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城实验中学高一年级9月份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本题 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近日,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项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填补了世界三大非酒精饮品(茶、咖啡、可可)中没有“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当前全球唯一的“茶”主题世界遗产,包括5片完整的古茶林,集中连片面积达1.8万亩。古茶林中有9个传统村落,居民5000余人。当地先民历经千年保护与发展创造了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古茶林文化景观。“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申遗成功,也将云南古茶园成功带入大众视野。
云南是世界茶树发源地,自古以来就有种茶、制茶的传统,拥有当今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连片古茶园。在唐代以前,云南南部各民族便在森林中栽种茶树,形成古老的森林茶园,这种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的生态智慧,具有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悠久历史,堪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作为“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景迈山,地处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地。景迈古茶园至今保存有规模较大的古茶林,茶园里古木参天,数百岁的古茶树依然郁郁葱葱。在景迈山世居的布朗族、傣族、拉祜族、哈尼族、汉族等兄弟民族,在成百上千年的时间里栽培、管理大叶茶树,探索出了合理利用森林生态系统的林下种植技术,呈现出“远看是森林,近看是茶园”的独特景观。几乎不使用任何化肥和农药,靠枯枝落叶的自然分解提供养分,各民族对古茶园恰到好处的管理和维护,使古茶园不仅拥有森林的外观,也澎湃着森林的脉搏。
民族生态学研究显示,景迈山古茶园中的植物物种数是现代集约化新茶园的4倍之多,生物多样性指数也远高于现代单作茶园。一座座古茶园是一个个可持续的生态系统,以布朗族和傣族为主的景迈山各族群众因地制宜利用土地、布局村落,既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又为各民族带来稳定可观的经济收入,体现了他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共通智慧。
古茶园虽坐落边疆,但与其他地域与民族同胞的交融从未停止。古茶林中孕育的优质古树茶,不仅是边疆民族同胞的生计来源,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由此衍生出的茶文化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发源于古茶园的“茶马古道”,穿越陇西走廊、藏彝走廊、苗疆走廊三大民族走廊,凭借其发达的道路系统,促进了众多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往来,成为民族间传统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各民族交融的大舞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古茶园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代表性载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应有之义。
(摘编自张晴、龙春林《“茶”入世界文化遗产,昭示了什么》)
材料二:
茶产业是不少地区的支柱产业,尤其是山区增收的重要途径。茶产业如何健康快速发展呢?茶产业宛如一架翱翔天宇的飞机,文化与科技就是它的两只翅膀。
一翼是“茶文化”。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阐述道,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从神农氏“得茶而解之”,茶经历了“药用-食用-饮用”的演变过程。唐代陆羽的《茶经》在茶文化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促使煮茶、煎茶、饮茶之风扩散到了民间,还随着佛教传至日韩等国。宋代出现了专业茶师,斗茶成风,茶学评论和以茶为主题的文学艺术作品层出不穷。明末至清中期,海陆茶叶之路将茶叶传至欧美各地,茶文化在全球流行不衰,并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以茶旅游、茶禅相融、茶器等茶文化为内容的第三产业从21世纪初开始发展,至今方兴未艾。茶至今还是不可替代的交际中介物,以茶为姻的事例不胜枚举。茶叶具有中和之美,其深郁的味道饱含人生况味,茶文化已融入民族文化之中。总之,这是我们加速发展茶产业的文化优势。
另一翼是茶科学,包括茶生态。别看小小的一片叶子,从种植、加工到饮用,处处浸透着科技含量,近年来,人工智能、分子生物学、新材料等新兴技术逐渐渗透到茶业领域。陈宗懋的论文通过比较分析,找出了我国与世界其他主要产茶国的差距,对我国茶产业的科技创新提出建议,包括将现代生物技术、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引入茶叶生产中来。陈宗懋希望,宣讲茶科技要通俗易懂,推广茶科技要简便易行,这样才能通过发展茶产业来助力乡村振兴。
