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1张PPT)
第03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2025
古诗文阅读模块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目录
01
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
02
知识导图
思维引航
03
考点突破
考法探究
05
真题感悟
命题洞见
04
热考题型
解题策略
01
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
年份、卷别 篇名 朝代 作者 体裁 题材 主观题考点 命题特点
2024·新高考Ⅰ卷 宿千岁庵听泉 宋 刘克庄 七言律诗 即事抒怀诗 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①选材上,以宋诗为主,送别怀人诗、即事抒怀诗、酬和赠答诗深受选题人青睐。②注重教考衔接,如在背景、表达方式的比较上。③考查内容上,“赏析”类的考查趋少,更注重从内容到思维品质的考查,如从诗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延伸到诗歌蕴含的哲理、道理的提炼等,如做人道理、读书与立身的关系、学诗途径等
2024·新高考Ⅱ卷 雨后为山亭独卧 宋 叶梦得 七言律诗 即事抒怀诗 理解诗句内涵,把握诗歌主题 2024·全国甲卷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 宋 吕本中 七言律诗 酬和赠答诗 鉴赏诗歌炼字 2023·新高考Ⅰ卷 答友人论学 宋 林希逸 七言律诗 酬和赠答诗 理解诗句内涵,把握诗歌主题 2023·新高考Ⅱ卷 湖上晚归 宋 林逋 七言律诗 山水田园诗 分析理解诗歌内容 2023·全国甲卷 临江仙 宋 晃补之 宋词 送别诗 鉴赏诗歌炼句 2023·全国乙卷 破阵子 宋 陆游 宋词 即事抒怀诗 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 2022·新高考Ⅰ卷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宋 魏了翁 宋词 即事抒怀诗 理解词句含义,并分析蕴含的道理 2022·新高考Ⅱ卷 《送别》 唐 李白 古体诗 送别怀人诗 “离情”的表现手法 【教材溯源·考点链接】
根据近几年的高考真题题型分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基本题型
1.“小切口”设题。所谓“小切口”,即问题指令性一般较为明晰、具体,考查的针对性强,题干要求上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鉴赏。
例如:从“修辞方法”、“虚实”、“景”和“情”、“融情于景”等角度鉴赏。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需要“按规则”进行。
2.“大角度”设题。所谓“大角度”,即问题或相对宽泛,如“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或没有明确的考点指令,需要考生通过题干中的信息进行判断,确定考点,进行作答。
①辨识诗歌中各种表达技巧的使用。
②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
③评价其对表现人物情感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题型变化
02
知识导图
思维引航
诗歌的表达技巧
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
抒情
(1)景情角度: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以景衬情、寓情于景;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2)物情关系: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3)事情关系:借古讽(伤)今、怀古伤今、用典抒情、即事抒怀
正面描写
描写手法
(1)描写顺序(观察角度):远近、高低、时间空间变化
(2)色彩运用:明暗对比,绘形绘色
(3)动静(视听)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
(4)衬托 渲染
(5)白描、工笔(细节描写)
(6)修辞:比喻、夸张、拟人、对比等
(7)感官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双关(谐音)、反问、反复、顶真、反语、通感、排比、叠字(词)、互文、设问
先写景后抒情、先记事后抒怀、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卒章显志、开门见山、以景结情、伏笔铺垫、以小见大、曲笔入题
象征、想象、联想、曲笔(从对方如笔,展开想象)、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比兴、用典…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修辞方法
结构技巧
记叙
议论
描写
侧面描写
赏析表达技巧题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点 + 释 + 效
表达技巧题三个步骤
点明技巧名称
解释技巧运用
分析技巧在塑造人物、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其中“点”“效”步骤最重要。
1、精准判断表达技巧
①立足整体。即把所给的判断材料当作一个整体来看,不是只看其中的一个片段。如判断“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所用的表达技巧,就不能单看“城中桃李愁风雨”这句而认为是“拟人”,而应把两句连成一个整体看,则为“对比”。
②把握关系。关系即诗词中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因为诗词讲究简洁、凝练,又受诗句长短的限制,所以材料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写作技巧,即表达技巧。这样看来,几乎所有的表达技巧都表现为“关系”:借景抒情是景与情的关系,托物言志是物与志的关系,动静结合是动与静的关系,对比是甲与乙的关系,衬托是主与次的关系,虚实结合是虚与实的关系。因此,善于抓住这些关系,技巧就容易判定了。
2、精准分析表达技巧
①紧扣目的。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达目的服务的,“表达技巧+表达目的”就等于表达效果。在具体诗歌中,表达目的包括写景、状物、造境、写人、叙事、抒情等方面。
所谓赏析表达效果,就是运用这种技巧,看它写出了什么样的景,使景物描写得如何;描绘了什么样的事物,使该事物形象如何,营造出了什么样的意境;刻画了人物的什么形象,使人物形象如何;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使思想感情表达得如何。
在众多目的中,抒情是根本目的。几乎所有的表达技巧都与抒情有联系,几乎所有的表达效果都少不了抒情目的的分析。而且,无论分析哪种目的,都不可笼统,应紧扣诗歌内容,赏析得具体,细致,深入。
2、精准分析表达技巧
②紧扣技巧。不同的表达技巧有着不同的表达效果。
如比喻、拟人重在生动形象,借景抒情使情感抒发委婉含蓄,反衬、对比达到突出强调之效果。因此,赏析表达效果在紧扣诗歌本身的同时,必须兼顾表达技巧的自身效果。而这部分效果多以术语形式出现,如生动逼真、自然贴切、新奇别致、耐人寻味、含蓄蕴藉、意境深远、别开生面等,且大多是固定的。虽说在使用这些术语时有贴标签之嫌,但必要的“标签”有时还是要贴的。
修辞方法
XIUCISHOUFA
修辞 效果
比喻 使表现的内容更具体、生动、形象
