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6 夜间飞行的秘密
孙老师
课前导入
同学们,你们认识蝙蝠和雷达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6课。
学习目标
1.认识和会写生字。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蝙蝠 隆隆 漆黑 蚊子 即使 避开
敏锐 科学 横竖 绳子 系着 铃铛
塞住 苍蝇 证明 研究 障碍 雷达
荧屏 驾驶
biān
ruì
fú
jì
yínɡ
zhènɡ
zhànɡài
yínɡ
pínɡ
jí
dānɡ
读
一
读
字词识记
即
横
竖
绳
蝇
证
研
究
达
驾
蚊
科
驶
系
写一写
部首:
结构:左右
组词:蚊虫
蚊香
笔顺:
wén
部首:
结构:左右
组词:即使
即日
笔顺:
jí
部首:
结构:左右
组词:科目
科学
笔顺:
kē
部首:
结构:左右
组词:横跨
横线
笔顺:
hénɡ
部首:
结构:上下
组词:竖立
竖线
笔顺:
shù
部首:
结构:左右
组词:绳索
跳绳
笔顺:
shénɡ
部首:
结构:独体
组词:系鞋带
系围裙
笔顺:
jì
部首:
结构:左右
组词:苍蝇
蚊蝇
笔顺:
yínɡ
部首:
结构:左右
组词:证明
证件
笔顺:
zhènɡ
部首:
结构:左右
组词:研讨
科研
笔顺:
yán
部首:
结构:上下
组词:讲究
研究
笔顺:
jiū
部首:
结构:半包围
组词:发达
马达
笔顺:
dá
部首:
结构:上下
组词:驾驶
驾驭
笔顺:
jià
部首:
结构:左右
组词:行驶
急驶
笔顺:
shǐ
词语解释
根据词语的意思,在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 ):非常暗,没有光亮。
( ):(感觉)灵敏;(眼光)尖锐。
( ):形容纵横杂乱。
( ):超过人能听到的最高频(20 000赫
兹)的声波。
( ):挡住道路,使不能顺利通过;阻碍。
漆黑
横七竖八
超声波
障碍
敏锐
整体感知
◎ 针对课文内容
……
◎ 针对全文
◎ 针对文中人物
◎ 针对题目
回顾上一课学到的提问方法,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记录自己的问题并尝试讨论解决。
说一说,提出的问题中,哪些是针对课文局部的,哪些是针对全文的?
小组内交流各自提出的问题,同时在同学的启发下再次阅读课文,提出更多的问题。
◇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
◇为什么课文没有写后两次实验?
◇飞蛾、萤火虫、猫头鹰,它们在夜间活动也
是靠超声波吗?
观察下面的清单示例,了解提问的角度。
◇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呢?
◇ 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
◇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仅靠雷达就可以吗?
◇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呢?
再读一读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
小组合作,从不同角度将所有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出小组问题清单。
对照问题清单想一想,所提的问题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内容
能从内容中获取信息
写法
启示
篇章结构、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等
从课文中获得的启示
课文品读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实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的问题。
课文品读
晴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要想了解其中的秘密,我们可以从蝙蝠说起。
1.第2自然段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2.针对提出的问题,回答是怎样的?
课文品读
第2自然段:要想了解其中的秘密,我们可以从蝙蝠说起。
课文品读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蝙蝠飞行有什么特点?
①蝙蝠飞行的时间是在夜里;
②蝙蝠是飞行高手。
课文品读
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第3自然段:你从哪里可以看出蝙蝠是夜行高手?
1.“极细”和“灵巧”说明了什么?
“极细”说明了障碍物小,“灵巧”说明了蝙蝠的动作灵活,是夜间飞行的高手。
2.用“无论……从来没……即使……也……”造句。
课文品读
蝙蝠是夜行高手,这引起了科学家怎样的思考?为了找到答案,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
课文品读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第四自然段
课文品读
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完成第一次实验记录表。
实验条件 实 验 情 况 第 一 次 实 验 蒙住蝙蝠的 结 果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眼睛
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课文品读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第五自然段
课文品读
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完成第二次实验记录表。
实验 条件 实 验 情 况 第 二 次 实 验 塞住蝙蝠的 结 果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耳朵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课文品读
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完成第三次实验记录表。
实验 条件 实 验 情 况 第 三 次 实 验 封住蝙蝠的 结 果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嘴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课文品读
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六自然段
有一个结论是这样的: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探路的。
这个结论和课本上的说法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科学?
课文品读
丢掉“配合”是不科学的,因为第二和第三次实验,单独塞住耳朵或单独封住嘴,蝙蝠都会失去暗夜探路的本领,这说明蝙蝠探路时必须靠“耳朵”和“嘴”这两种器官同时发挥作用,所以课文中用上“配合”是科学的。
课文品读
第6自然段有什么特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是一个过渡段,在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接上文三次实验的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
结,同时引出下文。
课文品读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人的耳朵听不见超声波,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方向。
第七自然段
课文品读
嘴
耳朵
超声波
蝙 蝠 探 路 的 秘 密
反射
障碍物
蝙蝠
课文品读
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 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
更安全了
第八自然段
课文品读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课文品读
你能复述一下雷达的功能吗?
(雷达的天线相当于蝙蝠的嘴)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荧光屏相当于蝙蝠的耳朵)→驾驶员根据荧光屏上的显示决定是否改变飞行路线。
课文品读
超声波:超过人耳能听到的最高频(20000赫兹)的声波。超声波沿直线传播,有方向性,并能反射回来,对物体有破坏性。广泛应用在各技术部门。
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行,吃蚊、蛾等昆虫。视力很弱,靠嘴巴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课文品读
夜间飞行的秘密
(研究)
(启示)
(发明)
嘴
荧光屏
耳朵
超声波
天线
无线电波
板书设计
雷达
蝙蝠
障碍物
本文讲述了科学家通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受此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使其能够在夜间安全飞行,从而激发我们观察周围事物、探索科学的兴趣。
课文主题
一、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黝黑——( ) 灵活——( )敏捷——( ) 探究——( ) 立即——( ) 显现——( )
漆黑
灵巧
敏锐
研究
立刻
显示
课堂练习
————————————————————————————————————
二、按要求写句子。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改为陈述句)
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
三、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
明雷达的
科学家从蝙蝠在夜间飞行能灵巧地避开障碍物这一现象发现问题,进而探究其原理,发现了蝙蝠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方法,再发明雷达的。
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