“好山好水出好茶”“一方水土一方茶”,名茶的原产地都是风水宝地。比如湖南吉首山高水长,土壤中富含硒,有益于茶叶的微生物菌群丰富,所产黄金茶是我国优质绿茶品种之一。近年来,陈宗懋带领团队在吉首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打造生态茶园和标准化茶园的样板,显著提升了湘西黄金茶的品质。
(摘编自郝耀华、陈向军《“茶院士”陈宗懋:一片叶子也关情》)
1.(3分)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普洱茶文化景观项目成功申遗,填补了三大非酒精饮品中茶主题文化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空白,有助于云南古茶园的发展。
B.因独特的茶林景观,独一无二的连片古茶园,先进的制茶工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项目顺利申遗。
C.云南的古茶园拥有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当地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实践充分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重要价值。
D.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经过唐宋明清上千年的传承,不仅在国内蓬勃发展,也在全球流行不衰,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
2.(3分)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过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林茶共生、人地和谐发展,云南南部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独特生态。
B.茶文化发端于中国,最早可追溯到神农氏“得茶而解之”,它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
C.“药用—食用—饮用”的演变过程,体现茶叶从小众走向大众,从独特功用走向日常饮用的发展历程。
D.人工智能、分子生物学、新材料等新兴技术可提升我国茶叶的品质,也有助于我国茶产业的推广。
3.(3分)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
A.《六口茶》是湖北恩施的一首著名民歌,该歌曲呈现了恩施的古老民族礼节,表现了土苗青年对爱情的憧憬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B.知名茶饮品牌“古著”,采用原产地茶叶原料,从古代茶文化中汲取智慧,成为覆盖全国的茶饮连锁品牌,注册会员以千万计,为人际交往搭建平台。
C.敬茶是传统婚礼中的一项重要仪式,大部分新式婚礼上仍然保留敬改口茶的环节,新人在婚礼上面敬双方父母并改口称呼,代表着新人正式成为一家人。
D.截至2022年底,湖南省茶园面积达345万亩,产量达32万吨,综合产值1051亿元,整个产业保持了持续稳定的良好发展态势。
4.(4分)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6分)熏豆茶又称烘豆茶,是江浙一带的传统饮茶习俗。当地政府准备大力发展熏豆茶相关产业,他们可以从材料中茶产业的发展和推广获得哪些启示?
(本题 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敲铜锣的孩子
袁省梅
初冬的太阳青白冷寂地走到头顶时,铜锣黄亮的声音在羊凹岭的巷里响了起来,咣,咣,咣。正在玩耍的孩子嚷嚷着,耍把戏的来了。
敲铜锣的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宽大的棉袄随着胳膊的摆动,像罩了个罩子般硬撅撅地晃,裤子却短,黑红的脚腕露了半截。他看上去也不冷,额头冒着汗,把一面铜锣敲得嘹亮。戏台子下蹲的、站的来了好多人。冬闲,人们都出来看个热闹。
开始演出了。都是十来岁的孩子,已经脱了棉袄棉裤,光着脊背,只穿条灰白的单裤子,在一个黑脸大汉的指挥下,钻火圈、骑单车、抛大缸……
表演顶尖刀的是敲铜锣的孩子和黑脸大汉。一把亮闪闪的尖刀,一头顶在那孩子的脖子上,另一头顶在黑脸大汉的脖子上。一旁的铜锣皮鼓噼里啪嚓,敲打得紧紧慢慢。看热闹的人心也跟着紧紧慢慢地乱扑腾,就见那黑脸大汉和那孩子顶着尖刀,伸开着两臂,一步一步转着圈,走得缓慢、沉重。只见那孩子的脸涨得紫红黑亮,眼睛瞪得溜圆,眼珠子快要蹦出来般,凸出了眼眶,亮的尖刀已经深深戳进了他的喉里。细的棍子一点点弯曲,弯曲……终于,在一阵急促的锣鼓声中,在人们的唏嘘中,棍子咔嚓折断。那孩子和黑脸大汉慢慢收了气息,微微笑着向一周的人鞠躬致意。
人们看着那孩子,顺出一口气,旋即就嗷嗷地叫起好来。人们是没想到这小小的孩子,黑黑瘦瘦的,还有这般好的气功。有胆大的娃娃悄悄走上去,想摸那孩子的肚子。那孩子故意将肚子鼓得老大,等娃娃们小心地刚碰到他的肚子,他忽地瘪了下去,吓得娃娃手一弹,倏地缩回。那孩子就嘿嘿笑,一旁的人都嘿嘿笑。
锣声又响在羊凹岭的巷子时,敲铜锣的孩子开始挨家挨户地收粮食了。
那孩子见了门,不进去,站在门口把铜锣敲得响亮。屋里的人听见了,就会拿出两个馒头,或者一个南瓜三五个红薯,或者是,一瓢麦子三四个玉米穗,反正是,家里有啥,就给点啥。那孩子见人拿了东西出来,就不敲了,鞠一下躬,翻过铜锣,接了粮食。出了门,他把铜锣里的粮食装到一只灰的布袋子里。
走到二豁子家门口时,巷里闲坐的人使着眼色不让那孩子在二豁子家门口敲铜锣。
二豁子没有男人,一个寡妇扯着七个淌鼻涕的娃娃,日子过得烂抹布样皱巴。况且,凭着二豁子的性格,她除了能给你一口唾沫一顿斥骂,还能有什么?
