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战争与和平——美术作品反映战争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美术·必修 《美术鉴赏》(湘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课 战争与和平——美术作品反映战争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美术·必修 《美术鉴赏》(湘美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2019)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4-10-07 22:4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美术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三单元 美术的世界 第七课 战争与和平—美术作品反映战争
教科书 美术鉴赏(必修)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地道战》的画面内容、人物造型、空间、色彩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在处理战争与和平中的方式及画家的态度、价值观表达。 2.让学生鉴赏《内战的预言》,并进行拓展延伸、创意实践,使其了解美术作品和战争与和平的关系。 3.促进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民族自信心和呼吁和平的决心。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通过鉴赏《地道战》,让学生掌握美术作品处理战争与和平的不同方式。 2.培养学生拒绝战争、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意识。
教学难点: 1.使学生能够明白美术家在表现战争主题时体现的立场与态度。 2.理解战争起因,反思避免战争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老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老师:当今国际局势基本趋于缓和,但是局部冲突依然存在,比如2022年的俄乌战争。在暗潮涌动的国际形势下,战争与和平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热议的一个关注点。基于此,老师想要在校园内举办一个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艺术展,邀请同学们提交相关作品。那么我们如何创作呢?首先需要了解美术作品处理战争与和平的不同方式,从而寻找我们想要表达的情感态度。 老师:接下来,我先邀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 老师:视频看完了,一起来思考一下视频体现了什么内容?带给人怎样的感受? 老师:视频展示了残酷的战争画面,这是人类社会一个沉重而又无法回避的话题,它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许多方面,包括美术创作。战争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与艺术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美术作品是如何体现“战争与和平”的。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鉴赏《地道战》 老师:中华民族是一个坚韧不拔、顽强不息的民族,一代代革命先辈用智慧和血肉挺过了那段难熬的抗战时光。其中也创造了许多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作战策略,比如地道战。请大家看到书本134页,本节课我们着重从鉴赏《地道战》、对比鉴赏、审美拓展、创意实践四个方面来分析美术作品处理战争与和平的不同方式,体会美术家的态度和价值判断。 老师:首先让我们来认识和鉴赏一下《地道战》。 老师:《地道战》是由中国油画家罗工柳根据冀中军民利用地道战保家卫国的伟大创举而创作的油画作品。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守卫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军民们因地制宜,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战斗方式——地道战。当时,面对凶残的敌人,守卫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在武器装备和人数上都处于劣势。地道战的发明,进可攻、退可守,充分弥补了平原作战的缺陷,有效打击了日寇,保护了军民。地道战的成功经验很快走出冀中地区,在华北其他地区进行了推广。 老师:紧接着,我们将目光转移到《地道战》的画面内容:在晦暗狭小的空间内,画面中几位民兵准备战斗的瞬间极具动感和真实性,特别是画面中心,手持驳壳枪站立的女指挥员神情专注而紧张。 老师:画作中一共有八人,其中有四人是重点表现对象。分别是刚刚走出地道的拿着枪的指挥员、探出上半身的青年女战士、梯子上观望的战士、瞭望看口的瞭望员。他们的整体姿态都是垂直、向上的。 老师:画面中左边两个人物在传递炸弹,具有互动性。因此《地道战》的人物造型可以总结为动态感强,具有互动、真实性,且精神饱满、积极向上。 老师:从空间上看,画面中展现了三个空间:从房顶上下来的人传递了敌人可能要进村的消息,并递来了手榴弹;房间中有人正在窗口瞭望着可能要进犯的日寇;画面中间,有刚从马槽缝隙处钻出来的民兵。