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
2、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
2、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走进作者: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曾用名朱建德,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誉为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1927年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次年,他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部队,开赴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军长。1934年10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54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衔。位居十大元帅之首。(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朱德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本文是作者为纪念母亲去世而写的。
三、预习检测:
1、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溺爱 辍学 私塾 劳碌 和蔼 宽厚 管束 慰勉 为富不仁 节衣缩食 祖籍 任劳任怨 妯娌 周济 衙门 聊叙 迁徙 佃 睦 豌 庚 差役
2、解释下列词语:(参看书下注释或查字典)
任劳任怨:
周济:
为富不仁:
辍:
回忆录:
3、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勤劳简朴的村民们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B.大连队前锋杨晨下半时攻入至胜的一球。
C.妈妈唠唠叨叨不停,她烦燥地合上了课本。
D.默默无闻的小芳居然唱得这么好,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大意。
段落层次:(根据倒叙—顺叙—倒叙把文章划分为三个段落 )
第一部分:(1)痛悼母亲去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第二部分:(2-15)叙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一层,(2-8)叙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的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和坚强不屈的性格。(其中“退佃搬家”表现坚强不屈的性格。)
第二层:(9——13)母亲理解儿子。鼓励支持他投身革命。
【送子读书。】【同情革命。】【坚持劳动。】【支持革命。】【热爱劳动】
第三层(14-15),从三个方面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深刻的影响。
第三部分,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五、合作探究:
1.认真研读课文第一段,体会第一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①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
②表明全文叙事线索的句子:
③表达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
2.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朱德的母亲具有许多优秀品质,试结合课文具体内容加以分析和概括。
六、精读品析:
1.课文语言质朴而富有深情。细读下面的句子,用心体会这一特点。
①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②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③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④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⑤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2、请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两个段落,思考问题:作为全文的结尾,16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七、拓展延伸:
积累关于母爱的名言: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日本)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法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篇回忆性散文在写作语言上朴素、平实。作者用一系列生活琐事来表现母亲的伟大,感情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针对学生,在归纳全文主旨上,以设置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章。在课堂上表现出激情,去感染学生。在新课标教学中,教师起到引导作用。
关于学生合作探究,可以包括同桌之间讨论、分组讨论等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反馈检测:
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改正下列加粗字的拼音或书写的错误。
妯娌(zhòu lì)( ) 血溅(zàn)( ) 疼痛历害( )
不辍(chuō)( ) 周剂( ) 差役(chāi yù)( )
2.“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1)文中将“常”字删去怎么样?
(2)把“悄悄”换成“默默”行不行?为什么?
(3)将“或”换成“并”行不行?为什么?
3.“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是本文的开篇,采用倒叙式的开头方式。假如要你以“美好的回忆”为题写一篇叙事散文,请模仿这种方式写一个开头段。
1.zhóu lǐ,jiàn,厉,chuò,济,yì2.(1)意思变了,不能说明母亲经常都是这样的。(2)不行。虽都有静默之意,但“默默”不及“悄悄”好,“悄悄”突出当时的行动是不想让母亲知道的,故“悄悄”更为传神。(3)不行。因为“或”在这里表示两件事之中选做一件,换成“并”之后就不合情理了。3.提示:此题要求用倒叙方式,能点明全文中心。
相关课外阅读
作者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曾用名朱建德,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誉为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1927年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次年,他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部队,开赴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军长。1934年10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54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衔。位居十大元帅之首。(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朱德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本文是作者为纪念母亲去世而写的。
关于母爱的名言: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日本)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法国)
课外阅读
朱母钟太夫人简介
钟太夫人(1858—1944),朱总司令的母亲。朱总司令的祖上,从广东韶关迁移到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七代以来,都过着贫苦的佃农生活。祖父八九十岁时还下地耕作。钟太夫人19岁来夫家,她在这个劳动的家庭里更显出是一个劳动的能手。她先后生子女13人,养活的8人,总司令就是她第三个孩子。钟太夫人一面紧张地兼顾着母亲和农妇的双重工作,一面还注意着以自己的榜样来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她是一个有宽大胸怀和深厚同情心的人,她的人格力量是不仅及于她的子女,而且使全家所有长幼伯叔妯娌之间,相处十分欢洽。对于更穷苦的亲戚,她往往减损自己,勉力周济。钟太夫人和世林府君排除万难,送总司令入学。总司令参加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的时候,钟太夫人是一个有力的鼓励者。民国初年,总司令在护国军任职,积官俸寄家,得置田30亩,这当然并没有减轻太夫人的劳碌。民国十年,世林府君去世,她更独力支持一家人的生活,直到她的暮年。抗战以后,总司令的处境比以前是好得多,但是太夫人也还是在自己家里继续过着贫穷的勤朴的农妇生活。总司令的伟大,从根本上说,是长期与广大劳动人民一起进行革命斗争,但是钟太夫人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
课件30张PPT。回忆我的母亲朱 德一、新课导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颁奖词田世国牺牲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但他仍然是幸运的。因为在母亲的有生之年母亲收获了慰藉。
而事实往往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对于已逝的亲人我们有何以回报呢?5.回忆我的母亲 朱 德二、认识作者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曾用名朱建德,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誉为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 三、预习检测读准下列字音:
佃 (diàn) 睦 (mù) 豌(wān)
庚 (gēng) 妯娌(zhóu li)
溺(nì) 塾 (shú) 衙(yá)
辍(chuò) 差役 (chāi)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获取信息选择自己喜欢读的方式:或默读或跳读,用笔勾画关键性词语。交流收获,交流句式:“初读课文,我读出了一位 母亲,她表现在 ”。本文可分为几部分?本文可分三大部分。?? ?? 第一部分(第1段),沉痛悼念母亲逝世,引出回忆的内容。?? ?? 第二部分(第2—15段)回忆母亲一生主要事迹,歌颂她的美德,感谢她的养育之恩。?? ??
