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6张PPT。 温馨提示1、准备好教材和学案。
2、准备好双色笔。
3、准备检查。激情投入 享受学习学习目标:
(1)分析日本崛起的原因,思考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启示。
(2)对比各国近代化道路,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第14课 明治维新【复习检查】回答问题:
日本改革成功的原因
力量对比: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改革派力量强大,推翻了幕府统治并掌握实权。政策措施: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大刀阔斧地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国际环境: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使日本改革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历史潮流:日本改革符合当时历史潮流。改革者素质: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充当了领导,具备改革家素质。明治维新能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方法指导】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要四看:
⑴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趋势;
⑵看当时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⑶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
⑷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此外,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还要看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日本人相对迅速的取得成功主要不应归功于外因如西方冲击的性质或日本国土较小等。因为其他有同样经历和国土面积的国家做出的反应却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还是应该从其内部特点去寻找原因。”
“没有一个国家能像日本那样在西方经济和军事技术优势的挑战面前做出这样迅速和成功的反应。”
——美国学者赖肖尔合作探究一:文明的碰撞在日本文明开化过程中,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发生碰撞,日本人对此表现了不同的态度。
①“倘若敲一敲假洋鬼子的头,便可以听到文明开化的声音”;
②“使用瓦斯灯会亡国”;
③“日本落后是因为日本人种低劣,必须改良日本人种,与西洋人通婚”;
④明治政府为了表明日本已经文明开化以换取欧美同意废除不平等条约,推行欧化主义,修建了豪华的欧式俱乐部,举办有首相、大臣出席的化装舞会,招待欧美高级官员,彻夜狂欢。分析材料中反映出的对待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各种态度 . 你能根据明治宪法,制作一幅近代日本天皇政体示意图吗?总揽统治权
行使立法权
掌握军队统帅权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
有审议国家预算案权力直接对天皇负责
成员由天皇任命协助天皇服务于天皇天皇议会内阁议一议面对今天的中西文化碰撞,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槽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人们避难时都井然有序的站在道路两侧尽量不阻碍交通日本人坐在楼梯两侧,确保中间畅通。这是教育的结果,不是GDP能换来的。明治政府成立伊始,就把教育视为推动近代化的关键所在,确定了“国民皆学”的方针,提出“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目标。明治政府在国家财力紧张的情况下,短短数年内兴办了26000所小学。明治时期兴办的小学东京大学“国基在于人才,人才在于教育”
------- 木户孝允利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建立近代的学校体系,培养资本主义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文化教育:设新式学校,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发展中、高等教育。重视教育 在日本,一万元日币上的头像是教育家福泽渝吉,五千元的头像是教育家新渡户稻造 建立起小学、中学、大学三级学校体制创办各类技术学校,并派大批人员出国留学,招聘大批外籍教师来日任教。到1889年,外籍专家大部分被解聘,日本基本实现了科技人才的自立。
明治维新时小学的数学课 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普及率
1877年,日本东京大学成立西乡隆盛
原名西乡隆永
1828.1.23~1877.9.24
生于萨摩藩(今鹿儿岛县)
武士、军人、政治家大久保利通
1830.8.10~1878.5.14
生于萨摩藩(今鹿儿岛县)
武士、政治家“维新三杰”木户孝允
原名桂小五郎
1833.6.26~1877.5.26
生于长州藩(今山口县)萩城
称为逃命小五郎日本名人知多少?他,1830年8月4日出生于长州。他是经营兵学师范的叔父吉田大助的养子,因而继承了兵学师范教育事业。他虚岁11岁时,就已能给藩主讲课。1854年,因策划搭乘培理率领的美国军舰偷渡美国而被捕。出狱后,专事培育人才工作。是倒幕维新运动和民族扩张理论的“宗师”,他的“忠魂不灭”说催生了日本新武士道的产生。由于反对幕府,倡导尊皇攘夷,再次被捕入狱。1859年,在江户的刑场被处死,时年29岁。 (1830-1859年)吉田松阴中国之行的感受
1862年,他乘千岁丸号船到达上海,
亲眼看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惨状,认
为“中国人没有控制上海的统治权,欧美
人是事实上的统治者。”他指出中国衰弱
的原因:“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
之道”。证据为,彼不造能闯过万里波涛
之军舰,也不造能防敌于数十里之外的
大炮,彼国志士所译之《海国图志》等亦均
绝版,徒然提倡固陋之说。因循苟且,空度岁
月,……故由此而至于衰微也”。他认为日本只有坚决反对侵略才能避免陷于“清国之覆辙”。
──伊文成 《明治维新史》
