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九上语文第一单元检测02
【2024秋九上语文阶段测试卷】
范围:第1单元(建议用时: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班级开展“家国情怀”学习活动,小雨和小雯特邀你参与。
1.(2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小雨由“家”的汉字构造导入活动(如下表),请你根据汉字构造,写出“家”的本义。
简体字 汉字构造 字义理解
家 家,会意兼形声字。《说 文》:“家,居也。从宀。 豭省声。”从甲骨文构造来 看,本义是 ______________。
2.(2分)小雯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发现“家”主要有如下几个义项:①家庭的住所;②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③学术流派。请你据此写出两个含“家”的词语。(本卷题目中出现过的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小雨和小雯创作了一副对联,小雨写的是“社会欣欣向荣”,小雯写的是“祖国蒸蒸日上”。请你确定上下联并把这副对联工整地抄写下来。
上联: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
4.(8分)小雨围绕“家国情怀”这一主题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根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陆游年迈仍思报国,“僵卧孤村不自哀,①________________”;杜甫居茅屋而忧天下,“安得广厦千万间,②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渴望报效君主,“报君黄金台上意,③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忧国忧民,“④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李白闻笛思家,“⑤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杜甫月夜忆舍弟,“⑥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韩愈直言为君为国,“欲为圣明除弊事,⑦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羁旅思乡,“因思杜陵梦,⑧____________”
……这些文人雅士,这些道不尽的家国情怀,丰盈了中华文化。
5.(3分)行走在喧嚣的城市中,一间书屋便是心灵的安家之所。下面是小雯看到的一所书店的招牌,请你说说这个招牌好在哪里。
6.(3分)爱家爱国,也需要有正确的表达方式。下面是小雨梳理的三类常见错误,请你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 A.炽(zhì)热 B.拈(zhān)轻怕重
(2)容易写错的字 A.江山如此多骄 B.愤勇杀敌
(3)容易说错的话 A.我每天都会帮妈妈承认一些家务。 B.家国情怀是人们心中常怀有的一种情怀之一。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7~8题)。
拟行路难(其六)
南北朝·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 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全诗抒写人生感慨及表达寒门士人的仕途坎坷,对命运的强烈追
求。
【注释】 ①蹀躞(diéxiè):小步行走的样子。
7.(2分)读到诗歌的题目和前两句时,我突然想起李白也写过类似的诗句,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其一)]。
8.(2分)读完全诗,联系陈子昂写的《登幽州台歌》,我明白了诗人因为怀才不遇,所以“______”和“______”。(摘录诗中词语填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A)?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岳阳楼记》)
【乙】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B)。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濑 ;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 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 而以为清也(C)?
予,四方之寓人也,行止无所定,而于是阁不能忘情,故将与上人别而书此以为之记。
(选自刘基《松风阁记》,有删改)
【注释】 ①石濑(lài):沙石上的急流。②汩:扰乱。③永日:度过漫长的一天。④颍水:河名。相传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隐居在颍水附近,并认为尧的这种话弄脏了他的耳朵,就跑到颍水边上去洗耳朵。⑤首阳:山名。相传伯夷、叔齐在周武王灭殷以后,逃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结合字形推测 朝晖夕阴 (1)______
联系常见成语 宠辱偕忘 (2)______
迁移课内字词 予尝过而止之 (3)______
根据语境推断 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 (4)______
10.(2分)请将“哉”“乎”“矣”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B.( ) C.( )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12.(2分)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3.(2分)请从【甲】文中摘录一句话,概括“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
14.(2分)【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请分析两文作者所抒发的不同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7题。
奋跃而上,激扬青春力量
张凡
①青年者,人生之华也。人们总是把最美好的词语赋予青春,把最热忱的希望寄予青年。一代代青年在心系家国、无畏向前的奋斗中,回答着“青年何谓”“青春何为”的人生考题。
②从百余年前,一批批有志青年以舍生忘死的呐喊,推动暮霭沉沉的中国步入“觉醒年代”;到今天,新时代青年满怀“可以平视这个世界”的自信,与时代共同成长。无数青年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创造,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塑造青春中国最美的模样。历史波澜壮阔,镌刻下青年的名字;未来长空万里,期待着青年的进发。
③青春总是同梦想相伴,而梦想需要与奋斗同行。当年,一支支青年垦荒队奔赴荒原冻土、战天斗地,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新时代,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像一棵棵红柳、一株株格桑花一样,扎根西部、播撒知识,为广袤的土地带去无尽的生命力。置身民族复兴的关键一程,处于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新时代青年更需要发扬奋斗传统、释放奋斗激情。奋斗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只有根植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青春才能绽放绚丽之花。奋斗也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显担当。徐乃超,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银根边境派出所民警。他曾参与黄河抗洪抢险,也曾参与神舟系列飞船发射、回收、安保等工作。他与妻子在戈壁滩建立了“戍边夫妻警务室”。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每一次不惧挑战的探索尝试、不畏艰难的负重前行,都是对青春最有效的磨砺。向下扎根,向上拼搏,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
④青年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十几年如一日深耕坚守,周雷培育出16个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为“中国碗”装“中国粮”增添底气;孜孜不倦地探索,潘时龙带领团队研制出国际首台超高分辨率微波光子成像雷达,探索出雷达未来发展的可行途径。放眼神州大地,一大批青年在创新创造中挑大梁、担重任,彰显着勇于创新的精气神。今天,我们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一个探索性事业,呼唤着大批创新型人才。作为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的群体,广大青年尤应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激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争当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尖兵,善作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锋,在助力人民美好生活上勇探索,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⑤青春孕育无限希望。新征程上,广大青年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力量,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国家富强添砖加瓦。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4日,有删改)
15.(2分)下列说法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人们总是把最美好的词语赋予青年,把最热忱的希望寄予青春。
B. 新时代青年满怀“可以平视这个世界”的自信,与时代共同成长。
C. 青春总是同梦想相伴,而梦想总是需要与奋斗同行。
D. 一大批青年在创新创造中挑大梁、担重任,彰显着乐于创新的精气神。
16.(3分)请梳理文章第④段的论证思路,将下面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17.(2分)班级拟组织一次“激扬青春力量”主题班会,请你结合选文,谈一谈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
___
陈志宏
①故乡无山无岭,人们口中听说的青山、竹山、雷家山、磨子山等,顶多算个坡,就像苏轼寄居的东坡。小时候,这坡那坡去村一二里,在我的认识范围内,实属远方。现在回到渐趋荒寂的陈坊村,抬脚就到坡岭上,近在咫尺。
②苏轼居东坡,而我源源不断地从霜雪坡上汲取无尽的能量,让我像青松一样活着,纵使风吹雪压,兀自挺立,绿成一道风景……
③时至今日,我已记不清这坡田到底叫什么名字,入梦时,和家人一样,轻唤它“山上秧田”。山林与之毗邻,荒草碧连天,马尾松和杉树交替值守,绿魆魆(xū),松涛阵阵,让我不敢靠近。山林离我家仅一步之遥,却是我儿时的诗和远方。
④雪只落在它的故乡,霜亦如是。夜幕下,用冷鞭子抽打大地万物,像大人教训顽劣的孩子,看似重得吓人,实则轻轻地落。待旭日东升,晨光普照,原上茫茫一片白,安静如初。
⑤那年冬天,我家的“垦荒计划”正式启动。一早,父亲拉我一起上山,赶去秧田边上的冬坡,皑皑旷野,寒风呼呼,似万把利刃,刮得人满脸生疼。
⑥我感叹道:“好大的雪啊!”