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孙景波这样介绍:“这三个空间使画面具有了生动的情节,像戏剧舞台中一个最动人的瞬间。” 老师:画家通过人物视觉向中心聚集,人物造型向外展开,来展现作品的延伸性,使画面主次分明、戏剧性强。 老师:从色调上看,画面整体呈现暖色调,传达出温暖、阳光的感受,因此这幅画的氛围是乐观、团结、积极向上的。体现出画家想要表达正义的信念感及光明必胜的坚定意志。 老师:从光线效果上看,亮部和暗部将画面一分为二,虚实结合、明暗对比强烈。同时在画面的视觉中心,以中间亮、四周暗的舞台追光手法,将手持驳壳枪站立的女民兵突显了出来。 老师:这幅作品的画风,在当时被人们称作“土油画”。“土”不是贬义,而是指看起来扎实、厚重、沉甸甸、有意识。“土油画”到底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 【播放视频】 老师:从视频中可以了解到这幅画并不是刻意地渲染战争的残酷,而是非常接地气且乐观地去讲述和描写这种作战方法的智慧。 老师:画家罗工柳曾经说:“我想表现我们的民族在最困难的时候能战胜敌人,表现中华民族顽强的战斗精神和他们的智慧。”这幅作品同样反映了画家对中华民族顽强斗争精神的肯定及赞扬。 活动二:对比鉴赏 老师:美术作品处理战争与和平有不同方式,美术家的态度和价值判断也是不同的。我们接下来对《地道战》和《内战的预言》进行对比鉴赏。首先我们先了解《内战的预言》的作品背景:20世纪超现实主义代表画家达利敏锐地预感到西班牙内战的来临,于是在1936年创作了这幅《内战的预言》。 画中的主体是人体经拆散后重新组合起来的形象,形似人体内脏的物体堆满了整个地面。整幅画的中央被丑陋的手和腿框成一个四边形,似乎暗示着四分五裂。 老师:提问: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小组讨论一下两幅作品有何异同? 老师:请一位同学总结他们的不同点。 学生:《内战的语言》造型夸张,画面以蓝和黄褐色为主,两种颜色形成强烈对比;从氛围上看,显得荒诞、恐怖,体现作者对战争对控诉;《地道战》造型真实,是暖色调,画面柔和。氛围乐观、积极向上,体现了对中华民族斗争精神的肯定与赞扬。 老师:这位同学观察的非常细致,再请一位的代表同学总结他们的共同点。 学生:战争引起社会动荡,带给广大民众深重的灾难,两幅画都体现画家们反对战争、祈祷和平的态度! 老师:同学们的回答都非常完美!两位画家用不同方式表现战争,但归根到底都是希望大众看到相关题材的美术作品后可以进行反思,反思战争和整个人类世界,呼吁和平! (三)拓展延伸 1、交流 老师:请同学们浏览书本132-137页,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小组讨论你们最喜欢这里面哪一件相关题材的美术作品?原因是什么呢?有什么样的感悟呢? 老师:请这组同学回答一下。 学生:我们组最喜欢书上132-133页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因为它是世界第八大奇迹。没有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就不会有这样一个辉煌宏伟的奇迹,通过兵马俑我们看到驰骋于八荒六合之中的秦朝虎狼之师的威武雄强。 老师:这组同学们分析的非常准确,表达的内容很清晰,我们请下一组同学分享他们的成果。 学生:我们组最喜欢136页的《免胄图》,它描绘了唐朝大将郭子仪不用武器和军队,一身轻装便使回纥的十万骑兵甘愿退回草原的故事。这件作品是宋代人对这个历史故事的想象,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画家在这里着重突出了郭子仪的智慧和威德。 老师:这组同学不仅观察得仔细,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分析美术作品的方法了。那就是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跟着艺术家的创作路线去思考,这才能真正拥有发现美的眼睛。 2、反思 老师:同学们,以刚才我们所学的美术作品为背景,一起谈谈对于现在俄乌战争的看法。 学生:... 老师总结:俄乌战争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承担起自己的那份责任。战争不仅仅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冲突,更关乎千千万万个体的命运。我们应该团结起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岁月,铭记历史,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四)总结: 老师: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不同画家对于“战争与和平”美术作品的美术表现,和作品展现出的不同态度和价值观念。 战争破坏了美丽的生态,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更应该尽己所能避免战争。我们应该团结起来,同各国人民一道,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创意实践: 老师:“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同学们也可以通过美术作品的形式表达我们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决心。老师给大家列举了一些案例,供同学们参考。请同学们在课后完成创作,并提交,老师会择日将收到的作品与大家进行分享和交流,共同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览,期待你们的作品! 课后练习:创作一幅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美术作品。 老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