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3 甲鱼池 2(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3 甲鱼池 2(青岛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10-20 08:3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信息窗3 甲鱼池
第二课时 梯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推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2.能力目标:会正确、较熟练的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迁移、转化思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梯形面积公式。
学具准备:每生准备六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进行铺垫。
谈话: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怎样计算?
2.我们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是怎样推导的?
小结:我们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梯形的特征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设计意图】在复习准备阶段,利用师生间的交流,帮助学生找准知识的起点,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把握教学起点,定位准确,为学生自主学好新知识作好充分的铺垫。
二、串联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甲鱼池参观,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看,问题口袋里还有问题呢!你想知道吗?(出示问题口袋里的题目)
【设计意图】串联情境,引出问题口袋里的问题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旧知,复习梯形的特征,又可以引入下一步求梯形面积的探究。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1号甲鱼池的面积是多少?
谈话:求1号甲鱼池的面积是多少?就是求什么图形的面积?那么怎样求梯形的面积呢?这节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计算。你们准备怎样研究?
小组讨论。
2.交流汇报。
师归纳汇总:(表扬)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想出了这么多办法,很了不起!从同学们汇报情况看大致有三种: a把梯形划分成两个三角形;b把梯形划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c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从我们的知识水平来看,老师提一个建议,用拼成大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来计算,这样比较简单,那么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都能拼成大平行四边形呢?
3.小组合作推导公式。
谈话: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的任意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试试看!  
想一想:拼成图形与梯形之间有何联系?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并填在发现卡上。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高等于--------------。
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梯形的面积=--------------。
老师注意辅导学生,了解学生探究的情况,鼓励有因难的学生,并适当加以引导。
5.学生拿着拼图汇报展示,师注意引导。
6.电脑演示转化推导的全过程。边演示边提问发现卡上的问题。
7.师生归纳出公式(完成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提问:(上底+下底)×高 算的是什么?为何要除以2?
8.师说明字母公式。
谈话:与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一样梯形面积也有字母公式,谁能用字母表示?说说每个字母分别表示什么? 
板书: S=(a+b)×h÷2
9.阅读课本,并把梯形面积公式填写在课本89页相应的位置。
【设计意图】本环节大胆放手,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通过适当的引导,实现学生知识的迁移。由于特别重视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数学、理解数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领悟方法、运用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现在你能算出1号甲鱼池的面积了吗?请学生填在课本上。
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
2.想一想,填一填。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如果梯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3.做自主练习的第3题。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
4.做自主练习的第4题。要求面积你需要测量什么?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
5.做自主练习的第5题。你知道什么是水渠的横截面?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梯形的面积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普遍的应用,因此学习了这方面的知识,不能只停留“以葫芦画瓢”会算抽象的梯形面积上,而应能灵活地应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应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让学生有学习的成就感,也使所学的知识得到了深化和延伸,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五、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布置:第91页的6、7题。
板书设计:
梯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 = (a+b)×h÷2
【总设计意图】
  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应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思路,利用转化思想解决新问题。通过观察新、旧图形的内在联系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再抽象出梯形面积的字母公式。
本节课我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做数学”的思想,把空间让给学生,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以研究性学习为教学的主线,组织学生展开了一系列的操作、观察、交流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探索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使学生经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从而完成自己的知识建构。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不仅能获取梯形面积计算方法这一新知,同时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汲取数学思想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探究性为一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