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九年级上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检测卷2
(试卷+答案+答题卷)
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姓名、座位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罝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台州有丰富的特色美食,以下美食制作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敲敲肉 B.酿制米酒 C.磨米粉 D.捣麻糍
2.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液体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收集氧气 D.测溶液pH
3. 许多植物的花可以制作酸碱指示剂,取三种花瓣提取汁液进行检验,结果如表所示,其中指示效
果类似于紫色石蕊试液的花汁是( )
A.① B.② C.③ D.①②
4. 小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为证明两者发生了化学
反应,他可以向试管中滴加的试剂是( )
A.稀硫酸 B.硝酸银咨液 C.氯化铜溶液 D.氢氧化钙溶液
5. 实验室中的药品常按物质的性质、类别等不同而有规律地放置。在做“酸的性质”实验后,H SO
应该和以下哪类物质放在一起( )
6. 2019我们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又近了一步。“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党的十九大提
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初冬,为使小麦顺利越冬,小明的爸爸要给自家的小麦施肥,他应施用的化肥为(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微量元素肥料
7. 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强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进行研究,以下关于此现象的描述中,错误
的是( )
A.有气泡产生 B.表面皿内壁有浑浊出现
C.贝壳逐渐溶解 D.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不变
8. 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当发生碰撞后叠氮化钠会迅速分解,其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9. 以下是四位同学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探究后的结果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0.苯甲酸(C6H5COOH)是一种防腐剂,具有较强的酸性。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
A.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 B.苯甲酸溶液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苯甲酸溶液能跟金属铜反应产生氢气
11.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KNO3和HCl B.Mg(OH)2和HC1
C.CaCO3和HC1 D.BaCl2和Na2CO3
12.往50克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溶液中滴加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溶液的pH随加入试剂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能表示a点溶液的是( )
A.B.C.D.
13.下面是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图,产物之一是次氯酸(HClO),起到杀菌消毒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B.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中氯元素有两种化合价 D.图中共有四种分子
14.图像是一种表示方法,也是了解化学反应的“窗口”,我们可通过建立图像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中物质间量的相互关系。现一烧杯中含有 HCl 和 CaCl 的混合液,将一定质量分数的Na CO 溶液加入到混合液中直至过量,则在该反程中各个量的关系图正确 的是( )
15.向一定质量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
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a段发生了一个反应
B.c点沉淀的成分为一种
C.m=2.33
D.取d点对应的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加入的盐酸已过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6题,每小空2分,共28分)
16.(6分)实验室里几种物质在向同学们做“自我介绍”,请把内容补充完整。
(1)浓硫酸:因为我有________性,看,我滴在纸上把纸弄“黑”了。
(2)烧碱固体:暴露在空气中,我容易________,变湿了。
(3)浓盐酸:因为我有挥发性,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我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
17.(4分)某实验小组将制作皮蛋的原料生石灰、纯碱和食盐放入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澄清
溶液。对该溶液的组成,甲、乙同学分别做出以下推测:
(1)我认为上述两位同学的推测都有不足,其中甲同学推测不足的理由是________.
