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九上科学《酸碱盐 》巩固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九上科学《酸碱盐 》巩固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0-09 08:4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酸碱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下列物质跟水混合后,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是(  )
A.CuO B.Na2CO3 C.Fe(OH)3 D.HCl
2.有些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决定了实验的成功和安全。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先后操作正确的是(  )
A.先将试管固定好,再放置酒精灯的位置
B.先向试管中加高锰酸钾,后检查气密性
C.先将导管伸入集满水的集气瓶,后加热
D.先从水槽里将导管移出,后熄灭酒精灯
3.生物检索表常用于鉴定生物的种类。小新同学参照二歧分类检索表制作了氢氧化钙、盐酸、氢氧化钠、硫酸4种溶液的物质检索表(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代表溶液呈酸性 B.甲表示硫酸
C.乙表示氢氧化钠 D.丙表示氢氧化钙
4.盐酸(HCl)是实验室的重要物质,能与许多物质反应。关于如图所示的概念图,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X不可能是H2O
B.Y可能是硫酸钡
C.若W呈红色,则指示剂可能是无色酚酞试液
D.碱可以是可溶性碱,也可以是难溶性碱
5.小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为证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他可以向试管中滴加的试剂是(  )
A.稀硫酸 B.硝酸银溶液
C.氯化铜溶液 D.氢氧化钙溶液
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中,有这些信息或现象:①实验中所用的盐酸是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的质量为36.5g;②完成实验后,当锥形瓶内不再产生气泡时,大理石有剩余。假设大理石中的其他杂质不溶解在稀盐酸中。根据以上信息或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实验中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B.反应结束后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CaCl2
C.本实验中产生的CO2质量为2.2g
D.本实验中所用的盐酸可以用硫酸替代
7.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以下图像中纵坐标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横坐标表示相关的量。其中图像表示正确的是(  )
A.B. C.D.
8.向两个盛有相同质量铝粉和铁粉的烧杯中,分别滴加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B.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
C.c点时,B烧杯溶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铁
D.右侧曲线不能反映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9.将一定量的金属M(M>H>Cu>Ag)加入到含有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根据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①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含Ag、Cu
②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则滤渣中一定有Cu
③若滤渣含有M,则滤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多含3种,最少含1种
④若滤液只含一种溶质,滤渣可能含三种金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下列图像与实验设计对应正确的有(  )
图像
设计实验 甲:向未经磨的铝片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乙:向MnO2中滴加H2O2溶液 丙: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MgO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丁:足量红磷在密闭的集气瓶中燃烧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11.下列各组物质中,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能鉴别的是(  )
A.CuSO4溶液、Ba(NO3)2溶液、KOH溶液
B.CaCl2溶液、Na2CO3溶液、稀盐酸
C.MgCl2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
D.Na2SO4溶液、BaCl2溶液、AgNO3溶液
12.将a%的氢氧化钾溶液b克和b%的硫酸溶液a克混合,下列不能与这种混合液发生反应的是(  )
A.氧化铜粉末 B.盐酸
C.氢氧化钠固体 D.氯化钡溶液
13.一定条件下,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上各放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均加入质量分数相同、质量相等的稀盐酸,调整天平呈平衡状态,然后向左、右两烧杯中分别加入选项中物质,最终天平仍能保持平衡的是(  )
A.相等质量的Fe、CuO反应后盐酸有剩余
B.相等质量的Al、Zn两种金属完全溶解
C.10.0gCaCO3和10.6gNa2CO3两种固体完全溶解
D.相等质量的Mg、Al反应后两种金属均有剩余
14.图像能直观体现化学中的各种变化关系,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下列图像与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不相符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14小题)
15.在A+2B→2C的反应中,若32g物质A和足量物质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6g物质C,则参加反应的物质B的质量为   .若 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16.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盐酸,胃酸过多时常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其化学方程式为:   。Ba2+有毒,用X射线检查肠胃病时,常服用钡餐(硫酸钡),但误服碳酸钡可引起中毒,其反应方程式为:   。
17.将a克过氧化氢溶液和b克的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使之完全反应。
(1)若生成水为c克,则可得氧气为    克;
(2)若得到剩余物c克,则可得氧气为    克。
18.化学实验室常用10%的H2O2溶液来制取氧气。小明和小红欲用10%的H2O2溶液来制取干燥的氧气,小明使用的是装置图1,小红使用的是装置图2。试回答:
(1)小红同学使用的装置是不合理的,原因是    。
(2)两装置的B仪器中应盛放的物质是    。
(3)从严格意义上说,小明使用的收集装置也不尽合理,理由是    。
(4)10%的H2O2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当H2O2完全分解时,液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到    。(保留到0.1%)
19.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中。
(1)小柯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他将胶头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挤入锥形瓶内,观察到    ,得出CO2和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2)小妍认为上述实验存在缺陷,于是对图甲装置进行了改进,添加了胶头滴管A(如图乙所示)。滴管A中应盛放的液体是    ,操作过程中,两种液体的滴入顺序为    。
20.工业盐酸中通常溶有少量的FeCl3而呈黄色,小红为测定某工业盐酸中HCl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某工业盐酸100g,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测得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与反应生成的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AB段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2)所加的NaOH溶液质量为120克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
(3)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    。
21.如图是小实构建的氢氧化钙部分知识网络,其中“—”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无色酚酞试液在Ca(OH)2溶液中显红色,该溶液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离子是    。
