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 文言实词的理解和积累(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讲义(新教材新高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讲 文言实词的理解和积累(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讲义(新教材新高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08 15:2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6张PPT)
第11讲
文言实词理解与积累
2025
古诗文阅读模块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目录
01
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
02
知识导图
思维引航
03
考点突破
考法探究
05
真题感悟
命题洞见
04
热考题型
解题策略
01
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
复习目标
回归教材,积累高考必备文言实词;
掌握判断文言实词的技法;
学以致用,运用掌握技巧解决难题。
卷别 出处 词语解说题
2023全国甲卷 《隆平集·儒学行义》 席薪枕块;何怨;蔽;逆
2023全国乙卷 《韩非子·十过》 穷;出入;血食;绝世
2023新高考Ⅰ卷 《孔丛子·答问》 围;劝;具臣;诬说
2023新高考Ⅱ卷 《百战奇略》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平易;闻金则止;片善,果
2022全国甲卷 《战国策·秦策二》 约车;宣言;孤国;阴合
2022全国乙卷 《说苑·贵德》 食;放;靡;悲
2022新高考Ⅰ卷 《战国策·魏策三》 寡人;百乘;蔽;国门
2022新高考Ⅱ卷 《东观汉记》 衔枚;差强人意;尊重;车驾
考情概览

考情微观 年份 卷别 相关题目 重要实词
2023 新课标 Ⅰ卷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围、劝、具臣、诬说
翻译:(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骄侮、先、
请、审
考情概览
考情微观 年份 卷别 相关题目 重要实词
2023 新课标 Ⅱ卷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平易、片

翻译:⑴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2)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 少、周旋、
缓辔、出奇、
意、法
考情微观 年份 卷别 相关题目 重要实词
2023 全国 甲卷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蔽、逆
翻译:(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 (2)纭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 泫然、是、复、邑、察、第
考情概览
考情微观 年份 卷别 相关题目 重要实词
2023 全国 乙卷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穷、出入
翻译: (1)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 (2)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 反、首、遗
关于2025年文言文的命题和备考
1.命题走势
①选材趋于多样,记叙文、议论文均有涉及;且为非连文本,两则或两则以上材料。
②词语文常等选择题,关联初高中教材、成语等,还会涉及字词的特殊用法等。
③文意理解题,注重对词语句式、逻辑省略、张冠李戴等的考查。
④翻译题,突出对重点实词、词语活用、特殊句式的考查。
⑤主观题,或者求异,考查多角度思考;或者求同,考查对材料共同点的概括。
2.备考建议
注意抓实180个实词,落实课内文言学习。注意积累成语中的重点词、句式和活用等,落实语文学习的综合性要求。注意趣味化、应用化掌握文常。注意文言文记叙、议论的比较,互文阅读。注意区分议论文中是作者观点还是文中人物观点;注意区分记叙文中多个人物、时间、地点的“相互混淆”。注意专题积累,针对每类试题积累相关知识。
02
知识导图
思维引航
①门缝
②缝隙
④隔阂
⑤离间、挑拨
⑥偷偷地暗地里
③小路
“开门月入,门有缝而月光可入”《说文解字注》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亲密无间
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①拉:
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
③拉长、伸长
狼奄至,引首顾曰
④引导,率领
汝二人各引一军出箕谷
引吭高歌
引:开弓也
②退
曹军不利,引次江北
引而不发
多义实词
  “多义实词”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多义实词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多义实词,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解释 示例
本义 本义是在多义词的诸多义项中,最原始、最基本的意义。 “向”的最初意义是“朝北的窗户”,“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
“走”的最初意义是“跑”,等等。
解释 示例
引申义 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同基本意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词义的引申方式主要有连锁式和辐射式两种。 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 连锁式: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步步延伸开去,因此各引申义与本义之间的联系有密有疏。
辐射式:词义的引申环绕着一个中心向不同的方向展开,各引申义与本义之间的联系紧密度相同。
比喻义 词的比喻义是在比喻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因为它使用比喻的手法,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所以跟引申义并列,成为转义的一种。
多义实词推断“5方法”
解释下列句子和成语中加点字的含义。
(1)负
教材例句 释义
教 材 寻 本 ①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③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④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六国论》
⑤不明不暗,负屈衔冤。《窦娥冤》
成 语 联 想 ⑥忘恩负义
⑦负隅顽抗
⑧久负盛名
⑨不分胜负
背负,以背载物
承担,担负
覆盖
失败
蒙受,遭受
辜负
依仗
承受/承担/享有
失败
(2)绝
教材例句 释义
教 材 寻 本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③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④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
⑤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孔雀东南飞》
⑥可以横绝峨眉巅《蜀道难》
成 语 联 想 ⑦拍案叫绝
⑧绝无仅有
⑨恩断义绝
⑩韦编三绝
绝处逢生
横渡
与世隔绝的
断绝
停止
停止呼吸,死亡
度过

