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内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知识点1 物质的构成
1.关于物质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体积很大
B.分子能够用肉眼看到
C.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D.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小分子
知识点2 分子热运动
2.下列现象表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灰尘四起 B.花香满园
C.雪花飘飘 D.黄沙扑面
3.春天时节,百花飘香,这是扩散现象,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B.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D.在天空中,扩散现象将消失
4.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80 ℃的热水,另一杯是5 ℃的冷水,将它们都静置在水平桌面上.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 杯.
(2)该实验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知识点3 分子间的作用力
5.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紧压,两个铅柱粘在了一起,在下面吊挂一个重物,它们仍没有分开,如图所示,该实验说明了( )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6.高压下油可以渗透铁管壁流出来,这说明固体分子间有 .倒水时,无论怎么倒,总会有少量的水残留在杯壁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一块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
7.“破镜难圆”说明:镜子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距离 (填“较大”或“较小”),分子间 (填“存在较大引力”“存在较大斥力”或“几乎没有作用力”).
8.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物质的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气态 B.乙是气态
C.丙是气态 D.甲是固态
9.中央电视台新近推出的《经典咏流传》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一经播出便深受大众喜爱.其中传唱和鉴赏了王安石的《梅花》诗,诗句中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有关的是( )
A.墙角数枝梅 B.凌寒独自开
C.遥知不是雪 D.为有暗香来
10.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B.堆在墙角的煤会使墙体内部变黑,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打开香水瓶,不久就满屋子都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D.一人吸烟,众人受害,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11.某日,一群蜜蜂飞入城区一处民宅,民警将装有蜂蜜的木桶置于宅门外,蜜蜂陆续飞入桶中,下列现象中,与此原理相同的是( )
A.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翻滚
B.用鼻子鉴别醋和酱油
C.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D.两个铅柱压紧后粘在一起
12.关于分子动理论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端午节粽子飘香,是扩散现象
B.盐放到热汤里,“化”得更快一些,说明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
C.50 mL酒精和50 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100 mL
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13.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 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用手捏海绵, 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雾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墨水分子的运动
14.天然气液化后,其分子间的距离变 ,分子间的作用力变 .蒸发可以发生在任何温度下,是因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运动.
15.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表面层,如图所示,由于液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表面层就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 ,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 (填“吸热”或“放热”).
16.静置的密封容器内只有氢气,若以“”表示氢气分子,图中最能代表容器内氢气分子分布的是( )
17.物理课上,老师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充满空气的瓶子,两瓶口相对,中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如图所示).
抽出玻璃板后,下面瓶内气体颜色逐渐变 ,这个现象说明了 。
(2)小亮同学想进一步研究这一现象,课后他准备了水和酱油(水的密度小于酱油的密度),将他们倒入到同一个玻璃杯中,他应该先向杯中倒入 ,再借助细玻璃棒缓慢倒入另一种液体,观察发生的现象.
(3)为了加快实验进程,请你提出一种改进的方法: .
18.端午情浓,粽叶飘香.端午节那天,小明家里弥漫着粽子的清香.这个现象表明( )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慢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第十三章 内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知识点1 物质的构成
1.关于物质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分子的体积很大
B.分子能够用肉眼看到
C.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D.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小分子
知识点2 分子热运动
2.下列现象表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B )
A.灰尘四起 B.花香满园
C.雪花飘飘 D.黄沙扑面
3.春天时节,百花飘香,这是扩散现象,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B.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D.在天空中,扩散现象将消失
4.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是80 ℃的热水,另一杯是5 ℃的冷水,将它们都静置在水平桌面上.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__乙__杯.
(2)该实验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__温度__有关.
知识点3 分子间的作用力
5.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紧压,两个铅柱粘在了一起,在下面吊挂一个重物,它们仍没有分开,如图所示,该实验说明了( A )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6.高压下油可以渗透铁管壁流出来,这说明固体分子间有 间隙__ .倒水时,无论怎么倒,总会有少量的水残留在杯壁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引力 .一块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斥力 .
7.“破镜难圆”说明:镜子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距离 较大 (填“较大”或“较小”),分子间 几乎没有作用力 (填“存在较大引力”“存在较大斥力”或“几乎没有作用力”).
8.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物质的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甲是气态 B.乙是气态
C.丙是气态 D.甲是固态
9.中央电视台新近推出的《经典咏流传》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一经播出便深受大众喜爱.其中传唱和鉴赏了王安石的《梅花》诗,诗句中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有关的是( D )
A.墙角数枝梅 B.凌寒独自开
C.遥知不是雪 D.为有暗香来
10.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B.堆在墙角的煤会使墙体内部变黑,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打开香水瓶,不久就满屋子都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D.一人吸烟,众人受害,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11.某日,一群蜜蜂飞入城区一处民宅,民警将装有蜂蜜的木桶置于宅门外,蜜蜂陆续飞入桶中,下列现象中,与此原理相同的是( B )
A.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翻滚
B.用鼻子鉴别醋和酱油
C.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D.两个铅柱压紧后粘在一起
12.关于分子动理论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端午节粽子飘香,是扩散现象
B.盐放到热汤里,“化”得更快一些,说明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
C.50 mL酒精和50 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100 mL
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13.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液体很难被压缩, 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用手捏海绵, 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雾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墨水分子的运动
14.天然气液化后,其分子间的距离变 小 ,分子间的作用力变 大 .蒸发可以发生在任何温度下,是因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无规则 运动.
15.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表面层,如图所示,由于液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表面层就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 引力 ,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
吸热 (填“吸热”或“放热”).
16.静置的密封容器内只有氢气,若以“”表示氢气分子,图中最能代表容器内氢气分子分布的是( A )
17.物理课上,老师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充满空气的瓶子,两瓶口相对,中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如图所示).
(1)抽出玻璃板后,下面瓶内气体颜色逐渐变 浅 ,这个现象说明了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小亮同学想进一步研究这一现象,课后他准备了水和酱油(水的密度小于酱油的密度),将他们倒入到同一个玻璃杯中,他应该先向杯中倒入 酱油 ,再借助细玻璃棒缓慢倒入另一种液体,观察发生的现象.
(3)为了加快实验进程,请你提出一种改进的方法: 倒入热水 .
18.端午情浓,粽叶飘香.端午节那天,小明家里弥漫着粽子的清香.这个现象表明( D )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慢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