(2)列举Ca(OH)2的一种用途:   。
(3)X溶液能与Ca(OH)2溶液反应并产生红褐色絮状沉淀,写出X的化学式    。(写出一种物质即可)
(4)往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反应结束后判断加入的稀盐酸是否过量,可以往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    (填字母,可多选)检验。
A.AgNO3溶液 B.Ca(OH)2溶液 C.CaCO3 D.CO2
22.在化学实验中,有时药品的滴加顺序不同会导致实验现象不同。某同学使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广口瓶内气球的体积变化与滴加药品体积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A点表示开始滴加某种药品,B点表示开始滴加另一种药品(不考虑由于滴入液体的体积及反应导致的温度变化对集气瓶内气压的影响)。据图回答:
(1)实验中首先加入的试剂是    。
(2)BC段气球体积不变的原因(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CD段气球体积增大的原因是    。
23.如图甲所示,向盛有CuO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2SO4,CuO全部溶解并得到蓝色溶液;继续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B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试管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NaOH溶液,又有沉淀生成,且新生成的沉淀质量跟滴加的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写出向上层清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一个即可)
(2)图乙中A点对应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    。
24.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他们把A、B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乙图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观察到有红褐色絮状沉淀生成,溶液呈黄色。
(1)图甲中A试管充分反应后,有剩余的反应物为    。
(2)通过以上现象能确定烧杯中溶液含有的溶质是    。
25.某小组同学通过如下四组实验对稀硫酸部分化学性质进行验证:①Mg和稀硫酸;②MgO和稀硫酸;③Ba(NO3)2溶液和稀硫酸;④NaOH溶液和稀硫酸。实验结束后将所有反应后的溶液混合进行了如图操作,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④NaOH溶液和稀硫酸混合后无明显现象,再将打磨过的铁丝浸入该实验后的溶液中,仍无明显现象,据此    (选填“能”或“不能”)验证NaOH溶液和H2SO4发生了反应。
(2)实验结束后进行的操作①的名称为    。
(3)滤液b的成分中一定含有    (用化学式表示)。
26.某氯化钠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硫酸钠、硝酸钡、氯化镁、硫酸铜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取40g固体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A的化学式为    。
(2)写出生成白色沉淀B的化学方程式    。
(3)固体样品中除氯化钠外,还一定存在    。
27.向一定质量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m=   ;
(2)d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
28.“化学多米诺实验”是利用化学反应中气体产生的压力,使多个化学反应依次发生(整个反应只需要第一个反应发生,就好像多米诺骨牌游戏一样)。以下就是一个“化学多米诺实验”,已知H2O2在MnO2的催化作用下可分解产生O2和H2O.如图所示的A﹣H各装置中分别盛放的物质为:
A、稀硫酸;B、锌粒;C、3%H2O2溶液;D、MnO2;E、某溶液;F、某块状固体;G、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H、足量澄清石灰水。请回答以下问题:
(1)反应开始后,若G中出现红色,H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判断E、F中的物质可能分别是:   、   ;
(2)按基本反应类型写出该实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29.小明为探究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实验:
(1)实验后液体颜色变红的试管是    ;
(2)反应后试管C溶液中一定存在的大量阳离子是    ;
(3)小明把D、E反应后的液体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只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小明分别对试管D、E反应时的反应物用量有如下描述,正确的是    。
A.试管D中氢氧化钙溶液一定过量 B.试管D中稀盐酸可能过量
C.试管E中碳酸钠一定过量 D.试管E中稀盐酸一定过量
30.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K1、K2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及步骤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实验Ⅰ:沿分液漏斗将一定量NaOH溶液注入A中,关闭漏斗活塞。
实验Ⅱ:打开K1,观察到B中部分溶液倒吸入A中,待停止倒吸。
实验Ⅲ:打开K2,观察到C中溶液分别倒吸入A、B中,轻轻振荡,直到液面稳定。
[思考与交流]
(1)根据实验Ⅰ和Ⅱ   (填“能”或“不能”)证明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2)实验Ⅲ,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是    。
(3)实验Ⅲ,C中溶液倒吸入A装置的锥形瓶内,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为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HCl;请你帮助设计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   。
31.铜跟浓硫酸的反应原理是:Cu+2H2SO4(浓)CuSO4+SO2↑+2H2O,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硫酸铜.请回答一下问题:
(1)SO2有毒,D装置为防止SO2进入空气,选择氢氧化钠溶液而不选择氢氧化钙溶液的原因    ;
(2)充分反应后,烧瓶中的铜片仍有剩余,那么硫酸是否也有剩余呢?该小组同学进一步研究:待烧瓶冷却后,将烧瓶中的混合物稀释、过滤、用滤液做了如下实验.你认为,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硫酸有剩余的有   (填字母)。
A.用pH试纸测试滤液pH,其中pH约为2
B.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现象
C.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氧化铁粉末,粉末逐渐消失
D.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少量锌粒,有气泡产生
32.实验课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依次开展了以下探究,请完成其中的三个空。
[提出问题1]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并不断振荡。     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变质了。
[提出问题2]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2)取步骤(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
[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猜想2正确。
[思考与讨论]有同学认为,探究1已经证明了碳酸钠的存在,所以实验探究2中的实验步骤(1)是多余,只要如实验步骤(2),样品溶于水后,直接滴入酚酞即可的。该同学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
四.计算题(共3小题)
33.某学生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 5 份样品分别和稀盐酸反应,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
实验编号 样品的质量/克 稀盐酸的质量/克 生成气体的质量/克
1 6.0 10.0 0.88
2 6.0 20.0 1.76
3 11.0 40.0 3.52
4 11.0 50.0 X
5 11.0 60.0 4.4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
(1)X 为    .
(2)上述实验中,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未反应完的组的编号是    .
(3)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上述五组实验中,石灰石样品与稀盐酸恰好完全的一组编号是    ,该组反应后所得溶液(不饱和)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此结果保留整数)
34.已知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在一烧杯中盛有30克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   7(填“>”、“=”或“<”);
(2)产生的气体有多少克?
