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张PPT。教学相长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反复朗读,加强学生对于古文的语感。?2、在正确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的含义,并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3、区分古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虽”、“旨”、“至”等。?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小组探究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教和学是相互学习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1、??对照注释,借助字(词)典,反复默读与朗读,理解课文所说的道理为本课的重点。?2、?理解文言文中的常用词为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录音机、朗读的原声磁带?
教学突破口:?“教”与“学”的关系如何?能否在课文中找出清楚地说明两者之间关系的语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强调“教学相长”的读音:
Jiào xué xiāng zhǎng
二、简介课文,初步疏通文字。?
1、《教学相长》出处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2、简介《礼记》:?
《礼记》:??亦称《小戴记》或《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西汉戴圣编撰。今本为东汉郑玄注本,有《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大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记,也有讲礼仪的古书,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文物制度的参考书。有东汉郑玄《礼记注》,唐孔颖达《礼记正义》,清朱彬《礼记训纂》,孙希旦《礼记集解》等。?
3、简介《学记》:
《礼记》名篇。杂记秦汉以前的贵族的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阐述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等教学经验。是古代教育史上比较有价值的教育论著。
三、理解题目“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四、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多媒体出示诵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准节奏
3、读出感情
五、解释下列词语:
1、佳肴:美味的食物。 佳 很好。 肴:熟的鱼肉等,熟食。
2、弗:不
3、旨:味美,好吃。
4、虽:即使。
5、至道:至高无上的道理,最好的道理。
6、是故:因此
7、知困:知道自己在学习中不知道的地方。
8、知不足:知道自己有不够之处。
9、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即反省自己。
10、自强:自己奋发图强。强:使动用法,使……强。
11、善:好处
12、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长:促进 。
六、自主学习:
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1、小组交流文意。
2、全班交流汇报。
3、纠正补充。
七、多媒体出示参考译文:
八、合作探究:
1、《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问题,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用原文填空。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_________________”作比继而引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结论。
九、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陶行知关于“教学相长”的言论。
十、布置作业:
当堂比赛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相长
学--- 知不足 ---自反长———促进 嘉———美好旨———味道教--- 知 困 ---困惑,不理解
八年级语文上册 26《古文二则》教学相长相关课外阅读
“教学相长”出自《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作者:《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
陶行知关于“教学相长”的言论:
教师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教学合一》 1919年2月《世界教育新思潮》1号 《陶行知文集》第14页 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这是教学分离的流弊。那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 《教学合一》 1919年2月《世界教育新思潮》1号 《陶行知文集》第15页 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我们极愿意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这是我们对于后辈应有之希望。学术的进化在此。但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敬在此。所以我们要一面教,一面学。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同学也互相感化。好学的同学能引别的同学好学。 《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 原载1926年2月《新教育评论》第2卷第12期 一个不长进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一位教师受了大众的蓬蓬勃勃的长进的压迫之后,对于自己及一切教师提的所出警告。只有不断的追求真理才能免掉这样的恐怖。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4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地知文集》第540页 只须你甘心情愿跟你的学生做学生,他们便能把你的“思想的青春”留住,他们能为你保险,使你永远不落伍。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3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行知文集》第541页每天四问: 我们必须认真办学以求对得住小朋友,对得住国家民族,毁誉之来,可不必计较。横逆之来,以慈爱智慧庄严无畏处之。我们追求真理,爱护真理,抱着真理为小孩,为国家,为人类服务,社会必有了解之日。 《给肖生的信》1930年3月29日 《陶行知文集》第703页 现在我提出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孟子其人及作品《孟子》。
2、积累重点词句以及特殊文言词的用法和意义。
3、明确文章论述的道理,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品味文章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正确地翻译课文。
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学习古人推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章的深刻道理,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归类积累文言语汇,把握大意;
2、熟读精思,理解主旨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只青蛙第一次不小心掉在了一口正煮着水的锅里,恰好水已经开了,青蛙吓坏了,使劲一跳,逃离了险境;第二次,青蛙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又掉进了那口锅中,同样的锅里也在煮着水,不同的是,这次水还没有煮开,青蛙觉得还挺舒服:这个热水澡好哇!结果呢?——青蛙熟了!也就是说青蛙在开水里逃生,青蛙在温水里死亡。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古人的经典当中寻找答案吧。(教师板书课题)
二、走进作者:
1、孟子其人:孟子:名(??????),字( ?????),战国时期?( ?????)人,( ?????)?家、政治家,是?(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 ??????),被称为“( ??????)”,后世常以“?( ?????)”并称。他主张“( ??????”)、“?民贵君轻?”,对后世的影响较大。
?2、《孟子》一书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合称为为“四书”。(名、时、地、评、作)
三、预习检测:
读准下列词语:
畎亩???傅说???胶鬲????孙叔敖???百里奚?????行拂乱其所为????法家拂士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注意圈点勾画,有困难的地方做标记。
2、分类整理一些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
①通假字:????????????????????????????
