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跟踪】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考点大通关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考点跟踪】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考点大通关 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52.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8 09:5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单元考点大通关 第三单元
岳 阳 楼 记
一、知识梳理:
文学常识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代表作《岳阳楼记》是千古名篇,文章以凝练优美的语言劝勉友人学习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操,并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
文体知识
记: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状物,如《核舟记》;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叙事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如《醉翁亭记》《岳阳楼记》。
字音字形
【易错读音】
谪守(zhé) 怒号(háo) 皓月(hào) 属予作文(zhǔ) 霪雨霏霏(yín) 樯倾楫摧(qiáng jí) 薄暮冥冥(míng) 浩浩汤汤(shāng shāng) 岸芷汀兰(tīng) 心旷神怡(yí) 浮光跃金(yuè)
【易错字词】
百废具兴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锦鳞游泳 静影沉璧 宠辱偕忘
名句积累
1.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 文中表作者阔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两句体现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
主题识记
本文是一篇文言散文。文章以“记”为名、借题发挥,通过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
二、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 赏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景物描写:“衔远山,吞长江”写尽洞庭湖的大观胜览。“衔”“吞”写出洞庭湖的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文章从空间、时间的角度,写出洞庭湖的壮观景象。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处江湖之远则优其君。 对比、对偶:写古仁人”的胸襟和抱负,赞美其高尚品质。对偶句两两比照,鲜明突出。突破了单一写山水楼观局限,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提升了文章的境界。
噫!徽斯人,吾谁与归 抒情:表达出向“古仁人”学习的愿望,希望做一个有宽广胸怀和远大抱负的人。
三、素养提升
文中出现多处对比:
(1)描写登岳阳楼所看到的洞庭湖景色时的阴与晴的对比;
(2)描写“览物之情”时的“迁客骚人”的悲与喜的对比;
(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或喜或悲与“古仁人”的“览物之情”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比。作者用这几处对比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主旨,进而表达出自己的豁达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中国四大文化名楼及相关诗文名句
(一)山西:鹳雀楼;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二)湖北:黄鹤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三)湖南:岳阳楼;
《岳阳楼记》(宋)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四)江西:滕王阁;
《滕王阁序》(唐)
王勃
(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四、文言现象
例句 解析
通假字 百废具兴 “具”同“俱”,全、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
古今异义 增其旧制 古义:规模;今义:制度。
属予作文以记之 古义:写文章;今义:文章。
则有去国怀乡 古义:国都;今义:国家。
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细小,轻微。
一词多义 和 政通人和 形容词,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 形容词,和煦。
极 此乐何极 名词,尽头。
南极潇湘 动词,至,到达。
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名词,景象。
予观夫巴陵胜状 动词,看。
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 连词,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介词,因为。
词类活用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名词作状语:向北;向南。
而或长烟一空 形容词作动词,消散。
百废具兴 形容词作名词,荒废的事业。

文言句式 判断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也”表判断。
倒装句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状语后置,语序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多会于此 状语后置,语序应为:多于此会。
吾谁与归 语序应为:吾与谁归?
