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姓名
孙兰
电话
学科
高中历史
年级
高二
邮件
单位
威海四中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主要介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的背景、过程、表现和影响。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和必修一第四单元和必修三第五单元相呼应。
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的情况。19世 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后,中国民族资资产阶级抱着实业救国的信念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残酷积压的夹缝中奋力拼搏,最终陷入绝境,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业救国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其中短暂的春天 及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是重点,因为课标中明确要求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
?
二、学生分析
在初中历史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 历史情况已经初略涉及,再加上高中历史必修一关于甲午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历史刚学过,所以与本课题有关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本单 元内容多而杂,虽与学生生活有一定的联系,学生一节课掌握这些内容,达成教学目标有一定难度,需教师进度要慢,详细讲解
三、教学目标
?
1、学生结合学案自主学习课本,85%学生通过学习19世纪末至民国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历程,概括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及特征,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
2、结合相关史料分析和归纳各个不同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和原因,深入探究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本课中主要使用了图片史料、思维导图、多媒体等。在导入新课环节,运用图片史料直观形象增加学生的兴趣,突 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其夹缝特点得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在新授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设置“老人与梦”故事贯穿始终 的学习,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故事包括四个片段,每个片段都提出一系列与本课学习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有目的的去学习;教师引导 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在学思中主动探求、获得知识。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达成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在课堂小结环节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本课的历史知识,进而形成知识体系。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情景导入
设计一组火柴商标图案让学生观看后,教师指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工艺从落后到先进,资本从薄弱到增强。展示图案,突出其夹缝特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由此导入新课。展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然后教师:展示【课程标准】、【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观看同时以明确本节的学习目标。
同时教师板书: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初步发展
二、短暂春天
三、曲折发展
1、较快发展
2、沉重打击
3、陷入绝境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略了解本节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
学生观看同时明确本节的学习目标。
?
多媒体
(二)新授
?
通过“老人与梦”小故事片段一及5个问题思考,引导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并以表格形式展现出来。
?
结合所学明确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表现、影响,理清线索,论从史出,培养综合归纳能力,达成教学目标。
图片、表格、多媒体
?
情景设置“老人与梦”小故事片段二及4个问题,启示学生注意抓关键信息并借助课本44——45第二目思考相关问题。
师生针对问题共同探讨。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三则材料,得出结论,以表格形式展现出来,
小组合作探究,通过三则材料解析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最后以表格形式展现出来,培养论从史出,综合归纳能力,突破教学重点,达成教学目标。
图片、表格.多媒体
?
展现片段三和片段四及表格
结合教材探究相关问题
观看视频
回答问题
?
多媒体
(三)、小结:
?
展示民族工业发展曲线图
?
对本节学习内容线索分明,掌握本节整体框架。
思维导图、多媒体
(四)(目标检测)
?
出示练习题
学生回顾本节内容,以春夏秋冬再次形象总结了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起到画龙点睛作用,达成教学目标。
?
多媒体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课内容广泛而较琐碎,按照新课改精神,多 向学生提供新的情景和材料,在课堂上我以“老人与梦”故事贯穿始终的学习,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故事包括四个片段,每个片段都提出一系列与本 课学习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有目的的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在学思中主动探求、获得知识。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 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达成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 力。
一、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主要介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的背景、过程、表现和影响。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和必修一第四单元和必修三第五单元相呼应。
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的情况。19世 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后,中国民族资资产阶级抱着实业救国的信念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残酷积压的夹缝中奋力拼搏,最终陷入绝境,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业救国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其中短暂的春天 及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是重点,因为课标中明确要求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
?
二、学生分析
在初中历史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 历史情况已经初略涉及,再加上高中历史必修一关于甲午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历史刚学过,所以与本课题有关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本单 元内容多而杂,虽与学生生活有一定的联系,学生一节课掌握这些内容,达成教学目标有一定难度,需教师进度要慢,详细讲解
三、教学目标
?