(2)我的推测是: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
18.(4分)材料一:候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
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面是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原理的生产过程:
①20℃时,将CO2通入含NH3的饱和NaCl溶液中,生成 NaHCO3晶体和NH4Cl溶液。
②将①中的产物 NaHCO3晶体充分加热分解,得到Na2CO3、H2O和CO2。
材料二:20℃时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g
NaCl NH4Cl NaHCO3
36.0 37.2 9.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①步反应中,有 NaHCO3晶体析出,而没有NH4Cl和NaCl晶体析出的原因是______。
(2)该生产过程中部分生成物可作为原料循环使用的是______,同时得到的副产品NH4Cl是一种氮肥。
19.(4分)某化工厂利用含有1%--2%BaCO3的废料制取BaCl2(废料中其他物质不溶于水和稀盐酸、且
不与稀盐酸反应)。其部分流程如下:
滤渣必须经过充分洗涤,确保其中Ba2+含量达到规定标准才能作为固体废弃物处理,检验Ba2+的试剂可用 ,洗涤滤渣的主要目的是 。
20.(4分)小江想通过图示装置验证 CO2能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小江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 CO2的集
气瓶中注人20%的NaOH溶液,振荡集气瓶后打开止水夹。
(1)若X是氯化钙溶液,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2)X溶液还可以选择__________
A.稀盐酸 B.澄清石灰水 C.酚酞试液
21.(6分)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它们是否发生了反应呢 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
如图甲所示实验进行探究。他们在盛有一定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放置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然后开启电磁搅拌器,从滴定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计算机显示两种传感器所得的数据曲线如图乙和图丙。
(1)关于图乙、图丙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图乙a点的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B.图乙中c点表示的溶液中Na 和Cl 微粒数目相同
C.图丙中d点的溶液,滴加碳酸钠溶液会产生气泡
(2)由图丙可知,该反应为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图丁是图甲中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反应前的“”表示的微粒是__________(填微粒符号)。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3题,每小空2分,共20分)
22.(6分)沙尘暴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灾害之一,联盟环境监测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对沙尘
暴的成因及其后的雨水酸碱度的异常变化展开了研究:
[信息检索]我国西北地区,含有大量钠盐的干涸盐湖和盐碱地总面积约有50万平方公里,为沙尘暴的形成埋下隐患。
[猜想假设]沙尘暴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等碱性物质。
[进行实验]取少量盐碱地的土壤与蒸馏水按1:5的质量比在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取上层清液作为待测液,用如图装置完成实验。
项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 ①挤压胶头滴管a,滴入过量X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沙尘暴中含有Na2CO3,不含NaOH
②挤压胶头滴管b,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1)滴入的X溶液是 ;
(2)实验步骤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
[反思评价]
(3)自然界的土壤中通常不含氢氧化钠,原因是 。
23.(6分)校学习小组准备探究气体的测定和数据处理方法。
【提出问题】如何利用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与稀盐酸反应来测定生成CO2的质量和体积,并处理数据。
【实验设计】通过下列两个实验分别测定CO2的质量和体积;
【分析与表达】
(1)实验I中,将小烧杯中的所有稀盐酸分几次加入到大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判断石灰石中CaCO3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2)实验Ⅱ中,先连接好装置,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好药品,最后将10毫升稀盐酸快速推入烧瓶中。
【记录与处理】
(3)已知实验I反应前的总质量[m(大烧杯+石灰石粉末)+(小烧杯+稀盐酸)],要计算生成CO2的质量,至少还需要的数据是__________。
A.m(小烧杯) B.m(大烧杯) C.m(大烧杯+反应后剩余物)
(4)实验Ⅱ的实验记录如下(表中数据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强条件下测定):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注射器读数/毫升 60.0 85.0 88.0 89.0 89.5 89.8 89.9 90.0 90.0 90.0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数据综合分析,最终生成CO2的体积是多少毫升,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