高杉晋作涩泽荣一 (1840-1931)他是日本近代发展道路上的代表性人物,一生创办了500多家企业,被称为“日本的现代企业之父”、 “近代日本资本主义之父”。从投身实业的那一天起,他就把中国儒家经典《论语》当作自己的行动指南。他到处演讲,号召日本人做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的企业家。福泽谕吉(1835-1901)他被誉为“东方的伏尔泰”,著述颇丰,影响巨大。他每出一本书,“天下少年就群起遵从”,“父不能制子,兄不能禁弟”。他曾提出“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的口号。他所著的《劝学篇》总共销售了340万册,平均每10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人读过这本书,以至有人尊称他是所有日本人的老师。从日本“维新人物” 身上我们能学到哪些精神和品质?一:从“维新人物”活动中体验爱国精神。“维新三杰”
“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业之多寡。物业之多寡虽赖人民致力于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的诱导奖励
——1874年大久保利通《关于殖产兴业建议书》
“广兴议会,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卷;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五条誓文》(木户孝允草拟)
倒幕英雄——西乡隆盛
1868年,隆盛担任征讨大总督参谋,兵不血刃进入江户城。但是西乡隆盛却在此时急流勇退,返回老家萨摩。因为他认为不可留在中央,担任比藩主地位还高的职位。到江户开城为止,他是代表下级武士改革派的最佳领袖。他视名利如粪土,视死如归,不为子孙买美田,西乡隆盛的人格最受日本人喜爱。 二:从“维新人物”活动中体验善于学习的能力和自强精神。高衫晋作、木户孝允等西南强藩早于明治维新改革
高衫晋作敏锐从中国的失败中吸收教训,认识到幕府的腐败,扫除旧势力。
西乡盛隆在倒幕运动中屡建奇功
派出强大的岩仓使团考察欧美,求知于世界,认识差距,实现民族自强的决心
大久保利通抓住机遇,超常规追赶的措施:政府主导,样版企业示范推进工业化。
明治政府全面学习、分步推进,较好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情感体验:“勇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典范
—在明治维新中感受日本民族的学习精神三:从变法措施中体验务实精神。 透过本尼迪克特所著的《菊与刀》一书,可以看到大和民族具有对强者顶礼膜拜,对弱者残忍对待的民族心态,以此方式来观察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态,实际上在对待弱者的残忍而灭绝人性的方面,两个民族在伯仲之间。但中国人却不具备日本民族对强者敬畏学习的态度,我们总是在为自己找借口。 日本人抓住国军后,进行甄别,在押的上万人中潜有换了兵装的师长团长。日本人喝道:“谁是当官的?站出来!”顿时众手齐指那些师长团长们。但是,结局却无异,指人者与被指者统统一死。
有人说南人文弱,其实北人也扯淡,抗战时的山西农村,经常是一个鬼子撵着全村人团团转,让跪下就跪下,说趴下就趴下。再换一个角度看南京大屠杀 不仅仅是日本人的问题,还有中国人的奴性。中国人有一种极其恶歹的心理,在世界民族中也罕见!从来没有一种人,因为不同的主子,可以作践自己的同类,到了极其残忍的地步!启示:学习优秀人物的爱国精神和务实作风,自强不息。发扬本民族的优良精神品质,克服并改变本民族的劣根。
拓展延伸
关注现实 面对日本挑衅,中国青年应如何应对?我们应如何理性爱国? 钓鱼岛问题引发的反日骚乱 面对日本挑衅,中国青年应如何应对?我们应如何理性爱国?爱国需理性习近平南京公祭讲话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对这些错误言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学思之窗 明治时期,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旧的忠君爱国思想,同时又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你对此有何评价? “和魂洋才”教育原则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各种人才。但是另一方面又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 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政府在提倡文明开化的同时,鼓吹“忠君”、“爱国”,这对日本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日本政府强迫人们奉读《教育敕语》日本儿童在玩模仿甲午战争的游戏所奉行的主义,惟在脱亚二字。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与其犹豫不决,待邻国开明以共兴亚洲,不如脱离其伍,与西洋文明国家共进退。于两国之态度,不必因邻国之故而予以特别理喻,且以西洋之道,待之可也。亲恶友者共其恶名,务必矢志谢绝亚细亚之东方恶友。
——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
根据材料,指出福泽谕吉主张“脱亚入欧”的主要理由及其消极影响。
合作探究二:
阅读下列的材料,思考日本侵略扩张的原因理由:亚洲野蛮落后,欧洲文明先进。
消极影响:日本不断对其他国家进行侵略。 二战后日本东京今天的日本东京启示:维护和平,反对战争,和平崛起。材料(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合作探究三:阅读下列的材料,思考日本近代化道路的特点特点:向西方学习规模大,领域广;学习西方不是照搬照抄,全盘西化;而是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学习、借鉴 据材料回答日本向西方学习有什么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是怎样学习西方的?俄国1861年改革1861年美国内战1871年德意志统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
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1870年意大利统一1868年日明治维新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 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全球史观的高度看当时世界思考:归纳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俄、日、德、意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不同途径。(课标: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归类:
①英国和法国:
②美国:
③俄国和日本:
④德意志和意大利:方式:
①资产阶级革命
②民族独立战争
③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④民族统一运动思考:日本近代化道路独特性(在英、俄等国家比较中的独特性)独特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如:“文明开化”、
