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9张PPT)
第08讲
2025
古诗文阅读模块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亲情珍贵 忠孝千金
——选择必修《陈情表》《项脊轩志》一轮复习
目录
01
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
02
知识导图
思维引航
03
考点突破
考法探究
05
真题感悟
命题洞见
04
热考题型
解题策略
01
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
中国文化的特色就是重视人与人的关系,他总是把家庭那种彼此亲密的味道应用到社会上去,跟“个人本位、自我中心”相反,它是互以对方为重。
——《中国文化的命运》梁漱溟
李 密《陈情表》:不愿为官,奉养祖母。
家——家族
归有光《项脊轩志》:诸父异爨感到悲伤。
“表”
表,古代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的《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是用来谢恩的;“奏”是用来弹劾的;“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此外,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章叫作“疏”。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类文章又统称为“表”。诸葛亮的《出师表》与李密的《陈情表》都是表文的代表作品。
“志”
“志”是“记”的意思,是一种记事抒情的文体,如《寒花葬志》。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有碑记、游记、杂记等。
任务一:作者比较
李密(224年—287年),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晋朝文学家。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
初仕蜀汉为尚书郎。
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历任温县令、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
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世。其生平见载《华阳国志》、《晋书》。代表作为《陈情表》。
李密
归有光(1507—1571),明代散文家。
一生郁郁不得志,但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反对明朝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提倡“独出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
他善于把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引到古文中来,“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他被人称为“今之欧阳修”。
代表作品有《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
归有光
复习目标:
1.诵读作品,用比较的方法体会古人的情感、思想和人生感悟。
2.反复涵咏,领会作者抒发情怀和表达思想的个性化手法。
3.赏析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并运用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
【学习重、难点】
1.反复涵咏,领会作者抒发情怀和表达思想的个性化手法。
2.赏析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并运用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
从《陈情表》中你读出了一个______的李密,他追求的是什么?
(1)①正直、不愿委曲求全。
以陈情为名,不愿仕宦是实;
②恭谨孝顺。
为了侍奉祖母弃孝廉,秀才,郎中等官职。认为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照顾年老的祖母;
③聪明、识时务。
蜀国灭亡之后,他没有以死表示忠心,而是用另一种方式婉言拒绝新朝廷给他的官位以表忠心,以感人肺腑的语言解释了需要报恩奉养老祖母,不愿意从侍的原因。
④战战兢兢、谨小慎微、思维缜密的李密。
⑤命运多舛、家族单薄的李密。
(2)供养祖母终老的强烈愿望(尽孝);
追求名节,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
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辩证看待)
《项脊轩志》中你读出了一个_____的归有光,他的追求是什么?
(1)①伉俪之间琴瑟相谐的归有光。
②立志读书、光耀门楣的归有光。
③志趣高洁的归有光。
(2)追求读书入仕
①改造“项脊轩”:重视读书活动;
②自我期许:希冀积极用世。
追求“至情”的家庭伦理观念
①从家族关系看:反对分崩离析;
②从至亲命运看:渴望亲情天伦。
梳理《陈情表》文本内容。作者向谁陈情?陈什么情?
向晋武帝司马炎陈情。
①对祖母的孝情;
②对晋武帝的忠情;
③对自己内心因身世凄苦而产生的苦情、悲情;④对自己进退两难、不能做到忠孝两全而产生的为难之情、惶恐之情。
梳理《项脊轩志》文本内容,体悟归有光眷恋家园之情。
清 梅曾亮说“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围绕“一阁”写了哪些“物事人情”来表现眷恋家园之情?
