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作者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字嗣宗,一字靖逸,浙江龙泉人,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夜书所见》《嘉兴界》《田家三咏》等。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于江湖诗派。他在文赋方面也颇有成就,著有《四朝闻见录》,被收入《四库全书》。
习作公告栏
夜书所见
在夜晚,书写自己看到的景物
送
挑
sòng
tiǎo
我会写
送给
送别
挑战
挑事
sòng
结构:半包围
偏旁:辶
笔画数:9
组词:赠送 送行 送别
造句:生日那天,哥哥赠送我一支钢笔。
书写提示:“关”高,居上偏右;“辶”最后一笔捺斜行平收。
重点指导
tiǎo
结构:左右
偏旁:扌
笔画数:9
组词:挑战 挑事 挑拨离间
造句: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也是充满挑战的。
书写提示: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兆”竖撇于竖中线上。
重点指导
古人常用“萧萧”来表现秋天的凄涼。看,唐代诗人杜甫在《登高》中就这样写道——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当年,杜甫年老多病,流落他乡,登高望远看到了树叶随风飘落,长江水滚滚奔腾,他心生悲凉和孤独之情。诗人叶绍翁也正是通过“萧萧”一词表达了内心的这种情感。
萧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带来阵阵寒意,诗人独自一人行走在江边。假如你就是客居他乡的叶绍翁,看到此情此景,你会产生什么样的心情?又会想到什么呢?
郁闷,孤独。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落叶,听觉描写,寒,触觉描写。用五觉描写写出了秋气萧森,环境凄清幽冷的感受。
夜深篱落一灯明。
看到远处篱笆下有一点灯火。
习作公告栏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小径
倾斜
寒霜
赠给
寒冷
菊花
君子
橙子
送给
盖子
挑水
识字游戏
习作公告栏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挑
挑
tiǎo
挑战
挑花
tiāo
挑水
挑选
tiǎo
①用竹竿等的一头支起。
②用细长的东西拨。
③一种刺绣方法。
④挑拨,挑动。
⑤汉字的笔画。
tiāo
①用肩担着。
②挑、担的东西。
③量词,用于成挑儿的东西。
④选,拣。
⑤挑剔。
多音字
再读古诗,划分节奏。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江上秋风动客情。
江上的秋风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思乡之情
江上秋风动客情。
叶绍翁。
因为他漂泊在外,不在自己的家乡,就像是在外作客。这里的“客”可以解释为“客居他乡”。
那这里的“客”指谁?
我们还可以从哪儿读出诗人的孤独之感?
那这里的“客”指谁?
江上秋风动客情。
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寒凉的气氛,更凸显客居他乡诗人的无奈。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后两句诗人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
积累一首关于思乡的诗,对比学习。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秋风是从哪里吹来?
萧萧落叶声中送来了一群群
大雁。
早晨秋风撩动庭中的树木,
独自漂泊他乡的人最先听
到了秋声。
主旨分析: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