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雪橇》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24)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雪橇》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10-06 11:4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雪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让孩子们感受乐曲情绪、速度、乐段变化。
2.熟悉主题旋律,能哼唱。
3.能用打击乐器、肢体动作参与表现音乐。
教学重难点:
1.熟悉乐曲主题。
2.能够准确听辨乐段并表现。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铃儿响叮当》,老师带领学生做律动。
谈话导入:提到冬天你会想到哪些有趣的事情?
生:打雪仗、堆雪人。
总结:“在我们河南,冬天最有趣的就是打雪仗、堆雪人、溜冰等等,但是请同学们看一看图片上这个地方的人们在干什么?生:乘雪橇。
师:同学们观察图片中人们生活的地方气候怎么样?(很寒冷)因为这里冬季的时间比较长,气温很低,常年积雪,其它的交通工具很不方便,所以雪橇就成了人们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其实,雪橇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而且还是一种运动比赛项目。今天有两位外国小朋友邀请咱们一起参加雪橇比赛,同学们想不想赢得这场比赛?(想)想赢得比赛,就需要闯过层层关卡,你们准备好了吗?
新课
(一)完整聆听
1.初听乐曲
闯关1:一起欣赏一首有趣的音乐,请你仔细听,在音乐中,你都听到了哪些乘雪橇时候发出的声音?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感受音乐、听辨声音,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是的,在乐曲中我们可以听到铃铛声、鞭子声和蹄声,音乐欢快又活泼。”
评价语:你的小耳朵可真灵敏,恭喜你顺利闯过第一关。
2.揭示课题
导语:“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乐曲由美国作曲家安德森创作,表现了人们驾着雪橇、飞驰在雪地上的情景,乐曲的名字叫《雪橇》。”
(二)分段欣赏
过渡语:“新的挑战又来了,同学们要再接再厉哦!”
1.欣赏第一部分
(1)听辨A主题
过渡语:“咱们一起来听一听A主题,闯关题来了:A主题给我们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学生活动:听辨主题并想象情景
教师总结:“这段音乐讲述了人们乘着雪橇奔驰在雪地上,他们高兴极了”。
评价语: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恭喜你们又一次闯关成功。
(2)旋律特点
过渡语:“那么旋律是平稳的还是起伏的?让我们随着音乐,划着旋律线感受一下吧!”
学生活动:在A4纸上随音乐画旋律线。
教师总结:这段起伏的旋律表现了雪橇在雪地上飞快奔驰的情景。
(3)跟琴用“la”模唱A主题旋律
师:这么欢快的旋律,老师忍不住想给大家唱一唱,请同学们一起欣赏吧!
师:同学们能不能像老师这样唱一唱呢?
学生跟电子琴唱A主题旋律。
(4)听辨乐器
过渡语:“那么在这段音乐中,人们乘坐雪橇时的什么声音最吸引你?你能听出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学生思考:听辨乐器
教师评价:你知道的可真多!这是由串铃模仿的鹿儿跑动时铃铛的声音。
(5)用串铃为A主题音乐伴奏
过渡语:接下来,我们也用身边的小乐器——串铃,模仿铃铛的声音为音乐伴奏吧。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用串铃伴奏。
(6)听辨B主题
播放B主题,学生听辨乐器。
师:这段音乐中人们乘雪橇时的什么声音最特别?(蹄声)你听出来它的演奏乐器是什么呀?(双响筒)这里用双响筒模仿鹿儿的蹄声。
我们也来试一试用双响筒演奏吧!(播放B主题)
(7)聆听第一部分
过渡语:“第一赛程马上就要结束了,现在我们还需要闯过一个关卡:请你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在A主题出现时用串铃伴奏,B主题出现时用双响筒伴奏,比一比看谁演奏的最好。”(播放第一部分音乐)
学生活动:随音乐用打击乐器伴奏。
评价语:同学们的演奏能力越来越强了,恭喜你们顺利通关。
2.欣赏第二部分
(1)想象
过渡语:“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段赛程,闯关题来了:请听乐曲的中间部分,这一部分又为我们讲述了什么情景呢?音乐的速度与情绪有了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听辨、想象
教师总结:“人们觉得雪橇依然跑的不够快,想再加快点,就挥起鞭子,让鹿儿跑得更快些,表达人们心中酣畅愉悦的感情。”
(2)鞭子声
过渡语:为了让雪橇跑得再快些,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鞭子随音乐挥动起来吧!
播放C主题音乐
学生活动:听辨鞭子声并做挥鞭的动作。
3.欣赏第三部分
(1)听辨
过渡语:“现在我们已经顺利通过第二段赛程,进入第三段赛程,新的挑战马上要开始了,请同学们做好准备:乐曲的第三部分和哪一部分相似呢?是完全一样的吗?”
学生活动:学生听辨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相似,并判断是否完全相同。
评价语:你的乐感特别好,一下就听出来了,给你点赞!
教师总结:相信同学们都听出来了,他们不完全相同,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
(2)想象
过渡语:“乐曲第三部分除了表现人们驾雪橇时愉悦的心情,结尾处的不同又表现了什么情景?”
学生活动:听辨想象
教师总结:“结尾处力度渐弱,仿佛雪橇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三)完整感受
过渡语:“我们完整欣赏一遍这首乐曲,想一想A主题的旋律在全曲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有哪些变化?我们一起去听听!”
教师总结:你听出来了吧,A主题共出现了四次,每次重复一遍,音色不同,情绪一次比一次热烈。
过渡语:“作曲家安德森用音乐让我们感受到了乘雪橇时的愉悦心情,就让我们随着音乐用打击乐器和肢体动作加入表演,再次感受这种愉快心情吧!”(找四位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表演,其他人坐着表演)
师:当听到A主题时用串铃表现,B主题用双响筒表现,中间部分加入挥鞭的动作。
学生活动:再次完整听辨
三、拓展
过渡语:同学们的乐感越来越好了,跟音乐配合的很默契。作曲家安德森还创作了很多有趣的音乐,今天我还带来了一首他创作的《打字机》,让我们去听听吧!
四、课堂小结
过渡语:“快乐的时光总是显得那样短暂,音乐课堂又要接近尾声了。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乐曲《雪橇》,它是由美国作曲家安德森创作的,表现了人们驾雪橇时欢快、愉悦的心情。在音乐王国的宝库中,还有很多优秀的音乐等着大家去发现和欣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多听,多了解,就让我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吧!”
板书设计:
雪橇
第一部分:串铃、双响筒、串铃
第二部分:挥鞭子
第三部分:串铃、双响筒、串铃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了雪橇比赛环节,目的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但闯关游戏没有贯穿始终,学生的情绪调动得还不够。课堂中加入了打击乐器表演环节,使得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学生在展示的时候表情不到位,没有与音乐融合。整堂课的评价语言还比较欠缺,应该及时表扬、评价学生,引导性的语言也应该再深入一些,要用语言去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