固定句式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得无……乎,表推测语气。
省略句 属予作文以记之 省略主语,滕子京。
五、全文翻译
岳阳楼记①
文 | 范仲淹
庆历四年②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③。越明年④,政通人和⑤,百废具⑥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⑦,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⑧予作文以记之。
①选自《范仲淹全集》。岳阳楼,湖南岳阳西门城楼,扼长江,临洞庭。始为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训练水师时构筑的阅兵台。唐开元四年(716)在阅兵台旧址建楼。唐床以后此楼多次重修,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六年(1867)建。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②[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41-1048)。本文结尾“时六年”,指庆历六年。
③[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知州。腾子京(991-1047),名宗谅,字子京,范仲淹的朋友。谪,贬官。守,指做州郡的太守,这里袭用前代的称呼。巴陵郡,古郡名,今湖南岳阳。
④[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到。
⑤[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⑥[具]同“俱”,全、皆。
⑦[增其旧制]扩大它原有的规模。制,规模。
⑧[属]同“嘱”,嘱咐。
【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做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予观夫巴陵胜状①,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②,横无际涯③;朝晖夕阴④,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⑤也,前人之述备矣⑥。然则⑦北通巫峡,南极潇湘⑧,迁客⑨骚人⑩,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①[胜状]胜景,美景。胜,美好。
②[浩浩汤(shāng)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③[横无际涯]宽阔无边,际涯,边际。
④[朝晖夕阴]早晚阴晴多变。晖,日光。
⑤[大观]壮丽景象。
⑥[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
⑦[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⑧[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极,至、到达。
⑨[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迁,贬谪、降职。
⑩[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后泛指文人。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得无,表推测。
【译】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一个洞庭湖上。它包含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景象千变万化。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若夫①淫雨②霏霏③,连月不开④,阴风怒号,浊浪排空⑤,日星隐曜⑥,山岳潜形⑦,商旅不行,樯倾楫摧⑧,薄暮冥冥⑨,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⑩,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①[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用法与此相同。
②[淫雨]连绵不断的雨。
③[霏(fēi)霏]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
④[开]指天气放量晴。
⑤[排空]冲向天空。
⑥[日星隐曜(yào)]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光芒。
⑦[山岳潜形]山岳隐没在阴云中。
⑧[樯(qiáng)倾楫(jí)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倾,倒下。摧,折断。
⑨[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冥冥,昏暗。
⑩[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国,指国都。
【译】像那阴雨连绵,一整月都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藏起形体;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迫近傍晚,天色昏暗,老虎在咆哮,猿猴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惧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都是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心生悲凉啊。
至若春和景①明,波澜不惊②,上下天光,一碧万顷③,沙鸥翔集④,锦鳞⑤游泳,岸芷汀兰⑥,郁郁⑦青青。而或长烟一空⑧,皓月千里,浮光跃金⑨,静影沉璧⑩,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
①[景]日光。
②[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风浪。
③[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万顷,极言广阔。
④[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停息。
⑤[锦鳞]美丽的鱼。鳞,代指鱼。
⑥[岸芷(zhǐ)汀(tīng)兰]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芷,白芷,一种香草。汀,小洲。
⑦[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⑧[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⑨[浮光跃金]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这是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⑩[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的玉。
[何极]哪有尽头。
[宠辱偕忘]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宠,荣耀。偕,一起。
[把酒临风]端着酒,迎着风。把,持、执。
【译】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和小洲上的花草,枝繁叶茂,一片青翠。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上浮动的光像跳动着的金子,静静的月影映入水底,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迎着风,那种喜悦真是令人得意啊。
嗟夫!予余尝求①古仁人②之心,或异二者之为③,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④,居庙堂之高⑤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⑥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⑦!噫!微斯人,吾谁与归⑧?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①[求]探求。
②[古仁人]古代品德高尚的人。
③[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或,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
⑤[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朝堂上,意思是在朝廷做官。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
⑥[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
⑦[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⑧[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如果没有。谁与归,就是“与谁归”。
【译】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是由于他们)不因为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处在高高的朝堂上(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处在偏远的江湖中(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官),就替君主担忧。这样(他们)在朝廷做官也忧虑,不在朝廷做官也忧虑。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快乐”吧。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志同道合)呢?
