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森林中的铁匠(片段)》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40分钟)
教材分析
《森林中的铁匠(片段)》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材。德国作曲家米夏埃尔·海顿创作了这首描绘性强的古典音乐作品。音乐生动地描绘森林中铁匠工作的场景,通过独特的节奏和音色变化,模仿铁匠敲打金属的声音。这首作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听觉体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想象力。它也为学生了解音乐如何描绘场景和情境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在7-8岁左右,正处于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年龄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在音乐欣赏方面,学生已有一定基础,能感受简单的音乐情绪和节奏,但对复杂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的理解还有限。大多数学生可能没有亲眼见过铁匠工作,需要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想象音乐描绘的场景。本节课的设计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感受《森林中的铁匠》音乐的节奏特点和音色变化
通过音乐想象铁匠工作的场景
艺术表现
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音乐给人的感受
用身体动作或简单打击乐器表现音乐的节奏特点
创意实践
用不同的方式(如动作、绘画)创造性地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根据音乐创造简单的故事或场景
文化理解
了解古典音乐可以描绘具体的场景和人物
认识铁匠这一传统职业及其工作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中的节奏特点和音色变化
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如何描绘铁匠工作的场景
培养学生将听觉感受转化为具体想象的能力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创设铁匠工作的场景
引导聆听法: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特定元素
讨论法:鼓励学生交流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游戏法:设计音乐游戏,增加课堂趣味性
创造性表现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
《森林中的铁匠》音频
铁匠工作场景的图片或短视频
简单的打击乐器(三角铁、木鱼、小鼓等)
绘画用具(彩笔、纸张)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5分钟)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特别的职业。(展示铁匠工作的生动图片)看看这张图片,你们能猜出这是什么职业吗?
生:(热烈回答)铁匠!打铁的人!
师:太棒了!你们真聪明。这位就是铁匠。铁匠是一个非常古老而重要的职业。他们用锤子敲打金属,制作各种有用的工具。小朋友们,你们听过铁匠工作时发出的声音吗?
生:(兴奋地回答)很响亮!叮叮当当的!
师:说得太对了!铁匠工作时确实会发出响亮的声音。今天,我们要一起欣赏一首特别的音乐——《森林中的铁匠》。这首音乐是由德国作曲家米夏埃尔·海顿创作的。他用美妙的音乐描绘了森林中铁匠工作的有趣场景。让我们一起去探索这个神奇的音乐世界吧!
环节二:讲授新课
感知(10分钟)
初次聆听
师: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放松身体。想象你正走在一片美丽的森林里。仔细听,远处传来了一些有趣的声音。让我们一起聆听这段音乐,看看你能听到什么。
(轻柔播放《森林中的铁匠》片段)
感受交流
师:睁开眼睛吧,小朋友们。刚才的音乐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感觉?你们听到了哪些有趣的声音呢?
生1:(兴奋地)我听到了敲打的声音,好像真的有人在打铁!
生2:(眼睛闪烁)我感觉很热闹,就像在森林里散步,突然听到远处传来的声音。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这首音乐确实描绘了森林中铁匠工作的场景。作曲家用音乐的节奏和音色巧妙地模仿了铁匠敲打金属的声音。真是太神奇了,对吧?
引导聆听
师:小朋友们,我们再来听一遍这段音乐。这次,我想请你们特别注意听一听,音乐中有没有模仿铁匠敲打的节奏。仔细听,看看你能不能找到这个特别的节奏。
(再次播放音乐片段)
师:听完了吗?谁能用手拍一拍刚才听到的节奏呢?
(鼓励学生尝试模仿音乐中的节奏)
师:太棒了!你们听得真仔细。这个节奏就像铁匠在有规律地敲打金属,是不是很有意思?
探究(15分钟)
节奏探索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仔细探究音乐中的节奏。听,这是音乐中的主要节奏型。
(教师生动示范音乐中的主要节奏型)
师:来,跟着老师一起,用手拍出这个节奏。想象你们是森林中的小铁匠,正在认真地工作。
(引导学生跟随教师拍打节奏,营造愉快的氛围)
师:真棒!你们拍得太好了。这个节奏就像铁匠有节奏地敲打金属,一下一下,非常有规律。
音色分析
师:小朋友们,除了这个有趣的节奏,作曲家还用了哪些乐器来模仿铁匠工作的声音呢?仔细想一想,你们听到了什么乐器的声音?