? ②?使动用法:
? ③特殊文言文句式(状语后置)的句子:
五、合作探究:
?1、第一段中,作者列举的6位历史名人有什么共同特点?表达形式上有什么特点?其作用是什么?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作者认为造就人才要经历哪些磨难?人在磨难中有什么益处?
4、人怎样才能生存发展?(用文中几个字作答)??5、作者认为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使国家生存发展??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六、拓展延伸: 本文阐述了“逆境能成才”的道理,也有人认为“顺境能成才”,也有同学认为,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没有什么“忧患”来让我锻炼,所以我成不了才也应该。你的看法呢?
?七、当堂检测: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2、给下面的黑体字注音。??畎亩( ) 傅说( ) 胶鬲( ) 法家拂士(??)?曾益(??????)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入则无法家拂士??????????????????????????????困于心衡于虑?????????????????????????????曾益其所不能????????????????????????????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空乏其身??????????????????????人恒过??????????????
5、翻译句子:??(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五、拓展延伸: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请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
历史上六个著名历史人物 傅说 同:出身低微 异:时代,
事(个别) 胶鬲 饱经磨难 国家
管夷吾 有所成就
↓归纳 孙叔敖???????? (生于忧患)
百里奚
结论(论点) 忧患使人有所作为:天将降大任 苦其
生于忧患 理(一般) 劳 →动心忍性
死于安乐 ↓引申 饿 曾益其所不能
空乏????? (生于忧患)
一般人(正面) 人恒过——改??
↓引申 困、衡——作??????? (生于忧患)
征、发——喻
国家(反面) 入:无法家拂士 →亡
???????????????????????????????? 出:无敌国外患?????? (死于安乐)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年,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最有影响的大师,封建时代被尊为“亚圣”,又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提倡“仁政”、“王道”,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曾以所学游说诸侯,但不为所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作《孟子》七篇,计261章。??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溪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苦其心志??苦:?????????????????(2)曾益其所不能??曾:2、翻译下面的句子。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全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用课文词语回答)?4、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参考答案:
1、(1)使……痛苦(2)同“增”,增加?
2、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法家拂士敌国外患?
4、略。
课件33张PPT。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青蛙在开水里逃生
青蛙在温水里死亡一、新课导入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孟子》二、认识作者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孟子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孟子》一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作者简介 三、预习检测读准下列加点词的字音。 畎( )亩 傅说( )
胶鬲( ) 孙叔敖( )
百里奚( ) 行拂( )
曾( )益 拂( )士.......quǎnyuègéáoxīfúzēngbì.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主翻译
2、小组交流
3、课堂质疑
4、重点强调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
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
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qu?nfù yuègéxī起,被任用田间、田地被举用,被选拔 狱官 集市 舜从田野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任用,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而登上了相位。第1段译文之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承接上文,引起下文。“所以……” 指示代词,这。 使……劳累。 使……饥饿。 使动用法,使……痛苦。 使……贫困。 违背、受阻挠 动词,扰乱。 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使他的心惊动,
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同“增”增加。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用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第1段译文之二: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
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ì常常 过错。这里用作动词,犯错误这样以后 同“横”,梗塞,不顺奋起,指有所作为。被人了解 在里面,指国内。 同“弼”,辅佐。在外面,
指国外。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第2段译文:五、合作探究1、短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2、短文开头列举6位名人有何用意?
3、一个人经受磨练有何好处?(原句)
4、在短文第二段找出能分别论证“生于忧患”和“死于安乐”的句子。
5、短文使用了那些论证方法?理解课文舜
傅说
胶鬲
管夷吾
孙叔敖
百里奚前畎亩
版筑
鱼盐
士
海
市后君主
相
辅佐武王
相
令尹
大夫举例论证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六个事例作为事实论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段六个人 共同的特点 1、出身都卑微 种田、筑墙的、贩卖鱼盐的、犯人、隐居者、奴隶 2、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 3、后来都被统治者委以重任,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排比举例推断
归纳 结论 人才艰苦的磨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段常常处在困境,
才能不断奋发 常常没有忧患,
往往遭至灭亡 经受磨炼的益处 个人国家正反小大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第1段:列举古代六位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道理论证)第2段:归纳概括第一段的事例。说明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六、精读品析舜发于畎亩之中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举于渔盐之中胶鬲从贩卖渔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士 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 孙叔敖举于海图为孙叔敖除去两头蛇的传说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 百里奚举于市 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请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请将你的思考写成文,题目自拟。七、拓展延伸仲尼厄而作《春秋》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石玉昆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