醉 翁 亭 记
一、知识梳理:
文学常识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知识链接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文坛领袖,除其之外还有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字音字形
【易错读音】
林壑(hè) 伛偻(lǚ)提携(xié) 宴酣(hān)之乐 阴翳(yì) 饮少辄(zhé)醉 山肴野蔌(sù)
【易错字词】
峰回路转 水落石出 觥筹交错 醉翁之意不在酒
出自本书的成语
1.【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2.【峰回路转】亦作「山回路转」。①本义指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 ②今常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3.【醉翁之意不在酒】通常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4.【水落石出】本意是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5.【山肴野蔌】野味和野菜。亦作「山肴野湋」。
6.【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7.【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结构严谨,首尾呼应。
名句积累
1.奠定文章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 文中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 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主题识记
文章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心中抑郁的复杂感情。
二、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 赏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核心句:表明“醉”是表象,“乐”是根本。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对仗:两句前后相对,描写出山里早晨和晚上的景色,句式整齐,有音乐美。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只乐其乐也。 主旨句:表明醉翁真正的快乐是与民同乐,因民之乐而乐。
三、素养提升
文章表现作者的“乐”趣:一是“山水之乐”,二是“宴酣之乐”,三是“乐人之乐”。这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四、文言现象
例 句 解 析
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意趣,情趣;今义:意思,远望。
野芳发而幽香 古义:香花;今义:芳香。
非丝非竹 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
四时之景不同 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颓然乎其见者 古义:形容醉态;今义:精神不振。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一词多义 出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动词,出来。
水落而石出者 动词,显露。
归 云归而岩穴暝 动词,聚拢。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动词,回去。
乐 山水之乐 名词,乐趣。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形容词,欢乐、高兴。
秀 蔚然而深秀者 形容词,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 形容词,茂盛。
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动词,居高临下。
临溪而渔 动词,靠近。
乎 在乎山水之间也 介词,于。
颓然乎其间者 介词,在。
而 而年又最高 表递进。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表承接。
野芳发而幽香 表并列。
朝而往,暮而归 表修饰。
而不知人知乐也 表转折。
也 环滁皆山也 表判断。
山之僧智仙也 表陈述。
在乎山水之间也 表陈述。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山行六七里 沿着山路。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像鸟张开翅膀。
名词作动词 名之者谁 取名。
至于负者歌于途 唱歌。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 以……为快乐。

文言句式 判断句 环滁皆山也 “……也”表判断。
有亭亦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者,……也”表判断。
颓然乎其见者,太守醉也 “……者,……也”表判断。
倒装句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状语后置,语序应为:至于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
醒能述以文者 状语后置,语序应为:醒能以文述者。
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省略“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醒能述以文者 省略宾语,应为:醒能述(之)以文者
五、全文翻译
醉翁亭记①
文 | 欧阳修
环滁②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③。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⑤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⑥。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⑦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⑧。
①选自《欧阳修全集》,欧阳修(107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②[环滁(chú)]环绕着滁州城。滁州,在安徽东部。
③[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yá)也]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蔚然,茂盛的样子。
④[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回,曲折、回环。
⑤[翼然临于泉上](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临,居高而下。
⑥[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⑦[意]意趣,情趣。
⑧[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间,寄托在酒上。
【译】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顺着山路行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而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建造这座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宾客们到这儿来饮酒,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为“醉翁”。醉翁的意趣不在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①,云归而岩穴暝②,晦明变化③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④,佳木秀而繁阴⑤,风霜高洁⑥,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①[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开。霏,弥漫的云气。
②[云归而岩穴暝(míng)]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③[晦明变化]意思是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④[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花。
⑤[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秀,茂盛。
⑥[风霜高洁]指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译】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就散开了,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景色不同,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负者①歌于途,行者休于树②,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④,山肴野蔌⑤,杂然而前陈⑥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⑦,射⑧者中,弈⑨者胜,觥筹交错⑩,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白发,颓然乎其间 者,太守醉也。
①[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②[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③[伛偻(yǔ lǚ)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④[洌(li)]清。
⑤[山肴野蔌(sù)]野味野菜。
