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讲 赏析情节(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讲义(新教材新高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2讲 赏析情节(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讲义(新教材新高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8 15:2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6张PPT)
第02讲
赏析情节
2025年
小说阅读模块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目录
01
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
02
知识导图
思维引航
03
考点突破
考法探究
04
真题感悟
命题洞见
01
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
【考点考情分析】
考点方向 细分考向 考题统计 备考建议
赏析情节 考向1:分析情节线索及作用 2021 简答题:浙江卷 赏析情节考点考查频率适中,考查知识多样,需要我们重点积累基础知识,如情节技巧中包含的情节叙述的艺术和情节安排的技巧两大类艺术手法。在梳理知识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掌握考点的能力。
2017 简答题:全国Ⅰ卷 考向2:分析情节结构及作用 2022 简答题:新课标I卷 2021 简答题:全国乙卷 考向3:赏析情节技巧及作用 2021 简答题:新高考Ⅰ卷 2020 简答题:浙江卷
2025年备考策略
1.分类掌握知识,巩固学习基础
赏析情节考点主要包含三个考向,每个考向都涉及到众多的考查知识。我们在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针对不同的考点要掌握不同的基础知识,梳理全面,了解到位,为下一步运用答题框架创造条件。
2.梳理答题框架,明确答题思路
在本考点中共有三种考向,每种考向都有不同的答题框架和答题思路。同学们在备考的过程中,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的对应真题,梳理不同的答题框架和思路,为下一步系统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年备考策略
3.组合变式训练,提升应试能力
赏析情节类试题以简答题考查方式为主,在答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揣摩不同题目之间的异同点,学会分类概括总结,提升答题应试技巧;同时设置衔接课本的变式试题,在变化中进一步巩固能力。
总之,赏析情节类试题需要我们掌握的基础知识和细化考向较多,我们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条件上,灵活掌握出题规律和答题技巧,同时注意衔接课本内容,在试题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应试能力质的提升。
备考策略思维导图
02
知识导图
思维引航
考点知识思维导图
二级考点 细分考向 题型 题干表述
赏析情节 考向1:分析情节线索及作用 简答题 (2017 新课标Ⅰ,T5)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考向2:分析情节结构及作用 简答题 (2019 全国卷,T29)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
考向3:赏析情节技巧及作用 简答题 (2021新高考Ⅰ,T8)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手法有什么效果?
赏析情节部分主要有三个细化设题角度,分别是分析情节线索及作用、分析情节结构
及作用和赏析情节技巧及作用。在本设题角度中,需要我们重点掌握情节的线索、结
构和技巧相关的知识。
【主要考法归纳】
【小说情节线索】
1.常见情节线索类型
以人物为线索:《祝福》中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现了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
以事物为线索:《促织》紧紧围绕促织来安排情节:征虫一觅虫一求虫一得虫一失虫一化虫-斗虫一献虫。
以中心事件为线索:《老人与海》(节选)中情节是围绕老人与鲨鱼之间的搏斗而展开的。
以人物思想感情为线索:《变形记》(节选)中以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甲壳虫后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为线索组织材料。
以空间、时间为线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叙写了林冲“沧州遇旧”“买刀寻敌”“到草料场”“雪夜歼仇”等情节。
【小说情节线索】
2.情节线索结构
单线结构
单线结构的特点是:从人物上说,这种结构一般有一两个主要人物;从情节安排上说,只有一条线索。情节的发展过程是由开始——展开——结局直至尾声,链条式展开,环环相扣,犹如链条一般。主题在完整的情节描写和人物刻画中表现出来。
教材典例: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节选)以小二黑和小芹的恋爱这一事件单线进行,使小说连贯完整,故事性很强。