⑦父亲嘿嘿一笑:“这不叫雪,是霜。”
⑧他朝手心吐口唾沫,搓搓手,握紧铲子,一脚一铲,一扬一抛,覆盖厚霜的灰草土翻成一片深红,乖乖地朝指定的地方飞去。父亲边铲土,边跟我讲霜的由来,听得我直哆嗦。见此情景,父亲引我去地垄避风,晒太阳取暖。
⑨突然,父亲一脚铲下去,“哟哟哟”数声,那表情,把我吓一跳。原来,一条银环蛇卷曲成团,安卧在新翻的红土里,只瞥一眼,吓得我直往父亲身后躲。
⑩父亲嘿嘿一笑,说:“别怕,蛇在冬眠,不咬人。”
他用铁铲把安静的毒蛇轻轻铲起,小心翼翼地将它送至地垄外边放生。我又惊又冷,上下牙打架。父亲转身回来,见我瑟瑟发抖,把铲子递给我,让我铲土。笨拙地铲了几个土堆,惊恐渐退,寒意渐消,俯视冬野,茫茫白霜不见了,大地回归暗灰土色。村廓树梢之上,红日冉冉爬升,似乎在伸一个长长的懒腰。
转天,大雪飞临,村子静得出奇,雪从树枝滑落清晰可闻,旷野想必更静吧。雪后初晴,父亲带我去冬坡晨练。那口塘硬硬的,冰封得严实,那块新垦的地,白雪缝里透着晶莹剔透的红,分外喜庆,应着过年的氛围。
“来,蹲马步,出左拳,缩,出右拳,收。就这样,会了吧?”父亲边示范边邀我一同打拳。我稍稍比画,更觉冷至心骨,缩至上次避风的垄边,晒太阳取暖。父亲不再强迫我,自顾自地练着,不久,脱了棉袄,脱了毛衣,喘着粗气,嘴边吞云吐雾,像个仙人。受此感染,我自觉加入打拳队伍。暖,不再源自太阳,而是内心。
转春,父亲在霜雪坡种上豇豆、南瓜、丝瓜、黄瓜、辣椒、茄子、苋菜、韭菜……我时不时地随父亲去冬坡,从池塘取水,浇菜地。霜雪之后的坡地,绿成一首春天的小令。
父亲的冬坡,那个为一家人刨食的荒坡,聊以填充饥饿的胃;我那落雪染霜的冬坡,以素净的白,化为一生的精神原乡。霜雪冷,霜雪白,映照我的人生路,纵有万千诱惑,千万惰性,也不乱方寸。
行走人间,沧桑染身苦浸心,走遍世界,吹散纷繁见真淳。又是一年春天至,父亲离我们而去已近三十年,怀念父亲,不知不觉想到他的冬坡。每每遇到看似过不去的坎,散不掉的心结,放不下的人和事,霜雪坡像一道明亮的光,给我一个明确的方向,为迷惑人生开解。
父亲的冬坡时常光顾我中年的梦境,闪现在疲惫、孤寂和无助的时刻,给我一缕苦寒的梅香,一丝冬阳的橘暖。
(选自《辽宁青年》2023年第12期,有删改)
18.(2分)根据你的理解,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19.(2分)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儿时在冬坡的几件事,将下面的示意图补充完整。
20.(2分)文章前两段为什么要写苏轼的东坡?
小贴士 苏轼被贬黄州时,生活困苦,内心凄楚。第二年,在朋友的帮助下租借黄州城外荒地,因在黄州东门外而取名“东坡”。苏轼在此耕种,辛勤的耕耘换来丰收的喜悦,为此饮酒相庆,写下《东坡》一诗。自此,苏轼成了苏东坡,他逐渐走出了仕途的失意落寞……
21.(3分)文章中为什么说“暖,不再源自太阳,而是内心”?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3分)文章的结尾富有深意,请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3~26题。
我爱这土地(节选)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选自《艾青诗选》)
祥子买车(节选)
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他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作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选自《骆驼祥子》)
下面的表格展示了同学们研读《艾青诗选》《骆驼祥子》的部分成果,请你相互参照,完成下面的任务。
23.(2分)【事件说一说】艾青爱“这土地”,祥子爱“车”,请你简要概括艾青爱“这土地”的具体表现。
艾青爱“这 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祥子爱“车” ①为买车花掉了凑了整整三年的钱,拉起自己买的车几 乎要哭出来; ②将买车的日子当作自己的生日
24.(2分)【写法品一品】两篇选文都用到了直接描写的方式,就《我爱这土地》(节选),请你品一品。
《我爱这土地》(节选) 《祥子买车》(节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选文通过直接描写祥子买到新车 后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 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的动 作和神态,表现了祥子爱车如命 的形象
25.(2分)【人物评一评】两篇选文都写出主人公的内心充满了爱的特点,结合选段,请你评一评艾青。
《我爱这土地》(节选) 《祥子买车》(节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中的祥子爱“车”。他不 惜花掉足足攒了三年的钱, 买到了属于自己的车,并对 车格外珍惜
26.(2分)【主旨探一探】《艾青诗选》和《骆驼祥子》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请探究《我爱这土地》的主旨。
《我爱这土地》(节选) 《祥子买车》(节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通过叙述祥子经过三年努力,终于凑足了100块钱马上用其中的96块钱买上了自己的新车的情形,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7.(5分)班级决定出一期“月满中秋”的黑板报,请你为设计黑板报出一份力,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 下面是黑板报中绘制的一幅图片,请你为其写一段解说词。(80字左右)
任务二: “月”或许引发了你的联想和想象,请写一首小诗,放在黑板报中,与同学们分享。(不少于4行;如超过4行,诗行之间用“/”标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50分)请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唐代诗人张九龄在诗中写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时此地,那身处天边的朋友是不是也同诗人一样对月怀人呢?或许,你也有想与别人分享的感受。请将《____共此时》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文章。
任务二:中国人对月亮有着别样的情思,思乡、思亲、祈福、明志……这些美好的情感,浓缩着中华儿女的乡情和家国情怀。以《思在中秋》为题,写一篇文章。
任务三:月,会引发你怎样的感怀?月,会引起你哪些思考?月,会激发你怎样的想象?请自选角度,题目自拟,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目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70张PPT)
人教九上语文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统编九上语文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九上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
范围:第1单元
(建议用时:150分钟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班级开展“家国情怀”学习活动,小雨和小雯特邀你参与。
1.(2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小雨由“家”的汉字构造导入活动
(如下表),请你根据汉字构造,写出“家”的本义。
简体字 汉字构造 字义理解
家 甲骨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宀,房屋)+“_______________” (豕,生猪) 家,会意兼形声字。《说
文》:“家,居也。从宀。
豭省声。”从甲骨文构造来
看,本义是
______________。
在屋子里养猪
2.(2分)小雯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发现“家”主要有
如下几个义项:①家庭的住所;②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
活动的人;③学术流派。请你据此写出两个含“家”的词语。
(本卷题目中出现过的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①无以为家;②文学家;③儒家。(任写两个即可)
3.(2分)小雨和小雯创作了一副对联,小雨写的是“社会欣欣向荣”,
