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知识回顾:此图片是什么会议的场景?它召开于什么战争期间?这一时期美苏是什么关系?
再问:一战后(二战前)的世界格局是什么?
第七单元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14课
冷战政策:
美国带领西方
资本主义国家
对苏联等社会
主义国家采取
除武装进攻之
外一切手段的
敌对行动,以
“遏制”共产主义。(根本目的)
局部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
冷战中伴随着局部热战,通常是美苏通过局部代
理人的战争进行,通过资金和武器援助各自支持的国
家。达到美苏双方“互相遏制,却不诉诸武力” 。
九下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
冷
战
政
策
含义
信号
开始
表现
美
国
苏
联
美国带领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力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 遏制共产主义。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出台“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
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
军事上:成立“北约”
经济上:成立“经互会””
军事上:成立“华约”
美苏两极格
局最终形成
*
丘吉尔铁幕演说(1946年)
——发出了战后东西方冷战的信号
①演说中丘吉尔公然把矛头指向谁?
②丘吉尔的主张后来发展为什么政策?
苏联
材料解析:(教材P84)
1946年3月,丘吉尔说英国前首相:“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德里亚海的的里亚斯特,一副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在这条线的后面,座落着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东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只有雅典,放射着它不朽的光辉,在英、美、法三国现场观察下,自由地决定它的前途…”
冷战政策
*
出台杜鲁门主义(1947年)
——美国冷战开始标志、政治上的表现
1、材料中的“暴力政治”指什么?
2、材料中的“敌人”主要是指谁?
3、材料中的“自由世界” 指什么?
4、为了“帮助别人”,美国是怎么做的?
我们应该帮助别人,因为我们懂得,我们不能在一个经济停滞的世界中分享繁荣;我们应该帮助别人,因为经济困扰无论出现在世界哪一个地方,都是暴力政治的滋生地;我们应该帮助别人,因为向正在因对付我们的共同敌人而遭受损失的朋友和同盟者伸出援手是正确的”。 ——1947年3月
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讲(教材P84)
社会主义
苏联
资本主义
出台“杜鲁门主义”
推行马歇尔计划
——美国冷战政策经济上的表现
材料解析:(教材P84、85)
《欧洲复兴计划》的主要内容:美国拨款130多亿美元援助西欧各国作为复兴战后经济之用,但受援国必须购买一定数量的美国货;撤除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限制;接受美国对使用美援的监督,把本国和殖民地出产的战略物资供给美国;保障美国私人投资和开发的权利;削减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实施美国要求的财政政策,把进步力量排挤出政府等等。
美国为什么要“帮助别人”,真实意图?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美国冷战政策军事上的表现
1、材料中内容来自哪份文件?
2、根据此文件,成立了什么组织?
3、 为与之抗衡,苏和东欧成立了何组织?
请回答:
材料解析:(教材P85)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间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的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出自1949年某公约第5条规定
“北约”
“华约”
《北大西洋公约》
4、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 A.由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C.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集团
*
社会主义阵营
对 峙
苏
美
资本主义阵营
争霸开始
50年代中期
华约
北约
*
美苏争霸
争霸形成
阶段特征
结束
赫鲁晓夫上台后,对外开始争取与美国取得平等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挑起美苏争霸。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冷战结束
九下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时 间 特 征 表 现(事 件) 美 苏 总 统
尼克松
勃列特涅夫
苏联:从阿撤军;
战略收缩。
美国:最大债务国;
遇日西欧竞争 里根
戈尔巴乔夫
苏攻:苏联出兵阿富汗;
美守:尼克松访华;
美从越南撤军
古巴导弹危机
苏联处于劣势
肯尼迪
赫鲁晓夫
美攻苏守
苏攻美守
双方实现
有限缓和
50-60
年 代
70年代
高 潮
80年代
*
赫鲁晓夫对美国记者说:
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
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
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
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教材P86)
这段材料表明了赫鲁晓夫什么样的战略意图
(即苏联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追求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
*
讨论平起平坐
第 16 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探究
赫鲁晓夫要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凭什么?
国家实力(经济、军事)增强
*
疯狂的军备竞赛
1952年,美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美国不久迎头赶上,双方进入太空对抗阶段。
1949,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53年,苏联试爆氢弹成功。
1957年,苏联率先发射卫星和洲际导弹。
*
古巴导弹危机最后是如何收场的?对苏联产生了什么影响?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进行核武战争的边缘
古巴导弹危机
是由于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而使美苏两国接近战争边缘的一次重大对抗。苏联向古巴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并在古巴,距离美国本土仅90英里处修建可用于发射核导弹的基地。美国随即做出强烈反应,对古巴实行海上封锁,并要求苏联撤出所有导弹。10月底,赫鲁晓夫被迫同意从古巴撤走苏联导弹。这一事件以后,苏联决心全力发展核武器,导致了两国新的激烈竞争。(教材P86)
*
恐怖的平衡
*
恐怖的平衡
核战争危害:
首先,核武器直接攻击的地区,方圆几公里内的人员死亡。 其次,造成长时间大范围核污染。 最后,大规模核战争会引起“核冬天”,如果情况严重,人类会就此灭亡。
第一阶段:古巴导弹危机(1962)
—— 一场惊心动魄的核对抗
对这副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A、苏联要维护世界人民利益,抵制美国的扩张政策
B、赫鲁晓夫满头大汗,可见战略优势在美国一边
C、两人都试图按下手中的核按钮,摧毁对方
D、两人较量难分胜负,于是都放弃了敌对立场
图中两人分别是谁?
肯尼迪
赫鲁晓夫
扳手腕的态势反映出优势在哪一方?
America
Russia
*
第二阶段
苏
美
军事实力相对下降
经济增长缓慢
陷入越战泥潭
经济发展迅速
军费开支扩大
在亚太战略收缩
在亚非 大肆扩张
军事力量微略超过美 国
—苏攻美守
出兵阿富汗
从越南撤军
尼克松访华
*
第三阶段
美国
最大债务国,
遭遇竞争
苏联
全面收缩
阿富汗撤军
东欧
亚太
——美苏实现有限缓和
为什么争霸的最后,苏联“破产”了呢?
*
美苏在争霸过程中互有攻守,对外政策也有所变化。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关键是双方经济、军事等实力(即综合国力)的竞争。
决定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各国实力对比的变化。
动脑筋:(教材P87) 甲:美苏争霸的实质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
乙: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答:首先,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国家利益,美苏从战时( )关系转变为战后的( )关系。
其次,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 )。
最后,美苏争霸的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 )的划分。
盟友
敌对
各自的国家利益
势力范围
*
美苏争霸
美苏冷战
出台“杜鲁门主义”(美)
推行“马歇尔计划”(美)
成立“北约”
50-60年代: 美攻苏守 古巴导弹危机
70年代: 苏攻美守 苏出兵阿;
美撤军越;尼访华
80年代:双方实现有限缓和
成立“华约”
政:
军:
经:
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1991年,苏联解体
结果
发 展
两极格局结束
*
社会主义阵营
对 峙
资本主义阵营
两 极
格 局
美
苏
苏联解体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变得怎样呢???
*
谢谢指导!
相城区望亭中学:朱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