双线结构
两条线索同时展开,可使小说充分展示作品的内容,人物形象也会刻画得更丰满、更充分。
双线结构
(1)主次线:
主次偕行,相辅相成一条线索占主导地位,起重要作用,这条线索称为“主线”;另一条线索占次要地位,起辅助作用,称为“次线”判断线索孰主孰次的标准,不是作者所花笔墨的多少,而是每条线索关涉的情节、人物、场景对于主题表现作用的大小、轻重。如欧·亨利名篇《最后的常春藤叶》,老贝尔曼描绘藤叶是文章的主线,苏艾帮助琼珊是文章的次线。
【小说情节线索】
双线结构
(2)明暗线:
显隐结合,摇曳多姿明暗线是从落笔角度(写法)而言的。明线是文中直接呈现出来的贯穿始终的线索。在明线上,故事情节从正面展开,人物活动、场面从正面描写。暗线则是间接地呈现出来的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暗线上,人物活动、情节、场面等都从侧面处理。明线是显性的,暗线是隐性的,明线和暗线一般交织在一个共同点上。
教材典例:孙犁的《荷花淀》设置了主次两条线索:主线是妻子寻夫和她们的成长过程;次线是水生等人别妻参军,在淀上与敌人作战。这两条线索把作品中的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三个场景贯穿了起来。
【小说情节线索】
3.情节线索作用
【小说情节线索】
【小说情节结构模式】
【情节结构】小说的情节结构众多,其基本模式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除此之外还有下列几种常见类型:
类型 特点
摇摆式(一波三折式) 大多数小说的情节发展轨迹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不会很顺利地循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行进,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经历一定的波折后,再回到正轨,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使故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情节就属于这种结构模式。
欧·亨利式(突转式) 在结尾处的情节突然向相反方向转变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但由于前面的情节早已埋下伏笔,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
【小说情节结构模式】
【情节结构】小说的情节结构众多,其基本模式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除此之外还有下列几种常见类型:
类型 特点
延迟式 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拖延读者到达故事结尾的时间,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老人与海)(节选)的情节就属于这种结构模式。
横断面式 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
意识流式 打破传统小说情节的时间顺序和因果逻辑,凭借人物的意识流动来组接素材。小说所叙述的对象是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流动过程,包括人物的思想、意识、回忆、联想、想象、感觉、印象、梦境等。
【小说情节技巧手法】
【情节手法】“情节手法”也叫“叙事艺术”,叙事艺术关注的是小说的艺术形式,包含“谁在讲故事”和“怎样讲故事”两个方面的艺术技巧,涉及叙述者、叙述视角、叙述顺序、叙述节奏、叙述腔调、叙述方式、叙述技巧(情节安排技巧)等知识。
【小说情节技巧手法】
【小说情节技巧手法】
(一)谁在讲故事--叙述者、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
1.叙述者-一作者安排、选定的“讲故事的人”
叙述者是小说中叙述故事的主体,与作者不是一回事,他有时是文本中的某个角色,如《祝福》百合花》中的“我”;有时以隐蔽形式藏在文本的“外面”,站在故事之外说故事,相当于作者的“代言人”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荷花淀》的叙述者。
2.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叙述者讲故事的立足点(角度)
(1)全知视角(零视角)
阐释:叙述者凌驾于故事之上,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时候还走到前台对人物进行评论,进行道德评价和情感判断。全知视角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叙述,传统小说多采用这种视角。
【小说情节技巧手法】
优点:①视野开阔,自由灵活,叙述者不受时空限制,纵横掉圈,运用自如,便于全方位展现人物和事件。②便于叙述者自由地描写人物对话、深人人物内心世界。
不足:①读者的想象力被限制。叙述者轻松操控故事人物的命运,读者只是被动地接受故事,再创造的余地十分有限。②真实感不够,可信度被削弱,阅读亲切感差。
(2)限知视角(内视角、有限视角)限知视角的分类和特点:
第一人称限知视角(叙述者是故事中的“我”)
见证人视角:①“我"是故事的目击者或参与者(次要人物)。作为见证人的“我"来讲故事,使故事更加客观真实。②“我"还可以对所叙人物和事件做出情感判断和道德评价,为作者间接介人提供了方便。③"我”和主要人物之间形成映衬、矛盾、对话关系,可以加强作品表现人物和主题的力度,还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