(3)在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常温),通过计算求出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5.在一烧杯中盛有 100gBaCl2和 HCl 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 Na2CO3溶液,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 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甲所示,溶液中钡离子的质量与所滴入 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图甲中 AB 段表示 Na2CO3溶液与混合液中的    反应。(填化学式)
(2)通过计算求出图中 m 的数值。(写出计算过程)
(Na2CO3+2HCl=2NaCl+H2O+CO2↑,BaCl2+Na2CO3=BaCO3↓+2NaCl)
(3)实验过程中,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如何变化,并结合图及所学知识作出合理解释。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下列物质跟水混合后,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是(  )
A.CuO B.Na2CO3 C.Fe(OH)3 D.HCl
【解答】解:A、CuO不溶于水,不能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故选项错误。
B、碳酸钠溶于水所得的水溶液显碱性,能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故选项正确。
C、氢氧化铁不溶于水,不能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故选项错误。
D、HCl的水溶液显酸性,能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有些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决定了实验的成功和安全。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先后操作正确的是(  )
A.先将试管固定好,再放置酒精灯的位置
B.先向试管中加高锰酸钾,后检查气密性
C.先将导管伸入集满水的集气瓶,后加热
D.先从水槽里将导管移出,后熄灭酒精灯
【解答】解:A、先放置酒精灯的位置,再将试管固定好,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装置后,应在向试管中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高锰酸钾,以避免装入高锰酸钾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故选项说法错误。
C、先加热,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将导管伸入集满水的集气瓶,故选项说法错误。
D、先从水槽里将导管移出,后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3.生物检索表常用于鉴定生物的种类。小新同学参照二歧分类检索表制作了氢氧化钙、盐酸、氢氧化钠、硫酸4种溶液的物质检索表(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代表溶液呈酸性 B.甲表示硫酸
C.乙表示氢氧化钠 D.丙表示氢氧化钙
【解答】解:A.氢氧化钙、盐酸、氢氧化钠、硫酸4种溶液中盐酸、硫酸显酸性,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则2表示的是盐酸、硫酸,3表示的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甲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沉淀,乙不能,则甲是硫酸,乙是盐酸,则“△”代表的溶液呈酸性,故正确;
B.由A选项的解析,甲是硫酸,乙是盐酸,故正确;
C.氢氧化钙、盐酸、氢氧化钠、硫酸4种溶液中盐酸、硫酸显酸性,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则2表示的是盐酸、硫酸,3表示的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甲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沉淀,乙不能,则甲是硫酸,乙是盐酸,故错误;
D.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沉淀,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无明显现象,则丙是氢氧化钙溶液,故正确。
故选:C。
4.盐酸(HCl)是实验室的重要物质,能与许多物质反应。关于如图所示的概念图,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X不可能是H2O
B.Y可能是硫酸钡
C.若W呈红色,则指示剂可能是无色酚酞试液
D.碱可以是可溶性碱,也可以是难溶性碱
【解答】解:A、盐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X可能是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酸钡难溶于水,不能与酸反应,硫酸钡和盐酸不反应,Y不可能是硫酸钡,故选项说法错误。
C、若W呈红色,指示剂不可能是无色酚酞试液,因为盐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碱可以是可溶性碱,也可以是难溶性碱,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5.小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为证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他可以向试管中滴加的试剂是(  )
A.稀硫酸 B.硝酸银溶液
C.氯化铜溶液 D.氢氧化钙溶液
【解答】解:A、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不能和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证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该选项不正确。
B、硝酸银和稀盐酸、氯化钠都能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不能证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该选项不正确。
C、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氯化钠,加入氯化铜溶液,如果不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该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无明显现象,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证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中,有这些信息或现象:①实验中所用的盐酸是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的质量为36.5g;②完成实验后,当锥形瓶内不再产生气泡时,大理石有剩余。假设大理石中的其他杂质不溶解在稀盐酸中。根据以上信息或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实验中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B.反应结束后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CaCl2
C.本实验中产生的CO2质量为2.2g
D.本实验中所用的盐酸可以用硫酸替代
【解答】解:A、实验中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以检验CO2是否收集满,而不是带火星的木条,故A错误;
B、完成实验后,当锥形瓶内不再产生气泡时,大理石有剩余,说明盐酸已反应完,则反应结束后溶液中的溶质为CaCl2,故B错误;
C、设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36.5g×10% x

x=2.2g
即产生的CO2质量为2.2g,故C正确;
D、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碳酸钙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则本实验中所用的盐酸不可以用硫酸替代,故D错误;
故选:C。
7.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以下图像中纵坐标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横坐标表示相关的量。其中图像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恰好完全反应时,24份质量的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56份质量的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稀硫酸足量时,相同质量的镁和铁完全反应时,镁生成的氢气较多。
A、镁比铁活泼,反应需要时间较短,故选项不正确。
B、完全反应后镁反应生成的氢气较多,故选项不正确。
C、反应的硫酸质量相等时,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最终镁反应生成的氢气较多,故选项正确。
D、最终镁反应生成的氢气较多,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C。
8.向两个盛有相同质量铝粉和铁粉的烧杯中,分别滴加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B.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
C.c点时,B烧杯溶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铁
D.右侧曲线不能反映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解答】解:A、a点时,A烧杯中的酸恰好完全反应,B烧杯中的酸有剩余,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图示可知,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不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c点时,两个烧杯都能继续产生氢气,则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故B烧杯溶液中溶质只有硫酸亚铁,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右侧曲线不能反映反应的速率,不能反映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9.将一定量的金属M(M>H>Cu>Ag)加入到含有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根据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①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含Ag、Cu