全然 
断绝
断裂
走投无路
(3)除
教材例句 释义
教 材 寻 本 ①以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
②爆竹声中一岁除《元日》
③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
④扶辇下除,触柱折辕《苏武传》
成 语 联 想 ⑤剪恶除奸
⑥除旧布新
⑦除恶务尽
⑧年近岁除
去掉,清除
逝去
授职,任命
台阶,殿阶
扫除
除去
清除
逝去
(4)夺
教材例句 释义
教 材 寻 本 ①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原列传》
②百亩之田,勿夺其时《齐桓晋文之事》
③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成 语 联 想 ④强词夺理
⑤巧夺天工
⑥夺眶而出
⑦喧宾夺主
⑧生杀予夺
⑨夺席谈经
强取为己有
耽误
强行改变
强求,争夺
胜过
猛然涌出
压倒,超过
剥夺
夺取
(5)伐
教材例句 释义
教 材 寻 本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②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谏太宗十思疏》
③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屈原列传》
④ 金伐鼓下榆关《燕歌行并序》
成 语 联 想 ⑤口诛笔伐
⑥党同伐异
⑦吊民伐罪
⑧伐功矜能
征讨,攻打
砍,采
自夸,炫耀
敲打
声讨,讨伐
排斥
讨伐
夸耀
  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同形)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大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彩变化几种。
古今异义
  “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假”就是“借”的意思)。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偏义复词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指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为陪衬。
03
考点突破
考法探究
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可以通过“成语”或“教材类句”进行类推,从而理解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课文中选了大量典范的文言文,那里有丰富的文言词汇。如果我们既能熟练地掌握课文中的文言词语,又能在阅读其他文言文的时候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和求同析异的迁移,就会很容易地推断某些文言实词的意义。
成语是仍在使用的文言。成语中许多字词含义,是类推的源泉。
例句:臣从其计,大王亦幸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析:听从;通过成语“言听计从”推测出。
1、类推法

1、除南清河太守
2、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联系:《陈情表》“除臣洗马”,意思是:授予官职。
联系:成语“欲盖弥彰”——明显、显著。
1、类推法

(1)入城,隳池踏田,民怨。
(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3)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
(4)吾亦望汝副其心。
(5)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
(6)岁凶,汝(地点)旁诸县多盗。
(7)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
——名副其实
——籍吏名,封府库
——凶年不免于死亡
——不期而遇
——隳名城,杀豪杰
——屡试不爽
——家喻户晓、不言而喻
毁坏
差错
明白
符合
约定
年岁不好
登记
1、类推法·巩固提升——对点提升.推测下列划线词语的词义。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这样通过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的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例句: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
对推:谏:挽回,追补,由对应句中对应词“追”可以推测出来。
例:谷则异室,死则同穴。
对推:从位置上看“谷”与“死”处于相同的位置,而“异室”与“同穴”意思又是相反相对的,那么我们可以推断“谷”与“死”的意思也应该是相反相对的。故从“死”的词义可推断“谷”词义为“活着(的时候)”。
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
2、结构推断法

利用句式推断法,用红色字体的词来推断加横线词的含义。
(1)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
[解析] 根据句中与“弥”处于同一位置的“愈”推断出“弥”的意思,意为“越,更加”。句意:(诸侯)送给秦越多,秦侵犯得就越厉害。
(2)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论衡·自纪篇》)(    )
[解析] “笞”,用鞭、杖或竹板子抽打,可推知“非”“让”是责备的意思。句意:父亲没有打过他,母亲没有责备过他,乡邻没有指责过他。
(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   )
[解析] “取”,夺取,可推知“举”是攻取的意思。
越,更加 
责备
攻取
2、结构推断法