比拟 使表现的内容生动形象,更具有感染力(有拟人要明确写拟人)
借代 突出人和事物的特征,收到形象鲜明的艺术效果
夸张 突出事物的某特征,便于更好地抒怀,增强感染力
对偶 形式上整齐对称,节奏鲜明,语言简练;内容上集中含蓄
排比 节奏鲜明,增强气势;突出强调内容(少见)
反复 内容上:突出语意,强调感情;形式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有韵律美。
设问 引入问题,引起读者思考
反问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用典 ①表达感情含蓄、言简义丰;②使语言典雅
双关 言在此而意在彼,增强语言容量,表意含蓄、巧妙
对比 突出被表现事物的特点,加强文章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反语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
表现手法
BIAODAFANGSHI
高中阶段常见的表现手法(广义:一切表达技巧;狭义:以下这些) 对比 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诗歌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
衬托 利用其他一些近似或对立的事物当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可以使被陪衬事物的特征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明。(和对比不同的是,衬托还可以有正面衬托)(除了可以表现景、物,还可以表现人)
渲染 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表现手法。营造某种氛围,表现人物的性格、情感,增强艺术感染力。
用典 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的表现手法。使诗歌语言精练,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兴 “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兴”是托物寓情,是寄托也是联想。比兴常连用。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
动静结合 一首诗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多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也有动静互衬,营造意境。
虚实结合 “实”指的是眼前的、现实的景、物、人、事;“虚”指的是不在眼前的景、物、人、事,不是事实,为心中所想、梦中所见。虚和实之间或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或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中心。
点面结合 “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多种感官相结合 视觉描写为主,辅之以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增强描写的立体感,多方面表现所写之物的特点,更加方便抒发感情。
结构技巧
JIEGOUJIQIAO
高中阶段常见的结构技巧 卒章显志 在诗歌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画龙点睛,增加诗文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
以景结情 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抑扬 对要褒扬的人或物先写其不足,对要贬损的人或物先写其长处。无论先扬后抑还是先抑后扬,都是突出强调后者。
伏笔铺垫 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增加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形象更鲜明。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的作用。
开门见山 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开宗明义,直接点题。
曲笔入题 不马上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使文章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照应 篇章间的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03
考点突破
考法探究
表达方式的类型
类别 特点 举例
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诗人在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的描绘和刻画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皓月当空,月光洒在松树间;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上。描写出了山居幽清明净的自然美
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抒情 表达作者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表达方式
1、抒情
中国古典诗歌绝大部分是抒情诗,非常注重抒情,而且抒情手段极多,主要分两类:
一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是间接抒情,可以细化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古讽(伤)今、用典抒情,这一点同表现手法有重合之处。
表达方式之抒情
1、抒情
直接抒情: 又称直抒胸臆,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借景抒情:指的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主观感情。借景抒情,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
寓情于景:诗人将喜怒哀乐等情感融入描写的景物之中。
借物咏怀(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特定事物的描写,表达诗人的情怀、志趣和哲理。这里的情怀、志趣和哲理是指广义的情感。
咏史抒怀(借古讽今):指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表达方式之抒情
之抒情方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西阁夜①》
杜甫
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诗写于移居西阁时。②击柝,敲梆子巡夜。《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③《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1. 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答:①颔联借景抒情,借山风落石、静月侵楼,营造清冷寂静的氛围,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寓居他乡的痛苦之情。
