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24《满井游记》课件+教学案+练习+素材(打包6套)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 24《满井游记》课件+教学案+练习+素材(打包6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2-16 11:34:21

文档简介

24、满井游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袁宏道及写景小品文的特点。? 2、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体会作者返回自然的欢快心情。?
3、学习本文作者准备生动,层次分明地描写景物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掌握文中生字词,整理常见实词,积累语言。
2、读出文章字里行间蕴涵的情趣,学会细致观察景物,并能用白描手法,借助修辞表现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学会与自然相处,去领略自然中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口味语言,体会情感。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袁宏道,明朝著名文学家。湖广公安人。与兄弟袁宗道、袁中道并称“三袁”,又称“公安派”。鄙弃官场,淡泊名利,曾长时间隐居田园和外出游历。本文曲折地表现了他厌倦都市官场生活和寄情山石草木的逸然情怀。
三、预习检测:
给下列黑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飞沙走砾(  )  廿二日(  )   燕地寒(  )
呷浪之鳞(  )  曝沙之鸟(  )  泉而茗者(  )
脱笼之hú(  )  wū( )能无纪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释各句中的黑体词语:
(1)局促一室之内                          
(2)土膏微澜                          
(3)娟然如拭                          
(4)泉而茗者                          
(5)红装而蹇者                         
2、指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恶能无纪
(2)夫不能以游堕事
3、本文是一篇(    )的游记散文,作者袁宏道,明代文学家,湖广公安人(现在湖北公安),与其兄(   )、弟(   )合称“公安三袁”。在文学创作上,他们反对(    ),(    ),主张(    )。作为文学流派,其取名的依据是他们的  。
4、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第1段写了城中“(       )”的景象和(       )的苦恼。
(2)第2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郊游的(      )。文章最后一段以议论作结,再次表明作者(       )的兴趣。
五、合作探究:
(1)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句子的节奏、轻重音等,初步感知课文。
(2)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做到流利
2、疏通文义。
(1)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不理解的与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找寻答案。也可向老师提问。
(2)全班讨论质疑。
(3)教师小结。六、精读品析:
1、文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点怎样?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作者依次描写了柳、土地、水面、山峦、柳条、麦田、游人、风、鸟、鱼2、文中哪些地方写了作者的情感变化呢?
(1)学生在文中勾画直接描写作者心情的语句。
(2)讨论一下,这些语句体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六、课外拓展:
把课文翻译成白话文
板书设计:
满井游记
城中余寒——(叙事) 欲出不得
景---微润、空阔

满井春色——(描写) 心情---若脱笼之鹄
分:水、山、柳、麦、人、鸟、鱼
结束全文——(议论) 表明寄情山水的意趣
《满井游记》
一、作者简介: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二、写作背景:
袁宏道少敏慧,善诗文,年十六为诸生,结社城南,自为社长,“社友年三十以下者皆师之,奉其约束不敢犯。”万历二十年(1592)登进士第,万历二十三年(1595)谒选为吴县知县,听政敏决,公庭鲜事。政暇与士大夫谈文说诗,以风雅自命。宏道任吴县县令时,在任仅二年,就使“一县大治”,“吴民大悦”。辞去县令后,“为人贷得百金”,作妻室生活费用。宰相申时行赞叹说:“二百年来,无此令矣!”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满井游记》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