小雯写的是“祖国蒸蒸日上”。请你确定上下联并把这副对联工整地抄
写下来。
上联: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
祖国蒸蒸日上
社会欣欣向荣
4.(8分)小雨围绕“家国情怀”这一主题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根据
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陆游年迈仍思报国,“僵卧孤村不自哀,①________________”;
杜甫居茅屋而忧天下,“安得广厦千万间,②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渴望报效君主,“报君黄金台上意,③________________”;范仲
淹忧国忧民,“④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李
白闻笛思家,“⑤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杜甫月夜忆
舍弟,“⑥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提携玉龙为君死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此夜曲中闻折柳
露从今夜白
韩愈直言为君为国,“欲为圣明除弊事,⑦________________”;温庭
筠羁旅思乡,“因思杜陵梦,⑧____________”……这些文人雅士,这
些道不尽的家国情怀,丰盈了中华文化。
肯将衰朽惜残年
凫雁满回塘
5.(3分)行走在喧嚣的城市中,一间书屋便是心灵的安家之所。下面
是小雯看到的一所书店的招牌,请你说说这个招牌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这一招牌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构图丰富饱满;猫看书
的简笔图案,清新而活泼,既呼应了招牌中“猫”这一关键词,也凸显
了书店的店铺性质;字体采用比较灵动时尚的漫画体,符合年轻人的
审美特点;“猫的天空之城”这一店名,新颖别致,富有吸引力,同时
暗示读者阅读的益处,即在书的世界里能够获得悠然从容的幸福体
验。
6.(3分)爱家爱国,也需要有正确的表达方式。下面是小雨梳理的三
类常见错误,请你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 A.炽(zhì)热 B.拈(zhān)轻怕重
(2)容易写错的字 A.江山如此多骄 B.愤勇杀敌
(3)容易说错的话 A.我每天都会帮妈妈承认一些家务。 B.家国情怀
是人们心中常怀有的一种情怀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A.“炽”应读作“chì”,B.“拈”应读作“niān”;
(2)A.“骄”应写作“娇”,B.“愤”应写作“奋”;
(3)A.将“承认”改为“承担”,B.删去“一种”或“之一”。(每类选择一处作答即可)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7~8题)。
拟行路难(其六)
南北朝·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 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全诗抒写人生感慨及表达寒门士人的仕途坎坷,对命运的强烈追
求。
【注释】 ①蹀躞(diéxiè):小步行走的样子。
7.(2分)读到诗歌的题目和前两句时,我突然想起李白也写过类似的
诗句,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
难》(其一)]。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8.(2分)读完全诗,联系陈子昂写的《登幽州台歌》,我明白了诗人
因为怀才不遇,所以“______”和“______”。(摘录诗中词语填空)
叹息
罢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
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
(A)?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
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
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
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
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岳阳楼记》)
【乙】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B)。微风拂之,声如暗
泉飒飒走石濑 ;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
鼓隐隐有节奏。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
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
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 其心,
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 而以为
清也(C)?
予,四方之寓人也,行止无所定,而于是阁不能忘情,故将与上
人别而书此以为之记。
(选自刘基《松风阁记》,有删改)
【注释】 ①石濑(lài):沙石上的急流。②汩:扰乱。③永日:
度过漫长的一天。④颍水:河名。相传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
接受,隐居在颍水附近,并认为尧的这种话弄脏了他的耳朵,就跑到
颍水边上去洗耳朵。⑤首阳:山名。相传伯夷、叔齐在周武王灭殷以
后,逃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结合字形推测 朝晖夕阴 (1)______
联系常见成语 宠辱偕忘 (2)______
迁移课内字词 予尝过而止之 (3)______
根据语境推断 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 (4)______
日光
一起
曾经
高洁
10.(2分)请将“哉”“乎”“矣”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B.( ) C.( )
乎
矣
哉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答案] 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12.(2分)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
13.(2分)请从【甲】文中摘录一句话,概括“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
于松可以适吾耳”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
则有心旷神怡。
14.(2分)【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请分析
两文作者所抒发的不同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描写了岳阳楼阴雨天气和春光明媚天气的景色,引发迁
客骚人不同的情感,从而抒发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
(1分);【乙】文听到风吹松树的声音后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抒发
了作者追求高风亮节,向往宁静生活的志趣(1分)。
[解析] 附【乙】文参考译文:
金鸡峰上有三棵松,不知有几百年了,微风轻吹,声音如幽静的
泉水淙淙地流过石滩,风稍大,就像演奏典雅的古乐。那大风来的时
候,就像翻扬的波涛,又像击鼓一样,低沉而有节奏。方舟上人在金
鸡峰下建造了一座楼阁,取名为松风阁,我曾到访而住在那儿,舒畅
得意得像要长住下来而忘了回去。因为此阁虽在山林之中,可是离人
境不远。夏天不太炎热,冬天不太寒冷,观赏松可以使我眼睛舒服,
聆听松可以使我耳朵舒服,没有外来的事物扰乱心境,使人欢喜快乐,
使人愿意终日如此(度过漫长的一天)。又为何一定要像许由那样到
颍水边洗耳才算高洁,像伯夷、叔齐那样爬上首阳山不食周粟才算清
廉呢?