②颈联借典抒情,重门击柝,暗喻战事;“无衣”“同袍”以待战事,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纷乱的忧虑。
手法+运用+效果
2、描写
正面描写:就是直接描写对象本身。正面描写包括细节描写和白描。
细节描写:可以称为“工笔”,就是精雕细刻
白描:是用最朴素、最简练的文字描摹对象。如是人物则有肖像、动作、心理、神态等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形象点说,如果目标是写“竿”,但作者只写“竿之影”,以收到“睹影知竿”之效,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欣赏者的想象力。
表达方式之描写
之描写方法
2、描写
虚实结合: “实”通常是指眼前的现实的景,“虚”通常是指过去的、想象的或梦中的景。二者结合,使表达的思想感情更有广度、更有深度、更加丰富。
动静结合:天下万物,无非静态和动态两种态势。写静态,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写动态,有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诗人往往把动静两种态势的对象安放在同一个意境中,收到动静相衬、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修辞手法:如比喻、衬托、比拟、联想想象等
写景角度
观察顺序:如由近及远、由外至内、由高到低等
感官角度:如视听结合、味觉与触觉等
色彩角度:如暖色调、冷色调。
表达方式之描写
请判断下列诗句的描写角度或手法。
诗句 描写角度或手法
①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②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
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虚实结合
视听结合、绘声绘色
④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远近结合、高低结合
请判断下列诗句的描写角度或手法。
⑤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⑥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同上)
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
⑦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氓》)
⑧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孔雀东南飞》)
对比、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3、记叙
叙述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叙述视角: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利于抒情;
第三人称,客观真实。
叙事线索:时间、空间、情感等
叙述方式:客观叙述、夹叙夹议
表达方式之记叙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1. 这首诗的叙述特色鲜明,试作赏析。(6分)
答: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叙述角度
叙述顺序
叙述特点
4、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表达方式之议论
《题乌江亭 》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答:①议论。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
②第三四句对项羽如不自杀的结局做了假设,事情还是大有可为的。只可惜项羽自杀了。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
1.这首诗歌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手法+运用+效果
表现手法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表现手法等同于表达技巧;狭义的表现手法常常指衬托、对比、象征、渲染、用典、联想、想象、比兴、对写、点染等。
鉴赏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识记清单
类别 特点 举例
细节描写 或写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颦一笑;或写平常生活场景中的一瞬。成功的细节描写,对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抒发感情、充实作品内容、表现主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快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表现手法
类别 特点 举例
白描与工笔 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苏轼《浣溪沙》)词人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融情于景,产生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
角度变化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诗的第一句从仰视角度写,第二句从俯视角度写,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缥缈,使人如同坠入仙境
表现手法识记清单
类别 特点 举例
点面结合 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往往有指出一点,隐括全面的效果。广镜头为面,特写镜头为点;粗线条勾勒的多为面,细笔描绘的多为点 以柳宗元《江雪》为例:“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突出了人物坚韧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
落笔对面 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作者不直接抒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而是反弹琵琶,从对方着笔,这样,就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怀远或思归之情,既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又显得具体充实,富有深度。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诗歌描写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年月诗人对妻儿子女的深切思念。诗人身陷长安叛军之手,思念远在鄜州的妻女,焦心忧虑的不是自己失去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处境的如何担忧、牵挂。全诗通过对面设想妻子望月怀人,女儿稚趣无知来烘托诗人对妻女的忧虑和牵挂,怀人之中浸透了天下乱离的悲哀
表现手法识记清单
类别 特点 举例
虚实结合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的仙境就是虚象。用仙境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在却不在眼前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个场景描写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也是虚景