1、学生结合学案自主学习课本,85%学生通过学习19世纪末至民国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历程,概括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及特征,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
2、结合相关史料分析和归纳各个不同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和原因,深入探究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本课中主要使用了图片史料、思维导图、多媒体等。在导入新课环节,运用图片史料直观形象增加学生的兴趣,突 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其夹缝特点得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在新授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设置“老人与梦”故事贯穿始终 的学习,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故事包括四个片段,每个片段都提出一系列与本课学习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有目的的去学习;教师引导 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在学思中主动探求、获得知识。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达成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在课堂小结环节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本课的历史知识,进而形成知识体系。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情景导入
设计一组火柴商标图案让学生观看后,教师指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工艺从落后到先进,资本从薄弱到增强。展示图案,突出其夹缝特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由此导入新课。展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然后教师:展示【课程标准】、【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观看同时以明确本节的学习目标。
同时教师板书: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初步发展
二、短暂春天
三、曲折发展
1、较快发展
2、沉重打击
3、陷入绝境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略了解本节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
学生观看同时明确本节的学习目标。
?
多媒体
(二)新授
?
通过“老人与梦”小故事片段一及5个问题思考,引导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并以表格形式展现出来。
?
结合所学明确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表现、影响,理清线索,论从史出,培养综合归纳能力,达成教学目标。
图片、表格、多媒体
?
情景设置“老人与梦”小故事片段二及4个问题,启示学生注意抓关键信息并借助课本44——45第二目思考相关问题。
师生针对问题共同探讨。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三则材料,得出结论,以表格形式展现出来,
小组合作探究,通过三则材料解析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最后以表格形式展现出来,培养论从史出,综合归纳能力,突破教学重点,达成教学目标。
图片、表格.多媒体
?
展现片段三和片段四及表格
结合教材探究相关问题
观看视频
回答问题
?
多媒体
(三)、小结:
?
展示民族工业发展曲线图
?
对本节学习内容线索分明,掌握本节整体框架。
思维导图、多媒体
(四)(目标检测)
?
出示练习题
学生回顾本节内容,以春夏秋冬再次形象总结了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起到画龙点睛作用,达成教学目标。
?
多媒体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课内容广泛而较琐碎,按照新课改精神,多 向学生提供新的情景和材料,在课堂上我以“老人与梦”故事贯穿始终的学习,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故事包括四个片段,每个片段都提出一系列与本 课学习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有目的的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在学思中主动探求、获得知识。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 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达成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 力。
一、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主要介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的背景、过程、表现和影响。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和必修一第四单元和必修三第五单元相呼应。
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的情况。19世 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后,中国民族资资产阶级抱着实业救国的信念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残酷积压的夹缝中奋力拼搏,最终陷入绝境,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业救国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其中短暂的春天 及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是重点,因为课标中明确要求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
?
二、学生分析
在初中历史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 历史情况已经初略涉及,再加上高中历史必修一关于甲午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历史刚学过,所以与本课题有关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本单 元内容多而杂,虽与学生生活有一定的联系,学生一节课掌握这些内容,达成教学目标有一定难度,需教师进度要慢,详细讲解
三、教学目标
?
1、学生结合学案自主学习课本,85%学生通过学习19世纪末至民国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历程,概括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及特征,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
2、结合相关史料分析和归纳各个不同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和原因,深入探究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本课中主要使用了图片史料、思维导图、多媒体等。在导入新课环节,运用图片史料直观形象增加学生的兴趣,突 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其夹缝特点得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在新授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设置“老人与梦”故事贯穿始终 的学习,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故事包括四个片段,每个片段都提出一系列与本课学习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有目的的去学习;教师引导 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在学思中主动探求、获得知识。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达成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在课堂小结环节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本课的历史知识,进而形成知识体系。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情景导入
设计一组火柴商标图案让学生观看后,教师指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工艺从落后到先进,资本从薄弱到增强。展示图案,突出其夹缝特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由此导入新课。展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然后教师:展示【课程标准】、【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观看同时以明确本节的学习目标。
同时教师板书: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初步发展
二、短暂春天
三、曲折发展
1、较快发展
2、沉重打击
3、陷入绝境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略了解本节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
学生观看同时明确本节的学习目标。
?
多媒体
(二)新授
?
通过“老人与梦”小故事片段一及5个问题思考,引导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并以表格形式展现出来。
?
结合所学明确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表现、影响,理清线索,论从史出,培养综合归纳能力,达成教学目标。
图片、表格、多媒体
?