我是四处寄居的人,脚步从不安定于一处,可是对这座楼阁,却
不能忘怀,所以在要跟上人道别时,写了这篇松风阁记。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7题。
奋跃而上,激扬青春力量
张凡
①青年者,人生之华也。人们总是把最美好的词语赋予青春,把
最热忱的希望寄予青年。一代代青年在心系家国、无畏向前的奋斗中,
回答着“青年何谓”“青春何为”的人生考题。
②从百余年前,一批批有志青年以舍生忘死的呐喊,推动暮霭沉
沉的中国步入“觉醒年代”;到今天,新时代青年满怀“可以平视这个世
界”的自信,与时代共同成长。无数青年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创造,
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塑造青春中国最美的模样。历史波澜壮阔,
镌刻下青年的名字;未来长空万里,期待着青年的进发。
③青春总是同梦想相伴,而梦想需要与奋斗同行。当年,一支支
青年垦荒队奔赴荒原冻土、战天斗地,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新
时代,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像一棵棵红柳、一株株格桑花一
样,扎根西部、播撒知识,为广袤的土地带去无尽的生命力。置身民
族复兴的关键一程,处于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新时代青年更需要发扬
奋斗传统、释放奋斗激情。奋斗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只有根植
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青春才能绽放绚丽之花。奋斗也不只是
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
项职责中见精神、显担当。徐乃超,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银根边境派出所民警。
他曾参与黄河抗洪抢险,也曾参与神舟系列飞船发射、回收、安保等
工作。他与妻子在戈壁滩建立了“戍边夫妻警务室”。奋斗的道路不会
一帆风顺,但每一次不惧挑战的探索尝试、不畏艰难的负重前行,都
是对青春最有效的磨砺。向下扎根,向上拼搏,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
斗中升华。
④青年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十几年如一日深耕坚守,
周雷培育出16个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为“中国碗”装“中国粮”增添底
气;孜孜不倦地探索,潘时龙带领团队研制出国际首台超高分辨率微
波光子成像雷达,探索出雷达未来发展的可行途径。放眼神州大地,
一大批青年在创新创造中挑大梁、担重任,彰显着勇于创新的精气神。
今天,我们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一个探索性事业,呼唤着大
批创新型人才。作为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的群体,广大青年尤
应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激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争
当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尖兵,善作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锋,在助力人
民美好生活上勇探索,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⑤青春孕育无限希望。新征程上,广大青年厚植家国情怀、涵养
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力量,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国家
富强添砖加瓦。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4日,有删改)
15.(2分)下列说法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B
A. 人们总是把最美好的词语赋予青年,把最热忱的希望寄予青春。
B. 新时代青年满怀“可以平视这个世界”的自信,与时代共同成长。
C. 青春总是同梦想相伴,而梦想总是需要与奋斗同行。
D. 一大批青年在创新创造中挑大梁、担重任,彰显着乐于创新的精气神。
[解析] A项,原文是“人们总是把最美好的词语赋予青春,把最热忱的
希望寄予青年”,故A项表述有误;C项,原文是“青春总是同梦想相伴,
而梦想需要与奋斗同行”,故C项表述有误。D项,原文是“一大批青年
在创新创造中挑大梁、担重任,彰显着勇于创新的精气神”,故D项表
述有误。
16.(3分)请梳理文章第④段的论证思路,将下面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17.(2分)班级拟组织一次“激扬青春力量”主题班会,请你结合选文,
谈一谈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青春的活力来自不断地奋斗和拼搏。青春一闪而过,需
要我们无比地珍惜。从生动的课堂学习到丰富的班级活动,从校园青
年志愿者活动到科普创新实践的体验,处处让我们张扬青春的美丽,
让我们有机会不断地寻找并坚定我们的青春梦想。(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
___
陈志宏
①故乡无山无岭,人们口中听说的青山、竹山、雷家山、磨子山
等,顶多算个坡,就像苏轼寄居的东坡。小时候,这坡那坡去村一二
里,在我的认识范围内,实属远方。现在回到渐趋荒寂的陈坊村,抬
脚就到坡岭上,近在咫尺。
②苏轼居东坡,而我源源不断地从霜雪坡上汲取无尽的能量,让
我像青松一样活着,纵使风吹雪压,兀自挺立,绿成一道风景……
③时至今日,我已记不清这坡田到底叫什么名字,入梦时,和家
人一样,轻唤它“山上秧田”。山林与之毗邻,荒草碧连天,马尾松和
杉树交替值守,绿魆魆(xū),松涛阵阵,让我不敢靠近。山林离我
家仅一步之遥,却是我儿时的诗和远方。
④雪只落在它的故乡,霜亦如是。夜幕下,用冷鞭子抽打大地万
物,像大人教训顽劣的孩子,看似重得吓人,实则轻轻地落。待旭日
东升,晨光普照,原上茫茫一片白,安静如初。
⑤那年冬天,我家的“垦荒计划”正式启动。一早,父亲拉我一起
上山,赶去秧田边上的冬坡,皑皑旷野,寒风呼呼,似万把利刃,刮
得人满脸生疼。
⑥我感叹道:“好大的雪啊!”