【小说情节技巧手法】
主人公视角:“我"讲述“我”自己的故事,便于揭示“我"的深层心理,带有强烈的抒彩,也因此具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真实感,使读者容易将自己代人“我"的境地中,拉近与“我"的距离。
第三人称限知视角
叙述者虽然以第三人称去观察和叙述,但放弃了第三人称无所不在的自由,只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也就是“从这个人物的眼睛看出去的故事”。
优点:①由于只限写某个人物的所见、所思、所感,比全知视角更贴近生活实际,情感更真挚,缩短了读者与故事人物之间的距离,读者往往会有一种亲切感和代入感。②由于所知有限,也会留下更多的悬念和空白,留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去推理、判断和评价,使读者的能动性发挥到最大程度。
【小说情节技巧手法】
不足:叙述者叙述时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彩。
(3)小说中几种特殊的叙述视角及其作用叙述视角除有全知与限知之别外,还受叙述者本身的身份、年龄等的制约。叙述者本身的特点,也形成了富有个性的叙事艺术。
类型 阐释 作用
儿童视角 借助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 明 的 儿童思维的特征。 ①儿童纯洁的心灵和简单的阅历使得叙事内容更加客观真实,②儿童简单的词汇和特有的语句使得叙事语言更加平易亲切:③儿童的丰富想象和不谙世事使得叙事效果更加"陌生化";④儿童的好奇心推动情节的发展;⑤用儿童大真善良的天性对比成人世界的复杂、丑恶,审视人性,凸显主题。
【小说情节技巧手法】
类型 阐释 作用
老人视角 用饱经沧桑的老人的视角叙事。 ①老人视角叙事多为回忆性质的,所以经常会有一种怀旧情怀;②老人多是成熟的、理性的,对事情会有深人的思考,所以小说一般会有一种深沉思考意味,包括对自身、民族、国家命运的思考;③老人历经世事,叙述的故事会有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感。
女性视角 以女性的心理、情感以及眼光观察生活讲述故事。 ①以女性敏锐的观察力来叙述情感更加细腻,容易发现常人不注意的“细小”“平凡”的生活现象,引人入胜;②以其母性情感笔触来表达对弱者的同情,或以女性口吻表达对强权的反抗,对自由的渴望。
【小说情节技巧手法】
类型 阐释 作用
动物视角 以动物的眼光看世界,将动物拟人化。 ①以动物的眼光看世界,给读者一种崭新的体验,更有情趣;②动物展示出的心理活动,往往与人的心理活动交替进行,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③动物视角更客观冷静真实,以动物视角来观照人类生活,可以见到人类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4)视角与人称的转换
在小说的创作中,叙述视角并不是单一使用的,作者出于叙述故事的需要往往综合使用多种类型的叙述视角,以用此叙述视角之长去弥补彼叙述视角之短,立体地叙述人物和事件。与此相对应,叙述人称也会变换。
【小说情节技巧手法】
人称变换的作用:①从“你”到“我”式:增加真实性,使人如临其境,有时有自嘲的意味。②从“我”到“你(他)”式:跳出自我,增加客观性、亲切性、说服力。③人称交叉式: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杂人物的独白、对话,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亲切感。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
多个叙述视角交织转换的作用:①可以扩大叙述空间,使叙述立体化、更自由、更富变化,能多层次、多角度地表现人物和主题。②强化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立体;增强了故事的丰富性,使主题意蕴更丰厚深刻。
【小说情节技巧手法】
(二)怎样讲故事--叙述顺序、叙述节奏、叙述腔调、叙述方式和叙述技巧(情节安排技巧)
1.叙述顺序
类别 释义 作用
顺叙 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 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 不按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 懦制造悬念,引人人胜。
【小说情节技巧手法】
类别 释义 作用
插叙 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人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叙述完插人的事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插叙内容不影响主要事件的表达。 (1)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人物形象更鲜明,主题更突出。(2)叙述的过程中宕开一笔,避免了平铺直叙,使小说曲折有致、摇曳生姿,能增加阅读趣味。
补叙 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补充的交代,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 (1)对上文的内容做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