说说下列句中红色字词的意思。
①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②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过秦论》)。
③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归去来兮辞》)。
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⑤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⑥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离骚》)
2、结构推断法·巩固提升

推断下列句中加颜色字的意思。
(1)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_____
(2)则思慎始而敬终:_____
(4)人众车舆,万物殷富:_____
(6)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_____

慎重
众多
边际
2、结构推断法·巩固提升

推断下列句中加颜色字的意思。
(1)百姓怨望而海内叛矣: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蒙拔擢,宠命优渥:____________________
(3)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__________________
(4)虽蒙宽宥,犹执谦退:___________________
(5)议治乱之本根,求祖宗之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
与“怨”同义,怨恨
与“拔”同义,提拔
与“短”反义,长
与“宽”同义,宽恕
与“乱”反义,安定
2、结构推断法·巩固提升

  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2021·新高考全国Ⅰ卷)
  “赇”字不常见,要确定它的意义,一是要注意它在谓语动词“受”的后面,因而可以断定它是个名词;二是注意后文“密使左右试赂之”中的“赂(‘贿赂’的意思)”,从而断定“赇”是“贿赂”的意思。
3、语法推断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 )主〔 〕谓〈 〉( )宾
主语、宾语大多是由 充当,
谓语大多是由 充当,
定语是由 充当,
状语是由 充当。




名词、代词
形容词、动词
名词、代词、形容词
副词
方法要点:先分析成分→再推断词性→最后推测词义。
(1)划分句子成分法
①信义著于四海
(“信义”作主语,可判断“信”是名词,“信用”)
②烟涛微茫信难求
③楚王贪而信张仪
(2)看搭配
“辍耕之垄上”,“之”后接表地点的“垄上”,很明显,“之”在这里只能译成动词“到”才能与之搭配。
(状语,确实)
(谓语,信任)
3、语法推断法·典例分析

利用语法推断法翻译文段中标红的句子。
1、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2、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柴,名词。
揭短,说坏话。
3、语法推断法

利用语法分析法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颜色词。
(1)行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过秦论》)(      )
[解析] “行”做句子的谓语,结构助词之(的),可判断其为名词。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
[解析] “芷阳”做句子宾语,可判断其为动词。
方法、途径
取道
3、语法推断法·对点练习

利用语法分析法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颜色词。
(1)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      )
(2)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鸿门宴》)(    )
(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
(    )
伞盖
胜过、压倒
发语词,大概
(1)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2)其家甚智其子。
(3)裴矩(人名)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4) 虑其党有短臣者,幸陛下详察。
(5)闻卧床下若有微息者,烛之则狗也。
动→为动用法,为……而死
形→动,说坏话
名→状,当廷
形→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名→动,照
3、语法推断法·巩固提升

文言中有一些字词是声音通假,这些通假字有时一时识别不了,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声推法来找到它的本字,进而推出其含义。
例句: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匈。
解析:胸义,如果将“匈”解成通常的意义“匈奴”,从上下语境看,无论如何也解析不清楚,这时候,我们首先想到通假,从声音“匈”(胸)推出。
例句: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苏轼《教战守策》)
声推:“顿”与“钝”音近通假,“钝”的含义是“不锋利”,那么“甲兵顿弊”就是“甲弊兵钝”,意思是“长期放弃战备,铠甲破弊,兵器也不锋利了”。
4、声推法

说说下列句中红色字词的意思。
①张良出,要项伯。
②群臣百官皆畔。
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④兵不顿而利可全
⑤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颜氏家训 勉学》)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4、声推法

