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共4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共4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6 14:5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学目标
1
2
3
品读文本,理清层次结构,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
感悟文中重点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毛泽东同志讲话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4
了解开幕词的相关知识,学习开幕词的一般结构及基本写法。
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爱国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1
2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感悟文中重点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毛泽东同志讲话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爱国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感悟文中重点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毛泽东同志讲话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教学课时
圈点勾画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导 入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前,毛泽东还风趣地把进驻北平喻为“进京赶考”。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毛泽东等人进京后“考试成绩”如何呢?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开幕词告诉了我们答案。



目录
整体感知
知人论世
文本研读




品读情感
分析含义
赏析特色
课后作业
知人论世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国第一任主席。
毛泽东也是诗人、书法家,一生创作了许多诗词作品,如《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等。他的诗词作品多描绘中国革命的壮丽图景,气势磅礴、雄浑瑰丽,抒发了一个政治家的革命豪情。
了解作者
书法欣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能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人物名句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背景介绍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背景下,经过一系列的协商筹备,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表们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组织上和法律上的准备。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致开幕词,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著名的讲话,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来了!”
开幕词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或主持人,在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幕时讲话所用的文稿。
开幕词通常要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集中体现了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2)作用
(1)概念
开幕词
文体知识
①标题通常有三种写法:
一是用会议名称作标题;
二是前边再加上领导人姓名;
三是用提示内容中心或主旨的标题,在后面通常加上副标题。
(3)格式介绍
通常由标题、称谓及正文三部分组成
②称谓的写法:
一般写在标题下行顶格,称呼通常用“同志们”、“朋友们”、“各位代表”等。
③正文的写法
正文一般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
开头写宣布开幕之类的话。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会议的筹备和出席会议人员情况;会议召开的背景和意义;会议的性质、目的及主要任务;会议的主要议程及要求;会议的奋斗目标及深远影响等等。但写作中一定要把握会议的性质,郑重阐述会议的特点、意义、要求和希望,对于会议本身的情况如议程等,要概括说明,点到为止;行文则要明快、流畅,评议要坚定有力,充满热情,富于鼓舞力量。最后是结尾,一般都是“祝大会圆满成功”之类。
(4)写作要点
①简明性。开幕词要简洁明了、短小精悍,最忌长篇累牍,言不及义,多使用祈使句,表示祝贺和希望。
②口语化。它的语言应该通俗、明快、上口。
③宣告性。开幕词是会议或者活动的序曲,所以开幕词宣告会议或活动正式开始的特性。
④引导性。开幕词一般要阐述会议或活动的宗旨、目的、意义、任务等,这对整个会议或活动的成功举行起着引导作用。
⑤鼓动性。开幕词带着对活动或者活动的良好祝愿,通过介绍会议或活动激励参与者的参与意识,调动其积极性。
整体感知
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召开(zhào) 勉强(qiǎng) 妥协(tuǒ xié)
屠杀(tú) 觉悟(jué) 国徽(huī)
复辟(bì) 警惕(tì) 侮辱(wǔ rǔ)
预习检查
2.解释词语
不屈不挠:
永垂不朽:
繁荣昌盛:
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是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
梳理文脉
【任务】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速读文章,把握整体结构。
(2)圈点勾画明显的结构标志词语。
梳理文脉
【任务】 文章思路结构之一
第一部分(第1段):
第二部分(第2段):
第三部分(第3—6段):
第四部分(第7—12段):
第五部分(第13—16段):
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宣布会议开幕。
介绍会议性质。
回顾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历程,论证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指出“站起来”的中国面临的新形势,以及保障胜利果实
和加快建设的方法及作用,并表明必然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结束语,用充满感情的四句话表达对人民英雄的敬意和赞扬,对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自豪和自强,以及对本次会议必将圆满成功的喜悦。
回顾历史——论证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立足当下——指明当前面临的问题及斗争的策略
展望未来——描绘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
文章思路结构之二
(第1—6段),回顾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历程,论证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第7—8段),指明当前的形势和斗争的策略,以及保持警惕性
和继续斗争的必要性。
(第9—16段),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巩固国防等方面出
发,指明努力的方向。
文本研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有何意义?
思考:
①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文化、生活水平从此可以得到切实的保障,并不断提高。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国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有何意义?
本文有什么文本特色?
思考:
本文有什么文本特色?
①句式多样。
本文使用了大量表示强调性的句式,给人一种充满信息与希望的意味。如“是……的”,文中“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若变为一般的陈述句“没有其他的道路”,判断与强调的意味尽失。再如“之所以……是因为……”是为了强调后面的原因,强调人民大团结的来之不易。
②论证清晰。
本文观点鲜明,论证思路清晰。先是回顾历史,道出了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阐述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与职能。在对未来的展望中,又指明了全国人民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未来努力的方向。
品读情感
愤怒、惋惜之情,“不可磨灭”则道出了情感之深切。
①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写出了改变历史的骄傲、自豪之情。
②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务必”道出了对时局的高度清醒、警惕。
③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
“必将”道出了不予争辩的蔑视与坚定的自信。
④让那些内外的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永垂不朽”写出了缅怀、敬仰之情。
⑤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分析含义
分析题目含义
“站起来了”的意思是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打倒了内外压迫者,从此当家作主了,在政治上真正有地位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中国人民从此可以扬眉吐气地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了!表达了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具体含义
分析语句含义
“不允许”和“任何”通过坚定的语气,写出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豪气与底气,以及捍卫国家主权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定决心。
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
文章结尾以气壮山河的排比句式,向人民召唤,向世界宣告。这些满怀革命自信心的豪言壮语,是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最强动力。
赏析文章最后一部分的特点。
赏析特色
赏析艺术特色
本文作为开幕词,高度凝练、层层深入,按照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脉络线索,既揭示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内涵和意义,又指出中国面临的新形势、新危机,强调需要继续坚持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的向前发展,使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主旨更为深刻和丰富。
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课文作为一篇讲话稿,语言通俗易懂且准确,如,“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取得了基本的胜利”等;文中还有很多充满感彩的语句,使讲话掷地有声、富有感染力,如,“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 “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永垂不朽”等。
语言通俗易懂、情感充沛。
明晰主旨
这篇开幕词,介绍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背景,回顾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历程,道出了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同时,指明了全国人民当前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国家的发展做出规划。本文处处洋溢着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革命情怀。
课后作业
示例一:胸有丘整,自信豪迈。
展望未来,毛主席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国防等方面出发,指明努力的方向,并向世界立布,中国人民必定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并会“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而且“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这些话表达了一个革命家胸有丘壑。家国大下的建设蓝图早已构好,显示了建设强大中国的宏伟气魄和坚定信念。
言为心声,从文中你读出来一个________________伟人毛泽东。(要求填写两个四字短语,并就文本具体分析)
示例二:高瞻远瞩,目光长远。“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一震撼历史的宣告,既表现了主席对中国历史发展必然结果的真知灼见,也道出了中国广大民众自1840年以来就郁积的心声、渴望,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但欣喜之余,毛主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沉缓的语调告诫大家“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中国人民站起来还要在国防、经济、文化等领域迎接新的挑战。
示例一:勤劳善良,历史悠远。
“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勤劳善良是这个民族内化的优秀品质,五千年的文明传承更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
(2)文以载道,从文中你读出了一个____中华民族。
(要求填写两个四字短语,并就文本具体分析)
示例二:朝气蓬勃,奋发向上。“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更会富起来,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