生:(踊跃回答)钢琴!小提琴!还有打击乐器!
师:你们的耳朵真灵敏!作曲家确实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乐器来描绘铁匠工作的场景。钢琴的低音部分模仿了铁匠敲打的沉重声音,就像"咚咚咚"。而高音部分则像是金属被敲打时发出的清脆声响,"叮叮当当"。小提琴和其他乐器则为我们营造出了森林的氛围。真是太神奇了,对不对?
创意表现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要玩一个有趣的游戏。我们要分成三组,每组都是森林中的一种声音。第一组用三角铁,第二组用木鱼,第三组用小鼓。我们要一起创造森林中的交响乐。准备好了吗?
(分组练习,然后合奏)
师:哇!太棒了!听听我们创造的森林交响乐。每种乐器都代表了不同的声音,就像森林中的各种元素。三角铁像是铁匠敲打金属的清脆声,木鱼像是树木的沙沙声,小鼓则像是铁匠锤子的沉重敲击。你们真是太有创意了!
示范(5分钟)
师:小朋友们,音乐不仅能用耳朵听,还能用身体来感受哦。看,老师来示范如何用动作表现铁匠工作。
(教师做出生动的敲打动作,配合音乐)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也站起来,跟着音乐一起做动作。想象你们是森林中的小铁匠,正在专注地工作。准备好了吗?开始!
(全班跟随音乐做动作,教师巡视并给予鼓励)
环节三:巩固延伸(5分钟)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用耳朵听了音乐,用身体感受了节奏,现在让我们用画笔来表现我们的想象吧。请大家在纸上画出听这首音乐时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可以是铁匠工作的场景,也可以是你想象中的神奇森林。发挥你们的想象力,把音乐变成美丽的图画吧!
(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时间到喽!看看大家画的多么精彩啊。谁愿意来分享一下自己的作品呢?
(邀请2-3位学生展示并解释自己的画作)
生1:我画了一个铁匠在森林里的小屋里工作,周围有很多树木和小动物。小动物们都在好奇地看着铁匠工作呢!
师:哇,真是太有创意了!你的画面生动地展现了音乐描绘的场景,还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太棒了!
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森林中的铁匠》这首美妙的音乐。通过这首曲子,我们不仅了解了铁匠的工作,还学会了用不同的方式感受和表现音乐。我们听到了有规律的节奏,感受到了不同乐器的音色,这些都是作曲家用来描绘铁匠工作场景的音乐元素。音乐真是太神奇了,它可以描绘生动的场景,激发我们丰富的想象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创造者,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表现音乐。
作业:
小朋友们,回家后,请你们仔细聆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可能是雨滴落在窗户上的声音,可能是妈妈做饭的声音,或者是小狗汪汪叫的声音。想一想,如果要把这些声音变成音乐,会是什么样子呢?
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职业,比如医生、老师或者宇航员。想象一下,如果要用音乐来描绘这个职业的工作场景,你会怎么做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你们的奇思妙想!
设计意图
初步感知环节: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视频导入,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式聆听帮助学生建立对音乐的初步印象,培养专注聆听的习惯。
探究音乐环节:通过节奏探索和音色分析,深化学生对音乐元素的理解。创意表现活动则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巩固延伸环节:通过绘画活动,让学生将听觉体验转化为视觉表现,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音乐感受。
板书设计
《森林中的铁匠》
/ \
音乐特点 想象画面
/ \ / \
节奏 音色 铁匠 森林
| |
模仿敲打 工作场景
教学反思
音乐的描绘性特点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能够将听觉体验转化为具体的画面。学生们在课堂上展现出的热情和创造力令人欣喜。在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如何描绘场景方面,我发现还有提升的空间。部分学生在描述音乐感受时词汇较为匮乏,未来可以考虑引入一些简单的音乐术语,帮助学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