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科目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的第5课,在教材位置上上承春秋、战国时期,下启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具有过渡作用。本课子目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分为天文、历法和医学、甲骨文与青铜器、《诗经》和“楚辞”三个子目,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也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重要内容。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先前经历了夏商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学习,这为学生学习先秦时期的历史知识作好铺垫。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学习主动,但缺乏一定的历史逻辑,且以具体逻辑为主。本课内容涉及到天文、历法、医学、文字、青铜器、文学等等成就,因此,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情的分析,教师可以运用大量的图片、史料、文字材料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尽可能直观地学习,感受中华文明的绚烂和魅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知道我国先秦时期天文历法和医学的发展历程,知道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夏、商、西周时期发达的文明,知道《诗经》和“楚辞”是中国先秦时期的杰出文学成就代表。
学习目标: 1.通过研读史料、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先秦时期天文、历法和医学成就,通过朗诵,讲故事,了解《诗经》和“楚辞”先秦时期的文学成就。(唯物史观) 2.通过研读史料、了解夏、商、西周的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和甲骨文的发现、造字特点和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先秦时期天文、历法和医学成就,甲骨文和青铜器,《诗经》和“楚辞”。
五、教学难点 理解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多元一体,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板书法、任务驱动法、多媒体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讨论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材料研读。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新课导入 出示太阳神鸟金饰的图片 【导入】太阳神鸟金饰出土于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制作十分精美,表达了古人对日月星辰的崇拜。先秦时期,人们是如何看待日月星辰的呢?这一时期科技文化取得了什么成就?让我们走进第8课,了解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思考问题,走入本课学习。 展示太阳神鸟金饰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新课讲授 壹·天文、历法和医学
1.天文成就 出示任务一:阅读教材,归纳先秦时期我国有哪些天文成就? 【讲授】出示图片。《诗经·小雅》中的“十月之交”篇中同时记载了一次日食、月食:“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讲授】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春秋》记录了37次日食。经用现代天文学方法推算,这37次日食中实际发生的有33次。这些结果说明鲁成公以后的历法对朔的推求已经达到相当准确的程度。 【回答】原始社会末期先民们为从事农业生产,对天文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总结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商朝时期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西周时期《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传世文献中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斗,有研究认为,这颗彗星就是著名的哈雷彗星。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知识拓展,同时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2.历法成就 出示任务二:根据课本,自主归纳先秦天文发展概况,填写时间轴。 【提问】出示二十四节气图片。制定历法、测出二十四节气的意义是什么 【归纳】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间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二十四节气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答】相传夏朝时就有了历法,夏历法按月记录了时令物候,用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 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 【回答】制定历法、测出二十四节气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填写时间轴,培养时空观念。 知识拓展二十四节气及其意义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医学成就 【回答】先秦时期,人们掌握了 分点作答,学生发言
出示任务三:观察图片,阅读教材,思考先秦时期我国医学取得的成就。 一定的医药知识和治疗技术,传说中神农尝百草,认识了一些治病药物。 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总结出来望、闻、问、切四种诊断 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战国时期问世的《黄帝内经》,总结当时的医学经验,讲述了人体内脏部位和血脉循行情况,介绍了针炙、按摩等治疗方法,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 其他学生作补充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保持课堂活跃。
贰·甲骨文与青铜器
1.甲骨文 【提问】出示两幅图片。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甲骨文发现地在殷墟,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同学们,甲骨文是什么? 【回答】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明确甲骨文的含义,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2.甲骨文的内容 出示四幅用甲骨文记载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回答甲骨文的内容。 【回答】甲骨文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史料研读,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3.甲骨文的地位 【提问】出示图片。传说时代,人们口耳相传、结绳记事。到了文明时代,人们使用甲骨文记录。请大家结合图片和课本,说明甲骨文的地位。 【回答】①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②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有助于学生理解甲骨文的重要地位。
4.甲骨文的造字 出示图片,请学生阅读课本第27页,归纳总结一下甲骨文有哪些造字特点? 文字解释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含义,并生动介绍。 【回答】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提问法、讲授法,有助于明确、理解甲骨文的造字特征。
5.青铜器的概念 【讲授】出示青铜器图片。青铜器,在古时被称为“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刚刚铸造完成的青铜器是金色,但因为出土的青铜由于时间流失产生锈蚀后变为青绿色,被称为青铜。 明确青铜器的概念。 明确青铜器的概念,为接下来的学习作铺垫。
6.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出示时间轴和不同时期的青铜器图片,引导学生总结青 【回答】原始社会出现,商周走向繁荣。 有助于学生了解青铜器发展的历程。
铜器的发展历程。
7.青铜器的特点 依次出示材料,请学生围绕材料合作探究,归纳青铜器的特点。 材料1:众多类别的青铜器图片。 材料2:不同等级的礼器类型与数量以及史料。 合作探究 【回答】特点一:数量众多、种类丰富。 【回答】特点二: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反映权利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8.青铜器的铸造方法 出示青铜器铸造的主要步骤,说明铸造青铜器的方法叫作“泥范铸造法”。 了解青铜器铸造的主要步骤,知道“泥范铸造法”。 有助于理解“泥范铸造法”。
9.代表 简要介绍青铜器代表: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 知道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 知道青铜器的典型代表。
10.金文 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请同学结合课本内容介绍“金文”。 【回答】商朝中晚期开始,钟、鼎等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因为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西周时期,青铜器上文字的数量明显增加。金文内容丰富,涉及祭祀典礼、军事行动、法律诉讼等方面。 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时空观念。
11.三星堆文化 【讲授】出示三星堆文化图片和文字材料。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向人们展现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三星堆遗址还出土了中原夏商王朝系统的玉礼器和青铜容器,表明它与中原王朝具有密切关系。结合先前的学习,三星堆文化体现出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的什么特征呢? 【回答】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特征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紧追时事,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意识。
叁·《诗经》和“楚辞”
1.《诗经》 出示图片和题纲,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找到其书名、内容、价值和结构。 【回答】《诗经》记述了先秦时期,从平民到贵族的社会各阶层人士,在生产生活、祭祀典礼等各种场合,创作并传唱诗歌。共有300多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关注现实,所收诗歌中,有的反映民俗民情,有的歌颂美好爱情,有的赞扬劳动者勤劳勇敢, 理解《诗经》的价值和结构。
有的批判统治者剥削压迫;《诗经》保存丰富的先秦史料。
2.《楚辞》 出示图片和题纲,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找到其书名、概念、价值和影响。 【回答】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以及宋玉等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用浓郁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离骚》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理解《楚辞》的价值和影响。
3.屈原 出示屈原图片和文字材料,提问学生屈原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回答】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 踊跃讨论,感悟学习美好精神品质。
(三) 课堂小结 先秦时期文化灿烂,科技辉煌,领先世界。日食、月食、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甲骨文年代最早,是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青铜器规模大、工艺美、品种多;《诗经》“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这些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继承发扬,树立文化自信! 认真听讲,按照教师板书记好笔记。 小结升华,培养文化自信。
九、随堂练习 5道单项选择(详见配套课件)
十、板书设计
十一、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