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什么是数轴?课前引导..利用数轴可以确定直线上点的位置,
平面内点的位置如何确定呢?BA平面直角坐标系宜昌市第二十六中学 周卫锋课堂大舞台,你我展风采!我参与,我自信!我收获,我快乐!自学指导: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理解教材中的每一句话,遇到问题要解答,例题先自己做,后对照答案;
重要地方要画出,有疑惑的做好标记,为下一步交流做好准备。体会.分享 能说出你自学的收获和体验让大家与你分享吗?成果展示 我知道了:_________我学会了:_________成果展示 我知道了,我学会了大家都能说出,可并不是每位同学都能把自己的疑问转化问题提出来。因为这需要勇气和能力!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平面内有公共原点而且互相垂直的两条数轴,就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直角坐标系,坐标系所在的平面就叫做坐标平面探索新知 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步骤:
(1)画:画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
(2)标:一标坐标原点O,二标正方向,三标单位长度,四标x,y轴。
(横轴)(纵轴)第一象限第四象限第三象限第二象限想一想:横轴与纵轴将坐标平面分为几部分?探索新知 坐标轴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2,3)( - 4 , 1 )·A(3,2)由点A分别向X轴和y轴作垂线3叫做点A的横坐标2叫做点A的纵坐标A点在平面内的坐标为(3, 2)
记作:A(3,2)横坐标写在前,
纵坐标写在后,
中间用逗号隔开坐标学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如何表示A点的位置?给点读坐标··A( 4,3 )2与你共探究根据坐标找点?( 4,3 )A让我们一块来做游戏两只小蜜蜂飞在花丛中,飞到东来飞到西。激情互动 教学相长A(﹣4,0)的家出发沿着 B(-2,-2)
C(-2,0) D(3,-2) E(5,0) F(2,0)
G(2,5) H(-1,3) I(2,3) F(2,0) A(﹣4,0)的路线飞了一圈5-5-2-3-4-13241-66y-55-3-44-23-121-66oX····AB (-2,-2) (3,-2) ····DEF·HG(﹣4,0)(5,0)(2,0)(2,5)(-1,3)(2,3)把各点连接起来会得到什么图形?
·I各象限内和坐标轴上点的坐标有何特点?完成下列表格++++——————000000++小游戏 1.以王树娟所在排为横轴、杨荣玲所在列为纵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你能用坐标表示你的位置吗?2.请找出以下几个坐标指的是哪个同学的位置:(3,2) (-2,4) (0,3) (-3,-4) (4,-1)3.第一象限的同学请举手!……31425-2-4-1-3xy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小结: 当点P (a,b)落在一、三象限的两 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时。
xy(3,3)a=bxy( - 3,3)a=-b小结: 当点P (a,b)落在二、四象限的两 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时。
大胆择题 勇于闯关1432过关斩将,及时反馈 56风险题1.横坐标为负,纵坐标为正的点在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B希望这道题能给你带来好运!2.如果a-b<0,且ab<0,那么点(a,b)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B希望这道题能给你带来好运!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1)直角坐标系中,点(3,0)在横轴上,点(0,-3)在纵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原点既在X轴上又在Y轴上
(3)在同一坐标系中,(2,-5)与(-5,2)表示两个不同的点
(4)仅有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就可以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1) (2) (3)希望这道题能给你带来好运! 希望这道题能给你带来好运!1.点A(3,4)到x轴的距离是( ),
到y轴的距离是( );
2.点B(0,9)到x轴的距离是( ),
到y轴的距离是( );
3.C (9,0)到x轴的距离是( )
,到y轴的距离是( );
若点P(a,b)是第四象限的点,且︱a ︱ =2, ︱ b ︱ =3,则p的坐标是( )
A. (2,-3) B.(-2,3)
C.(-3,2) D.(3,-2)A希望这道题能给你带来好运! 已知X轴上的P到y轴的距离为3,则点p的坐标为( )希望这道题能给你带来好运!若点(a+5,a-3),
则a的值为( )
该点的坐标为( )希望这道题能给你带来好运!在y轴上在x轴上在同一坐标系中,如果(3a+1,
b-2)与(-5,1)所示的位置
相同,则a=( )b=( )希望这道题能给你带来好运!已知(a-2)2 + ︱ b+3 ︱=0,
则P(-a,-b)的坐标为( ) 希望这道题能给你带来好运!回顾梳理,互动返悟 我对同学说:
1、我学到了什么?
2、我向你学习什么?
