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作者信息
姓名
王凤芹
电话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二
邮件
单位
汶上县第一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商鞅变法
一、教材分析
《商鞅变法》是选修教材专题二,是战国时期影响最为深远的变法运动。这场变法运动为秦的统一和强盛奠定了基础。本课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变法的背景。这一部分主要是商鞅变法前的形势和变法的准备。第二部分为变法的内容。包括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措施。第三部分为变法的结果和作用。包括商鞅的个人结局和变法的历史意义。其中变法的背景和内容是教学重点问题。全面分析变法的历史作用是难点。
二、学生分析
本课面对的是高二学生,高二学生在高一阶段和高二上学期通过对历史必修的学习已经对秦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对历史问题的思考也有所深化,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但就商鞅变法这一深刻影响秦历史发展的事件来说,学生在理解广度和深度上仍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掌握并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认识其特点;
(2)认识并深入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及其历史局限性,从而更为客观的评价商鞅变法及商鞅本人。
2、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材料、问题归纳法以及学生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具体措施、影响等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和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商鞅变法及其影响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曲折性和改革家们的远见卓识、大无畏精神,从而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导入环节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视频文件:秦国发布“求贤令”,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在正式讲授新课前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播放完后通过课件给学生展示问题“秦国为什么能够崛起”,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 在讲授新课环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图片和文字史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和归纳史料。在归纳商鞅变法内容时,通过多媒体展示表格,引导学生归纳。通过这样的设计既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的能力。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呈现视频和问题
观看并思考问题
微视频
预习反馈
通过课件和投影展示预习学案完成情况
观看,并对照发现自己的问题
ppt,投影仪
合作探究
划分小组,学习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展示
ppt
课堂总结
让学生回答通过本课学到哪些知识;引导画出本课思维导图。
画本课的知识结构图
ppt、概念图
课堂检测
监督学生完成练习,展示学生答案,并对学生回答及时评价
完成练习,小组互评
投影仪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在本次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采取分层教学方式,较为简单的问题,如课本上有明确答案的,让一般学生回答,难度较高的问题,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让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引导带领学生思考。
在自主学习上,通过预习学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完成基本知识学习。在学生能力培养上,通过材料设计思考问题,让学生合作、思考探究等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知识、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在教与学方式上,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主要作用是呈现相关史料,引导学生阅读、归纳,及时总结和评价学生的回答等,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充分锻炼学生的能力。
课件17张PPT。商鞅变法经济时代特征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政治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各国先后进行变法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
法家成为各国变法的思想武器⑵.秦国的落后:落后于中原1、改革必要性2、改革可能性:秦孝公发愤图强⑴.当时大势所趋:经济、政治、军事、思想背景: 商鞅其人
商鞅(约前390—338),出生于卫国,原姓公孙,名鞅,也叫卫鞅。商鞅尊崇李悝学说,少年时就立志革新政治。前361年,看到秦孝公的《求贤令》后,便带着李悝的《法经》,只身入秦。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秦孝公
哈哈!先生之言正合寡人之意,来来,靠近些,给寡人细细道来。秦孝公赏识1、经济方面为田开阡陌封疆,
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
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废井田
开阡陌奖励耕织
重农抑商 统一度量衡商鞅变法的内容2、政治方面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
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集小乡邑聚为县,
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什伍、连
坐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制 推广县制商鞅变法的内容奖励军功3、军事方面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军功者,
各以率受上爵。克敌者,上大夫
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4、习俗方面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
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内容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二: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 食货志》1、材料一、二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2、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一句原话,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变法使得秦国富强起来商鞅变法的影响1、积极:(2)经济上:(1)政治上: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农业生产发展,经济实力增强中央集制度的开始。(3)军事上: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军事实力增强秦——国富兵强,奠定统一基础2、消极:(1)严刑峻法、轻视教化(2)重农抑商: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鞅变法的影响《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思考,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一场变法和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1)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2)商鞅变法的措施全面有效;(3)商鞅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大力支持。(4)商鞅个人的政治才干和领导能力。商鞅虽死,秦法未败---成功原因背景内容结果、影响富国强兵兵强国富大变革秦国军事政治经济秦统一商鞅变法习俗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