①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2022·新高考全国Ⅱ卷)
“鸷”,从“鸟”从“执”,凶猛的鸟,可推断“勇鸷”指像鸟一样勇猛。
②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2021·全国甲卷)
“剽掠”中“剽”从“刀”,“掠”从“手”,讲的又是契丹军队的事,因而可以确定“剽掠”是“抢劫掠夺”的意思。
根据字形的构成,我们可以从造字的角度,适度进行字词含义进行推测,此方法特别适宜一些平时不太常见的字词。一些外形相似的通假字,也属于形推法的范畴。
5、形推法
wu
说说下列句中红色字词的意思。
①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
②径造庐访成。(96年上海高考)
③说说下列几组字词的含义,了解字形结构与字词含义的关系。
购、贷、货、赊、贼
①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取,通“娶”)
②径造庐访成。(96年上海高考)(造,到……去)(走字底)
③ 购、贷、货、赊、贼(与财物、钱财有关)
5、形推法·对点练习

利用字形推断法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苏琼)启听淮北取籴(《北史·苏琼传》)(      )
[解析] “籴”是一个会意字,由“入”“米”构成,意思是买进粮食。句意:苏琼上表请求到淮北去买粮。
(2)俄有吏袖空牒窃印者(《明史·徐九思传》)(       )
[解析] “牒”的部首是“片”,本义就是“木片”,古代发明纸张之前,人们都把字写在木片或竹片上,所以“牒”应译为“文件、文书”。句意:不久有个小吏袖里藏着空白文书偷盖印章。
(3)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登泰山记》)(       )
[解析] “磴”部首是“石”,由“石”“登”构成,译为“台阶、石阶”。
买进粮食
文件、文书
台阶、石阶
·
5、形推法·巩固提升

说说下列句中红色字词的意思,翻译全文,并思考文言实词含义推断方法。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周密,他要求别人宽容而简约。严格而周密,所以不懈怠地进行道德修养;宽容而简约,所以人们乐于做好事。……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要求别人全面,要求自己却很少。(对人要求)全面了,所以人们很难做好事;(对自己要求)少,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
6、语境推理法

六、借助语境法(上下文)
五、字形分析法(形声、会意)
二、结构观察法 (相反、相近)
三、语法分析法(语法)
四、通假推断法(同音、近音)
一、知识迁移法(教材、成语 )
方法总结
04
热考题型
解题策略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练习一
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资其士马 以益兵势。渊从之,自为手启,卑辞厚礼,遗始毕可汗云:“欲大举义兵,远迎主上,复与突厥和亲,如开皇之时。若能与我俱南,愿勿侵暴百姓;若但和亲,坐受宝货,亦唯可汗所择。”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
翻译下面语段
结交
请突厥人资助兵马以壮大兵势
亲笔写信,言辞卑屈,送可汗厚礼
送给
就像开皇年间那样
南下
只是
您就坐收财物吧
表听任、任随
(赵威后)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练习二




有才学而隐居不做官的人
平安无事吗
给......吃
抚养
在位成就功业
为什么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练习三
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
(节选自《庄子·骈拇》)
为名而死
为利而死
为了不同的东西而死
一样
为什么 一定
为某种目的牺牲生命
(苏秦)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游说
打扫
奏乐摆宴
出郊迎宾,以示尊敬
不敢正视,偷偷探听
谢罪
傲慢
因为
以....为儿子
难道可以忽视吗!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练习四
文言实词推断练习五
翻译下面语段
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
(节选自《战国策目录序》
距离
他们二位却独独宣扬先王的政治
强迫
根据
制定
本来 很大
治理
心意
告诉我们(仁义)是不可变更的
处理事务的主次、先后关系的方法
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练习六】
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
使.....称臣
安定
疏忽
谨慎对待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居数月,摘发奸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相率敛迹。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捕之不获,怒,尽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曰:“丞慢我。”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邑有淫祠,每祀辄有蛇出户,民指为神。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为丞六年,百姓爱之。
(节选自《明史·吴履传》)
社会上很有名望的人
熟读
镇守
(之)
向朝廷举荐
轻视
经历,过了
隐伏未露的坏人坏事
放宽政策
给予