②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则滤渣中一定有Cu
③若滤渣含有M,则滤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多含3种,最少含1种
④若滤液只含一种溶质,滤渣可能含三种金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答】解:①活动性顺序是M>H>Cu>Ag,将一定量的金属M加入到含有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M优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M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M,M才能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M和铜。若滤液为蓝色,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铜,硝酸铜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是部分参加了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Ag,可能含有Cu,故说法错误。
②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银、铜均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滤渣中含有M,即M是过量的,则滤渣中一定有Cu,故说法正确。
③若滤渣含有M,说明M是过量的,则滤液中的溶质种类只有硝酸M1种,故说法错误。
④若滤液只含一种溶质,可能是M和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是M是过量的,若M过量,滤渣可能含银、铜、M三种金属,故说法正确。
故②④说法正确。
故选:D。
10.下列图像与实验设计对应正确的有(  )
图像
设计实验 甲:向未经磨的铝片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乙:向MnO2中滴加H2O2溶液 丙: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MgO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丁:足量红磷在密闭的集气瓶中燃烧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解答】解:向未经打磨的铝片中滴加适量稀盐酸,氧化铝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氧化铝反应完,铝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故气体的质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图像正确。
过氧化氢溶液在硫酸铜溶液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硫酸铜溶液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加,故图像正确。
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MgO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消耗稀盐酸的质量相同,则生成氯化镁的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等质量的Mg和MgO中,镁中含有的镁元素的质量多,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多,拐点高些,故图像错误。
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温度恢复至室温,压强逐渐减小,最终压强一定比反应前小,故图像错误。
故选:A。
11.下列各组物质中,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能鉴别的是(  )
A.CuSO4溶液、Ba(NO3)2溶液、KOH溶液
B.CaCl2溶液、Na2CO3溶液、稀盐酸
C.MgCl2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
D.Na2SO4溶液、BaCl2溶液、AgNO3溶液
【解答】解:A、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KOH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NO3)2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B、组内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两种溶液混合时能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aCl2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C、组内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的是NaOH、MgSO4,另一种溶液是稀硫酸,向产生的白色沉淀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至沉淀完全消失;再将过量的NaOH、MgSO4分别滴加至加入稀硫酸沉淀消失后的溶液中,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硫酸镁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D、组内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BaCl2溶液和Na2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BaCl2溶液、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Na2SO4溶液、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银白色沉淀,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2.将a%的氢氧化钾溶液b克和b%的硫酸溶液a克混合,下列不能与这种混合液发生反应的是(  )
A.氧化铜粉末 B.盐酸
C.氢氧化钠固体 D.氯化钡溶液
【解答】解:由氢氧化钾和硫酸反应的方程式H2SO4+2KOH=K2SO4+2H2O中硫酸与氢氧化钾的质量比98:112可知,将a%的氢氧化钾溶液b克和b%的硫酸溶液a克混合,硫酸过量,则反应后溶液成分为硫酸钾和硫酸,
A.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不符合题意,故A不选;
B.盐酸不能与硫酸反应,符合题意,故B可选;
C.氢氧化钠能与硫酸反应,不符合题意,故C不选;
D.氯化钡与硫酸钾和硫酸都能反应,不符合题意,故D不选;
故选:B。
13.一定条件下,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上各放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均加入质量分数相同、质量相等的稀盐酸,调整天平呈平衡状态,然后向左、右两烧杯中分别加入选项中物质,最终天平仍能保持平衡的是(  )
A.相等质量的Fe、CuO反应后盐酸有剩余
B.相等质量的Al、Zn两种金属完全溶解
C.10.0gCaCO3和10.6gNa2CO3两种固体完全溶解
D.相等质量的Mg、Al反应后两种金属均有剩余
【解答】解:A、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氢气,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铜和水,相等质量的Fe、CuO反应后盐酸有剩余,反应后两边的增量不同,所以反应后天平不平衡,故A错误;
B、由反应的质量比:
2Al~3H2
54 6
Zn~H2
65 2
可知,相同质量的金属生成的氢气质量不同,金属铝生成的氢气多一些,所以反应后天平不平衡,故B错误;
C、设10.0g碳酸钙参加反应溶液的增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增量
100 44 100﹣44=56
10.0g x
解得:x=5.6g
设10.6gNa2CO3参加反应溶液的增量是y
Na2CO3+2HCl=2NaCl+H2O+CO2↑ 增量
106 44 106﹣44=62
10.6g y
解得y=6.2g
由上述计算可知,天平两端的增量不同,天平不平衡,故C错误;
D、分别加入相等质量的Mg、Al,反应后两种金属均有剩余,所以根据盐酸的质量来确定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是相等的,所以天平仍然平衡,故D正确。
故选:D。
14.图像能直观体现化学中的各种变化关系,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下列图像与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不相符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加,然后不变,故A正确;
B、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随着盐酸的加入,固体质量会逐渐减小到零,故B错误;
C、反应前是盐酸溶液,反应后是氯化铁溶液,溶液的质量增加,反应结束后,只要盐酸还在增加,溶液质量就在增加。反应时溶液质量增加的速率大,反应结束后小,图象先陡后缓,故C正确;
D、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剂的质量开始增加的多,完全反应后,溶剂的质量增加的就少了,图象先陡后缓,故D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共14小题)
15.在A+2B→2C的反应中,若32g物质A和足量物质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6g物质C,则参加反应的物质B的质量为 24g .若 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 .
【解答】解:此反应中32g物质A和足量物质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6g物质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则参加反应的物质B的质量为:56g﹣32g=24g.
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A+2B→2C
32 2x
32g 24g
x=12.
故答案为:24g;12.