眷恋家园亲情浓 一间书斋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二种感情 喜 悲
三世变迁 祖辈、父母辈、自己
四位女性 先大母、妪、先妣、妻
五件事情 1.修葺项脊轩 2.诸父异爨
3.老妪忆母 4.大母励志5.回忆亡妻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概括在项脊轩中的感受,围绕此写了五件事,请分析其中的悲与喜。
可喜的事: 一是项脊轩焕然一新的面貌;
二是项脊轩中的幽静气氛。
可悲的事:
一是叔父、伯父分家,大家庭分崩离析,零落衰败;
二是老妪的深情回忆和指点,引发作者对亡母的怀念;
三是祖母爱抚、教诲和期望,有负祖母期待的悲叹之情;
四是婚后生活的的回忆,睹物思人,悼念亡妻。
聚焦祖孙情,理解孝内涵。两篇课文都涉及到祖孙之情,请你找到描写祖孙之情的相关语句,完成下表。
相关语句 表现方式、艺术手法 表达的情感
《陈情表》 1.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2.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项脊轩志》 1.大母过余曰:“吾儿久......大类女郎也?” 2.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 3.顷之,持一象笏至,曰 4.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融情于事
(赡)
语言、动作
细节(含蓄)
俸养祖母终老的
强烈愿望
(尽孝)
怀念祖母
承担家族使命,
振兴家族,
功业未成的愧疚之情
(1)孝的内涵不同
《陈情表》 奉养亲人——养口体
(伺候在身边,照顾衣食住行)
《项脊轩志》振兴家业——养心智
(远走高飞,有所成就,让父母以此为荣)
《陈情表》直接,显而明,《项脊轩志》含蓄,隐而深;《陈情表》语言简练概括,《项脊轩志》重视细节。
(2)抒情手法不同
【备考建议】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中华上下五千年,在这条浩浩荡荡的文化长河中,无数的作品,就像一颗颗珍珠,品莹剔透;又像一只只贝壳,五彩缤纷。一条名为“传统文化”的大船,载着深邃的思想,装满了文化的琼浆,扬帆远航,或溯流而上,或顺流而下,一路沉思,一路歌唱,透过传统的隧道,来到绚丽多姿的新时代……这里有感人肺腑的真情,这里有发人深思的理趣,也有真的性情,美的追求…… 这些作品或骈或散,或叙或议,章法严密,文质兼美,思想深刻。
捧读经典佳作,就是与古人交流:倾听古人的心声,感受古人的情怀,领悟古人的哲思。与古人交流,可以愉悦身心,广博见闻,陶冶性情,提高修养之美。
02
知识导图
思维引航
个人经历 相同点 不同点
李密 《陈情表》
归有光 《项脊轩志》
幼年丧父,生母改嫁,体弱多病,祖母刘氏精心抚养。成人后,才高善辩,侍奉刘氏以孝闻名天下。西晋灭蜀后,司马炎为笼络人心,巩固统治,征召蜀国旧臣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上《陈情表》以祖母无人供养为由辞不赴命。
出生于日趋没落的官宦家族,八岁丧母,其父为落寞儒生。归有光年少才富,但八次科举均名落孙山,四十年间以教书为生,六十岁中进士,晚年入仕,因正直而仕途坎坷,但以文章名世,卓然成家。有光束发于项脊轩苦读,婚后六年琴瑟和谐,可惜爱妻早逝,加之家道中落,人才凋零,物是人非,令人伤悲。
家道中衰
贫而才高
仕途相对通达
有一定的名望
仕途坎坷
文学上造诣精深
感情 相同点
李密 《陈情表》
归有光 《项脊轩志》 对祖母的孝
对朝廷的忠
进退狼狈之情
欢喜之情
(环境清幽 读书雅趣 婚后琴瑟和谐)
悲伤之情
(诸父异爨 老妪忆母
大母励志 回忆亡妻)
建功扬名的豪情
知音知赏的渴望
悲伤之情
感情真挚
情动而辞发
对家的深情
陈现今之情:进退狼狈,不能废远
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
拜臣郎中
除臣洗马
沐
浴
清
化
忠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祖母病笃
孝
治
大
道
孝
恩
重
如
山
情
深
似
海
奉诏奔驰
不能废远
尽忠日长
尽孝日短
先尽孝后尽忠
陈日后之情:愿乞终养,死当结草
忠孝难全
回顾:李密是如何说服晋武帝的?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凄凄惨惨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中。
接着喻之以大义,作者将以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了对照,说明尽孝之时短,尽忠之日长。
然后提出“终养”的要求,再极其诚恳地说明自己的情况,是天人共鉴,表达自已对朝廷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忠心。
如果你是晋武帝会不会同意李密辞官,在家奉养祖母
同意
①李密如此感人的陈情,应该可以打动他;(情真)
②多次征召表现出自己求贤若渴,笼络人心的目的已达到;(意达)
③“以孝治天下”,树立李密这个典范,更好地在全国推行“孝道”;(世治)
④准许李密的请求,显示出作为皇上的宽容大度。更何况李密已经做出承诺。(恩宏)
【项脊轩志】
1、 修茸前后的不同风貌
2 、 轩的变迁和家人轶事
大家庭的分散
母亲对子女的关怀
祖母对作者的牵挂
轩的遭火未焚
悲的表象
悲的深化
悲的补充
3 、补写丧妻
丧妻前----------- 欢乐
丧妻后------- ----- 悲痛
4、 轩中枇杷树 ----------托物寄情 ------ 眷恋
多 可 喜 亦 多 可 悲
悲 喜 怀 念 之 情
?
