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07 14:1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8课

天文、历法和医学
①原始社会末期:
为从事农业生产,观察和记录、总结天文;
②商朝:
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殷商武丁时期的一根卜骨,上面的刻辞为“旬壬申夕,月有食”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1、天文: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③周朝:
《诗经》中记载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诗经 小雅》中的“十月之交”篇中同时记载了一次日食、月食: 《诗经·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
日有食之,亦孔之丑。
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春秋》中有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确切记载。
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春秋》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2、历法:
历法是根据天象,以一定的单位对年、月、日的计量方法。
②商朝:
相传夏朝时可能有了历法
①夏朝:
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甲骨文中已经开始出现干支纪日
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
——《史记.夏本纪》
大意:据说孔子曾校正夏朝的历法,学者们有许多传习《夏小正》的。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2、历法:
③战国:
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有利于指导农业生产,也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
2016年被联合国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3、医学:
①远古时期:
神农尝百草,认识了一些治病药物;
神农氏以赭[zhě]鞭鞭草木,始尝百草。 ——司马迁《史记》
②夏商周时期:
掌握了一定的医药知识和治疗技术。
③战国时期:
扁鹊发明切脉诊法,使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
《黄帝内经》总结当时的医学经验,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

甲骨文与青铜器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1、概念:
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刻有文字的龟腹甲和牛骨
商朝人认为,动物可以沟通人的世界和神的世界,于是运用占卜之术,依靠动物骨骼的助力,与祖先进行沟通。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殷商时期,国王在处理大小事务之前,都要用甲骨进行占卜,祈问鬼神,事后将所问之事刻于甲骨上。
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尚书》
一、甲骨文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2、发现:
1899年 清朝王懿荣发现
一 片 甲 骨 惊 天 下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3、内容:
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商《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大意:癸巳这天进行占卜活动,一个叫殼的贞人发出卜问询:接下来的十天里会不会有灾祸发生 商王看了占卜的征兆后认为可能会有灾祸发生。到了甲午这天,商王外出打猎在追逐一头野牛时发生了意外,一名小臣驾驶的车辆车轴断裂,先撞到了石头上而后撞翻商王乘坐的车辆,商王车上一个叫子央的人也摔了下来。
刻辞:“癸巳卜,贞:旬亡祸 王占曰:乃兹亦有祟,若称。甲午,王往逐兕。小臣甾(载)车,马硪,迫王车,子央亦坠。”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4、造字方法: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造字方法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4、造字方法: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练一练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5、意义:
①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
②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
③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二、青铜器
1、概念:
由铜、锡、铅合金铸造的器具
青铜器,在古时被称为“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刚刚铸造完成的青铜器是金色的,但出土的青铜因为时间流逝和化学变化产生锈蚀后变为青绿色,因此被称为青铜。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二、青铜器
2、特点:
数量多,种类丰富
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3、用途:
主要用于祭祀及军事等方面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三星堆青铜面具等
商代司母戊鼎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4、代表: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之一。
商代四羊方尊
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金文)铭文“后母戊”,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何尊及铭文拓片
何尊是西周周成王时的青铜器,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5、三星堆遗址:
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广汉
玉璋
金杖
青铜树
青铜面具
青铜人像
古蜀文明与中原夏商王朝密切关系
三星堆文化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开放包容的实证

《诗经》和“楚辞”
三、《诗经》与“楚辞”
一、《诗经》
1、地位:
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
《诗经》共有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关注现实,所收诗歌中,有的反映民俗民情,有的歌颂美好爱情,有的赞扬劳动者勤劳勇敢,有的批判统治者剥削压迫。
《风》为各地的民歌
《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
3、价值:
《诗经》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
三、《诗经》与“楚辞”
二、“楚辞”
1、概念: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以及宋玉等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用浓郁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
2、代表:
屈原写了许多优秀诗篇,代表作《离骚》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3、地位:
《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历法
天文:日食、月食、彗星的记录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文学:《诗经》、楚辞
医学:扁鹊;《黄帝内经》
甲骨文
夏朝:有了历法
战国:二十四节气
商朝出现
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
青铜器
制作工艺高超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何尊,古蜀文明
四、课堂小结
1.《殷商贞卜文字考》记载:“闻河南之汤阴发现古龟甲兽骨,其上皆有刻辞”。其后“乃恍然悟此卜辞者,实为殷室王朝之遗物,其文字虽简略,然可正史家之违失。”材料中这些甲骨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是( )
A.记载内容丰富 B.研究最早文字
C.考证商朝历史 D.具备汉字结构
2.春秋时期成书的《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汇集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四言诗为主,内容丰富,生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诗经》的出现( )
A.突破了神权主义精神桎梏 B.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已形成
C.显示出浪漫主义不合时宜 D.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C
D
五、课堂练习
五、课堂练习
3.《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圣人在春夏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在秋冬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由此可知,《黄帝内经》推崇( )
A.临床医学 B.顺应自然 C.经验传承 D.高超医术
4.为了让文物改变在展柜中的“高冷”形象,让历史可听、可看、可感,央视推出了一部独树一帜的文物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三星堆青铜人像会对你说出的话是( )
A.我的血脉源于原始农耕遗址 B.我展现了春秋生产力的提高
C.我是商周文明繁荣的表现 D.中国文字的起源在我的身上
B
C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谢谢聆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