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06 23:0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 4 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思考:《三字经》的上述内容中提到了哪些王朝?它们分别是谁建
立的?
新课导入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三字经》(节选)
夏朝的建立
◎时 间:
◎建立者:
◎都 城:
◎地 位: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学习任务一
寻足迹——看王朝产生。
  活动 1
结合所学,指出夏朝建立的基本信息。
约公元前 2070 年
阳城(相传)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新课学习
  活动 2
阅读教材第 22 页正文前两段和《相关史事》,思考:夏朝为了巩固
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
  征伐三苗,涂山之会,铸造九鼎;
  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新课学习
  活动 3
  观察下面图示,结合教材讲解禹与启之间王位传承的史事。思考:
开启“家天下”的人物是谁?此后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新课学习




伯益
禅让制
世袭制
推选 贤德
“公天下”
血缘
关系
“家天下”
  世袭制代替禅
让制,“家天下”
取代“公天下”。


  活动 4
阅读教材,并观察《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复原想象图》和文物图片。思考: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有何意义?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
青铜爵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
绿松石龙形器
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
复原想象图
新课学习
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二、商朝的统治和西周的兴衰
  学习任务二
观兴衰——知三代更替。
  活动 1
阅读教材,分组合作,完成夏商西周三代更替表中的信息。
朝代 兴 亡 建立时间 开国之君 都城 亡国之君 灭亡时间


西周
夏商西周三代更替表
新课学习
约公元前 2070 年
约公元前 1600 年
公元前 1046 年


周武王
阳城

镐京


周幽王
约公元前 1600 年
公元前 1046 年
公元前 771 年
  活动 2
观察《商朝形势图》,并阅读教材。思考:商人兴起时的势力影响区域在哪儿?商朝为何又称殷朝?
商朝形势图
新课学习
区域:河北南部、河南东北部
殷朝:盘庚时迁都于殷,此后保持
   了相对稳定的局面,所以商
   朝又称殷朝
  活动 2
观察《商朝形势图》,并阅读教材。思考:商人兴起时的势力影响区域在哪儿?商朝为何又称殷朝?
新课学习
  活动 3
  阅读教材《相关史事》和课后《知识拓展》,说说商朝奴隶制社会
性质的表现。
新课学习
  商朝时,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可以被随意屠杀、转让
和买卖。考古发掘的成果可以说明奴隶低下的社会地位和
商朝的阶级分化状况,反映了奴隶制统治的残暴性。
  活动 4
  阅读教材前两个子目,思考:商朝和夏朝在巩固统治上有何共同
之处?
新课学习
增强军力
设置监狱
制定刑法
  活动 5
  阅读教材第24页正文、第25 页正文前两段及《人物扫描》,从主观
和客观两个角度,分析武王伐纣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新课学习
主观上:周人以农业立国,拓展疆土,势力逐渐强大
任用吕尚等人才
客观上: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导致民不聊生
新课学习
  活动 6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材料一
和材料二分别是何种史料?两个材
料中都提到了哪一历史事件?对商
王汤、周武王通过战争推翻旧王朝,
材料二持什么立场与态度?
利簋及铭文拓片
 材料一
新课学习
材料二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周易·革》
  材料一是实物史料,材料二是文献史料。
  武王伐纣。
  持支持的立场和肯定的态度,认为商汤灭夏、武王伐纣顺应民心,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思考:根据西周建立和灭亡
的时间,如果换算成世纪年代分别是多少?西周明明存在 275 年,为何说
是“八百载”?八百载的长久统治得益于哪项重要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
新课学习
  公元前 1046 年是公元前 11 世纪 40 年代;公元前 771 年是公元前 8
世纪 70 年代。
  西周灭亡后,周平王在洛邑重建周政权,史称东周,直到公元前 256
年秦灭东周。周朝实际存在 790 年,近 800 年。
分封制。
  三、西周的分封制
  学习任务三
论成败——析分封制度。
新课学习
  活动 1
阅读教材,填写下表。
目的
依据
对象
内容 诸侯的权力:
诸侯的义务:
等级
西周分封制
新课学习
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扩大统治范围
血缘关系远近、功劳大小
宗亲、功臣等
管理土地和民众,建立诸侯国;
诸侯在自己封地内进行再分封(有一定独立性)
进献贡赋;服从调兵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活动 2
阅读《西周贵族等级示意图》,思考:示意图中人物相应的身份是什么?
分析示意图中这种等级结构的特点。
西周贵族等级示意图
新课学习
卿大夫
诸侯
天子

特点
血缘维系
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
  活动 3
观察下表,阅读教材第 26 页《相关史事》。思考:礼乐制是由谁制定的?它包括哪些内容?
新课学习
身份 青铜鼎的使用数量 乐舞的标准
天子 九鼎 八横八纵 64 人
诸侯 七鼎 六横六纵 36 人
卿大夫 五鼎 四横四纵 16 人
士 三鼎 —
礼乐制规定
制定者:周公旦。
内容:包括严格区分君臣、父
子、夫妻等身份和亲疏、尊卑、贵贱等地位的礼仪,以及与这
些礼仪相配套的乐舞。
西周主要诸侯国示意图
新课学习
  活动 4
观察地图上诸侯国的方位,结合所学,思考:分封制对西周统治发挥了哪些作用?
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确立了以周天子为尊的贵族秩序结构,体现了周天子的权威,巩固了统治。
  学习任务四
鉴往来——思治国之道。 
  再次观察夏商西周的更替表,说说它们兴亡的原因有何相似之处,你从中
能获得怎样的启示。
兴的原因:重视生产,任用贤才。
亡的原因:统治者的暴政。
启示: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虚心纳谏。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新课学习
朝代 兴 亡 建立时间 开国之君 都城 亡国之君 灭亡时间


西周
约公元前 2070 年
约公元前 1600 年
公元前 1046 年


周武王
阳城

镐京


周幽王
约公元前 1600 年
公元前 1046 年
公元前 771 年
  依据朝代沿革的知识结构图,概括三个奴隶制王朝的时代特征。
奴隶制王朝
产生:夏朝
发展:商朝
成熟:西周
开创世袭制
盘庚迁殷
实行分封制
商汤 灭夏
武王 伐纣
启继
父位
战乱
环境变化
巩固
统治
课堂小结
  拓展作业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文明的传承。请从以下文物中任意选取一件为其写一段解说词。
  要求:围绕史实,包括文物的名称、所属时期、出土地点、特征,以及该
文物所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状况展开说明,表述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课后任务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
利簋
妇好墓出土的玉凤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