3、我提醒你注意什么?我对老师说:
我有哪些感触或困惑?
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3.由点写出坐标,由坐标找出点;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和各个象限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数学中的人生哲理 在生命萌动之初,你在人世间就有了自己的位置,到生命终结之际。作为现在的你,知道如何定位好自己的位置吗?
把握好我们学生的位置,做我们能做的事,该做的事,并且尽力把它做好,这才是你应该做的最总要的事!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产生过程;
2、会正确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3、使学生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探索、分组讨论及总结,解决本节内容的相关问题及学生的疑问,使学生充分体会和掌握坐标系与点的关系;
2、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初步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进一步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参与、助人为乐的精神,同时使学生领会数学的严谨性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同学,本班同学领悟力较好。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
2、教学难点
⑴平面直角坐标系产生的过程及其必要性;
⑵教材中概念多,较为琐碎。如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轴、坐标原点、坐标平面、象限、点在平面内的坐标等概念及其特征等等。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活动
一、课程引入
本节课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巩固训练──拓展延伸”的模式展开,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中对于不同的内容应选择了不同的方法。对于坐标系的产生过程,由于是本节课的难点,可采用探索发现法;对于坐标系的相关概念,由于其难度不大,且较为琐碎,学生完全有能力完成阅读,因此可采用指导阅读法;对于由点求坐标、由坐标描点,由于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应采用小组讨论和讲练相结合的方法。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本节课将借助于多媒体课件与实物投影仪进行教学。
(评注: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比直接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本节课先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探索思考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积极思考探索,让学生经历“观察、类比、发现、归纳”过程,以此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学会”变成“主动会学”。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数轴上(一维)的点与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在生活中确定平面内(二维)的点的位置的方法,再与数轴上的点加以类比,从而引出平面内的点的表示方法,同时在学习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过程
⑴激发冲突、提出问题
在生活中,当去玻璃店配一块窗户玻璃时,营业员会对你提出什么问题呢?玻璃的长宽尺寸!这个过程用数学语言说,就是一个“量化”的过程。生活中,需要量化的问题有很多,路程的远近、运动的快慢、信号的强弱、地震强度的大小、导弹卫星运行轨迹的跟踪测算等,都需要用一定的数据去精确地“量化”。现在说“数字化世界”,似乎印证了两千年前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万物皆数”的信条。除了大小、快慢、导弹卫星运行轨迹的跟踪测算等需要量化外,还有一种比较常见但又比较困难的问题──位置的量化!如为了说明一条公路上加油站的所在位置,一般来说,常是先在公路上选择一个彼此熟悉的位置作为事先的参照物(约定),然后只要说明加油站离开这个参照物的方向与距离,这实际上是数学中“数轴”的生活模型。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要将一个物体的位置量化,必须经过两个过程:⑴事先作出约定(选参照物)⑵给出相关数据。由于公路可以看成是一条直线(一维问题),量化时,数的正负符号可以用来表示方向,数的绝对值大小用来表示距离,因此加油站的位置只要一个数据就可以“量化”确定(一维)。但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情况,比如说朋友家住某个城市,第一次去他家玩时,势必要先了解他家住的位置(几村、几幢、几单元、几室),这实际上也是一个“位置量化”的问题。把这个问题抽象成一个数学问题,就是“如何确定平面(二维)上一个点的位置?”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
苏联著名数学家辛钦曾有这样一段话:“我想尽力做到在引进新概念、新理论时,学生先有准备,能尽可能地看到这些新概念、新理论的引进是很自然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我认为只有利用这种方法,在学生方面才能非形式化地理解并掌握所学到的东西。”
这段话很精辟道出了引入新知识的一个重要原则──由自然到必然,就是说,在引进概念前,要让学生感到这是很自然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
(评注:说明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领悟知识产生的必要性,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的道理。)
⑵探索研究、构建模式
类似上面的过程,势必要先给出一些约定(选参照物),再给出一些数据,才有可能将这个点的位置确定。比如地球上一个点位置,就是通过这个点的经纬度两个数据确定的。
下面就请同学们思考:你事先作出什么约定,再给出什么样的数据,就可以确定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注意:不同的学生事先作出的约定可能不同,即使约定相同,给出的数据方案也未必相同,那不要紧,只要最后确实能够达到“确定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效果就行,教师忌急于抛出自己需要的方案,同时要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大加鼓励与表扬!这里是体现各位学生创造性才能、培养学生思维发散性的极好素材。在思考过程中,要求同学们不要看书,提出的方案可以与书本上不相同,看看谁提出的方案既切实可行,又新颖简便?学生提出的方案可能有:直角坐标系、斜坐标系、极坐标系等。直角坐标系学生容易想到,对于极坐标系,由于学生有方向角知识的基础,所以也有可能想到,而斜坐标系对学生来说不容易想到,其实笛卡尔当年首先创立的就是斜坐标系。