第三部分(第16、17段)抒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寄其哀述其功
颂其德勤劳简朴宽厚仁慈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整日劳碌节衣缩食任劳任怨周济穷人尽忠党和人民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支持革命送我读书反抗压迫
支持革命被迫搬家坚持劳动同情革命五、合作探究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节在全文中有何作用?与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有何作用?①总领全文,点明回忆的内容。
②抒发作者悲痛的感情,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归纳明确:?? (1)“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2)“我爱我母亲”
(3)“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第一部分——交待写文
章的缘由。
——定下了文章的感情基调。——明确了全文叙事线索。 .提问:值得“我”回忆的事很多,根据“预习提示”介绍,回忆录既可以全面系统地写人物的一生,也可以只写人物事迹片段。本文写的“很多事”写的是片段,还是一生? 贯穿母亲一生的优秀品质是什么??? 明确:勤劳。 .本文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以母亲“勤劳一生”为线索。 .“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这个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点明文章中心并引起下文。 第二段:我家是佃农。第三段: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第四段:母亲是个好劳动。第五段:母亲这样整日忙碌着。第六段: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
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第七段: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
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第八段: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
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家庭环境劳动能手(爱憎分明)作为文章的结尾表达了哪几层意思?①痛悼母亲的离去②对母亲的高度评价③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课文分析了作者回忆母亲在日 常生活中的许多琐事,为什么选材尽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 ①母亲是劳动妇女,是家庭主妇,选材范围只能是这些日常琐事;②选材虽从小处着眼,但能于细微处见真情,写得真实、亲切、感人。这正是本文在选材方面的高明之处。 通过对这些琐事的回忆,表现了母亲身上具有怎样的美德? 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爱憎分明等美德 分析研讨并背诵第三部分(第16、17段)?? 1.找出回忆结束,回到现实的句子。 明确:第16段的第一句。?? 朱德同志将“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六、精读品析“爱”是基本感情,是全文的感情基调。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文章的感情基调作者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有机的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那些启示?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总结文章中心思想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回忆我的母亲母亲去世,万分悲痛,写文怀念母亲一生勤劳俭朴聪明能干宽厚仁慈坚强不屈教育影响教“我”与困难作斗争鼓励“我”走上革命的道路怀 念 崇 敬
1、收集关于母亲的名言、诗文,做一个交流活动。
自选题:
2、亲自实践:感受母爱,回报母爱。
A:给母亲写一封信,表达感激之情。
B:亲手为母亲做一个礼物。
C:为母亲做一次家务,体会母亲的辛劳。
D:为母亲洗一次脚,你想对母亲说什么?七、拓展延伸重点语段训练
①每天天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②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③她的性格( )(a、和睦 b、和蔼 c、和气),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④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很( )(a、和睦 b、和蔼 c、和气),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⑤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⑥她自己是很节俭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 )(a、管教 b、管理 c、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⑦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1.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前边的横线上。
依次是:
2.“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3.这段文字记叙的重点是( )
a、母亲勤俭持家的习惯及任劳任怨的态度。
b、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及宽厚仁慈的态度。
4.这段文字正确的层次划分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5.对这段文字的内容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家人及母亲的勤劳、俭朴和仁慈。
b、写母亲勤劳、俭朴的品德和对我的影响。
c、写母亲勤劳、俭朴和仁慈的品德及其对我的熏陶。
d、写我对母亲教育培养之恩的感激之情。
6.这段文字运用的主要手法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
1.依次是:bac 2.排比 3.c 4.d 5.c 6.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