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表现手法识记清单
类别 特点 举例
用典 用事: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情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化用: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化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
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表现手法识记清单
类别 特点 举例
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衬托 正衬(陪衬):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反衬: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哀等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等,以闹衬静
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写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表现手法识记清单
类别 特点 举例
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诗人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诗人被政敌迫害的景况,抒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化动为静 化动为静就是在诗中将动景化为静景来写 “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将富有动态的瀑布化为静态来写,一个“挂”字,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大的赞颂
表现手法识记清单
类别 特点 举例
动静结合 在一种意境里既描写动态又描写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形成意境和想象的和谐统一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查慎行《舟夜书所见》)前两句写静,后两句写动,动静结合,给人美妙的遐想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能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天姥山高峻奇伟之势;“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直抒胸臆 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识记清单
类别 特点 举例
触景生情 指诗人看见眼前景象就引起了他心中长期郁积的情感的一种抒情方式。通常前句写景,后句生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前四句写登高见闻,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触景生情,抒写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颈联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
寓情于景 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绘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诗歌以明快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四句全是写景,也全是写情。一、二两句,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经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三、四两句,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更增添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全诗洋溢着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和神往
表现手法识记清单
类别 特点 举例
情景交融 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抒发感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乐景衬哀情 以乐景写哀情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欧阳修《踏莎行》)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煦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
表现手法识记清单
类别 特点 举例
托物言志 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垂緌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的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
铺排 即《诗经》“六义”中的“赋”,它指的是对事物的特点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排陈述 《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兰芝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
表现手法识记清单
类别 特点 举例
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以小见大 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春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春即事》)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江村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和主人公悠闲安逸的情调
比兴 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所谓兴,就是在诗的开头“先言他物”,以引出后面的正文 《孔雀东南飞并序》的开头就是运用了兴的手法,“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从孔雀因顾恋配偶徘徊不前的情形,引出仲卿和兰芝的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最后双双徇情的故事
表现手法识记清单
类别 特点 举例
