北京,清廷正式任命李鸿章为全权议和大臣,与列强谈判。
1901年9月7日,清廷与英、美、法、德、俄、日、意、奥、西、荷、比11国公使在条约上签字。

《辛丑条约》
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屈辱和病痛中辞世,享年79岁。
一个人的悲情落幕,或许预示着这个腐朽不堪的时代的终结。
主要内容 影响 经济
政治
军事
外交
影响 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作担保;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大大增加了人民负担;使清政府的经济长期受制于列强。
最能体现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便利了侵略者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和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清廷处于各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体现中国外交体制的近代化,但打上了屈辱的烙印
《辛丑条约》
洋人的
代言人
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
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西方列强严厉制裁下的晚清残局,又该如何破局?
《辛丑条约》签订的影响
慈禧太后挟光绪帝于1902年1月3日回到北京。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慈禧
依靠清政府来挽救中国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开始
沦为
1840-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进一步
加深
1856-1860年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大大
加深
1894-1895年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完全
沦为
1900-1901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强化记忆不平等条约
内 容
赔款
割地
特权
其他
特征
中英
《南京条约》
中日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2100万元
2亿两白银
4.5亿两
割香港岛
辽东半岛
澎湖列岛
台湾岛及附属岛屿
协定关税
开设工厂
在京驻兵
划定使馆界
五口通商
增加长江沿岸通商口岸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各种反帝活动
《辛丑条约》
赔款最多
领土关税司法主权开始丧失
最能体现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特点
都有赔款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审视义和团的“热血”?
理性,
让爱国
更有深度!
理性爱国,
从我做起!
义和团仇视一切洋货。有用洋物者,如纸烟、小眼镜、洋伞、洋袜,必杀无赦。曾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