⑥[陈]陈列,摆开。
⑦[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⑧[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投向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按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⑨[弈(yì)]下棋。
⑩[觥(gōng)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
[苍颜]容颜苍老。
[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原指精神不振,这里形容醉态。
【译】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打招呼,后面的回应,老老少少的行人,来往不断,是滁州城的人在游玩。到溪边钓鱼,溪水深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香而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乱地在面前摆开,这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头发花白的老人,醉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①,鸣声上下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③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④,太守也。太守谓⑤谁?庐陵⑥欧阳修也。
①[阴翳(yì)]形容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
②[鸣声上下]指飞鸟上上下下鸣叫。
③[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④[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后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
⑤[谓]为, 是。
⑥[庐陵]庐陵郡,就是吉州(今江西吉安)。
【译】不久太阳下山,人影散乱,太守回去了,宾客们也跟随着走了。树林中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庐陵欧阳修。
湖 心 亭 看 雪
一、知识梳理
文学常识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之家,好山水,晓音乐。作品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字音字形
【易错读音】更定(ɡēnɡ) 拥毳衣(cuì) 崇祯(zhēn) 沆砀(hànɡdànɡ)
对坐强(qiánɡ)饮
【易错字词】与余舟一芥 苏堤 铺毡 雾凇
主题识记
文章描写了湖心亭悠远脱俗的雪景,叙述了在湖心亭的奇遇,叙事、写景、抒情有机结合,表达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
二、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 赏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白描:“一痕”“一点”““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表现人与自然构成的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以及作者所推崇的人生态度。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语言描写:“痴”字是指痴迷于天人合一的逸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饱含了对“痴”字的赞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
三、素养提升
文章用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文章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
四、文言现象
例句 解析
古今异义词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这里是“痛快”;今义:勉强。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酒杯,这里代指酒;今义:颜色,与“黑”相对。

一 词 多 义 是 是日更定 代词,这。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判断动词,是。
白 上下一白 形容词,白色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时罚酒用的,泛指酒杯。
大 见余大喜 程度副词,非常。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形容词,与“小”相对。
绝 湖中人鸟声俱绝 动词,消失。
佛印绝类弥勒 形容词,极。
一 余拏一小舟 数词,一。
上下一白 副词,全。
词类活用 大雪三日 名词作动词,下雪。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名词作动词,客居。
文言句式 省略句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别”前省略了“与之”。
见余大喜曰 省略主语“两人”。
倒装句 是金陵人,客此 “此”前省略了“于”,这里是介词短语后置,语序应为:是金陵人,于此客。
五、全文翻译
湖心亭看雪①
文 | 张岱
崇祯五年②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③矣,余拏④一小舟,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⑦、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①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湖心亭,在杭州西湖中的一个小岛上。
②[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③[更(gēng)定]晚上八时左右。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④[拏(ná)]撑(船)。
⑤[拥毳(cuì)衣炉火]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拥,裹、围。毳,鸟兽的细毛。
⑥[雾淞(sōng)沆砀(hàngdàng)]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雾淞,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⑦[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译】明朝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杭州的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人声、和鸟声都消失了。这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条小船,穿着细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湖面上冰花的周围弥漫着白汽,天空与白云、与山峦、与湖水浑然一体,上上下下全是白皑皑的。西湖上能看到的影子,只有长堤像一道痕迹,湖心亭像一个黑点,和我的小船像一片草叶,船上的两三个人像米粒罢了。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①!”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②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③。及下船,舟子④喃喃曰:“莫说相公⑤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①[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
②[三大白]大三杯酒。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③[客此]客居此地。
④[舟子]船夫。
⑤[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敬。
【译】到了湖心亭,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在着火温酒,把酒烧得沸腾。那两人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西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便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情喝了三大杯酒后与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低声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诗 词 三 首
一、知识梳理:
文学常识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世人称其为“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这首诗是他遭受谗毁,初离长安所写组诗之一。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苏轼北宋词人,文学家,号东坡,“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主要代表之一,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字音字形
【易错读音】金樽 (zūn) 投箸(zhù) 歧路 (qí) 长精神 (zhǎng) 不胜寒 (shēng)
【易错字词】绮户 宫阙 琼楼 婵娟 侧畔
名句积累
