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二单元《热传递》 单元教学规划 2.8《物体的传热本领》课时教案(含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二单元《热传递》 单元教学规划 2.8《物体的传热本领》课时教案(含练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0-07 23:2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热传递》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苏教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热传递
单元主题 本单元以《热传递》为主题,旨在通过一系列观察、实验、分析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热传递的基本概念、方式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并理解热传递的实质是热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 热传递:热能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从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转移的过程。 热传导:热通过直接接触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或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热对流:由于温度差异引起的流体(液体或气体)内部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从而进行热量传递的过程。 热辐射:物体因自身温度而向外发射电磁波(主要是红外线)传递热量的过程。 学习内容 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掌握热传导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观察热对流现象,理解其特点。 了解热辐射的概念,并能识别生活中的热辐射现象。 学业要求 能够识别并解释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 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来探究热传递的规律。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第二单元,共包含四节课:《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和《物体的传热本领》。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热传递的基本概念、方式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每节课都设计了丰富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对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然而,他们对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其原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验探究来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此外,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年龄阶段,他们喜欢动手实验,乐于探索未知领域,这为本单元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单元目标 科学观念 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其特点。 认识热传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 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和逆向思维分析热传递现象。 能够通过归纳和概括的方法总结热传递的规律。 探究实践 能够设计并实施简单的热传递实验。 能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责任态度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尊重实验事实,不随意篡改数据。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
单元结构化活动 第一课:《热传导》 活动一:感受生活中的热传导现象,如用暖手宝取暖、用电熨斗熨烫衣服等。 活动二:通过实验观察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向,理解热传导的基本原理。 活动三:分析生活中的热传导事例,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热对流》 活动一:观察热水在冷水中的传递过程,理解热对流现象。 活动二:设计实验探究热对流的特点,如使用锯末观察水的对流现象。 活动三:讨论热对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暖气片的工作原理。 第三课:《热辐射》 活动一:聚焦烈日下身体的感受,引入热辐射的概念。 活动二: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太阳能灶,体验热辐射的传递过程。 活动三:辨别生活中的热辐射现象,如太阳晒热地面、红外线测温仪等。 第四课:《物体的传热本领》 活动一:比较不同材料制作的勺子传热的快慢。 活动二:探究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三:制作保温盒,比较不同保温效果。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和操作规范。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实验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结论的合理性。 作业练习:通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生对热传递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综合评价:结合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作业练习,给予学生全面、客观的评价。 评价标准 知识掌握:准确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其特点。 实验能力:能够设计并实施简单的热传递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态度: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尊重实验事实,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第八课时《物体的传热本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记录,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论和表达交流。
科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基于实验证据进行推理和判断,理解不同材料传热性能的差异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素养
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中传热的重要性,理解热能在物体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培养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责任态度
-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培养科学伦理和责任意识,学会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以实现节能和环保。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实验,了解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区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
难点
设计并实施有效的实验,以便在实验中获取准确信息,理解实验结果并应用于实际生活。
三、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老师展示一个不锈钢勺子,并讲述自己不小心被勺子烫到的经历。提问:“为什么不锈钢勺子会烫到手?其他材料的勺子也会这样吗?”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不同材料的传热本领是否存在差异。
(二)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对比实验 准备长度和粗细相同的木棒、塑料棒、铜棒、铝棒、钢棒,涂上感温涂层后放入热水中,观察涂层变色的先后顺序。 探究活动二:空气传热性能的探索 让学生光脚分别站在瓷砖、地板和地毯上,感受不同材料对脚底温度的影响。 探究活动三:设计保温盒 分组设计并制作一个保温盒,比较不同材料和结构的保温效果。 探究活动四:多元表达分享 利用平板等设备,搜集关于空气、水等物质的传热性能资料,并进行多元表达(如PPT、视频、海报等)。 探究活动五:生活应用实例分析 分析冬季用塑料薄膜包树干、双层窗户保温等生活实例,讨论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材料传热速度的差异,帮助学生建立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概念。 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学生对空气作为热的不良导体这一概念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就感。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锻炼他们的信息收集、整理和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物体传热本领的理解。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三)生活应用 厨具选择:理解厨房用具中不同部分使用不同材料的原因,如铲子手柄用塑料制成以防止烫伤。 保温措施:了解并应用保温材料和技术,如双层玻璃、保温瓶等,以减少能量损失。 通过生活应用实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深对物理学重要性的认识。
(四)知识总结 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不同,容易传热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热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热能在物体中传递主要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通过知识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作业设计
、填空题
像铜、铝、钢等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_____。
答案:热的良导体
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_____。
答案:热的不良导体
热能在物体中传递的三种方式是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传导、对流、辐射
4. 蓬松的棉被盖起来很暖和,是因为棉被中含有大量的_____,空气是_____。答案:空气;热的不良导体
(二)、判断题
1. 木头是热的良导体。
答案:错
炒菜用的铲子手柄用塑料制成是为了防止烫伤。
答案:对
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双层玻璃不能保温。
答案:错
(三)、选择题
1. 下列哪种材料传热最快?
(A)铜 (B)木头 (C)塑料 (D)玻璃
答案:A
2. 双层窗户保温的原理是利用了_____的保温效果。
(A)玻璃 (B)空气 (C)塑料 (D)金属
答案:B
3. 保温瓶的主要保温原理是防止了_____的发生。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以上都是
答案:D
(四)、简答题
1. 简述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区别。
答:热的良导体是容易传热的物体,如铜、铝、钢等;热的不良导体是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如木头、塑料等。
举例说明空气作为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蓬松的棉被、双层窗户、羽绒服等都利用了空气作为热的不良导体的原理来保温。
设计一个保温盒,并说明其保温原理。
答:可以选择木头、塑料等热的不良导体材料制作保温盒外壳,内部填充泡沫板或珍珠棉等隔热材料,以减少热传导和对流。同时,可以在保温盒外部包裹一层锡纸,以反射热辐射,提高保温效果。
(五)、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题:设计一个实验,比较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
实验设计:
1. 准备长度和粗细相同的木棒、塑料棒、铜棒、铝棒、钢棒。
2. 在每根棒的一端涂上等量的感温涂层(常温下为红色,受热后变色)。
3. 将五根棒同时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确保它们受热均匀。
4. 观察并记录感温涂层变色的先后顺序。
实验结论:
根据感温涂层变色的先后顺序,可以得出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从高到低的顺序为:铜、铝、钢、塑料、木头。这说明铜是热的良导体,传热最快;而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传热最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