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上册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7 13:0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文言文二则
——两小儿辩日 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两小儿辩日》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则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它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文章叙述古时候两个孩子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持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两小儿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的品质,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两小儿辩日》这则文言文通过两小儿对自然现象独特认识,突出了本单元“科学精神”这一主题。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小孩的观点,以及他们说明观点的理由,完成本单元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教学重点:能熟读课文,根据注释疏通文义,讲出故事内容;能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
教学难点: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课文的意思并懂得故事蕴含的道理。
学生在学习第一篇文言文的基础上,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习这则文言时,教师适当点拨,引导。根据文本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增强文言语感,要求学生读出古文的韵味,读懂文章的意思进行语言积累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整堂课最终做到以理解促读,以读明理的办法,一步步扎扎实实学好古文。
二、教学目标:
1.会写“辩”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两小儿辩日》。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决”的意思,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的内容。
4.能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根据。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本课教学课件。
学生预习并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导入新课。
1.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则文言文《学弈》,告诉我们做事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则文言文《两小儿辩日》,这则文言文中的小故事又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2.出示课题。(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
师: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注意“辩”是左中右结构,书写时,左边的“ 辛 ”最后一笔变成撇,中间部分窄一些,三部分要写紧凑。
3.解释“辩”的意思。
师:结合课文,“辩”的意思是?:生:辩论,辩解。(与分辨、辫子比较)。《两小儿辩日》出自《列子·汤问》。展示简介《列子》。
4.题目导入。
师:从题目上你得知了哪些信息?
预设:《两小儿辩日》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他们围绕太阳来辩论。(我们来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疏通句子
1.读通课文,粗知大意。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盂、为、沧孰、汝、知”,读长句时注意读准停顿)
(1)过渡: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将课文读准确、流利的呢?
(2)学生回顾朗读方法:先借助注释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准的字音,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从而确定读音;长句要读出适当的停顿。
(3)出示“自读提示”。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自由练读课文吧。(出示)
(4)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师:大家读完了吗?
(5)教师根据提示易读错字
①师:文中这三句话你能读准确吗?
②出示,指名读一读。(其他学生听“为”的读音)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结合语境“为”的意思“是”。所以读wei(二声)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结合注释“为”同“谓”,说的意思wei(四声)
孰为汝多知乎? “知”同“智”,读zhi(四声)
③指导读这三句话。(你是怎样读准这三句话的?)
师:这三句话都是反问句,谁能再读读这三句话,请你试一试?
师: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比较难读?
④借助注音读准“盂、沧”。(指名读盘盂、沧沧凉凉)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现在将这些句子都送回文中,你还能一一读通吗?。
⑤指两名学生读对话、男女生对读等多读(及时指导评价)
师:老师请两名同学读一读两小儿的对话。
师:现在难度升级,要读出“辩斗”的语气。
师:请男女生对读,老师读旁白。
(三)品读课文,理解大意。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通了课文,下面我们来理解课文内容吧。
1.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自学方法: 请同桌合作学习,先对照注释,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说课文大意,在不理解处做标记。
(2)同桌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读懂了哪些句子的意思?
2.根据学情解决难懂的句子。
师:在文中,听完两个孩子的辩论,孔子作何反应?
预设:孔子不能决也。
师:孔子无法判断谁说得对。可见“决”在这里是做决定、判断的意思。(展示 决:决定、判断。)
3.谁来讲一讲课文大意,其他学生听他讲得是否清楚、完整。
4.理解了课文内容,请你再来读一读课文吧
师:注意“辩”的语气和语速一定要突出。(语气强硬、语速要快)
5.试着背一背课文。
(四)梳理观点,悟出道理。
1.借助表格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两小儿的观点和理由。
师:标题中有一个关键字贯穿全文,你们知道是哪个字吗?
师: “辩”即文中的“辩斗”。两小儿为何辩斗?
预设:两小儿为太阳远近的问题来辩论。
师:文中几次出现“一儿曰”,咱们把两小儿分别称为小儿甲、小儿乙,从文中提取两小儿的观点和理由。同桌合作完成表格。
日初出 日中时
小儿甲 观点
理由
日初出 日中时
小儿乙 观点
理由
2.学生汇报,指名填表格。
3.交流发现。
①师:两小儿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预设:小儿甲以(视觉)效果为依据,小儿乙则以(对温度的感知)为依据。(出示)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视觉)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对温度的感知)
②师:他们说的都符合事实吗?
预设:符合事实。两小儿
③师:既然说的都符合事实,为什么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预设: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都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辩论的结果是:孔子不能决也。
4.启发思考。
师:连孔子这么大的学问家都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说明了什么?
预设: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有所不知。
板书:学无止境
5.补充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的疑惑。
师:随着科学的发展,谁来帮助两小儿解释这种现象。我们来看看吧。(出示)
6.课堂小结
过渡:故事学到这儿,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像两小儿一样具有探索精神,用生活经验来说明观点的方法。孔子实事求是)
五、作业布置。
1.将这个故事背一背,并用自己的话讲给家长听。
2.推荐阅读:《列子》。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善于观察 学无止境
勇于质疑 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