情景设置“老人与梦”小故事片段二及4个问题,启示学生注意抓关键信息并借助课本44——45第二目思考相关问题。
师生针对问题共同探讨。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三则材料,得出结论,以表格形式展现出来,
小组合作探究,通过三则材料解析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最后以表格形式展现出来,培养论从史出,综合归纳能力,突破教学重点,达成教学目标。
图片、表格.多媒体
?
展现片段三和片段四及表格
结合教材探究相关问题
观看视频
回答问题
?
多媒体
(三)、小结:
?
展示民族工业发展曲线图
?
对本节学习内容线索分明,掌握本节整体框架。
思维导图、多媒体
(四)(目标检测)
?
出示练习题
学生回顾本节内容,以春夏秋冬再次形象总结了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起到画龙点睛作用,达成教学目标。
?
多媒体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课内容广泛而较琐碎,按照新课改精神,多 向学生提供新的情景和材料,在课堂上我以“老人与梦”故事贯穿始终的学习,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故事包括四个片段,每个片段都提出一系列与本 课学习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有目的的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在学思中主动探求、获得知识。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 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达成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 力。
课件24张PPT。火花是火柴的商标,贴在火柴盒上。
这一组火花反映了早期民族火柴业的爱国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赖以发展的精神支柱。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
工业的曲折发展
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
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2、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
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19世纪末至民国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历程,概括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及特征,培养概括归纳能力。
2、结合相关史料分析和归纳各个不同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和原因,深入探究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重点和难点】重点: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难点: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 因素和民族工业的历史地位。活动探究《老人与梦》 人生七十古来稀,在2005年的大年初一,110岁的百岁老人张振国从新加坡回到了他那从前熟悉的故乡——南京。
100年过去了,桃花依旧,
人面全非。他牵着一条叫
“梦”的狗,颤动着身体站
在扬子江边,那滔滔不尽
的江水似乎述说着他那
坎坷曲折的人生……片断一: 1895年的秋天,在南京一个姓张的农村家庭里有一对孪生兄弟降临人间,父亲给哥哥起名为振国,弟弟名为兴业。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父亲变卖了所有的家田得到了3000元,在南京郊外开了一家小型的丝织厂。几年下来,工厂越做越大,总资本在一万元左右…5.在张氏兄弟3岁的时候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源是什么,结果怎样呢?1.1895年,张振国的父亲遇到了怎样的社会危机呢?2.张振国的父亲为什么要给他们兄弟起名“振国”“兴业”呢?这反映了社会的什么观念呢? 思考:3.联系课本知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因素有助于父亲开丝织厂呢?4.从父亲“弃农从商”这事,反映了社会经济结构出现怎样的变化呢?《老人与梦》活动探究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9世纪末20世初)①列强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主要原因)②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收入而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直接原因)(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近代化上升到制度层面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民族资本总额增加;
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由沿海到内地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片断二: 1911年17岁的张氏兄弟,刚刚接受了革命洗礼的兄弟俩,全面接手了父亲的生意,生意非常红火,进入了“黄金时期”。总资本达十万元……但好景不长,1919年开始,洋厂、洋货再次铺天而至,生意锐减,大量的华厂倒闭,张氏企业总资本也锐减至5万元,张振国第一次感到了沮丧……1.张家的生意在此期间获得了大发展,你知道他们遇到了什么机遇吗,除了机遇还有什么因素促使其有了大发展?思考:2.就全国而言,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如何,还有什么行业在生意上也获得了巨大成功?3.故事中说张家的“生意锐减”是因为1919年“洋厂、洋货再次铺天而至”,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4.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大”发展,是否意味着中国已走向繁盛呢,它有哪些特征呢,说说看。《老人与梦》活动探究二.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一战期间)1.发展不平衡
2.地区分布不合理
3.带有明显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工业建设会趣旨》二、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辛亥革命的影响(民国政府奖励实业)2、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3、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 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2~1919年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一亿元。这8年相当于过去的全部投资的总额。其中,纺织业新设厂27家,投资额2 998.4万元……面粉业新设厂91家;投资额 472.3万元,烟草业新设厂12家;投资额为601.9万元。
——《中国近代史教程》 2短暂春天民族工业的表现?二.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一战期间)①辛亥革命的影响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奖励实业的政策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中国革命向新民主
主义革命过渡①厂矿企业
增多②投资总额
增加③面粉业和
纺织业发展
最快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为什么一战后不久中国会出现“积货如山”、“大多无利” “其他工业亦皆消沉”的现象?