那孩子看着人们给他挤眼扯嘴的,以为人家跟他开玩笑,他也朝人们挤眼扯嘴地逗闹。笑闹中,就站在二豁子家门口把铜锣咣咣地敲响了。
筛晃着一头枯草样乱发的二豁子看见那孩子手上捧着锣,站在当门口,脸上就黑下一层,噘着嘴,不耐烦地摆着手,走走走。
那孩子却不走。
二豁子看那孩子的黑眼睛溜溜地瞪着她,短的头发硬撅撅地直愣愣,就有点可笑。
你要给我当儿子,我把你这布袋子装满。
那孩子不说话,也不走。
门口看热闹的人哄地笑了,都说留下吧,给二豁子当儿子吧。
捧铜锣的孩子还是不说话,笑笑,把铜锣往二豁子脸前凑。二豁子看见铜锣暗哑的光映出那孩子谦卑的倦容,抬眼就看见那孩子的眼神也清明,也倔强,好像是,还有点忧郁。
二豁子的心莫名地疼了一下。
这娃。二豁子拍了拍那孩子的头,轻,而且柔。
有人说,做她娃多好,省得你跟个讨饭的一样可怜。
那孩子突然敲响了铜锣,咣的一声,响亮,突兀,也寒凉,冰块般撞向每个人。人们一个哆嗦,还没回过神来,那孩子缓缓地说,我不是讨饭的。说着,一手提着铜锣,一手把布袋子猛地摔到肩上,在人们的一片惊叹中,走了。
那孩子走了好一会儿了,木槌撞在铜锣上的声音,当当当,还清凉凉地响在二豁子的耳边,细碎,纷乱。
这娃,脾气还挺大。
嗤,再大也是个耍把戏讨饭的。
别说了。二豁子突然大吼一声,白白黑黑的碎语刀切般没了,人们瞪着二豁子,不明白她好好的,咋就生气了。
二豁子从裤腰里摸出一个黑灰的手绢,抽出五角钱,把手绢包好,又塞到腰里,一手抓了三四个玉米棒子,踏踏地跑了出去。人们面面相觑,抬头看天,讪讪地,天要变了,好像是。
人们撵着二豁子时,她已经往回走了。敲铜锣的孩子在她身后咣地敲了一下铜锣,又敲了一下。人们看见那孩子的手上捏着一张皱巴巴的五角钱。过了一会儿;那孩子提着铜锣还在那儿站着。
夕阳红亮,将干黄灰白的羊凹岭涂染得明亮,又温暖。
(有删改)
文本二: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文学描写的主要对象是人,包括人的生活情景、人的思想感情。世界上,除了人,就是物(人其实也是一种物)。物,包括景物、器物、建筑物等,这些统称为景物。所以文学描写的对象,其实就是两个方面:人物与景物。至于细节描写、细部描写、场面描写等,都是从不同角度展开的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景物描写通常具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作用。
6.(3分)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敲铜锣的孩子表演顶尖刀时极其紧张,演完后则微笑地向人们鞠躬致意,幽默地逗弄着娃娃们,前后对比鲜明,一位在艰难生活中乐观抗争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B.作者注重对出场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敲铜锣孩子“裤子却短,黑红的脚腕露了半截”,二豁子“筛晃着一头枯草样乱发”等描写,用笔精省,却凸现人物的生活状态。
C.“二豁子拍了拍那孩子的头,轻,而且柔”这一细节描写充分体现了二豁子的心理活动:她非常同情、喜欢敲铜锣的孩子,但是否收养这个孩子,她内心还是犹豫。
D.周围看热闹的人们听见锣声就拿出家中粮食给敲铜锣的孩子,并且劝孩子不要在二豁子门口敲锣,以免自讨没趣等情节,说明羊凹岭地区乡风淳朴,人们与人为善。
7.(3分)下列与文本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铜锣黄亮的声音在羊凹岭的巷里响了起来,咣,咣,咣。正在玩耍的孩子嚷嚷着,耍把戏的来了”,对于耍把戏的欢迎说明羊凹岭的人们精神生活富足。
B.倒数第②段,“敲铜锣的孩子在她身后咣地敲了一下铜锣,又敲了一下”,以动作描写表现敲铜锣的孩子对二豁子的反转行为有点懵,下意识地用敲锣表示感谢。
C.文中“你要给我当儿子,我把你这布袋子装满”,这是二豁子喜欢孩子的表现。
D.演出结束后,敲铜锣的孩子挨家挨户收粮食时,“屋里的人听见了,就会拿出两个馒头,或者一个南瓜三五个红薯”,这说明羊凹岭的人们慷慨。
8.(4分)小说中敲铜锣的孩子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9.(6分)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着墨不多,却达到了独到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二简要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共20分)
(本题 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材料二:
项羽死,汉王即位,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邑八百户。又以将军从高祖平燕王臧荼、楚王韩信。
更赐爵列侯,与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先黥布反时,高帝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内群臣。绛侯、灌婴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帝已崩,吕后释哙,得复爵邑。孝惠六年,哙薨,谥曰武侯。
(节选自《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
10.(3分)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写出相应字母。
十余日A哙乃排闼B直入C大臣D随之E上独枕F一宦者卧。
11.(3分)下列对文中加粗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 因:通过、经由。
B.“是日微樊哙入营谯让项羽” 微:微小。
C.“故其比诸将最亲” 比:较、相比。
D.“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如意之属” 属:这类人、这些人。
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出身低微,很早就追随沛公;他随同沛公面见项羽,怒斥项羽并打消其诛杀沛公的想法,帮助沛公成功脱险。