喜爱
议者以震川为明文第一,似矣。试除去其叙事之合作,时文境界,间或阑入。 ——明 黄宗羲《明文案序》
诸父异爨
慈母早逝
祖母厚望
爱妻逝世
家道衰落 颓败零乱
幼年丧母 痛失母爱
夫妻永诀 痛不欲生
殷殷期盼 终落成空
项脊轩之悲,
悲在:______
悲在何处?
三
一
两
总结文章写了什么(物 事 人 情)?
间老屋
种情感
个女人
四
件琐事
诸父异爨、
老妪忆母、
追忆大母、
回忆亡妻
项脊轩
一喜一悲
先妣
先大母
亡妻
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
——清·梅曾亮
补记:怀念亡妻
悲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生前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死后
室坏不修。
喜
经典语言 技巧 效果
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细节 借景抒情 强化怀念
愧疚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对比
03
考点突破
考法探究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落实字词句
篇目 正字音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陈情表 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门衰祚薄茕茕孑立猥以贱微责臣逋慢宠命优渥过蒙拨擢除臣洗马期功强近终鲜兄弟刘病日笃 形影相吊 舅夺母志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而刘夙婴疾病 晚有儿息 寻蒙国恩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之辛苦 九岁不行 躬亲抚养 刘病日笃 夙遭闵凶 猥以微贱 愿陛下矜悯愚诚 无以终余年 保卒终年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沐浴清化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实为狼狈
刘夙婴疾病
则告诉不许
举臣秀才
除臣洗马
具以表闻
急于星火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诗意,落实字词句
篇目 正字音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项脊轩志 垣墙周庭呱呱而泣 旧时栏楯 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诸父异爨先大母婢如丧考妣扃牖而居 殆有神护 吾妻来归 吾妻归宁 凡再变矣 妪每谓余曰 墙常常而是 内外多置小门 垣墙周庭 东犬西吠 乳二世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使不上漏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一
词
多
义
以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谨拜表以闻
臣具以表闻
娘以指叩门扉曰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富国以农,距敌恃卒。
——表目的,来(连词)
——用(介词)
——凭借(介词)
——因为(介词)
见
日薄西山
门衰祚薄
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
——通”现“,出现(连词)
——表被动(介词)
——推荐(动词)
——代“我”“自己”(代词)
——一说表被动,一说看见
薄
慈父见背
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犯乃死,重负国
见我于王
——迫近(动词)
——微薄,少(形容词)
——减少(动词)
当
日过午已昏
大母过余
从轩前过
——应当(副词)
——挡住,遮挡(动词)
——承担(动词)
——应当(副词)
——担任,充当(动词)
过
死当结草
当侍东宫
他日汝当用之
以当南日
念窦娥葫芦提当罪衍
而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
——偏、偏过(动词)
——看望(动词)
——经过(动词)
——判罪、断狱(动词)
为
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
——是(动词)
——写(动词)
——宾前标志(助词)
——成为(动词)
——作(动词)
矜
南北为一
相为应答
轩东故尝为厨
余既为此志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
为长安君计短
——怜惜(动词)
——夸耀、推崇(动词)
——骄傲(形容词)
——替、给(介词)
孤苦伶仃: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孤苦:没有依 靠,生活困苦。伶仃:孤独。
形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茕茕:孤独无靠的样子。立:孤单单地呆着。
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单。形:身体。吊:慰问。
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衰老临近残废或事物腐朽即将灭亡。薄:迫近。
气息微弱,形容快要断气的样子。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形容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人命:寿命。危:危险。浅:不久,时间短。
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情势危急,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故。
成语积累
04
热考题型
解题策略
两篇千古名篇同是写悲情,李密深深打动了晋武帝,而归有光感动所有读者。两人在表达情感的写作技巧上各有什么特点呢?