“和魂洋才”,“帝国宪法”。
教育强国:发展义务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到1910年的时候,日本 95%以上的男子,90% 以上的女子都接受过教育 )
战争崛起:发展新经济-确立宪法-对外扩张。
全面改革: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
政府主导:岩仓使团,扶植工业,政府示范。
后发优势:用50年走完了西方200年的路程。
启示:从国情出发,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
给今天的中国什么启示?岩仓使团主要成员:右起为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岩仓具视、木户孝允 总结从日本明治维新中得到哪些启示?1、顺应历史潮流,坚持改革开放;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发展综合国力;
3、学习西方时,正确处理中西文化的关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4、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5、学习日本优秀人物的爱国精神和务实作风,自强不息。发扬本民族的优良传统,克服并改变本民族的劣根。
6、维护和平,反对战争,和平崛起。
7、现代化的道路是多样的,要从国情出发,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
老师寄语:
开拓创新 自强不息 实现自我 振兴中华
老师祝福:
祝愿我们有梦想的高二29班的每一个同学
都能为梦想而飞,飞的更高,美梦成真,
让我们携手实现自己的梦,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共建美丽中国姓名
张建明
电话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二
邮件
单位
青州市第三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明治维新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历史选修改革史内容。本课重点是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影响,难点是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道路,而这样的道路具有日本特色,进而使学生认识到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学生学习起来学要深入分析理解。
?
?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高二新授课的基础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经过必修模块的学习,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已有显著提高,有能力解决新的历史问题。
三、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首先打开关闭的日本国门的国家,倒幕派的组成力量、明治维新开始的时间和主要代表人物;归纳、概括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概述武装倒幕运动;理解并分析明治维新的性质和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概述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武装倒幕运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通过对明治维新背景、主要内容、性质和作用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武装倒幕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的振兴,成为亚洲的强国,从而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与开放。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EQ oac(□,√)√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EQ oac(□,√)√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一多媒体使用。利用多媒体展示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形象直观,便于理解。
二视频制作技术。本课摘入《大国崛起》多段重要视频,需要剪切\转换格式\插入等技术,配合多媒体使用,能较好的将学生投入到历史情境中,让学生形象生动的感受历史,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网络技术。本课大量的新材料来自于丰富的网络资源,需要教师在本课中搜索\编辑\整理,运用计算机\使用Word录屏软件\制作图表等等,这些手段和方式对于学生深入分析思考提供了最基本的素材,符合高考考查学生能力的要求和趋势。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复习上节课知识进而引入本课内容
观看\思考
PPT展示
讲授
提供材料(文字\视频)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多媒体展示材料
探究
指导学生方法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多媒体展示材料
情感价值观
教师有感情的语言表达
学生情感深化
多媒体配合相关材料
?
?
?
?
?
?
?
?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节课教学主要是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具体做法是:大量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高考题大都是材料题,材料阅读和信息提取能力就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和分析材料的能力。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升华,通过教师讲解、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等,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学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