24.(8分)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实验一】科学小组用压强传感器装置(如图1),测定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喷泉的实验过程中,三颈烧瓶内压强的变化(如图2)。
实验过程:室温下,将装满二氧化碳的三颈烧瓶安装在铁架台上,用单孔塞(插有装水的注射器)塞紧瓶口a,数据采集器采集起始气压。将注射器内水压入瓶内,打开止水夹b,烧杯内的NaOH溶液喷到三颈烧瓶内形成喷泉。
(1)试分析图1中形成喷泉的原因:______。
(2)图2中A.B.C.D.E哪点时喷泉现象最剧烈:______。
【实验二】科学小组利用喷泉原理设计连锁反应装置(如图3)。
实验过程:圆底烧瓶内有收集满的二氧化碳,如图3组装装置。用注射器缓缓注入3毫升NaOH溶液,轻轻振荡烧瓶,打开止水夹,玻璃导管尖嘴处很快产生喷泉,与此同时,试管C.E中发生连锁反应。
(3)实验中,试管C中的现象是______。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试管C.E中的物质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废液缸中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废液缸内蓝色絮状沉淀消失,溶液呈蓝色。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的溶质为______。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有4题,共22分)
25.(4分)许多在水溶液的反应(如复分解反应),往往有易溶物转化为难溶物或难溶物转化为更难
溶物的现象。下表为相同温度下某些物质的溶解度:
物质 AgCl(白色) Ag2S(黑色) CaSO4(白色) Ca(OH)2(白色) Ca(HCO3)2(白色) CaCO3(白色) NH4HCO3无色透明 (NH4)2SO4无色透明
溶解度/g 1.5 1.3 0.2 0.165 16.6 0.0015 21 75.4
(1)若在含有氯化银固体的水中加入硫化钠溶液,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2)生产硫酸铵化肥的方法之一是:把石膏(CaSO4 2H2O)粉悬浮于水中,不断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立即过滤,滤液经蒸发而得到硫酸铵晶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6.(4分)现有一含NaCl、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通过测量反应
前后C.D装置质量的变化,测定该混合物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
查找资料 2NaHCO3==Na2CO3+H2O+CO2↑
A.D盛放碱石灰,C盛放无水硫酸铜
(1)加热前通入空气的目的是除去装置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其操作方法为______ _。
(2)若样品质量为w g,反应后C.D增加的质量分别为m1 g、m2 g,由此可知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含w、m1、m2的代数式表示)。
27.(6分)学校项目化小组要制作一艘“化学船”,小宁设计了如图模型,其部分评价量表如下表所
示。该模型的原理是:漏斗流下的液体A与塑料罐里的物质B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使船前行。
(1)将量表中“指标一”的待改进内容补充完整:__________
(2)以下是项目化小组制作的“化学船”的三个方案,你认为他们的指标二能达到优秀的是哪一组 请简要说明理由。
方案 液 体 A 物质B 器材
甲方案 稀盐酸 大理石 长颈漏斗
乙方案 稀盐酸 大理石 分液漏斗
丙方案 稀硫酸 大理石 分液漏斗
28.(8分)“天宫课堂”将泡腾片推上了热搜,下图图丙是某泡腾片的配料表,某科学小组要测定该
品牌的泡腾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该小组先用图甲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将5片泡腾片和一个盛有足量蒸馏水的烧杯,一起放在电子天平上称量,示数为226.0g;再将泡腾片放进烧杯内,待泡腾片完全消失后,读取电子天平的示数为223.2 g。
(1)老师说该实验存在较大的测量误差,第2次的示数会明显偏小。可能导致示数偏小的原因是________。
【实验二】该小组又用图乙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该实验中先将1片泡腾片放入锥形瓶中,再向锥形瓶内加入足量蒸馏水,待反应结束后,观察到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20ml。
(2)请根据实验2的数据计算该泡腾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已知此时二氧化碳的密度约为2 g/L;)
(3)有同学对实验二提出疑问,他认为图乙装置B中原有的空气会影响测量结果,你是否认同这种说法,并说明理由。________
2024年九年级上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检测卷2(试卷+答案+答题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C B B D A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D B 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6题,每小空2分,共28分)
16.(1)脱水
(2)潮解
(3)变小
17.(1)甲同学没有考虑过滤时已将碳酸钙除去,乙同学没有考虑溶液中氢氧化钙与碳酸钠不能共
存
(2)氢氧化钠、氯化钠
18.(1)在20℃,NaHCO3的溶解度远小于NH4Cl和NaCl的溶解度;
(2)CO2和H2O。
19.(1)稀硫酸 (2)防止固体废弃物中可溶性钡盐对环境的污染
20.(1)氯化钙溶液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集气瓶中出现白色沉淀(写出1点得1分)
(2)A
21.(1)C (2)放热 (3)OH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3题,每小空2分,共20分)
22.(1)氯化钙溶液(合理即可)
(2)溶液不变色,仍呈无色
(3)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23.(1)最后一次加入盐酸后不再产生气泡。