选文 技巧
效果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但刘日薄西山。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急于星火。
四字短语
铺陈
对偶
比喻
语势连贯、紧凑,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
以情动人,感化晋武帝。
语气强烈,简洁凝练,朗朗上口,
读文章倍感热切,更具感染力、说服力。
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融入浓烈的抒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
1、善用四言: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抓住点状细节作传神描绘
《陈情表》写作技巧
2、对偶句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外对举,都强调一个“无”字,把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前后对举,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臣”与“祖母”对举,突出一个“无”字,强调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现实。
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强烈,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比喻句:
“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寿命即将终了,贴切的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势紧迫,形象生动。
4、语言表达切合身份,恭敬而得体
作为一篇向皇帝进呈的表文,《陈情表》语言表达切合身份,恭敬而得体,这得益于作者恰当地使用一些表达敬意和自谦的词语,如以“伏惟”“蒙”“谨”等词语表达“恭敬”之意。
(1)反复自称“臣”,表明自己的身份。
(2)用“赴命”表明自己身份低微。
(3)用“猥以微贱,当侍东宫”,其中用“猥”这一谦辞,抬高对方;用“侍”表明自己身份。
(4)用“奔驰”表明自己获得赏识后的感激涕零之情。
(5)说自己曾经在蜀汉任职为“少仕伪朝”,表明自己曾经不识时务。
(6)“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言辞毕恭毕敬,谨慎小心,表达忠心和惊惧之情。
(7)用“陨首”“结草”表达感激涕零之情。
(8)用“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表达恭敬之情。
1、善于选取生活中的琐事,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
2、作者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细节。
《项脊轩志》写作技巧
(1)小鸟啄食、风影移动的景物细节
(2)东犬西吠的场面细节
(3)母亲、妻子的动作语言细节
(4)祖母看望、勉励孙子的场面描写,细致生动地刻画出祖母内心的喜悦与对孙子的期许。
3、语言委婉含蓄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不言情而情无限
言有尽而意无穷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将抽象情感寄托于具体物象易产生移情共鸣。
一存一亡,一荣一死的强烈撕扯感,动人心魄。
语气助词的表情达意。
《陈情表》李密首陈的是家事:“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还有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终鲜兄弟。门衰祚薄”“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项脊轩志》“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百年老屋,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两篇文章,一篇是陈述家境、家情,一篇是细写家景,感情细腻真挚。
情感的比较
年年知为谁生——情真
《陈情表》李密陈述:“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这是母孙之情,其情拳拳。“愿陛下怜悯余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项脊轩志》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感情真挚,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
料得年年肠断处—情切
(1)景美情亦美
《项脊轩志》:“植竹木于庭,旧时兰楯,亦增胜。”且庭院“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还有“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轩,让人摒弃世外的烦扰,仕途的坎坷。
(2)物美情亦美
项脊轩中的每一件事物,如窗户、书台,庭院里的兰桂、枇杷,小巷,项脊轩里的每一个人永远会铭刻在归有光的内心深处。
落红不是无情物—情美
(3)心美情亦美
《陈情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且“乌鸟私情,愿乞终老。”作者历述自己的悲惨遭遇, 叙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孝”之大理。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曲折委婉,以情动人。
《项脊轩志》念及大母、母亲、老妪、妻子,情深意切,令人唏嘘。
两篇泪文虽然文体不同,但情感细腻,感人肺腑的,因为情真、情切、情美,打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自成千古名篇。
落红不是无情物—情美
《陈情表》与《项脊轩志》异同
同:这两篇文章都体现了中国人对亲人、家庭、家族的重视。李密不愿为官而要奉养祖母,体现的是感人至深的孝道;归有光体现的是对家庭,家族的珍视。
异: 《陈情表》感人因为作者的孝心本来感人,也因为作者精心撰写文章刻意感人。
《项脊轩志》是“志”,是作者自抒情意之文,虽然不无法度,但毕竟可以随性落笔,写景物,绘细节,记言语,不求感人自有动人之处。
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则相关的片段。
要求:语言质朴,最少运用三个本课学到的抒情的相关手法,300字左右。
课后作业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
05
真题感悟
命题洞见
围绕人物关系
解析忠孝之辨
初读文本,思考:
《陈情表》中你读出了一个_________的李密,依据是什么?