16.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盐酸,胃酸过多时常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其化学方程式为: Al(OH)3+3HCl═AlCl3+3H2O 。Ba2+有毒,用X射线检查肠胃病时,常服用钡餐(硫酸钡),但误服碳酸钡可引起中毒,其反应方程式为: BaCO3+2HCl=BaCl2+H2O+CO2↑ 。
【解答】解:氢氧化铝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
碳酸钡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H2O+CO2↑。
故答案为:
Al(OH)3+3HCl═AlCl3+3H2O;BaCO3+2HCl=BaCl2+H2O+CO2↑。
17.将a克过氧化氢溶液和b克的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使之完全反应。
(1)若生成水为c克,则可得氧气为  (a﹣c) 克;
(2)若得到剩余物c克,则可得氧气为  (a+b﹣c) 克。
【解答】解:(1)将a克过氧化氢和b克的二氧化锰混合,使之完全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若得到水为c克,则可得氧气为ag﹣cg=(a﹣c)g;故答案为:(a﹣c);
(2)若得到剩余物c克,由质量守恒定律,则可得氧气为ag+bg﹣cg=(a+b﹣c)g;故答案为:(a+b﹣c)。
18.化学实验室常用10%的H2O2溶液来制取氧气。小明和小红欲用10%的H2O2溶液来制取干燥的氧气,小明使用的是装置图1,小红使用的是装置图2。试回答:
(1)小红同学使用的装置是不合理的,原因是  制得的气体不干燥 。
(2)两装置的B仪器中应盛放的物质是  浓硫酸 。
(3)从严格意义上说,小明使用的收集装置也不尽合理,理由是  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
(4)10%的H2O2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9% ,当H2O2完全分解时,液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到  11.1% 。(保留到0.1%)
【解答】解:(1)因为要得到干燥的氢气,就不能用排水法;
(2)氧气与浓硫酸不反应,可以使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3)因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故小亮使用的装置收集的氧气也不是太干燥;
(4)根据双氧水的化学式H2O2可得H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5.9%,H2O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11.1%,
设总质量为100g,则双氧水(H2O2)为3g,水(H2O)为97g,
所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9%
②设生成O2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3 x
解之得:x≈1.4g
×100%≈11.1%,
故液体中的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到11.1%。
故答案为:(1)制得的气体不干燥;
(2)浓硫酸;
(3)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4)10.9%;11.1%。
19.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中。
(1)小柯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他将胶头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挤入锥形瓶内,观察到  气球膨胀 ,得出CO2和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2)小妍认为上述实验存在缺陷,于是对图甲装置进行了改进,添加了胶头滴管A(如图乙所示)。滴管A中应盛放的液体是  水 ,操作过程中,两种液体的滴入顺序为  先滴加水,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
【解答】解:(1)将胶头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挤入锥形瓶内,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瓶内压强减小,观察到气球膨胀,得出CO2和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2)小妍认为上述实验存在缺陷,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要排除水的影响,对图甲装置进行了改进,添加了胶头滴管A,滴管A中应盛放的液体是水,操作过程中,两种液体的滴入顺序为先滴加水,会观察到气球膨胀;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会观察到气球膨胀的程度更大。
故答案为:
(1)气球膨胀;
(2)水;先滴加水,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20.工业盐酸中通常溶有少量的FeCl3而呈黄色,小红为测定某工业盐酸中HCl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某工业盐酸100g,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测得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与反应生成的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AB段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HCl+NaOH═H2O+NaCl 。
(2)所加的NaOH溶液质量为120克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氯化钠、氯化铁 。
(3)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  3.65% 。
【解答】解:(1)AB段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H2O+NaCl;
(2)所滴加的NaOH溶液质量为120g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铁;
(3)设12g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为x,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为y。
FeCl3+3NaOH=3NaCl+Fe(OH)3↓,
120 107
x 2.14g

x=2.4g
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100%=5%,
NaOH+HCl═NaCl+H2O,
40 36.5
80g×5% y

y=3.65g
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100%=3.65%,
答:该工业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3.65%。
故答案为:(1)HCl+NaOH═H2O+NaCl;
(2)氯化钠和氯化铁;
(3)3.65%。
21.如图是小实构建的氢氧化钙部分知识网络,其中“—”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无色酚酞试液在Ca(OH)2溶液中显红色,该溶液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离子是  OH﹣ 。
(2)列举Ca(OH)2的一种用途: 改良酸性土壤 。
(3)X溶液能与Ca(OH)2溶液反应并产生红褐色絮状沉淀,写出X的化学式  FeCl3 。(写出一种物质即可)
(4)往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反应结束后判断加入的稀盐酸是否过量,可以往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  C (填字母,可多选)检验。
A.AgNO3溶液
B.Ca(OH)2溶液
C.CaCO3
D.CO2
【解答】解:(1)无色酚酞试液在Ca(OH)2溶液中显红色,该溶液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离子是氢氧根离子(OH﹣)。
(2)Ca(OH)2的一种用途是改良酸性土壤。
(3)X溶液能与Ca(OH)2溶液反应并产生红褐色絮状沉淀,氯化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钙,氢氧化铁是红褐色絮状沉淀,则X的化学式可以为:FeCl3。
(4)往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A、AgNO3溶液和盐酸、氯化钙反应都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无法判断加入的稀盐酸是否过量,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Ca(OH)2溶液和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判断加入的稀盐酸是否过量,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CaCO3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若有气泡产生,说明稀盐酸过量,故选项符合题意;
D、CO2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2不能和氯化钙反应,若加入CO2后有沉淀产生,说明氢氧化钙过量,若无明显现象,可能是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是稀盐酸过量,无法判断加入的稀盐酸是否过量,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故答案为:
(1)OH﹣;
(2)改良酸性土壤;
(3)FeCl3;
(4)C。
22.在化学实验中,有时药品的滴加顺序不同会导致实验现象不同。某同学使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广口瓶内气球的体积变化与滴加药品体积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A点表示开始滴加某种药品,B点表示开始滴加另一种药品(不考虑由于滴入液体的体积及反应导致的温度变化对集气瓶内气压的影响)。据图回答:
(1)实验中首先加入的试剂是  盐酸 。
(2)BC段气球体积不变的原因(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OH+HCl═NaCl+H2O 。
(3)CD段气球体积增大的原因是  CO2+2NaOH=Na2CO3+H2O 。
【解答】解:(1)A点表示开始滴加某种药品,B点表示开始滴加另一种药品,至B点前,气球的体积不变,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则实验中首先加入的试剂是稀盐酸;若先滴加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瓶内压强减小,气球会膨胀。
(2)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气体生成也没有气体参加反应,瓶内的压强不变,所以BC段气球体积不变,反应的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
(3)稀盐酸反应完后,氢氧化钠再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消耗了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瓶内的压强减小,在大气的作用下气球体积增大,反应的方程式是:CO2+2NaOH=Na2CO3+H2O。
故答案为:(1)稀盐酸;
(2)NaOH+HCl═NaCl+H2O。
(3)CO2+2NaOH=Na2CO3+H2O。
23.如图甲所示,向盛有CuO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2SO4,CuO全部溶解并得到蓝色溶液;继续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B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试管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NaOH溶液,又有沉淀生成,且新生成的沉淀质量跟滴加的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写出向上层清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CuSO4+2NaOH=Cu(OH)2↓+Na2SO4 。(写出一个即可)
(2)图乙中A点对应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  NaCl 。
【解答】解:(1)向上层清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2)向蓝色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则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试管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NaOH溶液,又有沉淀生成,而且开始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最初的蓝色溶液中含有硫酸,硫酸能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加入氢氧化钠,则开始可能是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也可能是多余的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还有可能是氯化钡剩余,最终有沉淀生成,则是氢氧化钠与含有的铜离子结合产生的氢氧化铜沉淀,故达到A点,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氯化钠。
故答案为:(1)CuSO4+2NaOH=Cu(OH)2↓+Na2SO4;
(2)NaCl。
24.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他们把A、B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乙图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观察到有红褐色絮状沉淀生成,溶液呈黄色。
(1)图甲中A试管充分反应后,有剩余的反应物为  氢氧化钠 。
(2)通过以上现象能确定烧杯中溶液含有的溶质是  氯化钠、氯化铁 。
【解答】解:(1)图甲中A试管充分反应后,有剩余的反应物为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
(2)通过以上现象能确定烧杯中溶液含有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铁。
故答案为:氯化钠、氯化铁。
25.某小组同学通过如下四组实验对稀硫酸部分化学性质进行验证:①Mg和稀硫酸;②MgO和稀硫酸;③Ba(NO3)2溶液和稀硫酸;④NaOH溶液和稀硫酸。实验结束后将所有反应后的溶液混合进行了如图操作,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④NaOH溶液和稀硫酸混合后无明显现象,再将打磨过的铁丝浸入该实验后的溶液中,仍无明显现象,据此  能 (选填“能”或“不能”)验证NaOH溶液和H2SO4发生了反应。
(2)实验结束后进行的操作①的名称为  过滤 。
(3)滤液b的成分中一定含有  Ba(NO3)2、NaNO3、Ba(OH)2、H2O (用化学式表示)。
【解答】解:(1)实验四无明显现象,再将打磨过的铁丝浸入该实验后的溶液中,仍无明显现象,说明稀硫酸被反应了,据此能验证NaOH溶液和H2SO4发生反应,故答案为:能;
(2)操作①将沉淀和溶液分离的操作为过滤,故答案为:过滤;
(3)实验一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镁,可能含有硫酸;实验二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镁,可能含有硫酸;实验三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可能含有硝酸钡、硫酸中的一种;实验四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硫酸中的一种,实验结束后将所有反应后的溶液混合,滤液a中一定有Na+和,可能含有氢离子、氢氧根离子、钡离子、硫酸根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加稀硫酸无明显现象,可知滤液a中不含有Ba2+,根据加过量的Ba(OH)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B,且白色沉淀B完全溶于稀硝酸,可知滤液a中一定有Mg2+,则滤液a一定没有和OH﹣,综上所述滤液a成分为一定有NaNO3、Mg(NO3)2,可能有HNO3,再向其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后,Ba(OH)2与Mg(NO3)2反应生成Mg(OH)2沉淀和Ba(NO3)2,若溶液中有HNO3,则Ba(OH)2与HNO3反应生成硝酸钡和水,因此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钡,还有不参与反应的硝酸钠,由于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因此溶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钡,故答案为:Ba(NO3)2、NaNO3、Ba(OH)2、H2O。
26.某氯化钠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硫酸钠、硝酸钡、氯化镁、硫酸铜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取40g固体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A的化学式为  CaCO3 。
(2)写出生成白色沉淀B的化学方程式  BaCl2+Na2SO4=BaSO4↓+2NaCl 。
(3)固体样品中除氯化钠外,还一定存在  碳酸钙、硫酸钠、氯化镁 。
【解答】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白色沉淀A的化学式为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
(2)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生成白色沉淀B的化学方程式BaCl2+Na2SO4=BaSO4↓+2NaCl;
(3)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固体样品中除氯化钠外,还一定存在碳酸钙、硫酸钠、氯化镁。
故答案为:
(1)CaCO3;
(2)BaCl2+Na2SO4=BaSO4↓+2NaCl;
(3)碳酸钙、硫酸钠、氯化镁。
27.向一定质量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m= 2.33 ;
(2)d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BaCl2、HCl、NaCl (写化学式)。
【解答】解:(1)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钡沉淀质量为x。
BaCO3﹣﹣﹣CO2
197 44
x 0.88g

x=3.94g
所以m=6.27﹣3.94=2.33;
(2)取d点对应的溶液,为盐酸过量,根据BaCO3+2HCl═BaCl2+H2O+CO2↑可得,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BaCl2和HCl,还有氯化钡和碳酸钠、硫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所以d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BaCl2、HCl、NaCl。