(2)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小说情节技巧手法】
类别 释义 作用
平叙 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作分叙。 (1)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2)拓展作品容量。
【小说情节技巧手法】
2.叙述节奏
事情的进展有快慢,故事的叙述也有快慢。在小说中,我们会发现有用几笔就写完十几年生活的片段,也有用几百页来描写一天生活的场景。故事时间长、叙述时间短,则叙述节奏快;反之,则叙述节奏慢。
叙述与描写是控制小说叙事速度和营造叙事波澜的法宝,它们能让小说呈现出一种有张有弛的叙述节奏。加速之处,往往是次要情节或无关紧要之处;减速之处,往往是关键情节精彩之处。加速是“张”,是跳跃,是略写,多用叙述手法;减速是“弛”是慢行,是工笔细描细绘,多用描写手法。小说的生命魅力与生动性恰恰体现在叙事速度的不停变化和恰到好处的叙述节奏上。
【小说情节技巧手法】
叙述节奏有以下五种形式:
形式 释义
省略 指与故事时间相比较,叙述时间为零,即在叙述中省略实际存在的事件,以此来快速推进情节或者留下空白以增加想象空间。如《孔乙己》只写了孔乙己几次到店里喝酒的情形,其他的事情都没有说。
概要 又叫“概述”,即叙述时间小于故事时间,是简短精练地叙述故事。小说中对故事背景、人物的基本信息的交代常采用这种叙述形式,如《祝福》中对祥林嫂的身世以及她初到鲁镇时做工勤快的描写。
场景 又叫“等述”,即叙述时间约等于故事时间,是对故事实况的叙述。如《祝福》中“我”与祥林嫂关于“魂灵”的对话场景。
【小说情节技巧手法】
叙述节奏有以下五种形式:
形式 释义
延缓 又叫“扩述”,即叙述时间大于故事时间,是指在叙述时对人物、事件、环境、背景的描写极力延长。如《孔乙己》中讲述孔乙已坐着蒲包用手走到店里并走出去的片段。
停顿 又叫“静述”即叙述时间无限大于故事时间,是指在叙述时使故事情节处于静止状态,文本中出现对其他事物的叙述或者评论。如《故乡》中对宗族祭祀的介绍。
3.叙述腔调
叙述腔调是叙述者流露出的感彩、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化的特征,它或多或少带有作者的影子和烙印,与小说或作者的风格密切相关。
以“讲述”为主的小说,叙述者直接在作品中现身,主观地将故事讲述出来,并对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评论和判断,告诉读者怎样看待人物,怎样评价事件,叙述腔调较为明显,小说中夹杂着叙述者的主观情感与判断。
以“显示”为主的小说,叙述者隐藏在故事背后,不在作品中露面,只是将故事给读者客观地显示出来,叙述者不流露任何情感态度,是非曲直交由读者去判断,叙述腔调不太明显。为凸显“显示”的效果,运用较多的是对话和心理再现方式,它通常出现在对话体和意识流小说中。
【小说情节技巧手法】
4.叙述方式
(1)对话式
释义:在作品人物之间的对话中叙述事件、展开情节、交代环境和刻画人物性格。对话的内容可以是对话人亲身经历的叙述和心理感受的自白,也可以是对别人的生活见闻的转述:可以两人对话,也可以是一人自白或多人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事件的叙述和评价。
作用:①以对话为主体,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②大量的语言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变化,使不同人物的形象特征更加鲜明突出:③语言简洁凝练,便于在叙述中留白,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思考和想象空间;④人物的论调隐含了作者的意图,易引发读者的思考。
【小说情节技巧手法】
(2)独白式
释义:以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叙述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
作用:便于抒发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对事物、人物的思考。
(3)时空交织
历史(往事回忆)与现实交织
释义:运用插叙,将过去的内容和当下的现实内容交织在一起。两个时空一主一辅,形成对接或穿插。
作用:①营造了历史氛围,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读起来更加沉凝有力;②历史内容与现实叙述相呼应,结构灵活,层次分明,使文章情节完整、内容丰富:③从历史与现实不同的角度对人物进行刻画,使人物更为立体可感;④在变换的时光中表达不变的主旨,多层次地表现中心思想;⑤补足背景,使读者易于理解文章的情节内容。
【小说情节技巧手法】
梦境(想象、幻觉)与现实交织
释义:“梦境(想象、幻觉)”为虚,“现实”为实;两者形成对接或穿插。
作用:①使语言富有文采,优美动人;②表现形式灵活多样,富有变化,生动活泼;③主题思想含蓄,意蕴深长;④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⑤突破时空界限,丰富情节内容。
(4)场景集中与转换
释义:场景集中就是指故事情节集中在一个场景发生;场景转换就是空间场面的转换。
作用:场景集中可使故事结构紧凑;场景是小说的环境的一种,可紧扣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
【小说情节技巧手法】
(5)叙述与写景结合
释义:在叙事的过程中穿插景物描写。
作用:渲染气氛,放慢叙述节奏,使小说具有一种诗意美,突出主题。