忠孝两难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辨
1.李密之“苦”:主要体现在“苦情”“孝情”两个方面,请大家根据原文梳理李密“苦情”“孝情”的主要表现,完成下表:
原文 主要特征 身份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父死母嫁
孤儿
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体弱多病
病人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
茕孑立,形影相吊。
无依无靠
独子
李密陈“苦情”
作者首先陈述自己的身世之苦,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陈述自己的悲惨身世。“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是作者陈述的总纲,围绕“险衅”与“闵凶”,作者向皇帝表明自己的三重苦难身份,以此来倾诉与祖母相依为命的凄苦事实。四字骈句,全无拖沓,让人感到命运不公,灾祸接连,不禁为之疼惜悲悯。
2.李密之“孝”:李密不只是孝子,还是臣子,而且是从旧朝投奔新朝的臣子。细读文本,对比李密对旧朝与新朝的自我认定。
朝代 蜀汉(故国刚沦亡) 西晋(有灭国之恨)
官职任命
朝代称呼
身份认知
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
被征召为官(孝廉、秀才、郎中、洗马)
补:“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伪朝(否定蜀汉朝廷的正统性)
圣朝(认同西晋朝廷的正统性)
亡国贱俘(自卑自贱)
臣(敬畏臣服)
李密的仕途“密码”
李密缘何对比分析新旧朝的自我认定?
原文 理由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主观:报答祖母恩情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客观:祖母无人依靠
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 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客观:祖孙相依为命
李密陈“孝情”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客观:祖母危在旦夕
从人伦的情理上看,孝就是感恩,就是回报。孝就是天性,就是本能。据《晋书·李密传》记载,“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自身苦情、祖母亲情、孝养之情、感恩之情,构成拳拳真情的蓝图,感天动地。暂不应征,实属情有可原。
原文摘录 情感与态度
臣密言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维护纲纪,认同新朝,完全服膺。
27次称“臣”
3.李密之“忠”“:身份特殊,决定着处境尴尬。细读文本,咀嚼反复出现的“臣”字,理解李密陈述忠情时委婉幽深的情感与态度。
李密陈“忠情”
自剖官路,自我矮化,委曲求全。
颂圣感恩,感激涕零,殷勤忠诚。
卸除尊严,放弃人格,痛苦隐忍。
客观陈述,哀怜苦求,纯孝纯忠。
卑微无奈,谦卑抑守,谦恭虔诚。
坦露心迹,感念皇恩,尊崇殷勤。
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痛苦可怜。
一篇《陈情表》,区区 400 余字,对晋武帝称了 27 次“臣”。由遍地即是的“臣”字,可洞悉李密复杂的心路历程。俯首臣服,愿为犬马。“臣”之深深浅浅,曲折委婉,凄切悲恻。李密深知皇帝最为猜忌的恰是他以孝为借口的“矜名节”,眷恋旧朝,蔑视新朝。于是他着眼于皇帝的政治利益,暗中在“名节”与“尊严”处用力,极力自我矮化与否定,努力强调晋武帝的正统合法以及自己尽忠皇帝的决心。
叙孝情
表忠心
找依据
释误会
乞矜悯
祖母情深似海
圣上恩重如山
“以孝治天下”
“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
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忠孝两难