⑦父亲嘿嘿一笑:“这不叫雪,是霜。”
⑧他朝手心吐口唾沫,搓搓手,握紧铲子,一脚一铲,一扬一抛,
覆盖厚霜的灰草土翻成一片深红,乖乖地朝指定的地方飞去。父亲边
铲土,边跟我讲霜的由来,听得我直哆嗦。见此情景,父亲引我去地
垄避风,晒太阳取暖。
⑨突然,父亲一脚铲下去,“哟哟哟”数声,那表情,把我吓一跳。
原来,一条银环蛇卷曲成团,安卧在新翻的红土里,只瞥一眼,吓得
我直往父亲身后躲。
⑩父亲嘿嘿一笑,说:“别怕,蛇在冬眠,不咬人。”
他用铁铲把安静的毒蛇轻轻铲起,小心翼翼地将它送至地垄外
边放生。我又惊又冷,上下牙打架。父亲转身回来,见我瑟瑟发抖,
把铲子递给我,让我铲土。笨拙地铲了几个土堆,惊恐渐退,寒意渐
消,俯视冬野,茫茫白霜不见了,大地回归暗灰土色。村廓树梢之上,
红日冉冉爬升,似乎在伸一个长长的懒腰。
转天,大雪飞临,村子静得出奇,雪从树枝滑落清晰可闻,旷
野想必更静吧。雪后初晴,父亲带我去冬坡晨练。那口塘硬硬的,冰
封得严实,那块新垦的地,白雪缝里透着晶莹剔透的红,分外喜庆,
应着过年的氛围。
“来,蹲马步,出左拳,缩,出右拳,收。就这样,会了吧?”
父亲边示范边邀我一同打拳。我稍稍比画,更觉冷至心骨,缩至上次
避风的垄边,晒太阳取暖。父亲不再强迫我,自顾自地练着,不久,
脱了棉袄,脱了毛衣,喘着粗气,嘴边吞云吐雾,像个仙人。受此感
染,我自觉加入打拳队伍。暖,不再源自太阳,而是内心。
转春,父亲在霜雪坡种上豇豆、南瓜、丝瓜、黄瓜、辣椒、茄
子、苋菜、韭菜……我时不时地随父亲去冬坡,从池塘取水,浇菜地。
霜雪之后的坡地,绿成一首春天的小令。
父亲的冬坡,那个为一家人刨食的荒坡,聊以填充饥饿的胃;
我那落雪染霜的冬坡,以素净的白,化为一生的精神原乡。霜雪冷,
霜雪白,映照我的人生路,纵有万千诱惑,千万惰性,也不乱方寸。
行走人间,沧桑染身苦浸心,走遍世界,吹散纷繁见真淳。又
是一年春天至,父亲离我们而去已近三十年,怀念父亲,不知不觉想到
他的冬坡。每每遇到看似过不去的坎,散不掉的心结,放不下的人和事,
霜雪坡像一道明亮的光,给我一个明确的方向,为迷惑人生开解。
父亲的冬坡时常光顾我中年的梦境,闪现在疲惫、孤寂和无助
的时刻,给我一缕苦寒的梅香,一丝冬阳的橘暖。
(选自《辽宁青年》2023年第12期,有删改)
18.(2分)根据你的理解,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父亲的冬坡
19.(2分)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儿时在冬坡的几件事,将下面的示意图
补充完整。
20.(2分)文章前两段为什么要写苏轼的东坡?
小贴士
苏轼被贬黄州时,生活困苦,内心凄楚。第二年,在朋友的帮助
下租借黄州城外荒地,因在黄州东门外而取名“东坡”。苏轼在此耕
种,辛勤的耕耘换来丰收的喜悦,为此饮酒相庆,写下《东坡》一
诗。自此,苏轼成了苏东坡,他逐渐走出了仕途的失意落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①写苏轼在困顿之时在东坡耕种,引出下文父亲拉“我”
一起赶去冬坡垦荒的事件;②苏轼的豁达与父亲的乐观温暖了“我”,
给“我”的人生指明了方向,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21.(3分)文章中为什么说“暖,不再源自太阳,而是内心”?请简要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因为父亲的乐观、善良、勤劳和对自己的关爱(1分)温暖了自己(1分),给自己的人生指明了方向(1分)。
22.(3分)文章的结尾富有深意,请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父亲虽然已经去世很久了,但是他乐观的精神一直影响
着“我”,当“我”遇到人生中的艰难困苦时,都会想起父亲教“我”乐观
面对生活的情景,从而战胜困苦,渡过难关。(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3~26题。
我爱这土地(节选)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选自《艾青诗选》)
祥子买车(节选)
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他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
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
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作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
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祥子的脸
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祥子把钱
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
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
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
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
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
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
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
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选自《骆驼祥子》)
下面的表格展示了同学们研读《艾青诗选》《骆驼祥子》的部分
成果,请你相互参照,完成下面的任务。
23.(2分)【事件说一说】艾青爱“这土地”,祥子爱“车”,请你简要
概括艾青爱“这土地”的具体表现。
艾青爱“这 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祥子爱“车” ①为买车花掉了凑了整整三年的钱,拉起自己买的车几
乎要哭出来;
②将买车的日子当作自己的生日
【示例】①生前要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土地,即使死了,也要让羽毛腐烂在土地里面;②为土地遭受的不幸常含泪水
24.(2分)【写法品一品】两篇选文都用到了直接描写的方式,就
《我爱这土地》(节选),请你品一品。
《我爱这土地》(节选) 《祥子买车》(节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选文通过直接描写祥子买到新车
后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
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的动
作和神态,表现了祥子爱车如命
的形象
【示例】诗歌节选部分通过直接描写诗人“眼里常含泪水”的神态,表现了一个对土地怀着炽热的爱并甘愿为其奉献自己的一切的诗人形象
25.(2分)【人物评一评】两篇选文都写出主人公的内心充满了爱的
特点,结合选段,请你评一评艾青。
《我爱这土地》(节选) 《祥子买车》(节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中的祥子爱“车”。他不
惜花掉足足攒了三年的钱,
买到了属于自己的车,并对
车格外珍惜
【示例】诗歌中的“我”爱这土地。生前要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土地,即使死了,也要让羽毛腐烂在土地里面;为土地遭受的不幸常含泪水
26.(2分)【主旨探一探】《艾青诗选》和《骆驼祥子》都是中国现
代文学的经典作品,请探究《我爱这土地》的主旨。
《我爱这土地》(节选) 《祥子买车》(节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通过叙述祥子经过三年努
力,终于凑足了100块钱马上用其
中的96块钱买上了自己的新车的
情形,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
【示例】诗歌借土地抒发诗人对处于铁蹄蹂躏下的祖国的深沉的爱和为国献身的热情。表达了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 愿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7.(5分)班级决定出一期“月满中秋”的黑板报,请你为设计黑板报
出一份力,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 下面是黑板报中绘制的一幅图片,请你为其写一段解说词。
(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轮皎洁的圆月高高悬挂在湛蓝的天宇,身旁瓜果繁多,
菊花开得正艳,时时飘香。一家三口团聚在一起,同赏天上一轮明月,
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之乐,美满幸福。
任务二: “月”或许引发了你的联想和想象,请写一首小诗,放在黑板
报中,与同学们分享。(不少于4行;如超过4行,诗行之间用“/”标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皎洁的明月啊/你把光辉洒遍万里/那些远在他乡的亲人呵/也许同我一样独立/愿此夜人人同赏这美景/让月光带去无边的思忆
28.(50分)请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唐代诗人张九龄在诗中写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此时此地,那身处天边的朋友是不是也同诗人一样对月怀人呢?或许,