1.《行路难》中象征人生路上布满艰难险阻、作者壮志难酬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2.在生活中,人们在所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但我们要像李白所说“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那样,要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4.“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
5.《水调歌头》中描写月光流转的名句是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
6.《水调歌头》借明月表达词人对天下人美好祝愿的语句是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主题识记
《行路难》(其一)抒写了诗人仕途受挫,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彷徨和抑郁悲愤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执着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通过叙述诗人二十多年转徙巴山楚水的坎坷遭遇并抒发无限感慨,流露出长期被贬谪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激不平之情,表现出不甘沉沦、奋发昂扬的进取精神和达观态度。
《水调歌头》通过写中秋饮酒赏月,以奇特的想象抒发了作者政治失意的苦闷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传达出作者由心有郁结到心境开阔的乐观旷达的情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 赏析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身梦日边。 用典:姜太公姜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太阳旁边经过,后被商汤任用,助商灭夏。这两句用典,表示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抒情、名句:表达诗人实现政治理想的决心。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用典:“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此处用典,借以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此处用典,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比喻: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以千帆、万木比喻新人。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诗人不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却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抒情、借代:望大家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诗人用“婵娟”指代“月亮”,表达美好的祝愿。
三、素养提升
《行路难》(其一)写作者在经过前面情感的反复回旋之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的调子,作者深信自己的理想抱负终会有实现的那一天,表现出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用典故表达作者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水调歌头》作者借“月”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人生有欢聚,也有离别,也就像月亮一样有圆有缺,这是自然规律,是不能苛求其圆满的。那么就应理智地化悲怨为旷达,作者借“月光”表达乐观旷达的情怀。
四、文言现象
例 句 解 析
通假字 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
词类活用 停杯投箸不能食 名词作动词,吃。
怀旧空吟闻笛赋 形容词作名词,老朋友。
病树前头万木春 名词作动词,争春。
一词多义 安 今安在 疑问代词,哪里。
安得广厦千万间 怎么。
风雨不动安如山 形容词,安稳。
古今异义 但愿人长久 古义:只,只是;今义:转折连词。
文言句式 省略句 停杯投箸不能食 省略了主语,“我”。
转朱阁,低绮户 省略了主语,“月儿”。
倒装句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状语后置,即“碧溪上垂钓、梦日边成舟”。
多歧路,今安在 “今安在”为宾语前置,即“今安在”。
五、诗歌翻译
行路难(其一)①
文 |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②,玉盘珍羞直万钱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④,忽复乘舟梦日边⑤。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⑥?
长风破浪会有时⑦,直挂云帆⑧济⑨沧海。
①选自《李太白全集》。行路难,乐府古题,李白以此为题写了三首诗,这是第一首。
②[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金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樽,盛酒的器具。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贵。
③[玉盘珍羞直万钱]玉盘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
④[闲来垂钓碧溪上]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pán)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
⑤[忽复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⑥[今安在]如今身处何方?也可理解为: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
⑦[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宋书·宗悫(què)传》载,南朝时宗悫用“乘长风破万里浪”来形容自己的抱负。会,一定、必然。
⑧[云帆]高高的帆。
⑨[济]渡。
【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①
文 | 刘禹锡
巴山楚水②凄凉地,二十三年③弃置身④。
怀旧空吟闻笛赋⑤,到乡翻似烂柯人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⑦,暂凭杯酒长⑧精神。
①选自《刘禹锡集》。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刘禹锡作此诗答谢。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②[巴山楚水]诗人曾被贬夔(kuí)州、朗州等地,夔州古属巴郡,朗州属楚地,故称“巴山楚水”。
③[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写到此诗时,共二十二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洛阳,所以说“二十三年”。
④[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⑤[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杀害,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一进作了《思旧赋》。
⑥[烂柯人]指晋人王质。南朝梁任昉(fǎng)《述异记》协,王质上山砍柴,年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斧子柄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发现已经过了上百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去世了。柯,斧柄。
⑦[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⑧[云帆]高高的帆。
⑨[长(zhǎng)]增长,振作。
【译】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水调歌头①
文 | 苏轼
丙辰②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③。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④,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⑤,又恐琼楼玉宇⑥,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⑦,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⑨。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①选自《东坡乐府笺》。水调歌头,词牌名。
②[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③[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
④[宫阙]宫殿。
⑤[归去]回到天上去。
⑥[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
⑦[起舞弄清影]意思是在月光下起舞,身影也随着舞动。
⑧[何似]哪里比得上。。
⑨[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指诗人自己)。
⑩[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编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婵娟]本意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译】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什么时候才会出现?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