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一单元起始课
年 级:高一 学 科:语文(统编版)
主讲人:田圆 学 校: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登高》
新课导入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杜甫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困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无心游赏,触景伤怀,写下了这首千古传唱的著名诗篇《登高》,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无限悲苦。今天,就让老师带领同学们学习这首诗歌,走进杜甫的心灵世界,领略他的精神风采,感知他的悲悯情怀吧!
登 高
杜甫
1、了解诗人杜甫及诗歌写作背景。
2、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3、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4、掌握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学习目标
诵读明意:先听老师朗诵。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zhǔ
杜甫
zhuó
正字正音(也可提问)
渚(zhǔ)清
霜鬓(bìn)
浊(zhuó)酒
全班齐读
填写杜甫资料卡片
字 自称
特点 所处年代
代表作品 评价 子美
沉郁顿挫
少陵野老
公元712-770,经历了“安史之乱”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知人论世
杜甫诗歌风格:
沉郁顿挫
“沉郁”指思想内容。
“沉”即“深”,指内容的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指内容的真实、凝重、含蓄。
“顿挫”则指艺术形式。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情感的千回百折、节奏的徐疾相间、音调的抑扬顿挫、旋律的跌宕起落,形成了“顿挫”音乐美。
读书与漫游时期(35岁前):“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在洛阳遇李白,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此时,涉世未深,主要作品如《望岳》。
困居长安时期(35岁~44岁):先在长安应试,落第,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直到天宝十四载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此时,忧国忧民,主要作品如《兵车行》《赴奉先咏怀》等。
陷贼与为官时期(45岁~48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独自去投肃宗,中途被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此时,创作达到高峰,主要作品如“三吏”、“三别”等。
西南漂泊时期(49岁~58岁):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享年58岁。此时,思想深邃、诗风沉郁,主要代表作品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岳阳楼》等。
杜甫的生活和创作(简单了解)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重阳节,杜甫55岁,身在夔州,登高临眺,写下此诗。因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结束了安稳生活,离开成都顺流东下,病魔缠身而滞留夔州。此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四年,但又有了藩镇割据,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这一年的重阳节,诗人独自登高,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三年之后他病逝,《登高》成为杜甫晚期最重要的代表作。
背景介绍
朗诵训练(约5分钟)
一、自由朗诵
二、朗诵抽查
三、分组朗诵
四、全班齐诵
诗句翻译
风急天高猿啸哀,——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凄清,
渚清沙白鸟飞回。——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归鸟在飞旋。
无边落木萧萧下,——无边无际的落叶在萧萧地飘落,
不尽长江滚滚来。——流淌不息的长江水在滚滚地奔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离家万里面对秋景悲叹自己常年漂泊他乡,
百年多病独登台。——一生多病今天在寒秋中独自登临高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艰难困顿可恨白发长满了双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病苦潦倒只好停了浇愁的酒杯。
。
诗歌鉴赏
“古今七言律第一”
(简单地讲一点律诗的基本知识:平仄、押韵、对仗、意象、意境等)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风
天
急
清
渚清
沙白
句中对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急
天高
猿啸
渚清沙白
鸟飞回
秋风是凛冽的,使人感到非常冷。身冷心更冷。
正如诗人现在的处境,在广阔的天地间,只有孤苦的自己,是那么的渺小。
听到猿的哀鸣,使人内心非常悲凉。
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清”“白”冷色调,突出环境的肃杀凄凉。又写出壮阔宏大的背景。
鸟在天地间盘旋,形单影只,无所皈依,写尽孤独哀伤。
俯仰结合
视听结合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对比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生命短暂
宇宙永恒
人生短暂
壮志未酬
雄浑、壮阔、辽远、沉郁、悲凉
意境
诗人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
。
【提问】
请你背诵一句抒发在浩瀚宇宙空间个体生命渺小情感的古诗句?
相关诗句:抒发在浩瀚宇宙间个体生命渺小的情感
(请摘抄下来)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王勃《滕王阁序》
。
【提问】
这两句诗的所蕴含的哲理是什么?它与哪句古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探究活动】
(如果时间允许,可酌情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诗文中所说的“落木”,就是 “落叶”,“木”就是“树叶”。如果将诗句中的“落木”改为“落叶”好不好呢?请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尽管“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它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林庚《说木叶》
无边
落木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宋代罗大经曾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含有八层意思,即八可悲。(《鹤林玉露》)你能读出几层?
南宋学者罗大经
《鹤林玉露》
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
悲秋
这首诗作于唐代大历二年(767)秋天,杜甫客居夔州(今四川奉节)期间,距他去世只有三年时间。此时唐王朝内忧外患,而诗人也身患严重的肺病,生活困顿。这一年的重阳,杜甫约他的一个远亲来饮酒,不料这位亲戚因事没来。杜甫感慨万千,独自登高,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
常作客
严武资助,760年春,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住了五年,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常作客
柏贞节都督的资助。
“在瀼ràng西(指四川奉节),杜甫买下了自己租赁的房舍,一座宽敞的老房子,紧挨着房子的南边有一个小花园,房子北边则是一个六英亩的果园,长着大片柑桔林。在东屯,他买下了一些稻田,还有一所视野很好,可以看到南边大江景致的房子。”
——洪业《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作客
常作客
悲秋常作客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登台
独登台
多病独登台
百年多病独登台
一悲:羁旅之苦
二悲:常年漂泊
三悲:秋景荒凉
四悲:远离故土
五悲:渺小无助
六悲:孤独无依
八悲:身已衰老
七悲:多病缠身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
“艰难”
兼指自身命运和国家命运。
“苦恨”
国家动荡不安;自己人到暮年,壮志难酬。
诗人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生计潦倒,时事艰难,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如此多的“悲愁”,诗人应怎样排遣呢?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能借酒浇愁是最好的排遣方法,何况杜甫也特别爱喝酒。而且此时正值重阳节,按习俗也应该喝菊花酒,但是却不能再喝了,因为他有严重的肺病、风痹等多种疾病,不得不因病戒酒。
诗歌至此戛然而止,诗人似乎有千言万语要向世人诉说,却又不说了,不是不想说、不能说,而是愁苦太多太重,说不完、诉不尽,索性不再说,只任这无尽的悲愁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诗人心头。
整首诗如何将自然之秋与人生之秋融为一体?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写景
抒情
从高到低,由近及远
层次清晰,视听结合
萧瑟寂寥的长江秋景图
推物 及人
人生之秋的悲凉、凄怆
主旨
诗人通过登高望远,描绘了一幅 的长江秋景图,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结合,抒发了思乡之情、孤独之感、羁旅之愁、多病之哀,表达了 的悲愤,同时表现了 的博大胸襟。
萧瑟寂寥
人生迟暮,壮志未酬
忧国忧民,胸怀天下
云天秋风
江水渚洲
状悲之广
言悲之多
悲
写景
抒情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哀婉孤独
沉郁高昂
愁苦沉痛
忧愤无奈
仰望
俯视
无边落叶
不尽江水
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诗歌脉络
课堂小测
《登高》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自身苦和国运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登高》中 两句从空间角度描绘出一幅壮阔、萧索的夔州秋景图,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登高》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