你也有想与别人分享的感受。请将《____共此时》补充完整,以此为
题写一篇文章。
任务二:中国人对月亮有着别样的情思,思乡、思亲、祈福、明
志……这些美好的情感,浓缩着中华儿女的乡情和家国情怀。以《思
在中秋》为题,写一篇文章。
任务三:月,会引发你怎样的感怀?月,会引起你哪些思考?月,
会激发你怎样的想象?请自选角度,题目自拟,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目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
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
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答案] 作文略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九上语文第一单元检测02
【2024秋九上语文阶段测试卷】
范围:第1单元(建议用时: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班级开展“家国情怀”学习活动,小雨和小雯特邀你参与。
1.(2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小雨由“家”的汉字构造导入活动(如下表),请你根据汉字构造,写出“家”的本义。
简体字 汉字构造 字义理解
家 家,会意兼形声字。《说 文》:“家,居也。从宀。 豭省声。”从甲骨文构造来 看,本义是 ______________。
2.(2分)小雯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发现“家”主要有如下几个义项:①家庭的住所;②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③学术流派。请你据此写出两个含“家”的词语。(本卷题目中出现过的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①无以为家;②文学家;③儒家。(任写两个即可)
3.(2分)小雨和小雯创作了一副对联,小雨写的是“社会欣欣向荣”,小雯写的是“祖国蒸蒸日上”。请你确定上下联并把这副对联工整地抄写下来。
上联: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
祖国蒸蒸日上
社会欣欣向荣
4.(8分)小雨围绕“家国情怀”这一主题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根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陆游年迈仍思报国,“僵卧孤村不自哀,①________________”;杜甫居茅屋而忧天下,“安得广厦千万间,②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渴望报效君主,“报君黄金台上意,③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忧国忧民,“④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李白闻笛思家,“⑤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杜甫月夜忆舍弟,“⑥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韩愈直言为君为国,“欲为圣明除弊事,⑦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羁旅思乡,“因思杜陵梦,⑧____________”
……这些文人雅士,这些道不尽的家国情怀,丰盈了中华文化。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提携玉龙为君死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此夜曲中闻折柳
露从今夜白
肯将衰朽惜残年
凫雁满回塘
5.(3分)行走在喧嚣的城市中,一间书屋便是心灵的安家之所。下面是小雯看到的一所书店的招牌,请你说说这个招牌好在哪里。
【示例】这一招牌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构图丰富饱满;猫看书的简笔图案,清新而活泼,既呼应了招牌中“猫”这一关键词,也凸显了书店的店铺性质;字体采用比较灵动时尚的漫画体,符合年轻人的审美特点;“猫的天空之城”这一店名,新颖别致,富有吸引力,同时暗示读者阅读的益处,即在书的世界里能够获得悠然从容的幸福体验。
6.(3分)爱家爱国,也需要有正确的表达方式。下面是小雨梳理的三类常见错误,请你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 A.炽(zhì)热 B.拈(zhān)轻怕重
(2)容易写错的字 A.江山如此多骄 B.愤勇杀敌
(3)容易说错的话 A.我每天都会帮妈妈承认一些家务。 B.家国情怀是人们心中常怀有的一种情怀之一。
(1)A.“炽”应读作“chì”,B.“拈”应读作“niān”;
(2)A.“骄”应写作“娇”,B.“愤”应写作“奋”;
(3)A.将“承认”改为“承担”,B.删去“一种”或“之一”。(每类选择一处作答即可)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7~8题)。
拟行路难(其六)
南北朝·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 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全诗抒写人生感慨及表达寒门士人的仕途坎坷,对命运的强烈追
求。
【注释】 ①蹀躞(diéxiè):小步行走的样子。
7.(2分)读到诗歌的题目和前两句时,我突然想起李白也写过类似的诗句,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其一)]。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8.(2分)读完全诗,联系陈子昂写的《登幽州台歌》,我明白了诗人因为怀才不遇,所以“______”和“______”。(摘录诗中词语填空)
叹息
罢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A)?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岳阳楼记》)
【乙】
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B)。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濑 ;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无外物以汩 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 而以为清也(C)?
予,四方之寓人也,行止无所定,而于是阁不能忘情,故将与上人别而书此以为之记。
(选自刘基《松风阁记》,有删改)
【注释】 ①石濑(lài):沙石上的急流。②汩:扰乱。③永日:度过漫长的一天。④颍水:河名。相传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隐居在颍水附近,并认为尧的这种话弄脏了他的耳朵,就跑到颍水边上去洗耳朵。⑤首阳:山名。相传伯夷、叔齐在周武王灭殷以后,逃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结合字形推测 朝晖夕阴 (1)______
联系常见成语 宠辱偕忘 (2)______
迁移课内字词 予尝过而止之 (3)______
根据语境推断 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 (4)______
日光
一起
曾经
高洁
10.(2分)请将“哉”“乎”“矣”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B.( ) C.( )
乎 矣 哉
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答案] 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
12.(2分)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
13.(2分)请从【甲】文中摘录一句话,概括“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
则有心旷神怡。
14.(2分)【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请分析两文作者所抒发的不同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描写了岳阳楼阴雨天气和春光明媚天气的景色,引发迁
客骚人不同的情感,从而抒发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
(1分);【乙】文听到风吹松树的声音后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抒发
了作者追求高风亮节,向往宁静生活的志趣(1分)。
[解析] 附【乙】文参考译文:
金鸡峰上有三棵松,不知有几百年了,微风轻吹,声音如幽静的水淙淙地流过石滩,风稍大,就像演奏典雅的古乐。那大风来的时候,就像翻扬的波涛,又像击鼓一样,低沉而有节奏。方舟上人在金鸡峰下建造了一座楼阁,取名为松风阁,我曾到访而住在那儿,舒畅得意得像要长住下来而忘了回去。因为此阁虽在山林之中,可是离人境不远。夏天不太炎热,冬天不太寒冷,观赏松可以使我眼睛舒服,聆听松可以使我耳朵舒服,没有外来的事物扰乱心境,使人欢喜快乐,使人愿意终日如此(度过漫长的一天)。又为何一定要像许由那样到颍水边洗耳才算高洁,像伯夷、叔齐那样爬上首阳山不食周粟才算清廉呢?