B.樊哙因立战功被加封食邑、赐侯封爵、剖符定封、升迁为左丞相;又因妻子是吕后之妹,所以他与高祖的关系非常亲密。
C.高祖曾经病重,不愿见人,大臣们都不敢进宫,只有樊哙领头径直闯进去,对高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高祖改变态度。
D.樊哙奉命攻打叛军时,病情危重的高祖听信别人的挑拨,对樊哙起了杀心;后樊哙得到陈平好心相救,被吕后释放,得以善终。
13.(8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
(2)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
14.(3分)材料一中“樊哙闯帐”与材料二中“樊哙闯宫”两件事,都表现了樊哙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三、诗歌鉴赏(共9分)
(本题 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北望感怀①
陆游
荣河温洛帝王州,七十年来禾黍秋。
大事竟为朋党误,遗民空叹岁月道。
乾坤恨入新丰酒,霜露寒侵季子裘②。
食粟本同天下责,孤臣敢独废深忧。
【注】①本诗作于庆元五年(1199)冬诗人居于山阴之时。②季子裘:指战国时苏秦(字季子)入秦求仕,资用耗尽而归之事,后以“季子裘”谓旅途或客居中处境困顿。
15.(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身在山阴,心在故国,喝酒解闷,北望感怀,写下此诗。
B.颈联对句化用季子无裘受霜露侵袭之典,形容诗人处境困顿。
C.诗歌尾联以激切的议论作结,体现儒家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
D.全诗语言沉郁顿挫,以隐晦的表达方式传达诗人的政治见解。
16.(6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共6分)
17.(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写作者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管子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表达了接纳更多人才的愿望。
(3)《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五、语言表达(共20分)
(本题 1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诗可读、可诵。读,适合一个人欣赏品味;而诵,则可以使诗在公众场合传播。诗的可诵性降低了,也就影响诗的大众化。使诗加强可诵性,也是诗歌走出个人小天地,走向大众的重要___________。朗诵好一首诗,不仅需要朗诵者对诗作本身的深入把握,还需要有准确的声调、优美的音色的掌控。朗诵者不能进入诗的境界,或进入的层次很浅,朗诵势必会停留在诗的表层,___________,不能使诗深入听众的心。
朗诵好一首诗,就要从意象入手去深入体验和欣赏它。朗诵者对诗歌意象___________的越深,体验也就越深,传达出来才更深刻、更动人。朗诵是表演艺术,需要具有一定的声音技巧和表情动作。如对诗歌意象不了解,那么你就可能用错声、表错情,甚至会___________。
比如诵读欧阳修的《阮郎归》中的诗句“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就要注意花露、草烟、帘幕意象的力均是下指的,情感是沉重的。诵读这几句诗声调应降低,目光要下垂,手势也是向下的,这样才能传达出诗中的沉重情怀。
18.(3分)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途径 浅尝辄止 剖析 南辕北辙
B.途径 浮光掠影 分析 大相径庭
C.方式 浮光掠影 分析 南辕北辙
D.方式 浅尝辄止 剖析 大相径庭
19.(3分)下列各项中,和画框的句子诵读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B.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C.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D.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20.(4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本题 1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虚拟人,是指具备人的外观、性格、行为特征,并且可以与人交互的数字化的人体形象。简言之,虚拟人是①__________。2021年,国内新增的虚拟人相关企业数量超过了6万家。有关产业报告预测,2030年我国虚拟人整体市场规模可达到2700亿元。一个可预见的虚拟人时代即将到来。数字王国CEO谢安表示:“人们的生活和娱乐模式发生了悄然的改变,虚拟人已来到产业爆发前夕,在短视频、广告、游戏、教育等应用场景中有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和消费潜力。”
事实上,②__________。在早期的文学作品里,虚拟人往往被描述成现实世界的人们在虚拟世界中的“第二身份”。科幻小说《雪崩》中,主人公借助连接终端,③__________,进入一个“由电脑生成的世界”。在这里,不但可以社交,还能生产、生活,随心所欲开创自己的“第二人生”。
21.(6分)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4分)请分别用一个单句概括两个段落的中心内容。
六、材料作文(共60分)
23.(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
以上这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