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3 甲鱼池 3(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3 甲鱼池 3(青岛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10-20 08:3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信息窗3 甲鱼池
第三课时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2)引导大家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每个事物。
教学难点:
能正确将一个组合图形进行割补。
教学准备:
组合图形纸片,直尺,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回忆呈现。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你知道的面积公式吗?用字母怎样表示?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激发学习的热情,为本节课进一步学习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谈话:看来,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错。出示水产养殖场情境图:2号甲鱼池能放养多少只甲鱼苗?
谈话:我们要先求出什么问题?
谈话:甲鱼池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你们怎么计算甲鱼池的面积。(要求说出方法,不用计算,可以借助手中工具)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汇报。学生出示研究结果(实物投影出示)
2.谈话:刚才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在思考过程中,在图上添加了一些线。请通过“线”这个工具来帮助解题的同学举手。谁说一说你为什么要添加这些线呢?
谈话:这个图形是由我们熟悉的图形组合而成的,我们把这样的图形称之为组合图形。(板书:组合图形)使用画线工具解题的人,不但我们小学生在使用,大学生,数学家也在使用。人们把这样的线叫做辅助线。(板书:辅助线),需要注意它一般用虚线表示。
谈话:请同学好好想想,刚才的几种辅助线的功能是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能不能给他们分类呢?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A.一种功能是将大图形分割成小图形的,然后将所有的小图形加起来得整个面积。
(板书:割)
B.另一种功能是将大图形补成一个更大的图形,然后用大图形的面积减去补的图形面积,得所求面积。(板书:补)
谈话:同学们,回答地很好。现在如果让我们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你可能使用什么工具?(辅助线)它有什么功能(割,补)。
谈话:现在你能不能计算出甲鱼池的面积?
3.出示课件:
谈话:小组选择喜欢的方法合作完成甲鱼池面积的计算。
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注意对学困生的指导。全班汇报计算情况。教师出示课件。
谈话:刚才我们用多种方法计算出了甲鱼池的面积,那么2号甲鱼池能放养多少只甲鱼苗?生说,教师出示课件。
谈话:你喜欢哪种方法?
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认为怎样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在计算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我们已经学会了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完成课题的板书。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自己探究出组合图形的面积,发现了“割、补”的好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谈话:刚才同学们解决问题的速度真快,这不?老师这儿又接到几封求助的信件,同学们你们愿意帮他们吗?(出示课件小红家、农民伯伯、工人阿姨)
谈话:我们打开看一看,里面有些什么内容?(电脑出示三个信件的内容)
①来自小红家的求助:(求不规则车库的面积)
②来自农民伯伯的求助:(求不规则土地的面积)
③来自工人阿姨的求助:(求不规则布料的面积)
谈话:看完了三封求助的信件,你有办法帮他们解决吗?好的,这可是一次乐于助人的好机会啊,现在我们还是以小组为单位,看看哪个小组帮助的人最多,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小组分任务完成后交流,集体反馈。
2.出示自主练习8 学生分析数据独立解答交流思路及方法。第二个图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单方法计算,如分割成9个边长为2厘米的小正方形,用2×2×9的方法计算。
3.出示自主练习9 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4.出示自主练习11,运用梯形面积公式灵活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审题,明确题中给出的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及隐含条件再独立解答。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闻乐见,乐于助人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已学知识,进一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和价值,增强应用价值。
五、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对组合图形面积的学习,今后在解这样的题目时,你有什么心得或对其他同学有什么建议?
【总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设计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分析、比较、验证,自己得出了组合图形的面积,体会知识的内在联系。注重从学生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研究,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交流、讨论,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