拘禁
案件
告诉
怒气
滥建的寺庙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练习七
常梦锡,字孟图,扶风人,或曰京兆万年人也。岐王李茂贞不贵文士,故其俗以狗马驰射博弈为豪。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累为秦陇诸州从事。茂贞死,子从俨袭父位,承制补宝鸡令。后唐长兴初,从俨入朝,以梦锡从。及镇汴,为左右所谮,遂来奔。烈祖辅吴,召置门下,荐为大理司直。及受禅,擢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益见奖遇。遂直中书省,参掌诏命,进给事中。时以枢密院隶东省,故机事多委焉。梦锡重厚方雅,多识故事,数言朝廷因杨氏霸国之旧,尚法律,任俗吏,人主亲决细事,烦碎失大体。宜修复旧典,以示后代。烈祖纳其言。元宗在东宫有过失,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及即位,首召见慰勉,欲用为翰林学士以自近。
(节选自《南唐书·常梦锡传》)
以...为贵,推崇
官至
沿袭旧制
入京朝见
说坏话诬陷别人
被赏识器重
参与并负责命制诏书
于之
持重敦厚,品格方正
旧事
政务琐碎贻误大事
沿袭
苦心规劝他改正
动词,屈服
称赞
亲近自己
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
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
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
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
以2023年新课标Ⅰ卷的真题为例,来探究一下这一题的出题角度。
角度一:考查词语的用法,与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有所关联。
A项中“围”在选文中指被围困,是被动用法;“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是被选拔,也是被动用法,所以选项判定是正确的。
角度二:考查多义词的语境义,与课文中的语句放在一起比较。
重视对教材内容的回顾,是新课标卷的重要趋势。而且不限于高中教材,甚至涉及初中教材。如A项“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自初中教材《孟子》三章,B项“不可以不劝爱人”是选自高中教材《兼爱》。
角度三:考查思维能力,要真的读懂文本才能判定。
C项“具臣”,词典释义是“备位充数之臣”,但是选项说的是“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如果没有语境分析的能力,即使背了词典,也照样做不出来。
角度四:考查词义的历史演变,重视古今词义比较。
D项“诬说”,不仅考了文中意思,还把它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做了比较,“诬说”在文中是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现在是指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两者并不一样。
05
真题感悟
命题洞见
(2024年新高考一卷)
材料一: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帝以为有广之风,使教射酒泉、张掖以备(防备,戒备)胡。及(等到)贰师击匈奴,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愿得自当(掌管,担当,引申为率领。链接课本《谏太宗十思疏》“人君当神器之重”)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分散)单于兵,毋令专乡(同“向”,朝着某个方向前进,也可以译为针对、攻打)贰师军。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进入)单于庭。”上壮(认为……豪壮,意动用法)而许之。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值(遇,遇到),骑可(大约)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八万余骑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士卒多死,不得行。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上怒甚,群臣皆罪(怪罪,归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极力申说):“陵事亲(父母)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通“殉”为某种目的而死)国家之急,其素(平素,一向)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且陵提(率领,携带)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pù显露)于天下。彼之不死,宜(应该)欲得当(获得适当的机会)以报汉也。”上以(认为)迁为诬罔(欺骗,诈骗),下(下达)迁腐刑。久之,上悔陵无救。上遣(公孙)敖深入匈奴迎李陵,敖军无功还,因曰:“捕得生口(指俘虏、奴隶或被贩卖的人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上于是族(灭族,刑及全族)陵家。既而闻之,乃汉将降匈奴者李绪,非陵也。陵使人刺杀绪,大阏氏欲杀陵,单于匿(藏匿)之北方。大阏氏死,乃还。单于以女妻陵,立为右校王,与卫律皆贵用事(当权,链接课本《屈原列传》“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卫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广利将七万人出五原,击匈奴。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二:
李陵之降也,罪较著(明显,显出)而不可掩。如谓其孤军支虏而无援,则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也。陵之族也,则嫁其祸于李绪;迨(等到)其后李广利征匈奴,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将委(推卸,推脱)罪于绪乎 如曰陵受单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语气词)无可信之人 令陵有两袒之心,单于亦何能信陵而委(托付,交付)以重兵,使深入而与汉将相持乎!迁之为陵文(掩饰)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为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洗涤)其污/而已(已经)缁(黑色,名词作动词,染黑)之素(白色的绢,链接课本《孔雀东南飞》“十三能织素”)不可复白。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李陵曰“思一得当(获得适当的机会)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借口,理由)也。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
[注]贰师,指汉代贰师将军李广利。
感谢观看
THANK YOU
同课章节目录