故答案为:(1)2.33;
(2)BaCl2、HCl、NaCl。
故答案为:(1)2.33;
(2)BaCl2、HCl、NaCl。
28.“化学多米诺实验”是利用化学反应中气体产生的压力,使多个化学反应依次发生(整个反应只需要第一个反应发生,就好像多米诺骨牌游戏一样)。以下就是一个“化学多米诺实验”,已知H2O2在MnO2的催化作用下可分解产生O2和H2O.如图所示的A﹣H各装置中分别盛放的物质为:
A、稀硫酸;B、锌粒;C、3%H2O2溶液;D、MnO2;E、某溶液;F、某块状固体;G、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H、足量澄清石灰水。请回答以下问题:
(1)反应开始后,若G中出现红色,H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判断E、F中的物质可能分别是: 稀盐酸 、 石灰石 ;
(2)按基本反应类型写出该实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化合反应 CO2+H2O═H2CO3 ;
分解反应 2H2O22H2O+O2↑ ;
置换反应 Zn+H2SO4=ZnSO4+H2↑ ;
复分解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
【解答】解:本实验要多个装置连接,系统的气密性是实验成败的关键,所以,实验开始前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此装置的工作原理是B装置中的锌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氢气将C装置中的过氧化氢溶液压入D装置中,在二氧化锰的摧化作用下生产氧气,氧气再把E中的液体压入F中,两种药品接触发生反应,生成的气体再通过紫色石蕊试液和澄清石灰水。
(1)反应开始后,若G中出现红色,H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产生的气体中有氯化氢和二氧化碳,固体和液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药品就是盐酸和石灰石。故答案为盐酸和石灰石。
(2)通过现象分析,B中是锌和稀硫酸反应,D中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F中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G中是二氧化碳和水化合,H中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故答案为:化合反应 CO2+H2O═H2CO3,发生在装置 G中;分解反应 2H2O22H2O+O2↑,发生在装置 D中;置换反应 Zn+H2SO4=ZnSO4+H2↑,发生在装置 B中;复分解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发生在装置 F中。
故答案为:(1)稀盐酸,石灰石(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化合反应:CO2+H2O=H2CO3;分解反应:2H2O2 2H2O+O2↑置换反应:Zn+H2SO4=ZnSO4+H2↑;
复分解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29.小明为探究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实验:
(1)实验后液体颜色变红的试管是  A ;
(2)反应后试管C溶液中一定存在的大量阳离子是  Fe3+ ;
(3)小明把D、E反应后的液体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只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小明分别对试管D、E反应时的反应物用量有如下描述,正确的是  C 。
A.试管D中氢氧化钙溶液一定过量
B.试管D中稀盐酸可能过量
C.试管E中碳酸钠一定过量
D.试管E中稀盐酸一定过量
【解答】解:(1)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则A试管溶液变为红色,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而氢氧化铜为不溶性碱,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答案为:A;
(2)C试管中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后试管C的溶液中溶质一定有氯化铁,则C中一定有的阳离子是Fe3+;故答案为:Fe3+;
(3)分析D、E试管的反应原理可知,D试管反应后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钙,可能含有Ca(OH)2或HCl,E试管反应后的溶质一定有NaCl,可能含有Na2CO3或HCl,把D、E反应后的液体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只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为CaCO3,则说明E试管反应后的溶质为NaCl和Na2CO3,D试管溶液中的溶质为CaCl2或CaCl2和Ca(OH)2;
A、试管D:氢氧化钙溶液可能过量,故A错误;
B、试管D:D试管溶液中的溶质为CaCl2或CaCl2和Ca(OH)2,则稀盐酸可能不足,故B错误;
C、试管E:E试管反应后的溶质为NaCl和Na2CO3则碳酸钠一定过量,故C正确;
D.试管E:E试管反应后的溶质为NaCl和Na2CO3则稀盐酸一定不过量,故D错误;
故选:C。
30.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K1、K2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及步骤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实验Ⅰ:沿分液漏斗将一定量NaOH溶液注入A中,关闭漏斗活塞。
实验Ⅱ:打开K1,观察到B中部分溶液倒吸入A中,待停止倒吸。
实验Ⅲ:打开K2,观察到C中溶液分别倒吸入A、B中,轻轻振荡,直到液面稳定。
[思考与交流]
(1)根据实验Ⅰ和Ⅱ 不能 (填“能”或“不能”)证明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2)实验Ⅲ,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是  Ca(OH)2+2HCl=CaCl2+2H2O 。
(3)实验Ⅲ,C中溶液倒吸入A装置的锥形瓶内,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为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HCl;请你帮助设计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 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若变红色,说明含有盐酸(合理即可) 。
【解答】解:(1)实验Ⅰ:沿分液漏斗将一定量NaOH溶液注入A中,关闭漏斗活塞,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无明显变化;
实验Ⅱ:打开K1,观察到B中部分溶液倒吸入A中,待停止倒吸,说明A中压强减小,减小的原因可能是二氧化碳与碱发生了反应,也可能是由于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中;所以根据实验Ⅰ和Ⅱ不能证明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2)实验Ⅲ:打开K2,观察到C中溶液分别倒吸入A、B中,轻轻振荡,直到液面稳定;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3)C中溶液倒吸入A装置的锥形瓶内,充分反应后溶液显无色,说明溶液显酸性或中性,瓶中溶液一定含有水、氯化钠和酚酞,可能含有碳酸钙,还可能含有氯化钙,或者是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物;稀盐酸显酸性,可取反应后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若变红色,说明含有稀盐酸(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不能;
(2)Ca(OH)2+2HCl=CaCl2+2H2O;
(3)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若变红色,说明含有盐酸(合理即可)。
31.铜跟浓硫酸的反应原理是:Cu+2H2SO4(浓)CuSO4+SO2↑+2H2O,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硫酸铜.请回答一下问题:
(1)SO2有毒,D装置为防止SO2进入空气,选择氢氧化钠溶液而不选择氢氧化钙溶液的原因  等质量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硫反应,氢氧化钠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硫 ;
(2)充分反应后,烧瓶中的铜片仍有剩余,那么硫酸是否也有剩余呢?该小组同学进一步研究:待烧瓶冷却后,将烧瓶中的混合物稀释、过滤、用滤液做了如下实验.你认为,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硫酸有剩余的有 B (填字母)。
A.用pH试纸测试滤液pH,其中pH约为2
B.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现象
C.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氧化铁粉末,粉末逐渐消失
D.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少量锌粒,有气泡产生
【解答】解:(1)等质量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硫反应,氢氧化钠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硫;故答案为:等质量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硫反应,氢氧化钠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硫;