(6)穿插新闻报道、地方志谈话等
释义:在叙述的过程中,穿插与主旨有关的新闻报道 、地方志、谈话等内容。
作用:补充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和真实,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7)反复
释义:即作品中多次出现相同的或类似的内容,包括事件的重复(反复出现相似的事件)和话语、细节的重复(反复出现相同或相似的话语、细节)。
作用:其作用需要根据反复的内容具体分析,或突出人物形象,或突出某种氛围,或突出某种情感。
【小说情节技巧手法】
【课本衔接——《祝福》】
【叙述视角】《祝福》以中叙述视角有哪些变化 有什么效果
【参考答案】
视角变化:①首尾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同时,只有良心未完全泯灭的“我”才能够回忆和讲述祥林嫂的生平。②在回忆祥林嫂的生平时,是从“鲁镇人”视角出发,祥林嫂在鲁镇的活动可以直接叙述;
③祥林嫂离开鲁镇的活动就必须由卫婆子来转述,因此,这段转述就变成了卫婆子的叙述视角。
艺术效果:这样处理兼顾叙事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使情节更简洁更有利于主题的表达。
【课本衔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叙述视角】《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描写小二夫妇见陆谦等人行为的情节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参考答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小二夫妇见陆谦等人行为鬼祟言谈诡秘,又提到“林冲”的名字,觉得事情蹊跷,顿起疑心;隔墙偷听却只听得只言片语和“高太尉”三字,其它都因听不清楚略而不写这就形成悬念:他们是谁 要干什么 为什么言谈举止那样诡秘 是不是要加害林冲 读者读到这里也不免要为林冲的处境和命运担忧,从而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望。
03
考点突破
考法探究
【考点解读】赏析情节考点包括分析情节线索及作用、分析情节结构及作用和赏析情节技巧及作用三个考向,其答题思路和答题方法各有不同,下面将对三种考向题型进行逐一分析讲解。
分析情节线索及作用解题方法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明确题干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 即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采用结构连贯法,或采用场面连贯法,或采用线索连贯法,或采用细节连贯法,划分段落,理清层次结构。
第三步:巧概括,规范答 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提炼组合,规范概括。
【考点突破——分析情节线索及作用】
考点二:【赏析情节】
概括小说情节“四方法”
结构连贯法:厘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中“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脉络进行梳理。(如《祝福》)
场面连贯法:小说中的场面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有些小说中一个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买刀寻仇人一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线索连贯法:线索可以串联小说的人、事、物、感情、时间或地点等勾画关联线索的词句,抓住线索,就可以围绕线索概括出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内容。(如《项链》的情节构成:借顶链丢顶链→还顶链、识项链)
细节连贯法:围绕人物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抓住能推进情节的细节,勾画关键词句,并进行提炼、概括。
考点二:【赏析情节】
分析情节结构及作用解题方法 第一步: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 按小说叙述顺序、情节发展脉络进行梳理。
第二步:寻找小说的线索来梳理 小说线索是贯穿整部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时间、空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第三步:抓住场面,梳理情节 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面就是人物活动的场所描写。
【考点突破——分析情节结构及作用】
考点二:【赏析情节】
分析情节技巧及作用解题方法 第一步:审题干,明手法 即根据题干提示明确要用哪些具体手法,从哪些角度着眼分析。
第二步:找原文,析效果 一要结合文木阐释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二要明确指出运用的效果。
第三步:分角度,规范答 第二步的分析已经明确了答题的要点,在此基础上,要分点提炼其关键点,即可得出规范答案。
【考点突破——分析情节技巧及作用】
考点二:【赏析情节】