我是四处寄居的人,脚步从不安定于一处,可是对这座楼阁,却不能忘怀,所以在要跟上人道别时,写了这篇松风阁记。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7题。
奋跃而上,激扬青春力量
张凡
①青年者,人生之华也。人们总是把最美好的词语赋予青春,把最热忱的希望寄予青年。一代代青年在心系家国、无畏向前的奋斗中,回答着“青年何谓”“青春何为”的人生考题。
②从百余年前,一批批有志青年以舍生忘死的呐喊,推动暮霭沉沉的中国步入“觉醒年代”;到今天,新时代青年满怀“可以平视这个世界”的自信,与时代共同成长。无数青年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创造,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塑造青春中国最美的模样。历史波澜壮阔,镌刻下青年的名字;未来长空万里,期待着青年的进发。
③青春总是同梦想相伴,而梦想需要与奋斗同行。当年,一支支青年垦荒队奔赴荒原冻土、战天斗地,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新时代,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像一棵棵红柳、一株株格桑花一样,扎根西部、播撒知识,为广袤的土地带去无尽的生命力。置身民族复兴的关键一程,处于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新时代青年更需要发扬奋斗传统、释放奋斗激情。奋斗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只有根植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青春才能绽放绚丽之花。奋斗也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显担当。徐乃超,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银根边境派出所民警。他曾参与黄河抗洪抢险,也曾参与神舟系列飞船发射、回收、安保等工作。他与妻子在戈壁滩建立了“戍边夫妻警务室”。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每一次不惧挑战的探索尝试、不畏艰难的负重前行,都是对青春最有效的磨砺。向下扎根,向上拼搏,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
④青年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十几年如一日深耕坚守,周雷培育出16个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为“中国碗”装“中国粮”增添底气;孜孜不倦地探索,潘时龙带领团队研制出国际首台超高分辨率微波光子成像雷达,探索出雷达未来发展的可行途径。放眼神州大地,一大批青年在创新创造中挑大梁、担重任,彰显着勇于创新的精气神。今天,我们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一个探索性事业,呼唤着大批创新型人才。作为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的群体,广大青年尤应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激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争当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尖兵,善作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锋,在助力人民美好生活上勇探索,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⑤青春孕育无限希望。新征程上,广大青年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力量,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国家富强添砖加瓦。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4日,有删改)
15.(2分)下列说法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人们总是把最美好的词语赋予青年,把最热忱的希望寄予青春。
B. 新时代青年满怀“可以平视这个世界”的自信,与时代共同成长。
C. 青春总是同梦想相伴,而梦想总是需要与奋斗同行。
D. 一大批青年在创新创造中挑大梁、担重任,彰显着乐于创新的精气神。
B
[解析] A项,原文是“人们总是把最美好的词语赋予青春,把最热忱的希望寄予青年”,故A项表述有误;C项,原文是“青春总是同梦想相伴,而梦想需要与奋斗同行”,故C项表述有误。D项,原文是“一大批青年在创新创造中挑大梁、担重任,彰显着勇于创新的精气神”,故D项表述有误。
16.(3分)请梳理文章第④段的论证思路,将下面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17.(2分)班级拟组织一次“激扬青春力量”主题班会,请你结合选文,谈一谈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青春的活力来自不断地奋斗和拼搏。青春一闪而过,需要我们无比地珍惜。从生动的课堂学习到丰富的班级活动,从校园青年志愿者活动到科普创新实践的体验,处处让我们张扬青春的美丽,让我们有机会不断地寻找并坚定我们的青春梦想。(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
___
陈志宏
①故乡无山无岭,人们口中听说的青山、竹山、雷家山、磨子山等,顶多算个坡,就像苏轼寄居的东坡。小时候,这坡那坡去村一二里,在我的认识范围内,实属远方。现在回到渐趋荒寂的陈坊村,抬脚就到坡岭上,近在咫尺。
②苏轼居东坡,而我源源不断地从霜雪坡上汲取无尽的能量,让我像青松一样活着,纵使风吹雪压,兀自挺立,绿成一道风景……
③时至今日,我已记不清这坡田到底叫什么名字,入梦时,和家人一样,轻唤它“山上秧田”。山林与之毗邻,荒草碧连天,马尾松和杉树交替值守,绿魆魆(xū),松涛阵阵,让我不敢靠近。山林离我家仅一步之遥,却是我儿时的诗和远方。
④雪只落在它的故乡,霜亦如是。夜幕下,用冷鞭子抽打大地万物,像大人教训顽劣的孩子,看似重得吓人,实则轻轻地落。待旭日东升,晨光普照,原上茫茫一片白,安静如初。
⑤那年冬天,我家的“垦荒计划”正式启动。一早,父亲拉我一起上山,赶去秧田边上的冬坡,皑皑旷野,寒风呼呼,似万把利刃,刮得人满脸生疼。
⑥我感叹道:“好大的雪啊!”