在经过师生一系列的讨论后,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揭示课题与学习目标。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消化琐碎的概念,再结合多媒体讲解新课。
(评注:不拘泥于课本中已有知识,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⑶介绍历史,激发兴趣
早在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就发现不同的几何(主要指圆锥曲线)问题解决有不同的特殊性,因此人们不得不寻找解决每一个问题的特殊方法,这显得比较困难。因此笛卡尔设想将几何问题数量化,从而使其变成一个代数问题,用代数学的方法进行计算、证明,从而达到最终解决几何问题的目的,由此诞生了一门新的数学分支──解析几何。这好像在被一条大河隔开的代数和几何的两岸,架起了一座桥梁,把“数”与“形”统一起来,引起了数学的深刻革命,恩格斯称解析几何的诞生是数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笛卡尔的这种思想,尤其对于高速计算机出现的今天,更具有深远意义,事实上,中国数学家吴文俊、张景中等人对“机器证明几何问题”做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令人瞩目、在国际领先的成果。
大凡伟大发现的背后,似乎都带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如牛顿的“苹果落地”、阿基米德的“浴室顿悟”等故事,这里也可以适当提及关于笛卡尔观察“蜘蛛结网”导致发现坐标系的传说,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投身科学与学习数学的兴趣。
(评注:适当介绍一些数学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是线索,教师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
⑷操作演练、形成技能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两条例题:①由坐标描点;②由点求坐标。
例1、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A(4,2),B(2,4),C(-3,5),D(-4,-3),E(0,-3),F(-5,0)。
解:见图⒌
例2、填空题:在括号内填入图6中A,B,C,D,E,F各点的坐标。
A( ,),B( ,),C( ,),D( ,),E( ,),F( ,)。
答:A(-5,4),B(-4,-3),C(3,-4),D(5,2),E(0,2),F(-3,0)。
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关于坐标平面的结构,注意两条坐标轴不属于任何象限;要注意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如点P(x,y),它的横坐标x和纵坐标y的顺序是不能任意交换的,A(3,2)和B(2,3)表示两个不同的点。一定要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用“,”分开,不能颠倒。
⑸变式训练、交流活动
活动1、挖地雷──以学生感兴趣的战争题材,给出一些坐标,要求学生确定相应的点.
活动2、“标点”与“报坐标”比赛,任意叫两位学生走上讲台:一位报坐标,另一位标出相应点所在的位置;反过来,一位指点,另一位报出相应的坐标,看谁既快又正确。
活动3、对教室里学生座位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第三排向右方面为X轴正方向,第三列向前为Y轴正方向。让学生说出自己与别人的坐标,反之,报坐标,相应的学生站起。
活动4、让学生相互交流这节课的收获,再请学生代表发言,然后教师归纳总结。
⑹检测评价,课题作业
将课前准备好小试卷,当场练习测评。课外作业除了布置课本上正常的练习题外,再提供下面一些研究性课题作业,供少数学生参考完成。
a、思考如何确定空间中一个点的位置,提出方案并相互交流。
b、上网查阅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相关科普知识。
c、上网查阅关于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的相关材料。
吴文俊院士获得2000年中国科学技术最高奖,他在“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问题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三、评价分析
前面分析,坐标系产生的必要性是难点,而坐标系知识对后续的学习又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节课中教师的课前准备与课堂组织显得尤其重要。本节课中,通过创设一些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启发学生探索思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研究。同时,借助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手段,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因此,在本节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本节课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很好地保证。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应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提高思维水平。在学生回答时,通过语言、目光、动作给予鼓励与赞许,发挥评价的积极功能。尤其注意鼓励学有困难的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发表自己看法,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耐心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鼓励他们改进;对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亮相”,并予以肯定鼓励;对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同学,通过布置选做题与研究性课题作业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在这节课的设计过程中,存在一些困惑。本节课由于比较注重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同时也有意识地渗透了一些数学文化,因此本节课中学生巩固训练的时间相对偏少。在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今天,当然不能忽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培养。那么如何将这两者有机地整合处理好,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恳请各位专家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