例1:(2021 新高考1,T8) 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4分)
答案:①具有渲染效果,把故事描述得更充分;②具有延宕效果,迟迟不讲下文,引发听众的好奇与追问。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题干,明手法。
题干要求分析"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显然,这里考査的不是修辞意义上的“反复”的表达效果,而是文章层面上的“讲述效果”,即“如此叙事"的效果。
第二步,找原文,析效果。
找出原文运用反复手法的文字,仔细阅读,体验这种手法在不同情节背景下的不同效果。
考点二:【赏析情节】
例:(2021 新高考1,T8) 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4分)
答案:①具有渲染效果,把故事描述得更充分;②具有延宕效果,迟迟不讲下文,引发听众的好奇与追问。
【解题思路】
第三步,分角度,规范答。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文中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主要体现在王木匠所讲的故事上,因此,分析效果时可从王木匠“讲”和听众“听”两个角度来分析。
考点二:【赏析情节】
04
真题感悟
命题洞见
【高考真题分析】
赏析情节考点主要包括三个考向,分别是分析情节线索及作用、分析情节结构及作用、赏析情节技巧及作用。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赏析情节类试题的必备基础知识,与课本内容进行了深度衔接分析,梳理了赏析情节类试题的基本考法和答题方法。接下来,我们精选2020、2021、2022年相应真题,希望同学们从真题中熟悉考法,掌握考题规律,真正提升做题效率和应试能力。
【高考真题分析】
(2021年浙江卷,T13)探究“麦子”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答案】①是全文的主线,结构上串联全文。②象征守护边疆的这对夫妇旺盛、顽强的生命力。③揭示扎根边疆拓荒产粮就是为守土作贡献的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情节线索作用的能力。
文章的三到六段直接写老婆婆在麦田里行走,她抚摸麦子,就像抚摸自己的孩子一样;并由麦粒“肥肥胖胖,软乎乎的,就像刚出生的婴儿”引出关于他们失去孩子,把麦子当作自己的孩子的情节;第十到十一段描写老头种麦子的情景;然后回忆他们见面和结婚的情节,写他们从结婚以来就一直种麦子;结尾写他们对土地的热爱,仍然没有离开麦子,“老婆婆搓开一只麦穗,搓出几十颗胖乎乎的麦粒儿,轻轻拍打着:‘哈哈,我有这么多孩子’”。可见“麦子”是全文的主线,结构上串联全文;
【高考真题分析】
【解析】“麦子”也象征守护边疆的这对夫妇旺盛顽强的生命力。文中这样描写他们,“老婆婆走到浓密的树林里,老头儿发现她竟然一身金黄,飘动着团团芳香,就像一头金色的豹子”,“老头儿端着簸箕,把金黄的麦种大把大把撒出去。那正是落日时分,泥土波涛汹涌就像沸腾的金属。老头儿的手臂跟鹰一样伸向苍穹,把落日给遮住了,手臂粗壮的黑影头落到地上,随即发出一阵粗重的刷刷声”。他们就像文中所写的“麦子”一样,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一样能够扎根在这片土地上,顽强地生存下去。
【高考真题分析】
【解析】“麦子”也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扎根边疆拓荒产粮就是为守土作贡献。文中这样描写,“豹子走在麦田里,麦子哗哗响起来。麦子的金光洒在榆树上,榆树叶子油汪汪的;麦子的金光洒在云朵上,云就像戴了金笼头,云跟牲畜一样弯下脖子在明净辽阔的苍穹上吃草”,写老婆婆用她的强悍的守护给予了这片土地以生命的希望;“麦子的大网捕获了土地,肥大的土块儿跟鱼群一样跳起来,向四周奔窜。太阳落下去,麦子升起来。老头儿端着空簸箕,眼睛充满梦幻般的光芒”,“长满谷地的麦子,大片大片的麦子……太阳落下去,麦子长起来”,描写他们种麦子的情景,“麦子”就是“太阳”,是“希望”。这样写生动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高考真题分析】
(2021年全国乙卷,T8)王超杰为什么选择《秦琼卖马》的唱段,且唱得壮气不足?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借唱《秦琼卖马》抒发胸中郁闷之情;把自己卖瓷器与秦琼卖马类比,希望有人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唱得壮气不足,更真实地表达了他当时的感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情节安排、语段设置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
首先要读懂小说文本,理解王超杰当时卖瓷器以求生计,希望杨成岳能出手相助的处境,还需要有一定的古代文化知识积累,知晓秦琼卖马的典故,联系二人人生境遇和内心感受的相同点来作答。壮气不足的原因,要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语句“秦叔宝到了那时,壮志不减也得减了,毕竟不知道单雄信能够出来啊”,读懂这句话的言外之意,也要联系王超杰当时的处境综合理解作答。
【高考真题分析】
(2021年新高考Ⅰ卷,T8)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6分)