对比 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事物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叠词 指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的手法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苦的复杂而深切的心理状态,为全词定下了一个哀戚的感情基调
倒装 指故意颠倒顺序,以达到加强语势、错综句法等修辞效果的一种手法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头)忽见。”(辛弃疾《西江月》)正常语序应为“溪桥路转,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在山前疏雨将来时,“忽见”从前歇过的那家茅店,心情是惊喜的,用倒装句除了满足韵律的需要外,将“忽见”后移也可强调惊喜之情
(续表)
表现手法识记清单
类别 特点 举例
照应 又叫呼应,即篇章间的伏笔照应,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前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表达诗人追求自由自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表现手法识记清单
表现手法辨析
辨析: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
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
“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长安月夜①》
白居易
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节选)》
白居易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①本诗为作者寓居长安时所作,诗题有改动。②帝王州:都城长安。③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至湖北江陵。
1.这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①第一首诗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京城元宵之夜,“明月春风”,热闹非凡,“万人行乐”;而诗人却因“羁病”无心游玩,独处客舍“一人愁”,显得格外孤单、愁苦。
②第二首诗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诗人实写自己在中秋之夜对着明月思念远方的好友;同时,诗人以己之心推及“故人心”,想象对方此时也在月下思念自己,又设想江陵潮湿多阴天,担心对方不能和自己同见“清光”,表现了元、白二人之间深厚的友情。
技巧+运用+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 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愤激之词,意为漂泊无家。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
①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②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后一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04
热考题型
解题策略
(续表)
常见修辞方法及效果
类别 修辞手法 效果 举例
描绘类 比喻 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夸张 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比拟 使描写的对象显得更活泼、亲近,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借代 生动活泼,使描写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通感 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修辞手法
类别 修辞手法 效果 举例
结构类 排比 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作品的气势,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反复 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顶针 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对偶 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常见修辞方法及效果
类别 修辞手法 效果 举例
语气类 反问 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设问 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续表)
类别 修辞手法 效果 举例
语义类 双关 表达含蓄,语意丰富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互文 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含蓄蕴藉。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回环(回文) 使语句整齐匀称,语意精辟警策,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在视觉和语感上给人以循环往复的美感。 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反语 它用和本意相反的话来表达本意,从而增强语言的表达力量。 反语带诙谐、幽默、辛辣的特点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常见修辞方法及效果
看似是盛赞朝廷无讽谏之事,实则暗含反语以讽刺朝廷粉饰太平,不满当朝官员生活和皇室态度,却无可奈何,只能浪费大好年华,过着一日复一日的无聊生活。倘若真的是盛世清明,我又怎会“悲花落”、“羡鸟飞”?这句诗即是讽刺,也是揭露。
诗句 修辞手法
①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一)》]
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③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④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对偶、比喻、拟人
设问、借代
比拟
互文
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比喻、夸张
双关
常见易混表现手法的区别
1.借代与借喻 借喻的本质是“喻”,往往“喻”中有“代”。借代的本质是“代”,即直接把借体作为主体的替代,不存在“喻”的成分。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借代则不能。
2.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也可称为借物抒情)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有相似之处,都是借某种景物来抒情的。但“借景抒情”中所借之“景”具有临时性,一般是眼前实实在在的景,通常是多种景,需要从多方面来细致描绘出这些景物的自然形态特点;所抒之“情”多是指热爱、愤怒、赞美、快乐、悲伤等情感;情与景都是临时性的。“托物言志”中所托之“物”一般具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性质,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的是某种概念、思想、情操、追求等。作者的描写多聚焦在一个主体事物之中,多是“形”“神”兼备的。