(2)A、硫酸呈酸性,pH<7,所以用pH试纸测试滤液pH,其中pH约为2,能证明有硫酸剩余,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生成物中含有硫酸铜,在加入氯化钡溶液时能产生沉淀对硫酸的存在的判断产生了干扰,不能证明有硫酸剩余,故B符合题意;
C、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硫酸铁和水,所以加入少量氧化铁粉末,粉末逐渐消失,能证明有硫酸剩余,故C不符合题意;
D、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所以加入少量锌粒,有气泡产生,能证明有硫酸剩余,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2.实验课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依次开展了以下探究,请完成其中的三个空。
[提出问题1]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并不断振荡。  产生气泡  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变质了。
[提出问题2]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2)取步骤(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氢氧化钠 。
[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猜想2正确。
[思考与讨论]有同学认为,探究1已经证明了碳酸钠的存在,所以实验探究2中的实验步骤(1)是多余,只要如实验步骤(2),样品溶于水后,直接滴入酚酞即可的。该同学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不正确,因为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
【解答】解:[实验探究1]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并不断振荡,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并不断振荡。 产生气泡 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变质了。
[实验探究2]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钙;
(2)取步骤(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2)取步骤(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
[思考与讨论]
该同学的看法不正确,这是因为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如果不除去碳酸钠,加入酚酞试液变红色,不能确定溶液中有毒含有氢氧化钠。
故填:不正确,因为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四.计算题(共3小题)
33.某学生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 5 份样品分别和稀盐酸反应,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
实验编号 样品的质量/克 稀盐酸的质量/克 生成气体的质量/克
1 6.0 10.0 0.88
2 6.0 20.0 1.76
3 11.0 40.0 3.52
4 11.0 50.0 X
5 11.0 60.0 4.4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
(1)X 为  4.4g .
(2)上述实验中,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未反应完的组的编号是  1、2、3 .
(3)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4.6%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90.9%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上述五组实验中,石灰石样品与稀盐酸恰好完全的一组编号是  4 ,该组反应后所得溶液(不饱和)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此结果保留整数)
【解答】【解答】解:(1)第1份和第2份比较可以发现,当稀盐酸的质量增加时,气体的质量也在增加,说明第1份中碳酸钙没有完全反应,稀盐酸完全反应,由此可知,每10g的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88g,50g的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所以X为4.4g.
(2)由表中的数据4、5可知,11g的石灰石样品与50g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6g的石灰石样品反应到的盐酸应是y,11g:50g=6g:y 解得y≈28g.所以上述实验中,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未反应完的组的编号是1、2、3.
(3)设11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m,50g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n,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p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111 44
m n p 4.4g
解得:m=10g n=7.3g p=11.1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4.6%
(4)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90.9%
(5)由上述分析可知.上述五组实验中,石灰石样品与稀盐酸恰好完全的一组编号是4,该组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
故答案为:(1)4.4g;(2)1、2、3;(3)14.6%;(4)90.9%;(5)4,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
34.已知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在一烧杯中盛有30克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 < 7(填“>”、“=”或“<”);
(2)产生的气体有多少克?
(3)在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常温),通过计算求出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解答】解:(1)由图可知,当滴加稀盐酸至A点时,物质完全反应,所以当滴加到B点时,盐酸过量,溶质是氯化氢。烧杯中溶液的pH<7,故答案为:<
(2)解:设滴加稀盐酸到A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y,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z。
由题意可知,当滴加到A时,所用氯化氢的质量是109.5g×10%═10.95g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117 44
y 10.95g z x
则,解得x=6.6g,y=15.9g,z=17.55g
故产生的气体有6.6克。
(3)在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53%;
(4)反应后的溶质为氯化钠,氯化钠的质量为:17.55g+30g﹣15.9g═31.65g。
溶液的质量为:30g+109.5g﹣6.6g═132.9g,
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3.8%
故答案为:
(1)<;(2)6.6克。(3)53%;(4)23.8%
35.在一烧杯中盛有 100gBaCl2和 HCl 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 Na2CO3溶液,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 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甲所示,溶液中钡离子的质量与所滴入 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图甲中 AB 段表示 Na2CO3溶液与混合液中的  HCl 反应。(填化学式)
(2)通过计算求出图中 m 的数值。(写出计算过程)
(Na2CO3+2HCl=2NaCl+H2O+CO2↑,BaCl2+Na2CO3=BaCO3↓+2NaCl)
(3)实验过程中,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如何变化,并结合图及所学知识作出合理解释。
【解答】解:(1)由图乙可知,开始钡离子的质量不变,因此图甲中 AB 段表示 Na2CO3溶液与混合液中的氯化氢反应,故答案为:HCl;
(2)13.7g钡离子应该含在13.7g÷=20.8g氯化钡中,设消耗20.8g氯化钡需要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x
BaCl2+Na2CO3=BaCO3↓+2NaCl
208 106
20.8g x×10%
x=106g
则m=106+106=212
(3)反应前后氯离子的质量不变,但是随着碳酸钠溶液的加入,溶液一直被稀释,因此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答案为:氯离子浓度一直变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