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中国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课标内容要求
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指向中国历史上的夏商西周时期,讲述夏商西周三个奴隶制王朝的兴衰与更替,呈现了我国奴隶社会产生、发展和成熟时期的状况。 本课上承原始社会,下启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 本课包含三部分内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朝的统治和西周的兴衰。第一部分介绍了夏朝的建立及其所开创的王位世袭制;第二部分介绍了商汤灭夏、商朝走向强大、迁都和后期的日益腐朽;第三部分介绍了武王伐纣、西周的分封制和西周的衰亡。三部分内容反映了夏商西周三个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及各自的建立与发展历程。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以时间为序,夏商西周三个奴隶制王朝兴衰与更替的史实线索叙述清晰,学生在阅读时基本不存在障碍。 七年级学生对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如奴隶制、世袭制、分封制、礼乐制等,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同时,教材中的文物图片、文献史料、历史地图等,七年级学生理解和运用起来也有一定困难。 可以通过阅读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历史地图和文物图片等),提取、概括、总结夏商西周王朝更替的基本规律和西周分封制的相关信息,培养学生从特定的时间、空间观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与意识,并学会以史料为依据,客观认识和评价历史。
教学目标
1.阅读教材,完成表格,了解夏商西周三个奴隶制王朝更替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初步掌握计算历史时间的方法;梳理夏商西周的历史发展脉络与基本特征,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发展进程。 2.识读历史地图和相关文物图片的内容,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成就,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阅读教材,完成表格,了解西周分封制的目的、依据、对象、内容和等级;解读史料,分析西周分封制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观察《西周贵族等级示意图》,解读《相关史事》,了解礼乐制,正确理解分封制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4.阅读教材,比较夏商西周三个王朝的开国之君和亡国之君的相关史事,初步认识并归纳历史上朝代兴衰和更替的基本规律,理解民心所向在王朝更替中所起的作用,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的更替。 教学难点 西周分封制的内容与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出示《三字经》节选部分的内容: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设问:《三字经》的上述内容中提到了哪些王朝?它们分别是谁建立的? 阅读材料,思考回答。 王朝:夏、商、西周。 建立者:禹、汤、周武王。 1.培养阅读材料,提取信息、交流表达能力。 2.把熟悉的《三字经》引入课堂,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学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学习任务一 寻足迹——看王朝产生。 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梳理夏朝建立的基本概况,完成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地位等基本信息。 活动2 阅读教材第22页正文前两段和《相关史事》,设问:夏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活动3 根据图示,讲解禹与启之间王位传承的史事。设问:开启“家天下”的人物是谁?此后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活动4 阅读教材内容,并展示《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复原想象图》和文物图片。 设问: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有何意义? 阅读教材,完成信息的填写。 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建立者:禹。 都城:阳城(相传)。 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阅读教材,归纳整理: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征伐三苗,涂山之会,铸造九鼎;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观察图示,结合教材,思考后回答。 人物:启。 变化: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学生阅读教材,同时观察考古发掘的《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复原想象图》和文物图片,思考后回答。 意义: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1.自主阅读教材,培养提炼关键信息能力。 2.学会归纳朝代建立的基本要素(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等)。 自主阅读教材,提取有效信息。学会归纳、整理知识能力。 1.以直观的图示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学习观察图示,提取信息、了解世袭制的出现。 1.阅读教材,提取有效信息。 2.引导学生对文物进行分析,解读其中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3.让学生认识到考古研究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
过渡:夏朝统治后期,国势走向衰弱,夏朝是怎样灭亡的?后继的商朝和西周又是如何更替的? 阅读教材,提取信息。 承上启下,自然合理过渡到下一个学习任务。
