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美术 年级 高一 学期 春季
课题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
教科书 湘美版
教学目标
1. 图像识读:通过美术家的自画像了解他的生平与境遇,理解美术家的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找寻场景中的美术家进一步认识其美术作品。 2. 审美判断:了解美术家不同时期所展现的绘画风格和精神面貌,通过感受、讨论、分析美术家的作品解读他们的人生。 3. 文化理解:理解美术家的作品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对自我的审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了解画家自画像中所反应的自我意识的表达。
教学难点:感悟画家如何利用自画像的形式展现自我定位、生活经历。
教学过程
【导入】初探艺术家的自我表现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去过博物馆吗?你们知道世界四大博物馆吗? 2.播放博物馆相关视频 3.教师小结:当我们置身于博物馆中你可能会想,这些美术作品想表达什么?他们到底美在什么地方?其实美术馆中有许多绘画作品都是美术家感受客观世界的独特表达,想要了解这些作品,首先要了解艺术家本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博物馆,来了解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4.导入课题: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5.远古时期的艺术家:展现一万五千年前法国拉斯科洞窟和一千四百年前古埃及壁画。 教师提问:走进博物馆,当我们面前呈现一件展品,我们很想了解它,但又对其一无所知应该怎么办?我们可以从阅读展签开始,仔细观察,你能从中找到作品创作者的相关信息吗?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从展签中发现一个共同点,这些作品的作者身份信息都是不详的,但作品中有没有留下他们的痕迹呢?为什么美术家不以署名的方式来彰显自己呢?通过这两件作品可以看出,当时的艺术家还没有很强的自我意识,画家的地位也不是很高。 亚里士多德亚里斯多德在《政治学》中提到:那些有害于人的身体的工艺或技术;以及一切受雇佣、赚取金钱、劳力并堕坏意志的活计,我们就称为“卑陋的行当”。 美术家是工匠,是卑陋的行当,被支配、奴役,无独立人格和尊严。 【任务一】从自画像观社会关系 1.教师:文艺复兴时期,出现许多著名的画家,如乔托、达芬奇、丢勒等,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创作作品,改变了世人对美术家的看法。美术家的地位才发生变化,慢慢受到人们尊重。他们眼中的自己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现存在博物馆里的美术家自画像给观者一个与艺术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2.展示丢勒的自画像 教师:你们认为在丢勒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3.比较丢勒自画像与中世纪基督像找相同点 相同点:正面、表情、三角形构图、手势。 教师小结: 29岁的丢勒把自己打扮成基督的模样,卷曲的长发,浓密的胡须,穿着皮毛领子的盛装,两眼朝向观者。事实上,这件木板油画更像是一幅世俗化的圣像,因为它借鉴了基督像的模式,这既反映出了丢勒的虔诚,也体现出他对自己作为艺术家与知识分子所承担的使命的严肃态度。丢勒眼中的自己是“神”的样子,捍卫艺术家的尊严,捍卫自己的尊严,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是通过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表达自己。 教师:这张自画像是丢勒29岁的时候的画像,你们想不想看看他在这之前的画像? 4.展示丢勒13岁、22岁和27岁时的自画像 教师提问:你觉得这些自画像有哪些吸引你的内容和画面? 教师小结:13岁的自画像中少年丢勒长发披肩,面孔清瘦,基督式的指示性手势表现人物个性,素描预示了丢勒对自我形象执迷,这种迷恋贯穿整个艺术生涯。22岁的自画像订婚时画于未婚妻,手中象征男人忠诚的飞廉花,向未婚妻表达爱慕之情。27岁的自画像丢勒仔细描绘面容和衣饰,放在桌子边缘的双手特意带了手套,仿佛为了强调这不是双劳动者的手,两手交替握着显得高贵优雅。身后窗外的阿尔卑斯山,典型的文艺复兴风景画风格,透露他曾翻越山脉到意大利旅行的经历。 5.对比丢勒的两组自画像 教师:相比较之前的画像,与丢勒29岁时自画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人物形象由侧面变成了正面。 教师小结:一、绘画技法得到了提升,正面比较难画,29岁之后绘画技法成熟,敢画正面。作品采用三角形构图,人物表达非常细致,衣服纹理和质感非常强,可以看出丢勒技法的高超。二、文艺复兴的影响,敢于突破思想束缚。文艺复兴之前的艺术家受到宗教的束缚,只敢把神也就是基督画成正面的,甚至是教皇也只敢画正脸。丢勒没有采用肖像画惯用的四分之三侧面姿势,而是以正面示人,这种姿势通常是用来表现神灵。 【任务二】从自画像看人生境遇 1.出示荷兰画家伦勃朗自画像 教师提问:请你观察这四个不同时期的伦勃朗有哪些特征? 学生:图一青年时期(意气风发),图二壮年时期(成功幸福),图三中年时期(忧郁哀伤),图四老年时期(孤独凄凉) 2.学生活动:猜一猜——成败之间 A:伦勃朗《夜巡》,现藏于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B:伦勃朗《杜普教授的解剖课》,现藏于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 教师提问:这两幅作品其一让伦勃朗的人生达到了巅峰,接到了许多订单,另一幅作品让伦勃朗的人生一落千丈。哪一幅作品让伦勃朗获得了成功,哪一幅让伦勃朗急转直下呢? 教师小结:《杜普教授的解剖课》每个人都表现的十分清楚,所以收到的雇主就非常满意。《夜巡》这幅画相对来说是不成功的,因为作品只有前面部分人的面貌清晰,后面的人是看不清楚的,甚至还有半张脸,除了前面的人比较满意,其他人想让伦勃朗重画,被拒绝后将他告入法庭。从此之后伦勃朗就没有订单了,他的人生境遇发生了变化。 3.教师提问:伦勃朗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呢? 教师小结:美术家用不同时期的画像展现了从青年到老年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浓缩的人生,将他不同时期真实的自我展现给观者。美术家眼中的自己也是他浓缩的人生。 【任务三】从自画像识画家地位 4.学生活动:猜一猜——谁是“真我” 教师出示宋徽宗《听琴图》、维米尔《画室》、委拉斯贵支《宫娥》 教师小结:艺术家还经常会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场景中进行自我表达,所传达的信息也会更加丰富。这些作品都是艺术家对自己身份地位的一种证明和捍卫。 【任务四】从自画像到自我定位 1.学生创作:美术家自我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写实的、写意的、变形夸张的、甚至还有抽象的。我们能不能用手中的笔来画一画自己理想的形象来表现自我,思考如果让你创作一幅自画像,你会给自己怎样的角色定位? 2.学生作品展示:请学生上台展示,并说说自己的角色定位,作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课堂总结:美术家的作品真实再现他眼中的自己,我们通过作品能够把握美术家的审美意象和人生理念。同样,我们也可以尝试用自画像来表现我们眼中的自己,用另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记录和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