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曹冲称象 课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 曹冲称象 课件(共4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9 09:0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了一个什么称大象的好办法。
你知道一头象有多重吗?
4 曹冲称象
曹操(155-220)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作者简介
曹冲(196-208) 字仓舒,东汉末年人,曹操之子,从小聪明仁爱,深受曹操喜爱。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一同、柱子”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
学习目标










结构分类
我会写
半包围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称赞 称量
造句:这个西瓜需要称重。
chēng
部首:禾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 ,右边的撇和左点要穿插到左边的禾木旁中。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柱子 铁柱
造句:大象的腿粗壮得像根柱子。
zhù
部首: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主”的最后一横穿插到木字旁右下方。

结构:半包围结构
组词:底部 到底
造句:他把玩具放在了床底。

部首:
广
书写指导:“氐”不宜太小,横收笔在横中线上,斜钩舒展,与“广”的撇平衡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秤杆 木杆
造句:菜市场里有一个很精准的秤杆。
gǎn
部首:

书写指导:右部“干”第一横比木字旁的横略高,第二横穿插到木字旁的点的右上方,右部长竖比左边木字旁的竖略低。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秤杆 秤盘
造句:秤盘里放着几个红苹果。
chèng
部首:

书写指导:右部“平”的长横稍向上倾斜,右部长竖比左部禾木旁的竖略低。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做工 做事
造句:我们做事应该细心认真。
zuò
部首:

书写指导:中间的口要写得小一些,“攵”的长撇穿插到“口”的下方,捺要舒展。

结构:上下结构
组词:年岁 岁月
造句:李爷爷的年岁很高,但仍耳聪目明。
suì
部首:

书写指导:“山”要写得扁一些,“夕”横撇的横写在横中线上,撇要拉长舒展。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 站直 站立
造句:我家离车站很近。
zhàn
部首:

书写指导:“立”的末横变提,写得短;“占”中的“口”要写得稍大。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 小船 轮船
造句:江边停靠着几只小船。
chuán
部首:

书写指导:“舟”的横变提,要写得短,右端不出头;“几”的第二笔不带钩。

结构:上下结构
造句:外面突然下起了大雨。

书写指导:注意四点的大小和位置要拉开适当的间距,首尾两点稍大一些。
组词: 然后 然而
部首:
rán

会认字

cáo
曹营

chēng

yuán

zhù



zhòng
称呼
人员
石柱
会议
超重
gǎn
笔杆

chèng

kǎn
线
xiàn
秤杆
砍树
白线

lùn
论文



停止
重量
zhǐ
liàng

gēn
树根
曹冲 称象 官员 四根柱子
议论 秤杆 细线 砍断
重量 为止 到底 做法
岁月 站立 船只 然后
曹冲 称象 官员 四根柱子
议论 秤杆 细线 砍断
重量 为止
我会读
cáo
chēnɡ
yuán

chènɡ
ɡǎn
xiàn
kǎn
zhònɡ
liànɡ
zhǐ
zhù
lùn
ɡēn

suì
zhàn
chuán
rán
zuò
chēnɡ

甲骨文
通过观察“称”的甲骨文,它是什么意思呢?
手提着鱼,表示称重量。
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见过超市阿姨称水果。
称:称重 称量 称体重
秤:秤杆 秤盘 体重秤
表示动作
表示物体

ɡǎn
____栏杆
这个秤杆(ɡǎn)和栏杆(ɡān)是用的同一种木材。
ɡān
____秤杆
多音字
【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到底】用在问句里,表深究。
【船舷】船两侧的边儿。
【议论】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
【官员】经过任命的、担任一定职务的政府工作人员。
词语释义
谁称象
为什么要称象
这头大象长得怎么样?
用什么办法称象?
结果怎么样?
第一部分(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大象的来历。
第二部分(2-3):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但是官员们的办法行不通。
第三部分(4-5):曹冲想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段落大意
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头大象的呢?
用“ ”画出文中的句子。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比喻句
用“像……像……”说说大象的耳朵、鼻子像什么。
大象的耳朵像 ,
鼻子像 。
扇子
鞭子
官员们在议论什么?
“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这么大的象,有多重呢?”
对比
写出人们想知道大象体重的迫切心情。
官员们提出了什么样的称象办法?
方法: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行不通
(古时候的秤)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对于官员们提出的称象方法是什么态度呢?
“直摇头”写出了曹操对官员们的主意不满意。
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读第4自然段,曹冲称象的方法是什么?
曹冲七岁
曹冲才七岁
加上带点字后有什么区别吗
“才”是仅仅的意思,强调了曹冲的年龄小。这么小就能想出称象的好办法,强调了他非常聪明、善于观察和动脑筋的特点。
曹冲办法
赶象上船
沿水画线
象下装石
称石得重
思考:曹冲的办法能成功吗?曹操赞同这个办法吗?
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分几步?
第一步: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第二步: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为什么要把石头装到船下沉的地方为止呢?
因为船下沉的深度和大象在船上时一样,才能说明这些石头的重量和大象的重量相同。
第三步:
称一称船上的石头。
第四步:
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曹冲的办法可行吗?
说明曹冲办法真的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讨论:为什么曹冲的办法更好?好在哪里?
大船
大秤
当作
解决了没有大秤的问题
石头
大象
让大象丝毫无损
等量代换
讨论交流
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你认为曹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非常聪明 善于观察
爱动脑筋 思考问题
我长大了,要做一个 的人。
本文讲的是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展现了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思考、能大胆表达想法的形象特点。同时告诉我们,平时善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课堂小结
官员们:造大秤
提不起
曹冲
赶象上船
画线
赶象上岸
装石头
称石头
得象重
曹冲称象
善观察
勤动脑
板书设计
( )
一、加一加,组成新字再组词。
禾+
木+
平 =___
尔 =___


( )
( )
主 =___

柱子
干 =___

( )
一杆秤
称心
笔杆子
课堂练习
大( )又高又大,身子( )一堵墙,腿( )四根柱子。


二、选字填空。



曹操的儿子曹冲( )出来说,他有个办法。



赶象上船 
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在船舷上做记号
称石头的重量
三、读第4自然段,给下面的内容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1
3
2
4
课后作业
1.曹冲才七岁,就这么聪明,你还有其他更好的称象办法吗?和同学说一说,看看谁的办法好!
2.搜集有关大象的资料,同学之间讲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