【答案】①具有渲染效果,把故事描述得更充分;②具有延宕效果,迟迟不讲下文,引发听众的好奇与追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写作手法的能力。
首先要在文中画出使用反复手法的语句,结合上下文语境,分别体会其作用。
第一处,“那条小街上有人吗?没有。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使用重复叙事,强调小鬼子进村前反复确认八路军已经全部撤走了,生动刻画出小鬼子的胆怯;
【高考真题分析】
【解析】第二处,“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后边那四十七个‘皇军’也这样问哪……”“他们看见了什么呢?奇怪”“他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只看见门里堵满了石头——石头门”通过重复叙事,控制了讲述的节奏,具有延宕效果,引起听众的好奇,从而发出追问。
第三处,“向左看:石头门。向右看: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这里连用数个“石头门”,写出小鬼子遇到“石门阵”的惊慌失措,同时渲染了紧张的气氛,调动了听众的情绪。
【高考真题分析】
(2020年浙江卷,T12)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结构紧凑?(6分)
【答案】①情节前后照应。小说开头以悬念的方式提到女主人公觉得和对方似曾相识,结尾进行呼应。②利用书信来加快小说的叙述节奏。通过书信,将男女主人公的心灵迅速拉近。③利用景物进行前后勾连。雪、钢琴、蜡烛等景物反复出现并前后勾连、照应。④场景相对集中。通过压缩空间的方式,将场景集中到波塔波夫老人的花园、小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小说情节手法的能力。“情节手法”是指能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而运用的各种艺术技巧,具体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情节叙述手法指作者叙述故事的技巧,包含叙述方式和叙述人称,情节结构手法指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用的线索串联、悬念设置、前后伏笔照应等技巧。
【高考真题分析】
【解析】①情节前后照应。小说开头以悬念的方式提到女主人公彼得洛芙娜觉得和波塔波夫中尉似曾相识,“端详一番,她总是隐约觉得似乎见过他”,结尾以波塔波夫中尉给彼得洛芙娜的信进行呼应,,说出自己与彼得洛芙娜在利瓦季亚的偶遇及念念不忘,虽然小说已经交代彼得洛芙娜那次并未与他在利瓦季亚偶遇,但是文章以两个人彼此似曾相识来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非常紧凑。②利用书信来加快小说的叙述节奏。通过书信,彼得洛芙娜知道了波塔波夫中尉的期待,也知道了他对“自己”的情缘,所以,文章通过书信的方式将男女主人公的心灵迅速拉近。
【高考真题分析】
【解析】③利用景物进行前后勾连。雪、钢琴、蜡烛等景物反复出现并前后勾连、照应,比如文章前面写那架钢琴“小屋里摆放着的那架走了调的钢琴”,但女主人公彼得洛芙娜在波塔波夫中尉信中看到“钢琴当然已经修好啦,你把那些螺旋状的蜡烛插在了烛台上,钢琴上摆着的还是那些曲谱”这些话时,她“从城里请来了一位老技师,他修好了钢琴,说这确是一架好钢琴”,最后她为波塔波夫中尉“小心翼翼地弹奏了几曲”,钢琴的反复出现使小说结构非常紧凑。④场景相对集中。通过压缩空间的方式,将场景集中到波塔波夫老人的花园、小屋。一方面彼得洛芙娜在小屋中看到的信件、照片、钢琴等,以及波塔波夫中尉在信中提到的旧亭子、钢琴、蜡烛、曲谱等物件都集中在花园和小屋;另外,两人见面也是先从花园开始,然后到小屋,相对比较集中,这样小说结构也比较紧凑。
【高考真题分析】
(2022新课标Ⅰ卷,T8)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上【注】
冯至
子胥望着昭关以外的山水,世界好像换了一件新的衣裳,他自己却真实地获得了真实的生命。时节正是晚秋,眼前还是一片绿色,夏天仿佛还没有结束。向南望去,是一片人烟稀少的平原。
他在这荒凉的原野里走了三四天,后来原野渐渐变成田畴,村落也随着出现了,子胥穿过几个村落,最后到了江边。
太阳已经西斜,岸上三三两两集聚了十来个人:有的操着吴音,有的说着楚语。有人在抱怨,二十年来,这一带总是打过来打过去,弄得田也不好耕,买卖也不好做。一个上了年纪的人说:“前几年吴王余昧死了,本应该传位给季札,但是季札死也不肯接受,退到延陵耕田去了。一个这样贤明的人偏偏不肯就王位,要保持他的高洁。”
【高考真题分析】
“他只自己保持高洁,而一般人都还在水火里过日子,——我恨这样的人,我们都是吃了他高洁的苦。”一个年轻人愤恨地说。
那老年人却谅解季札:“士各有志。他用行为感动我们,不是比做国王有意义得多吗?——就以他在徐君墓旁挂剑的那件事而论,对于友情是怎样好的一幅画图!”
季札在死友墓旁挂剑的事,子胥从前也若有所闻,他再低下头看一看自己佩着的剑,不觉起了一个愿望:“我这时若有一个朋友,我也愿意把我的剑,当作一个友情的赠品,——而我永久只是一个人。”子胥这样想时,也就和那些人的谈话隔远了,江水里的云影在变幻,他又回到他自己身上。这时江水的上游忽然浮下一只渔船,船上回环不断地唱着歌:
日月昭昭乎浸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
面前的景色,自己的身世,日月昭昭乎浸已驰,是怎样感动子胥的心!他听着歌声,身不由己地向芦苇丛中走去。
【高考真题分析】
西沉的太阳把芦花染成金色,半圆的月也显露在天空,映入江心,是江里边永久捉不到的一块宝石。渔夫的歌声又起了:
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为?