3.衬托与对比 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相近或对立的元素,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对比是把两个对立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进行对照,突出事物特点。二者的主要区别:①衬托有主有次,对比不分主次;②对比主体双双出现,衬托主体未必出现。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对比与反衬有时不易区分,高考评分时往往都算对。
4.拟人与拟物 拟人是指将人的习性、特点、行为、动作等拟用在物体上。拟物是把某一物体当作另一物来写,有两种情况,一是把人拟成物,一是把物拟成另一物。
古诗之美,内在的是其意境和神韵,外在的是其辞采、声律和结构。美的主题,必须凭借美的组织形式,才能激发出审美感受。在外在形式上,结构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既体现了诗人的写作思路,又承载着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鉴赏诗歌,除了赏析语言技法之外,我们还要了解诗歌的一般结构特点,以便快速敏锐地整体把握诗歌。
古诗词结构技巧及特点
特点:古典诗歌的思路大都是由景到情,由景到理,由事到理。
近体诗的结构是:起—承—转—合。
结构技巧
先描写眼前的景物,而后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者见解。
【例】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先景后情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景后情,融为一体。
古诗常用的结构技巧
下笔即写情,而后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
【例】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先情后景
词人开篇直抒胸臆,继而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
古诗常用的结构技巧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言尽而意犹未尽。
【例】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以景结情
这首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结尾句则以景结情。仿佛在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古诗常用的结构技巧
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点明主旨。
【例】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卒章显志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最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卒章显志,点出主旨。
古诗常用的结构技巧
古诗常用的结构技巧
【例】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铺垫
本诗中,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指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可以渲染气氛,引起读者兴趣,增强作品的吸引力
古诗常用的结构技巧
【例】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照应
本诗中的“日暮”“苍山远”“天寒”、“白雪”都能照应诗题中的“宿”;诗中的“天寒”“风雪”“白”都能照应诗题中的“逢雪”;诗中的“闻犬吠”“夜归人”都能照应诗题中的“芙蓉山主人”。
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例】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先抑后扬
又叫欲扬先抑,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意先贬抑后褒扬,犹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顶。
这首诗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
古诗常用的结构技巧
【例】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先扬后抑
又叫欲抑先扬,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从高处飞泻而下。
《贾生》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先扬后抑。前两句写汉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而贾生才情无与伦比,表现出汉文帝对贾生的器重;后两句写汉文帝夜半不眠,不是向贾生询问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询问鬼神的本源问题,极尽抑扬吞吐之妙。辞锋犀利,讽刺辛辣,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古诗常用的结构技巧
※:1.无论是欲扬先抑还是欲抑先扬,都在强调后者
2.作用:在抑扬中形成反差,两相对照,突出中心;出乎读者意料,达到新奇的审美效果。
巧设线索
线索有事线、物线、情线。设置线索,使结构更严谨,内容更集中。
例《春江花月夜》就是以时间为线索来串联全篇的,即从月亮升起到月亮落下。在此过程中,通过描写春、江、花、月、夜来表现诗人的哲思。
古诗常用的结构技巧
开门见山
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开宗明义,直接点题。
例《过故人庄》开篇即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过秦楼·秋夜》
周邦彦
水浴清蟾①,叶喧凉吹,巷陌马声初断。闲依露井,笑扑流萤,惹破画罗轻扇。人静夜久凭阑,愁不归眠,立残更箭②。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沉书远。
空见说、鬓怯琼梳,容销金镜,渐懒趁时匀染③。梅风地溽④,虹雨苔滋,一架舞红都变。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⑤,情伤荀倩⑥。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
[注] ①清蟾:指代明月。②更箭:更漏,漏壶中立箭表示时间。③匀染:傅粉施朱,即梳妆打扮。④梅风地溽:梅雨季节的风含潮气,地面湿润。⑤江淹:南朝文学家,传说被收五色笔后,再无佳作。⑥荀倩:三国时魏人,妻亡后,因悼亡伤心,岁余亦故去。
1.这首词结构精巧,变化丰富,请赏析这首词的结构艺术。
1.这首词结构精巧,变化丰富,请赏析这首词的结构艺术。
答: ①首尾呼应。以秋夜月色皎洁、凉风习习的风景起笔,以银河朦胧,稀星点点收尾,首尾呼应,全词浑然一体。
②虚实对照(对比手法)。先想象和佳人共享的美好时光,再写“人今千里”的无情现实;上阕写过去秋夜的美好,下阕写溽暑梅雨的难熬,两相对照,增强了词的感染力。
