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辛亥革命(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辛亥革命(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08 10:1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科目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9课 辛亥革命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的第2课,包括革命志士的奋斗、武昌起义两个子目。虽然武昌起义前的多次起义都失败了,但是却为武昌起义的成功总结了宝贵经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在革命胜利的过程中,也有很多的革命志士付出了生命,其事迹可歌可泣,令人敬佩。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将本课设置为三个篇章,分别是:民主人士谋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惊天动地谱春秋——辛亥革命的过程、有花无果恨悠悠——辛亥革命的评价。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通过先前学习,学生已经知道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的社会背景和不同阶层进行救国图存运动都没有挽救中国的史实,这为学生学习辛亥革命的背景打下知识基础。八年级学生初步具备材料分析和历史解释等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出示地图、时间轴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培养时空观念,也可以通过讲授、引导、提问、过渡等方式巧妙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评价,树立唯物史观,培育家国情怀。
三、教学目标 2022年新课标: 通过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及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基于2022年新课标设置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能够运用历史地图从时空上分析革命志士的奋斗过程,并归纳出分布的特点。通过历史地图分析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的过程。(时空史观、史料实证) 2.能够运用相关史料,分析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感受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者追求民主自由的理想信念、顽强不屈的革命勇气与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学习革命烈士为民族独立解放而不懈努力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五、教学难点 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辛亥革命的评价,学习革命志士的爱国精神。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讨论法、表格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材料研读。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新课导入 1911年10月10日的夜里,武昌城内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次日清晨,革命党人起义成功。随后,其他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无数革命志士进行了长期的武装斗争,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你了解他们的事迹吗?让我们共同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 初步了解辛亥革命。 通过生动讲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新课讲授 壹·民主人士谋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
出示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片反映什么信息? 出示中国各阶层救国图存运动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图片反映什么信息? 【提问】中国社会各阶层救亡图存运动屡战屡败根源何在? 【提问】那究竟要通过什么方式推翻清政府? 出示地图,请学生阅读课文并结合地图,说说革命党人武装起义的概况。 出示萍浏醴起义地图、文字材料和题纲,请学生结合课本和材料回答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结果和影响,并将表格填写完整。 出示徐锡麟、秋瑾图片和文字材料,并请学生结合课本44页内容,尝试为大家介绍这场起义。 依次出示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的图片和提纲内容,请学生结合课本,围绕起义的时间、地点、人物、结果、影响等关键内容合作探究,并将表格填写完整。 出示林觉民《与妻书》的内容,请学生阅读并分享读后感,提问学生林觉民的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出示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文字材料,请学生阅读材料,结合书本知识归纳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回答】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回答】中国社会各阶层救亡图存运动一次次失败。 【回答】腐朽落后的清政府! 【回答】革命! 【回答】1906萍浏醴起义、1907安庆起义、1907广西镇南关起义、1911广州黄花岗起义。 【回答】1906年刘道一、蔡绍南领导起义,结果失败刘道一等长沙遇害。这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同盟会声望大振。 【回答】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起义人员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秋瑾拒绝逃走,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 结合课本,找到起义的信息,填写表格。 【回答】舍生取义、追求理想、忧国忧民、视死如归等等。 【回答】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通过出示材料,一步步引导的方式得出革命是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唯一方式。 运用历史地图从时空上分析革命志士的奋斗过程,培养时空观念。 完成任务,填写表格,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捕捉关键信息和归纳概况的能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培养学生材料分析和历史解释的能力。学习革命志士的英雄气概,培养家国情怀。
贰·惊天动地谱春秋——辛亥革命的过程
1.条件2.时间3.主力 【过渡】虽然以上所讲到的这些起义都失败了,但革命志士并没有放弃。辛亥革命爆发了,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和课本46页,思考辛亥革命爆发的条件有哪些? 出示文字材料,简介四川保路运动。 【提问】辛亥革命何时爆发的?主力军是谁? 出示文字材料,简介湖北新军。 【回答】① 革命思想广泛传播,革命形势愈演愈烈;② 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③ 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昌兵力空虚,为起义提供了契机。 【回答】1911年10月10日,主力军是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先学习四场起义,再学习辛亥革命,这样的学习顺序设置有助于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条件。 了解四川保路运动和湖北新军,丰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
4.过程 出示视频,请学生观看视频,结合课本内容和出示的时间轴说出辛亥革命爆发的过程。 【强调】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我们要注意孙中山并没有直接参与武昌起义! 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讲述武昌起义不久后,湖北的政权、军权逐步完全落到以黎元洪为首的旧官僚手上。请学生对此问题合作探究:黎元洪作为清王朝旧官僚,摇身一变却成为了革命党人的高阶领袖,这反映了革命党的什么问题? 【讲授】出示地图。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这场革命叫“辛亥革命”吗? 【回答】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谋划起义;1911.10.9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时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1911.10.10新军工程营革命党人首先起义,夺取军械库,三镇取得胜利;1911年11月下旬各省响应,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回答】革命党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的不彻底性! 【回答】1911 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通过观看视频,出示时间轴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时空观念。 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历史分析的能力。
叁·有花无果恨悠悠——辛亥革命的评价
1.意义 【提问】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有学者认为:“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的这道诏书……终结了秦始皇以来周而复始的王朝轮回,没有流血漂橹、尸横遍野……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完成了政权的更迭。”由此可见,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辛亥革命的性 【回答】①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②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回答】这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培养学生材料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质是什么? 【强调】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请注意辛亥革命结束的是封建帝制,而非封建制度! 出示课件,辨析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与封建制度。 依次出示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还有什么意义? 知道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等于封建制度。辛亥革命推翻我国封建制度的说法错误。 【回答】③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注意辨析,避免学生认知错误。拓展学术观点,提升学生历史素养。
2.局限性 出示两者文字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回答】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有助于培养学生材料分析的能力。
(三) 课堂小结 【小结】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回顾辛亥革命相关内容,做好笔记。 再次小结辛亥革命的深远影响,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九、随堂练习 4道选择题(详见配套课件)
十、板书设计
十一、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