(2)根据材料说明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因素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解读史料片断三: 在苦苦支撑了几年后,1927年,张振国终于在南京盼来了蒋委员长,在他的带领下,张氏企业又重新恢复和发展,总资本重达10万元。
1937年的一声炮响又改变了他的命运:国家碎了,兄弟死了,工厂被抢占了,张振国在极度的悲伤中,揣着仅有的5万元只身毅然去了重庆,开了一间“振国”丝织厂,由于要支持国家抗战,税收很重,他的工厂一直处在亏本状态。1.“1927年,张老人在南京盼来了蒋委员长”是指代什么呢?这个时期工业的发展状态是怎样的呢?原因有哪些?有何影响?思考:2.“1937年一声炮响”是指什么事呢?我们的民族工业为此受到怎样的影响呢?3.从张振国在重庆开设的“振国”丝织厂的名称来看,支撑张老人从灾难、悲伤中站起来的因素是什么呢?在重庆的工厂亏本的表面原因是什么,实质是什么呢?活动探究《老人与梦》三.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927-1949)孔祥熙蒋家天下陈家党
宋氏姐妹孔家财陈果夫陈立夫宋子文蒋介石片断四: 1945年8月,50岁的老人哭了,继而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高呼:“熬出头了!有救了!”……2年后,老人提着一个简单的行李箱拉着一条狗(梦)坐在了前往新加坡的渡轮上,深沉地望着扬子江,唠叨着:爸,弟弟,振国对不起你们,振国不亡于鬼子,而毁于老蒋啊,振国对不起你们啊……梦,咱们走吧…… 思考:1.1945年8月,老人为什么哭呢?他高呼的“熬出头了”是指什么呢? 2.试想老人及其工厂的命运,并分析其原因。《老人与梦》活动探究100元法币在不同年份的购买力1937=1938=1939=1943=1945=1948=大米0.00000000185两 人们不得不携带大捆大捆的钱前往抢购日用品……②“国民经济建设
运动”的推动①全国基本统一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三.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927-1949)①纺织、面粉、新兴工
业都有较大发展②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 ①日本掠夺
(沦陷区) ②官僚资本
膨胀(国统区)上海、华北、重庆民族工业遭受打击
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②官僚资本挤压 ①美国经济侵略 ③国民政府增加
苛捐杂税,通货
膨胀工厂、矿山、店铺
纷纷倒闭民族工业陷入绝境课堂延伸1.在故事“老人与梦”中,梦是指什么呢?发展资本主义,实业救国2.结合故事,整理所学知识,分析张振国老人的梦因何而起,又因何而灭? 有利因素:①自然经济解体 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③群众爱国运动的推动④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不利因素:①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②战争不断,政局不稳 ③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老人与梦》3.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业救国的梦曾经给近代中国的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和作用经济:政治:思想:加速了经济的近代化促进民主革命的转变解放思想民族资本主义失败的启示 (1)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2)资本主义道路不能挽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4.当“梦”灭之后,中国经济发展之路何去何从呢? IAGCDBFEHJK1860 1870 1895 1912 1919 1927 1936 1945 1949 1952 1956本课小结夹缝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较快发展空前打击陷入绝境获得新生1、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老陈老爷做丝生意‘发’起来的时候,老通宝家养蚕也是年年都好,十年中间挣得了二十亩的稻田和十多亩的桑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屋。……可是以后,两家都不行了;老通宝现在已经没有自己的田地,反欠出三百多块钱的债,‘陈老爷家’也早已完结。”根据以上内容推断,两家“发起来”的十年可能是
A、1853~1863 B、1895~1905
C、1912~1922 D、1922~1932课堂练习 3、有人把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比喻为“春”“夏”“秋”“冬”,这也反映出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地位和命运。请回答:
(1)上文中的“春”“夏”“秋”“冬”分别代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哪几个阶段?
(2)中国民族工业“秋”的状况出现的原因何在?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破坏;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压榨。
(3)回顾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简单概括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近代新的进步的经济因素,虽然难以独立发展,但却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和近代化的进程。
“春”是指19世纪末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的春天”;“夏”是指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秋”是指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冬”是指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