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插秧歌》任务式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2《插秧歌》任务式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6 11:5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插 秧 歌
——杨万里
樟 树 2021 10 21
插 秧 歌
——杨万里
以退为进——打一农业劳动
手把青秧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
——后梁 布袋和尚




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常州任满,西归故乡吉水;途经衢州(今浙江衢州市),时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劳,作该诗。
初读感知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插 秧 歌
诵读感知
插 秧 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    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móu)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jiǎ)。
唤渠朝(zhāo)餐歇半霎(shà),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shì)未匝(zā),照管鹅儿与雏鸭。
译文:
丈夫把秧苗扔给妻子,
小儿子拔秧苗大儿子插。
斗笠作头盔蓑衣作战甲,
雨水从头流入脖颈沾湿肩膀。
呼唤他们歇息一会把早饭吃了,
只弯腰低头忙作无人作答。
秧苗还未栽稳,稻田还没有插完,
您把饭放这儿,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儿们。
课堂探究任务:理解与欣赏
思 维 发 展 与 提 升
1.《插秧歌》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家总动员、雨中抢插秧苗的风俗图画。前四句写了四个人物,勾勒出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五至八句,进一步表现了插秧的紧张,而且也说明农事的繁杂,进而从侧面表现出农家的勤劳。
【任务设计】
2 结合种水稻的基本步骤,看看杨万里的《插秧歌》具体描写了哪些图景?

任务二:重点突破
微任务一:概括诗歌内容
1.插秧时节,农家的繁忙在诗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加以概括。
答:
【任务设计】
明确 抢时抢插,全家参与,冒雨进行,顾不上吃早饭和休息。
2.《插秧歌》句句平易自然,却又不乏新奇快语,请结合任意一联诗句进行赏析。
微任务二:赏析诗歌语言
【任务设计】
(示例一)首联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平实,又暗示分工明确,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
(示例二)颔联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以“盔甲”防护之严,雨水仍然不免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急、之大,表现出农人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插秧不辍的辛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示例三)颈联写劳作的忘我程度,家人送饭让歇一会儿却无人答话,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如此便写出抢插的紧张程度;这一“唤”与“不答”,新鲜生动活泼,给紧张的插秧场面以灵动的点染,极富生活的情趣。
(示例四)尾联写出全家其乐融融的画面,模拟田夫口吻说这块田还没插完,让赶紧照看好那帮鸭鹅,提防它们来破坏。极富生活的气息,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农人形象。
《诗经》是我国文化的源头,诗歌结构形式重章复沓,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而杨诗则即兴而作,语言通俗新鲜活泼,词意显豁,形象鲜明。学习时,要注意对这两首不同体裁诗歌结构进行赏析。
比较阅读:
任务设计一 章法各异,古韵悠长——理解诗歌的结构特点
【任务导引】
【任务设计】
1.《芣苢》和《插秧歌》都是描绘劳动场景的,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异同。
[明确] (1)相同之处:①运用动作描写。《芣苢》运用“采”“有”“掇”等一系列动词,细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富有诗情和画意。《插秧歌》首联运用了“抛”“接”“拔”“插”四个动词,用语直白却极为传神,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②用语朴素自然。
(2)不同之处:《芣苢》运用重章叠句来彰显劳动的过程,《插秧歌》运用白描和对话来展现劳动的紧张。
任务设计二 多种手法,异彩纷呈——赏析诗歌表现手法
【任务导引】
古人在诗词创作中非常注重表现艺术,在写景、状物、言情、述志时,往往采用各种表现手法,让读者在品味赏读中获得无穷的艺术享受。学习本课两首诗歌时,要注意赏析其不同的表现手法。
2.《插秧歌》是一幅描绘农忙时节的风俗图画,其中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请作简要赏析。
答:
                                   
【任务设计】
[明确] 此句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用“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暗示了冒雨插秧恰如一场紧张的战斗;也突出了农忙抢种的题旨。
3(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的三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范成大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田 上 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 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1)下列对以上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成大的诗中一个“学”字透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极富生活情趣,读来意趣横生,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
B.陶渊明的诗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C.崔道融的诗用“足”“白”二字,既突出强调了雨水之多,又暗示了农夫耕田将会倍加艰难和辛劳,为下文做了铺垫。
D.这三首诗的语言亲切愉快、通俗易懂,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体裁有绝句有律诗,属于近体诗。
答案:范诗描绘出春耕时节男耕女织、老幼不息的忙碌景象,流露出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陶诗通过描写自己劳动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抒写了作者经过生活的磨砺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的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崔诗写一位农民在雨天半夜辛劳耕作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农夫苦难生活的满腔同情,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2)这三首诗都是写劳动的诗歌,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课后提升任 务迁移与运用
审 美 鉴 赏 与 创 造
1.搜集关于“劳动”的古典诗歌
劳动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劳动。劳动寄寓着我们对于自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古往今来关于劳动的古诗数不胜数,请同学搜集。
2.鉴赏下面两首关于“劳动”的诗歌
东门之池
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东门之池,可以沤纻。彼美淑姬,可与晤语。
东门之池,可以沤菅。彼美淑姬,可与晤言。
鉴赏:这是一首欢快的劳动对歌。一群青年男女,在护城河里浸麻、洗麻、漂麻。大家在一起,一边干一边说说笑笑,甚至高兴得唱起歌来。小伙子豪兴大发,对着爱恋的姑娘,大声地唱出这首《东门之池》,表达对姑娘的情意。全诗三章十二句,其实只有一个意思,一章已经把全部意思包含在其中了。二、三章只是复沓,既表现劳动青年感情纯朴强烈,又突出诗歌主题。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鉴赏: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主要突出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与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赏析表现手法:赋、比、兴
【考点解读】
赋、比、兴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的表现手法。中国后来的诗歌继承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1.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即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2.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可以理解为故事)或情感,往往借另一个事物作比。一般来说,用来作比的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比”可使诗歌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
3.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兴”可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考 点 对 接
【技巧指导】
准确指明运用的手法
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
点名效果或者作者情感
1.请指出下列诗句分别运用了赋、比、兴的哪种表现手法。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②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⑤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任务检验】
答案:①兴 ②比 ③赋 ④比 ⑤兴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诗经·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 ①归:出嫁。②(fén):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轻娇媚。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欢乐热烈的气氛。
B.本诗第二章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硕大,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
C.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堪称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
D.本诗语言极为优美,又极为精练。章法结构上采用反复手法,章与章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具有一咏三叹之妙。
选D。章法结构上不是反复手法,而是重章叠句。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本诗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