先尽孝后尽忠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示之以忠
《陈情表》之布局
史载:“武帝览之,……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下郡县供其祖母奉膳”(《华阳国志·后贤传》)
4.忠孝之辨:
李密最终赢得晋武帝“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的慨叹,并且被赐予两个奴婢,由郡县官府供给祖母的膳食;而李密在为祖母守孝两年之后也自然出仕为官。但他的“缓仕尽孝,先孝后忠”在传统宗法社会里只是偶然性的胜利。毕竟在宗法社会里,君权是政治关系的集中体现,而父权是血缘关系的集中表现。两种权威的矛盾往往以父权臣服于君权为前提。大多时候,当忠孝之道的逻辑统一被现实政治破坏时,孝时常让步于忠,人伦时常牺牲给政治,小我时常成全大我。
社会在发展,宗法社会的忠孝观也在不断变化。请同学们针对以下材料,联系《陈情表》比较阅读,尝试写300字左右的短评,谈谈你对忠孝的理解。
【材料一】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太子燕会,众宾百数十人,太子建议曰:“君父各有笃疾,有药一丸,可救一人,当救君邪?父邪?”众人纷纭,或父或君。时原在坐,不与此论。太子谘之于原,原悖然对曰:“父也。”太子亦不复难之。
(《邴原别传》)
一个人只有是“孝子”才有可能成为“忠臣”,正所谓“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儒家文化把“在家为孝子,入朝作忠臣”视为理想的人生之路,只有“孝慈”,才会“忠君”。孝是走向忠的出发点,忠是孝的必然归宿。
从曹丕不再诘难邴原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先尽孝还是先尽忠已经有了争议。曹丕大致的用意是希望大家达成一个救君的共识。然而宾客众说纷纭。于是曹丕求助邴原,不料邴原的选择是典型的舍忠取孝模式,强调珍视人伦亲情,认为孝道的圆满实践必须坚持“私亲”的合理性。
【材料三】熹平四年,辽西太守甘陵赵苞到官,遣使迎母及妻子。垂当到郡,道经柳城,值鲜卑万余人入塞寇钞,苞母及妻子遂为所劫质,载以击郡。苞率骑二万与贼对陈,贼出母以示苞,苞悲号,谓母曰:“为子无状,欲以微禄奉养朝夕,不图为母作祸,昔为母子,今为王臣,义不得顾私恩,毁忠节,唯当万死,无以塞罪。”母遥谓曰:“威豪,人各有命,何得相顾以亏忠义,尔其勉之!”苞即时进战,贼悉摧破,其母妻皆为所害。苞自上归葬,帝遣使吊慰,封鄃侯。苞葬讫,谓乡人曰:“食禄而避难,非忠也;杀母以全义,非孝也。如是,有何面目立于天下!”遂呕血而死。 (《赵苞弃母》)
东汉赵苞陷入“行不两全,名不两立”的悲哀境地,最终做了夹在“忠”“孝”两难抉择中间的牺牲品。可见在宗法社会里,即便有对孝的充分高度重视,然而一旦忠孝不能两全,更多时候都应是舍孝就忠,以全大节。人为的选择绝大多数要让位于历史的选择。
【材料四】
有位全国著名班主任接受记者的师德专访,当她提到自己的孩子生病,记者想引导她说丢下自己的孩子而选择去管理学生时,这位著名班主任当场表示自己极其反对这种做法。她认为孩子与学生要兼顾,家庭与事业应共发展,丢下自己生病的孩子并不能显出伟大与崇高。她的看法赢得许多师生的认同。
【材料五】
因 93 岁的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贵州省毕节市的吴天喜每天都带着母亲上班。四年多来,吴天喜每天 5 点就起床,给母亲穿衣、洗漱、做早餐,再驾车到公司,将母亲安置好再工作。
而忠孝文化在宗法社会里有其封建性、阶级性与局限性,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规范阶级队伍而倡导士人应遵守并维护的一种行为规范。这
种道德约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是人治而非法治的社会特征。我们当今的法治社会虽然同样需要“忠孝”,但随着现代法律、道德体系的完善,对人本身的观照,对人性充分的尊重,以及全方位的协调能力,体现了现代社会的进步性,彰显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让忠孝两全有了真正统一的空间。可以说,李密是宗法社会忠孝伦理选择的幸运儿,大多数士人是宗法社会忠孝伦理选择的牺牲品;而新时代的我们,
才是忠孝伦理选择的平衡者。
现代社会谈“忠孝仁义”是否过时?
