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3 甲鱼池 1(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3 甲鱼池 1(青岛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10-20 08:3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信息窗3 甲鱼池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7——92页。
第一课时 梯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梯形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沟通梯形与其它平面图形的联系。
2.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梯形的特征。
2.认识各部分名称及作高。
教学难点:作高。
教学准备:学具盒及各种图形的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利用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参观了虾池和蟹池,今天我们一起到甲鱼池看看。请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教师相机选择“1号甲鱼池是什么形状?”板书。并把它画在黑板上。
谈话: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你认为它是什么形状?为什么?
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基本上能说出是梯形,但说不出完整的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课题:梯形。
【设计意图】“你认为1号甲鱼池是什么形状?为什么?”这个问题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因为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对梯形已建立了一定的表象。但对为什么?还说不出来,这就促使他急于想知道,想探究,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二、分组合作,自主探究。
1.谈话: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梯形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完成课题的板书: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中的梯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梯形的特征。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是什么?我们是怎样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的?学生进行交流。
谈话:真棒!下面我们就象研究平行四边形那样研究一下梯形吧。
2.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梯形的特征。谈话:哪个组先来交一下你们的发现?
4.小组交流完后,教师总结: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并板书。有一组直角的梯形叫直角梯形。板书:直角梯形
5.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都有各部分的名称,其实梯形也有各部分的名称,你们知道吗?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样介绍的?学生自学并在自己的梯形上,标上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自学完后,教师再进行简单地讲解。结合板书的图形说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根据图形的位置,一般在上面的叫上底,在下面的叫下底。习惯上上底画得短些,下底画得长些。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腰。同位互相检查标出名称是否正确。
6.谈话: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都可以作高,梯形高的画法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高的画法相同。你认为梯形的高应怎样作?你能试着给梯形作条高吗?
指名学生上台作高。下面的同学评议。
谈话:根据学生的作高情况进行总结:从上底的一个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线段叫做梯形的高。学生在自己的梯形上作高。
谈话: 这样的高有多少条?能不能在梯形的腰上画高?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
引导学生明确:梯形的高只能从相互平行的两条边中任一边上的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
7.谈话: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中2号梯形,你们能发现它的腰有什么特点吗?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板书:等腰梯形
【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大胆放手,通过组织学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活动中发展,学得主动、扎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操作探究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联系实际,拓展运用。
1.找找生活中的梯形。
谈话: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梯形,在我们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面是梯形的?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经验,探究理解梯形的本质属性,让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发现能力。
创造梯形
谈话:你能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中任选一个,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的方法创造出梯形来呢?
A.学生独立操作;
B.同桌交流:创造好了的,请你先跟同桌交流一下,同时让同桌判断一下你创造的是不是梯形?
C.全班交流: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与大家一起分享?(指名介绍,演示)
1 师:你利用的是哪种平面图形?你是怎么折的? 下面的同学帮助看一看是不是梯形? 你们是根据什么判断的?(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谁还有补充? 哪些同学也是采用这种方法的?你们是怎样想到用这种方法的?(原来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平行,我把其中一组剪掉了,就变成了一组对边平行了。)谁再来说一说?
2 师:原来把一组对边破坏就能变成一个梯形了,真聪明。 还有选择其他图形创造梯形的吗?再交流长方形、正方形的折法。
3 谈话:你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剪裁的方法有共同之处吗?
小结: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剪裁的方法有共同之处是要破坏一组对边的平行的对边。
4 有谁选择三角形的?(指名)你们认为是梯形吗?随便折行吗?也这样创造的举手,你们是怎样想到用这种方法的?(对照三角形的一条边画一条平行线,就产生了一组对边平行。)真不错,原来你是创造了一组平行线。
5 谈话小结:其实不管怎么剪,折,都是要构造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2)四人小组交流:还有选择其他方法来创造梯形的吗?请你们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你的看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小组合作、操作探究为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转换,进一步加深了对梯形本质属性的理解,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四、交流评价,总结升华。
1.小结全课:谈谈你的收获及感想。
2.集体评价:自评、互评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
【设计意图】引入互动评价方法,交流活动感受,形成自我反馈机制。
作业设计:加上一条线段,把一个梯形变成已经学过的两个图形呢?
板书设计: 梯形的特征 上底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直角梯形
等腰梯形 腰 腰
下底
【总设计意图】:
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强调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解释和应用的过程。本节课重在为学生提供亲历知识形成过程的机会,让学生做一个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体验成功喜悦。较好地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作为主线,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并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