二、商朝的统治和西周的兴衰 学习任务二 观兴衰——知三代更替。 活动1 出示夏商西周三代更替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完成。(表格内容包括朝代、建立时间、开国之君、都城、亡国之君、灭亡时间) 活动2 观察《商朝形势图》,并阅读教材内容。设问:商人兴起时的势力影响区域在哪儿?商朝为何又称殷朝? 活动3 阅读教材《相关史事》和课后《知识拓展》,说说商朝奴隶制社会性质的表现。 活动4 阅读教材“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和“商朝的统治”子目的前两段内容,设问:商朝和夏朝在巩固统治上有何共同之处? 活动5 结合教材第24页正文和第25页正文前两段及《人物扫描》,布置任务: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分析武王伐纣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活动6 出示两则材料,材料一是教材第25页《利簋及铭文拓片》图片,材料二是教材第25页中的《材料研读》,设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何种史料?两则材料中都提到了哪一历史事件?对商王汤、周武王通过战争推翻旧王朝,材料二持什么立场与态度? 通读教材第二目、第三目相关内容,标记关键词。 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完成表格。 阅读教材,结合《商朝形势图》回答。 影响区域:河北南部和河南东北部。 殷朝:盘庚时迁都于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所以商朝又称殷朝。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史事》和《知识拓展》中安阳殷墟的内容,思考后回答:商朝时,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可以被随意屠杀、转让和买卖。考古发掘的成果可以说明奴隶低下的社会地位和商朝的阶级分化状况,反映了奴隶制统治的残暴性。 阅读教材和《相关史事》,思考后回答。 共同点:增强军力;设置监狱;制定刑法。 阅读教材第24页正文和第25页正文前两段及《人物扫描》,回答问题。 主观上:周人以农业立国,拓展疆土,势力逐渐强大;任用吕尚等人才。 客观上: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导致民不聊生。 阅读材料,分析思考,回答问题。 类型:材料一是实物史料,材料二是文献史料。 事件:武王伐纣。 立场与态度:持支持的立场和肯定的态度,认为商汤灭夏、武王伐纣顺应民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1.阅读教材,提取有效信息,标注勾画关键词能力。 2.通过表格梳理夏商西周三代兴亡的史实,线索清晰,便于学生归纳梳理、突出重点和养成时序观念。 3.学生合作完成表格中的相关信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1.观察地图,培养历史空间观念。 2.重点掌握盘庚迁殷及影响。 1.阅读栏目,提取有效信息能力。 2.结合《相关史事》的文字描述,感受商朝奴隶的悲惨生活,理解商朝奴隶制王朝的社会性质。 阅读教材,培养提取有效信息和比较归纳能力。 阅读教材,分析概括,提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全面了解武王伐纣胜利的原因,初步掌握认识历史的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辨别史料类型。 2.认识到考古发现与文物研究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
过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设问:根据西周建立和灭亡的时间,如果换算成世纪年代分别是多少?西周明明存在275年,为何说是“八百载”?八百载的长久统治得益于哪项重要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 学会计算历史年代,思考回答:公元前1046年是公元前11世纪40年代;公元前771年是公元前8世纪70年代。西周灭亡后,周平王在洛邑重建周政权,史称东周,直到公元前256年秦灭东周。周朝实际存在790年,近800年。分封制。 1.初步掌握计算历史时间的方法。学会公元纪年与世纪年代的换算。世纪:百位数字+1;年代:十位数数字。 2.从大单元教学角度,明确本单元主题夏商周时期的时间界定。
三、西周的分封制 学习任务三 论成败——析分封制度。 活动1 阅读教材,完成西周分封制相关信息表,包括目的、依据、对象、内容(诸侯的权力、义务)、等级等内容。 活动2 出示《西周贵族等级示意图》,设问:示意图中人物相应的身份是什么?分析示意图中这种等级结构的特点。 活动3 阅读教材第26页《相关史事》,出示呈现礼乐制相关规定的表格,正确理解分封制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设问:礼乐制是维护分封制的工具,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它是由谁制定的?它包括哪些内容? 活动4 出示地图《西周主要诸侯国示意图》, 观察地图上诸侯国的方位,结合所学,思考:分封制对西周统治发挥了哪些作用? 学习任务四 鉴往来——思治国之道。 活动 再次出示夏商西周兴亡更替表格,设问:回顾夏商西周的更替史,它们兴亡的原因有何相似之处?你从中能获得怎样的启示? 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完成表格内容。 阅读教材,结合分封制所形成的贵族等级回答。 示意图中人物从上到下相应的身份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等级结构的特点:血缘维系、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学生观察表格内容,并阅读教材第26页《相关史事》,思考后回答。 制定者:周公旦。 内容:包括严格区分君臣、父子、夫妻等身份和亲疏、尊卑、贵贱等地位的礼仪,以及与这些礼仪相配套的乐舞。 观察地图,归纳概括。 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确立了以周天子为尊的贵族秩序结构,体现了周天子的权威,巩固了统治。 观察表格,联系所学,思考后回答: 兴的原因:统治者重视生产,任用贤才。亡的原因:统治者的暴政。启示: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虚心纳谏。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阅读教材,提取信息,培养分析概括历史信息的能力。 1.正确填写等级示意图中人物相应身份,感受西周的社会等级,培养识图释图能力。 2.阅读教材,观察图示,提取信息,提高概括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 1.阅读教材,提取信息。 2.借助表格,直观感受礼乐制相关规定,体会礼乐制是维护分封制的工具,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3.从大单元教学角度,了解礼乐制相关内容,为下一课教学中涉及的“礼崩乐坏”作好铺垫。 1.结合教材,提取信息,交流表达。 2.观察地图,形成直观具体的感受。 1.观察表格,联系所学,激发理性思考。 2.升华主题,培养学生横向比较的能力。 3.归纳影响王朝兴衰的因素;认识到民心所向对于王朝兴衰的重要性,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出示本课知识结构图,梳理夏商西周的重要事件及王朝更替的过程,依据朝代沿革的知识结构图,概括三个奴隶制王朝的时代特征。 观察结构图,联系所学,概括出夏朝、商朝、西周分别是奴隶制王朝的产生、发展和成熟时期,共同构成了奴隶制王朝的主体。 1.观察结构图,联系所学,形成知识体系。 2.构建课程与单元的逻辑关系。
板书设计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作业与评价
1.作业内容: 基础作业:完成同步练习。 拓展作业: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文明的传承。请从以下文物中任意选取一件文物为其写一段解说词。 要求:围绕史实,包括文物的名称、所属时期、出土地点、主要特征,以及该文物所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状况展开说明,表述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利簋妇好墓出土的玉凤
2.评价量规: 基础作业:见答案(略) 拓展作业: 作业评价说明表述等级①史实准确 ②说明充分,史论结合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表达准确A①史实较准确 ②说明较充分,史论结合思路基本合理,逻辑关系基本清楚,表达基本准确B①史实不够准确 ②说明不清或没有说明缺乏条理性,逻辑关系不清,表达欠通顺或不准确C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