品读轩中细节
感受血缘亲情
黄宗羲曾说:“予读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项脊轩志》,找到三处最有感触的细节,做好批注并小组交流。
品
内容 细节 侧重 情感
读书轩中
诸父异爨
老妪之语
祖母三言
吾妻来归
阁:前——狭窄、破旧、昏暗;后——明亮、优美、清幽。
人: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景:万籁有声,庭阶寂寂,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动与静、
明与暗、
有声与无声。
悠然自得的读书之乐
篱变为墙,足见人心之隔膜愈深;东犬西吠,暗见人心之矛盾纠纷;鸡栖于厅,可见大家庭之分崩无序。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分崩离析的颓败衰落
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之成,则可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
动作
语言
嘘寒问暖
温柔慈爱
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动作
语言
重振家业的厚望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庭有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也。
侧面描写
伉俪情深
物是人非
钱基博评《项脊轩志》:“睹物怀人,此意境人人所有”,然而,以“极淡之笔”写“极至之情”,“此妙笔人人所无”。家常琐事,人人可见;细节描写,大家熟知。为什么此文中的家常之语、极淡之笔却能如此动人心怀?妙笔到底妙在何处?(可以从细节的典型性、形象性、丰富性及细节彼此的关联角度仔细体会)
(1)转述的效果。
“转述”是对回忆不能及的弥补,“转述”使记忆更丰富,更有延伸性,从而使所积聚的情感更为饱满。
回忆母亲,是通过老妪的转述,因为归有光八岁丧母,母亲对他来说是一位“陌生”的亲人;回忆祖母,她“持一象笏至”时,已变成了一个转述者,祖先的荣耀和现实的没落唤起了归有光振兴家族的担当感;回忆妻子,也添加了转述,妻子经常向小妹们讲述小夫妻在项脊轩中读书、生活的情形,两人的幸福时光跃然纸上。
细节的照应
林纾曾言:“琐琐屑屑,均家常之语,乃至百读不厌,斯亦奇矣。”细节的选择是作者的苦心经营。此文细节的前后勾连照应极为严谨,浑然天成。例如从开头修缮的无穷乐趣到妻子死后的“室坏不修”,18 岁的少年心境与 30 多岁的中年颓唐令人潸然。例如“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与后文的“余扃牖而居”照应,少年勤勉苦读立志振兴家业与祖母所言亦一一照应。“百年老屋”历史悠远,可见归家曾经显赫,与后文的“诸父异爨”“吾家读书久不效”相对应,从中可看到归家的没落。
3.王锡爵曾评此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情感溢于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情感极为节制,没有过多的铺叙和渲染,却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艺术空白。请同学们参读《先妣事略》《寒花葬志》,尝试以第一人称写下归有光对此情此境的所思所感,进一步体味作者的心境。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年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先妣事略》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ruò)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寒花葬志》
下面文段是原文中的第五段,本文选入时已删去,现补出来,阅读思考,这一段是否该删除?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注释】①项脊生,作者的别号。 ②“蜀清……”句中:“清”,秦代蜀地一寡妇名。“丹穴”,丹砂矿。“利甲天下”,所获的利,天下第一。 ③昧昧,不明,指不为人所知。④区区,渺渺的样子。 ⑤扬眉瞬目,眼睛一睁一阖,此表自得其乐。 ⑥坎井之蛙,比喻见识浅陋,没见过大世面的人。
这一段文字是作者十八九岁时所写,虽然以自嘲收尾,有自卑自伤之意,但以蜀清和诸葛亮自比,也暗含了建功扬名的抱负和希望有知音知赏的渴望,体现出少年心志。
4.【思考】“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是本文的主旨句。你觉得可喜者为何而可悲者又为何?可喜者指读书之乐,可悲者指诸父分家之悲、母亲早逝之悲、祖母期望之悲、爱情失落之悲,真的仅仅如此吗?
《项脊轩志》在不同的时间点所看到的同一件事带着不同的感彩。作者读书轩中悠然自得,那是 18 岁的昂扬欢喜;而 32 岁仍屡次不第,那么多年固守书斋的勤勉苦读又是多么的辛酸!祖母的怜惜夸赞是值得骄傲的事,是喜;但多年之后亦未能实现祖母的期望,又是多么悲哀!妻子早逝,是悲;但轩中相伴,言笑晏晏,又是多年之后都难以忘怀的甜蜜啊!文中的感情线索不是泾渭分明的,但作者的情感悲喜交织,曲折变化。
作者借项脊轩的兴废抒写了少年奋发苦读重振家业的志向,但家族分崩的无情、至亲逝去的无常、屡试不第的无奈、重振家业的无望,是归有光难以掌控的人世无常。
但此文的底色是悲凉的吗?并非如此。任世事无常,生命短暂,那年少的志气、那母亲的慈爱、那祖母的厚望、那爱情的甜蜜,那一片深情,永恒存在!
①项脊轩旧称“南阁子”,与空间有关;后名“项脊轩”,与祖辈(追宗怀远)有关。前后两个名字交织了时空的元素。
②项脊轩作为一个情感空间,这座百年老屋,见证了作者的成长,见证了亲人的离散,也见证了家族的变迁。因此,在时空交融的背景上,“我”与项脊轩的关系折射出的是“我”与亲人(三代关系最密切的女性)和“我”与家族的关系。
③归有光三十多岁补写志文之际,已接连五次在乡试中落榜。此时此地,面对勾连起先人嘱托和家族使命的项脊轩,作者既会有愧对先人的憾恨,也会有人生失意的感伤。
感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