歌声越唱越近,渔舟在芦苇旁停住了。子胥身不由己地上了船。
多少天的风尘仆仆,一走上船,呼吸着水上清新的空气,立即感到水的温柔。子胥无言,渔夫无语,耳边只有和谐的橹声,以及水上的泡沫随起随灭的声音。船到江中央,水流变得急骤了,世界回到原始一般地宁静。子胥对着这滔滔不断的流水,他想这是从郢城那里流来的。他立在船头,身影映在水里,好像又回到郢城,因为那里的楼台也曾照映在这同一的水里。他望着江水发呆,不知这里边含有多少故乡流离失所的人的眼泪。父亲的、哥哥的尸体无人埋葬,也许早已被人抛入江心;他们得不到祭享的魂灵,想必正在这月夜的江上出没。郢城里的王公们都还在享受眼前的升平,谁知道这时正有一个人在遥远的江上,想把那污秽的城市洗刷一次呢。子胥的心随着月光膨胀起来……
【高考真题分析】
他再看那渔夫有时抬起头望望远方,有时低下头看看江水,心境是多么平坦。子胥在他眼里是怎样一个人呢?一个不知从何处来,又不知向哪里去的远方的行人罢了。但是子胥,却觉得这渔夫是他流亡以来所遇到的唯一的恩人,这引渡的恩惠有多么博大,尤其是那两首歌,是如何正恰中子胥的运命,怕只有最亲密的朋友才唱得出这样深切感人的歌词,而这歌词却又吐自一个异乡的、素不相识的人的口里。
船缓缓地前进着。两人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整日整夜浸在血的仇恨里,一个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乡。他看那渔夫摇橹的姿态,他享受到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往日的心总是箭一般地急,这时却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么久便多么久,与渔夫共同领会这美好的时刻。
船靠岸了,子胥口里有些嗫嚅,但他最后不得不开口:“朋友。我把什么留给你作纪念呢?”渔夫倒有些惊奇了。
这时子胥已经解下他的剑,捧在渔夫的面前。
【高考真题分析】
渔夫吓得倒退了两步,他说:“我,江上的人,要这有什么用呢?”
“这是我家传的宝物,我佩带它将及十年了。”
“你要拿这当作报酬吗?”渔夫的生活是有限的,他常常看见有些行人,不知为什么离乡背井要走得那么远。既然远行,山水就成为他们的阻碍;他看惯了走到江边过不来的行人,是多么苦恼!他于是立下志愿,只要一有闲暇,就把那样的人顺便渡过来。因为他引渡的时候多半在晚间,所以就即景生情,唱出那样的歌曲。“这值得什么报酬呢?”
子胥半吞半吐地说:“你渡我过了江,同时也渡过了我的仇恨。将来说不定会有那么一天,你再渡我回去。”渔夫听了这句话,一点也不懂,他只拨转船头,向下游驶去。
子胥独自立在江边,望着那只船越走越远了,最后他才自言自语地说:“你这无名的朋友,我现在空空地让你在我的面前消逝了,将来我却还要寻找你,不管是找到你的船,或是你的坟墓。”
【高考真题分析】
他再一看他手中的剑,觉得这剑已经不是他自己的了:他好像是在替一个永久难忘的朋友保留着这支剑。
(有删改)
[注]历史小说《伍子胥》写于1942~1943年,取材于春秋时期伍子胥的复仇故事,叙述他由楚至吴的辗转逃亡。小说共九节,《江上》为第六节,伍子胥过了昭关,继续跋涉,前往吴国。
[考查目标]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检索提取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归纳整合文中信息和内容要点、概括分析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等能力。
【试题8】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答案】①江上的风景使伍子胥心态平和宁静;②想到父亲和哥哥被杀的家仇,他的心又膨胀起来;③渔夫平坦豁达的心境,纾解了伍子胥心中的仇恨,希望自己能从血海深仇中解脱出来。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情节的能力。
本题要求分析伍子胥在江上的思绪变化。做答本题,首先从文中找出相关语段,然后分析。
“一走上船,……世界回到原始一般的宁静”这一段景物描写,表现伍子胥登舟之后宁静平和的心态。
【高考真题分析】
[考查目标]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检索提取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归纳整合文中信息和内容要点、概括分析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等能力。
【试题解析】“子胥对着这滔滔不断的流水……子胥的心随着月光膨胀起来……”这几句写江水引发的联想,伍子胥想到父兄的遭遇,父兄被杀的家仇,他的心情又难以平静。
“他再看那渔夫有时抬头望望远方,有时低下头看看江水,心境是多么平坦……”一段,写由渔夫引发的思考。伍子胥把渔夫当作恩人,看作最亲密的朋友,是因为渔夫的歌唱出了他的悲痛,也让他受到了启发。
“他看那渔夫摇橹的姿态,他享受到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往日的心总是箭一般地急,这时却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么久便多么久,与渔夫共同领会这美好的时刻”,伍子胥从渔夫摇橹的姿态,体验到了平和与柔情,并希望自己能从仇恨中走出来。
【高考真题分析】
感谢观看
THANK YOU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