(3)AC。
(4)80毫升,理由:注射器的起始读数是10mL,最终读数为90mL,增加了80mL。
24.(1)滴管中的水与二氧化碳反应,导致三颈瓶内气压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烧杯内的NaOH
溶液沿导管压入烧瓶内,形成喷泉。
(2)C
(3)红色消失
(4)NaCl、CuCl2、Na2SO4、CuSO4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有4题,共22分)
25.(1)白色的AgCl固体表面逐渐变黑,最终转变为黑色沉淀。
(2)CaSO4+CO2+2NH3+H2O=CaCO3↓+(NH4)2SO4
26.(1)关闭b,打开a,缓缓通入空气
(2)4200m2/11w%
27.(1)不能行驶 (2分)
(2)乙方案 (1 分)
甲方案因使用长颈漏斗,不能实现航行速度可调; (1分)
丙方案不能持续产生气体; ( 1 分 )
乙方案中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可以生成气体 CO , 利用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加液的速率进而控制产生气体的速率,能达到调节航速的效果。 (1 分)
28.(1)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携带有水蒸气(2分)
(2)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22L×1.997g/L≈0.44g。
设产生0.44g二氧化碳所需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有
(3)否,因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会使装置内气压增大,从而排开与二氧化碳体积相同的空气,并将装置中的等体积的水挤入量筒。(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九年级上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检测卷2(试卷+答案+答题卷)
(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6题,每小空2分,共28分)
16.(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17.(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
21.(1)__________ (2)__________(3)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3题,每小空2分,共20分)
2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有4题,共22分)
25.(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27.(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28.(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九年级上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检测卷2(试卷+答案+答题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C B B D A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D B 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6题,每小空2分,共28分)
16.(1)脱水
(2)潮解
(3)变小
17.(1)甲同学没有考虑过滤时已将碳酸钙除去,乙同学没有考虑溶液中氢氧化钙与碳酸钠不能共
存
(2)氢氧化钠、氯化钠
18.(1)在20℃,NaHCO3的溶解度远小于NH4Cl和NaCl的溶解度;
(2)CO2和H2O。
19.(1)稀硫酸 (2)防止固体废弃物中可溶性钡盐对环境的污染
20.(1)氯化钙溶液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集气瓶中出现白色沉淀(写出1点得1分)
(2)A
21.(1)C (2)放热 (3)OH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3题,每小空2分,共20分)
22.(1)氯化钙溶液(合理即可)
(2)溶液不变色,仍呈无色
(3)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23.(1)最后一次加入盐酸后不再产生气泡。
(3)AC。
(4)80毫升,理由:注射器的起始读数是10mL,最终读数为90mL,增加了80mL。
24.(1)滴管中的水与二氧化碳反应,导致三颈瓶内气压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烧杯内的NaOH
溶液沿导管压入烧瓶内,形成喷泉。
(2)C
(3)红色消失
(4)NaCl、CuCl2、Na2SO4、CuSO4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有4题,共22分)
25.(1)白色的AgCl固体表面逐渐变黑,最终转变为黑色沉淀。
(2)CaSO4+CO2+2NH3+H2O=CaCO3↓+(NH4)2SO4
26.(1)关闭b,打开a,缓缓通入空气
(2)4200m2/11w%
27.(1)不能行驶 (2分)
(2)乙方案 (1 分)
甲方案因使用长颈漏斗,不能实现航行速度可调; (1分)
丙方案不能持续产生气体; ( 1 分 )
乙方案中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可以生成气体 CO , 利用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加液的速率进而控制产生气体的速率,能达到调节航速的效果。 (1 分)
28.(1)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携带有水蒸气(2分)
(2)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22L×1.997g/L≈0.44g。
设产生0.44g二氧化碳所需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有
(3)否,因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会使装置内气压增大,从而排开与二氧化碳体积相同的空气,并将装置中的等体积的水挤入量筒。(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