③时空转换。上阕先写秋夜此时,后回忆以前游子佳人共度的快乐时光,然后又回到秋夜无眠的愁苦现实。下阕最后回到眼前秋夜观星的现实,拓展了词的境界。
④过渡巧妙。上阕结尾写到“叹年华”,下阕开头写到“空见说”,由想象佳人憔悴入笔,上下阕情感打通。
⑤以景结情。“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写出了词人夜久独立之情状,令人回味无穷。
⑥照应标题。“水浴清蟾,叶喧凉吹”,“明河”“稀星”等处,点明了题目中“秋夜”之意,使整首词和题目融为一体。
05
真题感悟
命题洞见
(2024·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千岁庵听泉
刘克庄
因爱庵前一脉泉,襥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开头交代,诗人之所以会到千岁庵借宿,是出于对庵前泉水的喜爱。
B. 诗歌主要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泉流,与题目中的“听泉”二字相切合。
C. 诗人雅趣与古人相通,在听泉的时候,联想到昔日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
D. 诗人与兰亭诸贤一样,都把对音乐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弃了乐器。
[答案] 15.D
【解析】D.“而放弃了乐器”错误。尾联“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是说你看曾经的王羲之,也认为这里“湍流”展现自然之美,胜过音乐之乐。诗人在这里,由兰亭集会的自然之声与丝竹管弦之声作比,照应比较于他的听泉之感,并没有说“放弃了乐器”。
故选D。
16. 本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颈联写泉水的声音既响亮又微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诗中“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将泉声有时如怒声般壮伟和有时如细点般清圆进行对比,形象地展现了泉声的丰富多变和独特魅力。这种对比的描写方式,使泉声更加具体可感,让读者能更好地领略泉声的美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干中已经明确了颈联使用“对比的手法”,写出泉水“既响亮又微小”,答题时要围绕“对比”中显现出“响亮又微小”进行作答。
颈联“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写泉声的变化。上联突出泉水的“怒声”“壮伟”,写其如同愤怒地咆哮,突出泉水激流浩荡、汹涌澎湃的流淌之声,给人以雄健伟岸之感;下联突出泉水的“细点”“清圆”,写其如同细声嘀嗒,突出泉水涓涓细流、断断续续、清亮圆润的流淌之声,给人以小巧委婉之感。雄壮的“怒声”,圆润的“细点”,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一面声震耳畔,一面引人倾听,赞美了泉水的动听多变,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多样,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蜕变后来练一练
你们马上就要就要强得可怕
破阵子
陆 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思路:①找出这首词中哪些内容体现了“闲适心情”;
②涉及“心情”,所以翻找脑子,找出和抒情有关的表达方式,当然,如果有运用修辞,也要点出来,因为人家问的是“如何”,而不是“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③组织语言,列点作答,拿到满分,考上北大。
①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方法;
②开篇点出“看破空花尘世”,直言志向,表明自己看轻尘世浮名;
③在描写登山、穿林等时,用“真率”“自在”等词写出自己的闲适,并用“神仙新太平”直白地表达出感受。
高考练一练
你的强正在来的路上
赴邠宁【注】留别
李 益
身承汉飞将,束发即言兵。
侠少何相问,从来事不平。
黄云断朔吹,白雪拥沙城。
幸应边书募,横戈会取名。
【注】 邠宁:唐代方镇名,治所在邠州(今陕西彬县)。
本诗颈联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思路:①首先需要一双明亮的眼睛,别找错诗句;
②当然是从结构上和内容上考虑啦;
③结构上翻找脑子,找常见的那几个一一代入、排除,找出正确答案;内容上静下心来,抓关键词,读懂诗句,从内容、情感、观点、内涵等角度考虑。
④组织语言,列点作答,拿到满分,清华打电话说你他X在哪。
内容上:①展开想象(通过虚写),描绘了烈烈北风吹散黄云、皑皑白雪掩映沙城的奇伟壮阔/雄浑的边镇风光,②营造了苍凉壮阔的意境/渲染了苍凉壮阔的氛围,③抒发了对戍边征战的向往。
结构上:为尾联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作铺垫。
诗歌题目的问法不管怎么变,本质上还是鉴赏题,所以所有“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的题目,但凡有手法,一律要点出来,大概率要做得分点。
直接来练一练
相信对于修辞你们已经强得可怕
宿扬州
李 绅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注】。
【注】 迷楼:隋炀帝命人在扬州建造的一座宫楼,在此蓄养数千宫女,过着奢靡的生活。
本诗与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相比,在情感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情感上:
①李诗表现了对扬州城繁盛的喜爱、对百姓生活情趣的肯定;
②王诗表现了对沿途所见美景的喜爱、对未来的期望和乐观心态、对家乡的思恋和对亲人的想念。
表现手法上:
①李诗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夸张等手法;
②王诗采用了比拟、设问、借代、象征、用典等手法。
思路:①找出这两首诗中各自表达情感的句子;
②考试中遇到的表现手法,一律按照“广义”算,翻找脑子,把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相关,能找的都找到。
③组织语言,列点作答,拿到满分,北大上门说来我们这里读书。
直接来练一练
相信对于修辞你们已经强得可怕
草书歌
陆 游
倾家酿酒三千石,闲愁万斛酒不敌。
今朝醉眼烂岩电,提笔四顾天地窄。
忽然挥扫不自知,风云入怀天借力。
神龙战野昏雾腥,奇鬼摧山太阴黑。
此时驱尽胸中愁,槌床大叫狂堕帻。
吴牋蜀素不快人,付与高堂三丈壁。
【注】 此诗作于1182年,诗人正谪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
“神龙战野昏雾腥,奇鬼摧山太阴黑”两句写尽草书之气势神韵,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思路:①找出这句话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草书之气势神韵”;
②找出①中运用了修辞的部分;
③翻找脑子,找出自己掌握的修辞;
④组织语言,列点作答,拿到满分,考上清华。
①比喻新颖奇特,以“神龙战野”“奇鬼摧山”比喻草书纵横飞舞之笔力、形态,尤为形象入神。
②“昏雾腥”运用通感,以嗅觉写视觉,增强了真实感。
③运用夸张,奇鬼摧摇着大山,连月亮也黯然无光,与上句共同形成一种气氛,将草书的狂放神韵充分显示了出来,形神兼具。
感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