⑦父亲嘿嘿一笑:“这不叫雪,是霜。”
⑧他朝手心吐口唾沫,搓搓手,握紧铲子,一脚一铲,一扬一抛,覆盖厚霜的灰草土翻成一片深红,乖乖地朝指定的地方飞去。父亲边铲土,边跟我讲霜的由来,听得我直哆嗦。见此情景,父亲引我去地垄避风,晒太阳取暖。
⑨突然,父亲一脚铲下去,“哟哟哟”数声,那表情,把我吓一跳。原来,一条银环蛇卷曲成团,安卧在新翻的红土里,只瞥一眼,吓得我直往父亲身后躲。
⑩父亲嘿嘿一笑,说:“别怕,蛇在冬眠,不咬人。”
他用铁铲把安静的毒蛇轻轻铲起,小心翼翼地将它送至地垄外边放生。我又惊又冷,上下牙打架。父亲转身回来,见我瑟瑟发抖,把铲子递给我,让我铲土。笨拙地铲了几个土堆,惊恐渐退,寒意渐消,俯视冬野,茫茫白霜不见了,大地回归暗灰土色。村廓树梢之上,红日冉冉爬升,似乎在伸一个长长的懒腰。
转天,大雪飞临,村子静得出奇,雪从树枝滑落清晰可闻,旷野想必更静吧。雪后初晴,父亲带我去冬坡晨练。那口塘硬硬的,冰封得严实,那块新垦的地,白雪缝里透着晶莹剔透的红,分外喜庆,应着过年的氛围。
“来,蹲马步,出左拳,缩,出右拳,收。就这样,会了吧?”父亲边示范边邀我一同打拳。我稍稍比画,更觉冷至心骨,缩至上次避风的垄边,晒太阳取暖。父亲不再强迫我,自顾自地练着,不久,脱了棉袄,脱了毛衣,喘着粗气,嘴边吞云吐雾,像个仙人。受此感染,我自觉加入打拳队伍。暖,不再源自太阳,而是内心。
转春,父亲在霜雪坡种上豇豆、南瓜、丝瓜、黄瓜、辣椒、茄子、苋菜、韭菜……我时不时地随父亲去冬坡,从池塘取水,浇菜地。霜雪之后的坡地,绿成一首春天的小令。
父亲的冬坡,那个为一家人刨食的荒坡,聊以填充饥饿的胃;我那落雪染霜的冬坡,以素净的白,化为一生的精神原乡。霜雪冷,霜雪白,映照我的人生路,纵有万千诱惑,千万惰性,也不乱方寸。
行走人间,沧桑染身苦浸心,走遍世界,吹散纷繁见真淳。又是一年春天至,父亲离我们而去已近三十年,怀念父亲,不知不觉想到他的冬坡。每每遇到看似过不去的坎,散不掉的心结,放不下的人和事,霜雪坡像一道明亮的光,给我一个明确的方向,为迷惑人生开解。
父亲的冬坡时常光顾我中年的梦境,闪现在疲惫、孤寂和无助的时刻,给我一缕苦寒的梅香,一丝冬阳的橘暖。
(选自《辽宁青年》2023年第12期,有删改)
18.(2分)根据你的理解,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父亲的冬坡
19.(2分)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儿时在冬坡的几件事,将下面的示意图补充完整。
20.(2分)文章前两段为什么要写苏轼的东坡?
小贴士 苏轼被贬黄州时,生活困苦,内心凄楚。第二年,在朋友的帮助下租借黄州城外荒地,因在黄州东门外而取名“东坡”。苏轼在此耕种,辛勤的耕耘换来丰收的喜悦,为此饮酒相庆,写下《东坡》一诗。自此,苏轼成了苏东坡,他逐渐走出了仕途的失意落寞……
【示例】①写苏轼在困顿之时在东坡耕种,引出下文父亲拉“我”一起赶去冬坡垦荒的事件;②苏轼的豁达与父亲的乐观温暖了“我”,给“我”的人生指明了方向,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21.(3分)文章中为什么说“暖,不再源自太阳,而是内心”?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因为父亲的乐观、善良、勤劳和对自己的关爱(1分)温暖了自己(1分),给自己的人生指明了方向(1分)。
22.(3分)文章的结尾富有深意,请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父亲虽然已经去世很久了,但是他乐观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当“我”遇到人生中的艰难困苦时,都会想起父亲教“我”乐观面对生活的情景,从而战胜困苦,渡过难关。(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3~26题。
我爱这土地(节选)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选自《艾青诗选》)
祥子买车(节选)
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他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作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选自《骆驼祥子》)
下面的表格展示了同学们研读《艾青诗选》《骆驼祥子》的部分成果,请你相互参照,完成下面的任务。
23.(2分)【事件说一说】艾青爱“这土地”,祥子爱“车”,请你简要概括艾青爱“这土地”的具体表现。
艾青爱“这 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祥子爱“车” ①为买车花掉了凑了整整三年的钱,拉起自己买的车几 乎要哭出来; ②将买车的日子当作自己的生日
【示例】①生前要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土地,即使死了,也要让羽毛腐烂在土地里面;②为土地遭受的不幸常含泪水
24.(2分)【写法品一品】两篇选文都用到了直接描写的方式,就《我爱这土地》(节选),请你品一品。
《我爱这土地》(节选) 《祥子买车》(节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选文通过直接描写祥子买到新车 后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 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的动 作和神态,表现了祥子爱车如命 的形象
【示例】诗歌节选部分通过直接描写诗人“眼里常含泪水”的神态,表现了一个对土地怀着炽热的爱并甘愿为其奉献自己的一切的诗人形象
25.(2分)【人物评一评】两篇选文都写出主人公的内心充满了爱的特点,结合选段,请你评一评艾青。
《我爱这土地》(节选) 《祥子买车》(节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中的祥子爱“车”。他不 惜花掉足足攒了三年的钱, 买到了属于自己的车,并对 车格外珍惜
【示例】诗歌中的“我”爱这土地。生前要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土地,即使死了,也要让羽毛腐烂在土地里面;为土地遭受的不幸常含泪水
26.(2分)【主旨探一探】《艾青诗选》和《骆驼祥子》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请探究《我爱这土地》的主旨。
《我爱这土地》(节选) 《祥子买车》(节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通过叙述祥子经过三年努力,终于凑足了100块钱马上用其中的96块钱买上了自己的新车的情形,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
【示例】诗歌借土地抒发诗人对处于铁蹄蹂躏下的祖国的深沉的爱和为国献身的热情。表达了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 愿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7.(5分)班级决定出一期“月满中秋”的黑板报,请你为设计黑板报出一份力,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 下面是黑板报中绘制的一幅图片,请你为其写一段解说词。(80字左右)
【示例】一轮皎洁的圆月高高悬挂在湛蓝的天宇,身旁瓜果繁多,菊花开得正艳,时时飘香。一家三口团聚在一起,同赏天上一轮明月,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之乐,美满幸福。
任务二: “月”或许引发了你的联想和想象,请写一首小诗,放在黑板报中,与同学们分享。(不少于4行;如超过4行,诗行之间用“/”标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皎洁的明月啊/你把光辉洒遍万里/那些远在他乡的亲人呵/也许同我一样独立/愿此夜人人同赏这美景/让月光带去无边的思忆
28.(50分)请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唐代诗人张九龄在诗中写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时此地,那身处天边的朋友是不是也同诗人一样对月怀人呢?或许,你也有想与别人分享的感受。请将《____共此时》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文章。
任务二:中国人对月亮有着别样的情思,思乡、思亲、祈福、明志……这些美好的情感,浓缩着中华儿女的乡情和家国情怀。以《思在中秋》为题,写一篇文章。
任务三:月,会引发你怎样的感怀?月,会引起你哪些思考?月,会激发你怎样的想象?请自选角度,题目自拟,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目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